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September, 2005

美国吃喝玩乐系列:【宽幅照片】豪宅的定义

Tuesday, September 6th, 2005

一个朋友的豪宅。刚刚80%完工,赶上美国劳动节,所以开个pool party(就是弄点漂亮妞穿上BIKINI晃来晃去的party),大家热闹热闹。Party下次再讲,这次“骚”“骚”房子。
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房子之一。我自认为见过的美国的豪宅不少,但这个房子从景色,地理位置,到设计,装修,建筑材料等等,都是我见过最好的之一。贴给大家欣赏欣赏。
还有许多照片,一次贴不完。下次慢慢贴。
前门和前院。右手边独立的房子是车库。
房子是盖在河边的山崖上的,前面是游泳池。边上是铁桥,下面是哥伦比亚河。
房子前面是游泳池。游泳池对着河道,景色很漂亮,就好像游泳池的水流到了河里去了一样。
这就是前面河道的景色。右手边是一个停穿的码头。
河从房子的侧面流过。
这是码头,码头边停的两辆摩托艇(可惜没有照全),铁桥(从这个角度看铁桥好像进了房子似的),和山崖上的房子(看到这个山崖有多高了吗)。从这里可以开船进市里去去吃饭,买买东西。
(续集的帖子里有27张照片)
请看其他【宽幅照片】。
签名:见到5000万就兴奋的,肯定没有100万。依此类推。

人物:微软抖露李开复的eMail:李开复犹如“不打自招儿”,一切还是为了钱 (转贴)

Sunday, September 4th, 2005

微软抖露李开复的eMail:李开复犹如“不打自招儿”,一切还是为了钱
eNet硅谷动力
当地时间本周五,微软发布法庭文件称,李开复曾发电子邮件给Googl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称,已经听说Google将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并表示对此很感兴趣。在电子邮件中,李开复这样描述自己,“作为微软副总裁,负责许多与Google相关的领域”。
微软同时表示,李开复还在这封电子邮件中附带自己的履历,也就是此后Google引作的“李开复在微软的工作与他将在Google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证据。
与此同时,微软的法庭文件第一次公布了Google发给李开复的综合工资。微软表示,Google已经同意支付李开复“包括250万美元签约奖金以及一年后150万美元年薪在内总数超过1000万美元”作为补偿,这在Google是空前的。
微软的法庭文件是其关于“法官有必要发布暂时禁令阻止李开复到Google任职,避免Google与李开复在微软负责的业务展开竞争,一直到该案结束” 证据的一部分。西雅图高级法院将于下周二举行听证会。此前,法官已经支持微软的请求,发布禁令阻止在周二之前在Google从事相同的工作。
Google雇佣李开复直接引发了两家公司的法律纠纷,也加剧了彼此间的竞争。Google于7月19日宣布任命李开复掌管新的中国研发中心,与此同时,微软立即作出回应,起诉Google以阻止该计划的进行。Google则请求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判定李开复与微软之间的保密协定无效,随后该案移送至圣何赛联邦法院。
此前,微软的禁令请求已经得到法院支持,只是在本周五两家公司修改了与两家公司机密有关的信息之后才予以公布。
尽管如此,双方并没有立即对此发表评论。
在最新的法庭文件中,微软同时指控李开复已经开始就在中国招募新员工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等问题为Google提供建议,而此前他曾在微软从事类似的工作。
微软在法庭文件中表示,“今年6月份,李博士曾发电子邮件给Google官员,而这些电子邮件都是关于Google正在为其中国研发中心考虑的候选人或李博士为Google推荐的候选人。李博士给予详细的回复,Google也慎重考虑了他的建议。”
微软在法庭文件中还引入了李开复关于微软中国战略的一些例子,其中包括名为“在中国的成功:为微软提供的战略建议”的白皮书。微软表示对于李开复给Google发送电子邮件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和极度失望”,因为当时的他仍是微软员工。微软在名为“为微软提供的建议”一章中称,李开复的行为背离了 “微软机密”,同时辜负了同事们的信任。
微软还在法庭文件中表示,李开复提供一些有关Google在中国从微软挖走员工的建议,同时表示英特尔和微软是Google寻求技术骨干的最佳场所,但同时也将是很困难的。微软同时公布了Google副总裁Omid Kordestani回复李开复的电子邮件,Omid Kordestani在电子邮件中称,“能够跟您探讨并倾听您关于Google在中国运作的深刻见解,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觉得不错系列:(书籍专集):介绍新书《淑女与熊猫》(转贴)

