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很多网友也对受救助者的做法不满,甚至用很激烈的语言进行谴责乃至诅咒。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很多网友也对受救助者的做法不满,甚至用很激烈的语言进行谴责乃至诅咒。   
所跟贴 zt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湖北人真的不懂感恩?很多网友也对受救助者的做法不满,甚至用很激烈的语言进行谴责乃至诅咒。 -- ycm - (4285 Byte) 2008-4-02 周三, 10:41 (1598 reads)
海归草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专家
性别: 性别:男年龄: 53
加入时间: 2006/05/19
文章: 4193
来自: NYC,LA,Chicago,Miami
海归分: 512448





文章标题: 【假大空,SB太多】自以为是的精英、互相乱掐的愚民 (551 reads)      时间: 2008-4-03 周四, 21:06   

作者:海归草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一件好事就这样被扭曲

https://view.QQ.com  2008年04月03日03:14   腾讯评论   

“人是好人,事是好事,但一经报道就不是东西了”,这是论坛里有人对宣传报道中夸大被宣传者“事迹”现象的评价。这样的现象应该说相当普遍,这次的雪灾中“刘吉桂救助44个湖北人”,也未能“幸免”。
  
  
  如《“44个被救湖北人不懂感恩”真相》报道中呈现的,刘吉桂的救助并非免费,而海洋编导所得到的信息却是“免费”,作为信息接收者,我们不能说海洋有什么错,但这个“谎言”也不能怪刘吉桂,而是纯属之前多轮宣传报道的“惯性”使然。
  
  
  说实话,我在采访调查中,感受最大的是温暖。是的,现在的社会普遍的人情冷漠、道德失落,但人性本善还是让人们心底的善良处处闪光,刘吉桂的助人壮举自不必说,湖北人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们不能忍受“湖北人不感恩”这样的污点,“不厌其烦”的在网上争辩,甚至急切的打电话来提醒我们有利于被救助者一方的消息出来了,赶紧更新专题。而被救助者邓烈们为了答谢刘吉桂,宁愿让渡自己内心实际的不情愿,也要去媒体给刘吉桂的宣传“捧场”,在闻听有人批评他们不感恩后,又愤怒、急于澄清。对待负面表现出强烈的不安、爱惜自己的名誉,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不是追求美德的人吗?这比起某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群体,不知强了多少倍。
  
  
  这的确本来就是件温暖的事。刘吉桂做了大好事,帮了被困者大忙,受助者知恩图报,言语物质上都有所表示,大家各得其所、好不融洽:刘吉桂“领走”该得的荣誉和该得的报酬,受助者得到了最需要的帮助或者说解救。但正如“人是好人,事是好事,但一经报道就不是东西了”——是谁让这样一件温暖的好事,变成了“别扭的好事”?原因有三:

  第一,“扭曲的道德观”扭曲人性
  
  
  我们长期以来奉行的道德观,是一种扭曲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可概括为“损己利人为道德”。不是吗?我们歌颂老师,肯定是说他对自己的学生多体贴、却冷落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歌颂警察,往往是说他为了千家万户而“舍弃”了小家……就不需再举例了,总之模范都是“对得起别人、对不起自己”;一个人做了好事如果还有回报,那我们心里就“别扭”了——注意,“变态”在这里:本来是道德观扭曲了,但当这种“扭曲的道德观”被奉为标准后,原本正常的事(做好事还得到回报),在人们看来反而是“别扭的”,或者说是“不纯粹”的。
  
  
  这种“损己利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虐”。在宗教中,修行的方式一般带有“自虐”性质,越是对自己苛刻,就越是高的境界,越是对信仰的虔诚;而反过来,信仰又会给人以心灵慰籍。比如今生越苦,他的心里越会得到“来世享福”的慰籍。“损己利人的道德观”,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在现世中付出,而又不计较得失,以道德荣誉来弥补。
  