Friday, September 2nd, 2005

介绍新书《淑女与熊猫》
刘见林
《淑女与熊猫:首位从中国带回其最富异国情调动物的美国女探险家的真实经
历》(The Lady and the Panda : The True Adventures of the First
American Explorer to Bring Back China’s Most Exotic Animal)
维基·康斯坦丁·克鲁克
(Vicki Constantine Croke)
兰登书屋出版社2005年7月5日出版,精装本
400页,定价25.95美元。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被西方称为是“冒险家的乐园”,但那主要是商
业冒险家和外交人员们的天地,在另外一些爱好文物、喜欢异国动植物的探险
家眼里,新疆和川藏等边疆之地才是他们真正的冒险乐园,前者如英国人斯坦
因(Aural Stein)、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 Hedin)等人在新疆进行的科学考察
和掘取文物之类的活动,后者比如对“中国最富异国情调的动物”熊猫的发现
和寻求之旅,都是历经了多代人,前仆后继才得以完成的探险故事,值得大书
特书。本期《华盛顿观察》要介绍的《淑女与熊猫:首位从中国带回其最富异
国情调动物的美国女探险家的真实经历》就是关于这一题材的一部书,它讲述
了一位美国女探险家和中国大熊猫的故事;希望在此炎炎的夏日里,能带给您
一丝清凉之意──倘若感兴趣的话,不妨继续搜寻一些相关文章或书籍来读,
用遥远的探险故事来打发漫长的酷暑最好不过了。
一直以来,熊猫都默默地生活在中国川藏地区一些与世隔绝的大山间,乏人知
晓。但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西方人在进入中国后迅速地发现了这一珍奇动
物。据在四川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神父的法国人皮埃尔·大卫(Jean Pierre
Armand David)的日记记载,他于1869年3月11日在当地一个猎人家中看到
过熊猫皮,几天后他收购了一头被猎杀的年幼熊猫。1862年来到中国的大卫除
了是一名传教士外,还是法国知名的生物学家,他来华的使命之一是为法国自
然历史博物馆收集标本。曾发现并命名了多种动植物的大卫在得到了这一“除
了四肢、耳朵、眼睛周围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的“新物种”后将之命名
为熊猫(Panda,当地的尼泊尔语称熊猫为“nigalya-ponya”,意为“吃竹子的
熊”),成为将熊猫介绍入西方的第一人。
此后,不断有西方探险家进入中国川藏地区寻求熊猫,其中以西奥多·罗斯福总
统的两个儿子克利姆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最为着名。他们于1929年组
织了一次猎杀大熊猫的探险之旅,成为第一批猎杀熊猫的西方人。在后来他们
的回忆录《追踪大熊猫》(Trailing the Great Panda)中,他们这样描写:“我
们同时对渐行渐远的熊猫背影开枪。两枪都命中。……我们再次开枪。它应声
而倒,但又爬起身,跑进浓密的竹林。我们知道它逃不出我们的手掌
心……。”罗斯福兄弟及其他一些探险家猎杀的熊猫后来成为在西方博物馆展
出的第一批熊猫标本,这在西方引发了一阵“熊猫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
险家来华,其中就包括《淑女与熊猫》一书主人公露丝·哈克内斯(Ruth
Harkness)的丈夫比尔·哈克内斯(Bill Harkness)。
哈克内斯出生在一个富裕而具有冒险传统的纽约家族。他于1934年年底──其
时他和露丝结婚才两个多礼拜──受纽约动物学会委托,前往中国捕捉熊猫。
可惜他时运不佳,红军和各种繁琐的手续,使他迟迟不能亲赴熊猫之乡。1936
年2月,他罹患癌症去世。露丝当时是一名时装设计师,纽约社交界的名流,
一位有着波希米亚精神的人,不过从来没有野外探险的经验。1936年4月她到
中国索取丈夫的骨灰,在读了丈夫临死前写下的游记后,她决定放弃服装事
业,实现丈夫的遗愿:把第一只活生生的大熊猫带回美国。
由此可见,露丝之所以能成为西方带回活熊猫第一人,不但靠运气,也靠她的
决心。《淑女与熊猫》一书的作者维基·康斯坦丁·克鲁克在阅读了露丝的日记和
信件后发现,当时的露丝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美国带回第一只熊猫了,而是
精神、甚至是宗教意义上的。她在整个探险历程中始终十分亢奋,她喜欢中国
川藏地区的宁静,她甚至喜欢上了和陪同她一同寻找熊猫的汉族人昆丁·杨
(Quentin Young)。
昆丁是当时陪同露丝探险中对她帮助最大的人。当时才22岁的昆丁已经是在中
国境内工作的最有成就的博物学家之一(不过是美国公民)。昆丁陪伴露丝的
同时,也试图为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猎取熊猫皮──有说法称昆丁希望杀死一只
熊猫,为中国人争光,证明中国人跟西方人一样强。在经过了各种各样包括自
然和人文的艰难险阻后,露丝他们于1936年11月9日在今日卧龙的野外找到
了刚出生不久的小熊猫“苏琳”(Su Lin,以昆丁嫂子的名字命名)。露丝试
图带苏琳离开中国时,曾遭到海关阻挠。但她最终以一纸“小狗一只,价值二
十元”的证明书得以过关。昆丁则留在山区,最后他也成功替科学院猎杀了两
只熊猫。
1936年12月18日,露丝带着苏琳抵达美国。值得指出的是,一路上,露丝并
没有把苏琳关在笼子里,而是始终抱在怀里,就象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一样。
露丝和苏琳所到之处,皆受到当地人民狂热的欢迎。这给尚处于经济大萧条中
的美国人带来少有的开心。不过,纽约动物学会下属的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却把熊猫弓形腿和脚趾内翻的特征当成了佝偻病的表现,拒绝买下苏
琳。1937年1月,苏琳最终落户芝加哥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Brookfield
Zoo)。
露丝后来又从中国带回过几只熊猫,但却逐渐少了以前的那份激情。因为她发
现,在西方人运送熊猫回国的途中,熊猫受到了侮辱式的对待,甚至没到达就
病死了。露丝感到了内疚求求她甚至因此将一只已运至美国的熊猫又返还至中
国。露丝此后一直郁郁寡欢,直到1947年7月20日,她被发现死在一所旅馆
的浴缸中──之前她曾试图自杀过。
露丝之后,陆续仍有西方探险家找到过活熊猫,其中最知名的是先后做过哈克
内斯夫妇同伴的英国人弗洛伊德·史密斯(Floyd Tangier Smith),他是向国外
运送熊猫数量最多的人。但自那以后,或许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二战),事情
发生了改变。据《最后的熊猫》(The Last Panda)一书的作者乔治·夏勒的说
法,1937年可能是外国人最后一次在野外看到熊猫。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建
立后,西方人获得活熊猫的机会更似乎只能是看中国政府是否愿意对其实行
“熊猫外交”了。夏勒在中国1980年代初重新对外开放后曾获得一个机会,被
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前往中国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对熊猫做田野考察,正因为
此,他在书里不无自豪地说,自己可能是1937年后再一次有幸在野外见到熊猫
的外国人。
露丝在1938年曾出版了《淑女与熊猫》(The Lady and the Panda, an
Adventure)一书,对她的这段传奇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此书已经绝版多
年,在古旧书交易网上标价已高达100多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淑女与
熊猫》的出现适逢其时。作者克鲁克从得知了露丝的经历后,就对之异常着
迷,经过大量的调查和采访,以及从露丝的后人手里获得了她本人日记和信件
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一新着,可以说相当忠实地复现了露丝的传奇经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克鲁克于2002年将哈克内斯夫妇的骨灰带到了中国,永远
地安葬在他们曾于60多年前探险的土地上。或许,在那里他们能够获得一份永
久的宁静。
注:本文写作参考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11月中文版《最后的熊猫》(乔
治·夏勒着,张定绮译)一书。
《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第26期