  
  第二,“树典型文化”扭曲事实
  
  
  正是这样一种“扭曲的道德观”,造成了进一步“事迹”的扭曲。我们知道,虽然“损己利人”是道德标准,但它显然更背离人性,也就是说我们奉行这样一个标准,但实际中往往做不到,而既然要“树典型”,当然是首先要符合道德标准(损己利人),那就要“纯粹的”好人好事(做好事无回报)。因此被宣传者和宣传者都要刻意或者无意的把“不纯粹”的那部分隐去,比如刘吉桂得到了报酬却被说成免费的。这里恐怕对被宣传者还要多一分理解,即便他因为夸大了“事迹”而感到不安,也很难表达出来,个人被裹挟在这样的“宣传文化”中,也只能随着其宣传路数“演”下去。
  
  
  当这样一种“宣传文化”形成,人们更多已是无意识。媒体、当事人、受众遇到好人好事都直接往“纯粹”的那部分找,刘吉桂的“免费”,正是大家预想的、认为“合理”的、以及不存在心里障碍更容易接受的。
  
  
  第三,“感恩秀”扭曲情感
  
  
  “树典型”显然需要配套部分——受助者的“感恩秀”。既然是“秀”,就说明有“装”出来的成分。这种“装”分两种:一是有些人不想把自己的感恩表现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比如贫困生未必想去台上唱《感恩的心》,有些内向的人甚至不论任何原因都反感这种抛头露面,所以他心里抵触,又不得不在那里表演——是的,表演,这就是“装”出来的感恩,因而是“感恩秀”。第二种则可以说相当“恶劣”。第一种情况,可能有些救助者并不反感把自己的感恩公示出来,或者为了回报救助者,他愿意甚至必须让渡(显然这不应该提倡)自己的不情愿。但有一种感恩,它第一次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之后就只能“逢场作戏”了。
  
  
  有个故事,讲毕业后大家去送同学,铃声一响表示火车即将启动,车里车外哭作一团,依依不舍,实在的真情流露,结果火车没走。等第二次铃响,大家仍旧互道珍重,但已不如第一次那么热烈,结果火车又没走。等第三次铃响,大家心里都在暗骂了:火车怎么还不走。
  
  
  这个故事说明了情感就是这样一回事。那些被救助者第一次上湖南台答谢刘吉桂,为刘吉桂敬酒应该是真诚的,但这样的情感不能一次又一次复制,之后的恐怕就容易成为“秀”了。感恩作为一种情感,第一次要“抛头露面”本就未必情愿,第二次更是得“逢场作戏”,再加上大家都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在此情况下强求受助者出席,也太难为人了。
  
  
  如上分析,一件好事就是这样被扭曲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还有多少模范事迹有夸大的成分?还有多少冷漠的故事其实另有隐情?这样的夸大与隐情,是否也是我们如今社会种种不道德的成因之一?
  
  
  比如此次的“44个被救湖北人不懂感恩”,如果真相未能大白,那岂不是又多一次对国人的“矮化”,多一次对社会道德的失望,而这种“矮化”与失望,是我们自我“矮化”与自我道德堕落多么好的理由啊!
  
  
  以上来自 https://view.news.qq.com/a/20080403/000001.htm

作者:海归草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今天朋友打电话给我,很激动,说马云来温哥华了,要我联系中文电视传媒人,马云... 海归主坛 2008-9-05 周五, 03:13
网上热议,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六成女的二成男的赞同 海归酒吧 2014-7-26 周六, 16:30
[转帖]网友质疑中小学课文的真实性,原来我们从小都被骗了!竟然被骗这么多年! 生活风情 2014-4-16 周三, 22:17
知恩,感恩,祝归网的朋友感恩节快乐!!! 生活风情 2013-11-29 周五, 07:45
[转帖] 中国乡村孩子爬天梯上学 引发英国网友震惊与热议 海归主坛 2013-4-20 周六, 03:01
zt为了钱我失去好朋友:长这么大还没因为钱的事,和朋友有过任何纠葛。这两年... 海归商务 2012-3-25 周日, 02:53
[建议]定位VS混合 混合理论受网友热议为哪般? 创业园区 2011-6-27 周一, 14:33
不甘心做无名英雄了。 自我表扬一下: 我对归网贡献很大, 赶走了人憎鬼厌的... 海归主坛 2009-12-07 周一, 12:5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海归草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