了解美国系列:留学美国的杭州22岁女孩杜琰 发布飓风现场报告 (转贴)

Thursday, September 1st, 2005

留学美国的杭州22岁女孩杜琰 发布飓风现场报告
消息来源:新华网
杭州22岁女孩杜琰,8月24日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市图兰大学求学。三天后,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飓风KATRINA(卡特里娜)正面袭击新奥尔良,洪水汹涌入城,人们被迫逃离家园,在紧急撤退途中,杜琰在8月30日通过电子邮件给快报发来一线报道。昨天,狂风暴雨中,她又忙乱而从容地分三个时段从三个现场发来邮件:
美国时间周三6:02
杜琰———新奥尔良现场报道!情况比任何人预计的都要糟糕。飓风所过之处,留下一片惨状:密西西比的一个城市有50人遇难。而新奥尔良的情况更糟糕,这本来就是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城市,飓风刚到,堤坝就破了,有两个街区在一瞬间就被洪水吞没。洪水已经漫到了普通城镇楼房的二层,许多穷人被困在城市里等待救援。更可怕的是,飓风扫过之后,水还在继续往城里淹,已经达到20英尺。通过CNN和FOXNEWS的现场直播,可以看到新奥尔良的中产阶级住宅已经只剩下屋顶了。电线杆、交通灯、树、屋顶……一切东西都四处吹落!政府在飓风来到之前把所有不愿意离开的人转移到了一个室内体育馆中,但是飓风一来就完全停电了,华氏90℃的高温(约32℃),许多老年人和儿童受不了了。
最新的消息传来,有人在体育馆里待不住了,往下跳,又一个生命结束了。昨天一整天,我和所有新奥尔良来的人们守在电视旁边,希望听到任何来自家乡的消息。CNN一个经验老到的女记者在电话报道现场情况的时候,突然哽咽不止,放眼望去,所有人的眼眶都红红的。新奥尔良每年都会有飓风警报,人们对这样的警告似乎也习以为常了。而且这次本来不是朝着新奥尔良来的,大家都没有太认真对待,很多人只带了随身的一些东西,权当白赚一个假期度假。而现在,事实证明this is not a joke!(这不是一个玩笑),我所在旅馆的一个人泪眼汪汪地对我说: Now, we are totally homeless and have nothing!(现在我们彻底无家可归,一无所有),即使有保险的人们,也要从一片空地开始了!据估计,新奥尔良恢复正常的电力供应起码需要1到2个月,而其他的诸如修复各项公共设施,人们重建家园,商店等重新营业,恢复正常的生活,就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这次飓风正值图兰大学开学,许多家长都送孩子来上学。因为新奥尔良是南方很著名的一个旅游城市,所以大家也会趁现在旅游一番,经过这样的一场灾难之后,很多家长可能会重新考虑择校。
美国时间周三7:05
杜琰———新奥尔良现场报道!真的没想到我会亲历美国历史上最厉害的飓风,200年来的第一次居然被我这个刚到美国3天的人给碰上了。我这个没经验的逃难者随身只带了护照、电脑和换洗的几件衣服,手机有照相功能,可惜,USB接口没有带上。不过我还算幸运的,还没有安家落户之前就出了城,损失还不至于太惨。而我导师一家,就真的是无家可归了。家园和财产的损失还是其次,最心痛是5年来所有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老师研究的是心血管方面的内容,标本一停电就完全毁坏了。夫妻两人带着7岁的孩子忧心忡忡,想回去看但又根本不可能,所有通往新奥尔良的道路都关闭了,他们苦笑着对我说:“现在我们和你是一样了,赤手空拳闯美国!”
其实,新奥尔良如果能建一个防5级飓风的堤坝,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可是,当地政府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只建了一个防3级飓风的堤坝,真可谓天灾人祸,通过电视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都被疏散到密西西比州的JAKSON(杰克森),学校的网站等等全都关闭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恢复。所以,我才来学校就可能被无限期推迟入学了。
美国时间周三12:46杜琰———新奥尔良现场报道!明天决定去佛罗里达了,去一个叫PANAMA(巴拿马)的城市,老是住在汽车旅馆里也不是办法。我导师全家没有带护照,中国也回不去,情况更糟糕,我想我现在是作出决定的时候了,所以决定去投奔才认识了3 天的美国室友,不知道前途将会如何,希望学校能够很快恢复正常。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仍旧坚持不要部队的支援,并且放弃了修补堤坝,决定让大水完全淹没城市,先抢救被围困的人。逃在外面的人都在谴责州长这种消极的做法,但我想,在这种生死关头,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吧,况且逃出新奥尔良的人都是中上阶层,有钱才走得了啊!而那些困在城市里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弱病残了。
真的希望老天保佑,让我们顺利渡过这个难关吧!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文字和顺序都会很乱。从和朋友们的联系来看,他们似乎都认为这真是一件很刺激冒险的事情,可是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体会到,这样的天灾并不有趣。以前也在报纸上看到过大灾难的报道,最多洒几滴同情泪,捐点款,可是真的经历了,真的目睹了,才知有多么震撼!这或许是我的人生转折点!给妈妈5分钟做决定
记者邹滢君:昨天杜琰跟在杭州的妈妈通上了电话,因为当地通讯不便,小姑娘在电话中的语速飞快,跟妈妈说了自己已定下的三个方向,一是立刻选择另一所学校,二是干脆趁这个时机到美国其他未受灾的地方旅游,等学校的通知,第三个方案是想回国,看情况再定。“妈妈,给你5分钟,你给我做参考吧。”女儿思路敏捷,语调轻松,还不断安慰妈妈不要担心。妈妈握着电话,远没女儿镇定,表示要跟家人商量后再给答复。晚上六点,住在临平的外公着急地给杜琰妈妈打来电话,“琰琰不要我们担心,她说让我们明天继续在快报上看她的消息。”妈妈的眼睛再次泛潮。
美国飓风可能已使数百人死亡
据新华社飓风“卡特里娜”令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洪水泛滥,新奥尔良已成汪洋,到30日晚间,尚没有可靠的死亡人数统计,仅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县就报告一百多人死亡,美国官员估计全部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百人;保险业专家估计要赔偿的经济损失将超过二百五十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飓风。
胡锦涛致电布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就美国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亚拉巴马等州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致电美国总统布什,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向布什总统、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胡锦涛表示相信,美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东拉西扯系列:《The Firm》的小说和电影

Thursday, September 1st, 2005

东拉西扯系列:《The Firm》的小说和电影
十多年前,正当我从学校出来找工作时,看了《The Firm》的电影。当时大受鼓舞,以致后来把《The Firm》当成最喜欢的电影,看了不下五遍。
这个电影改编自一本同名畅销书。小说是John Grisham(此人以前是律师)写的。于是我去把书买了回来,但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书成了我五个书架上的一个空间占用品(我书架上的书基本都是“空间占用品”,我看的书都在床上)。
这两天这里一个朋友在讲述他的interview过程时提到了《The Firm》的电影。
因为想核对一下其中的几句台词,所以我又去把《The Firm》的DVD找来看了一边,尤其是电影一开始,Mitch(Tom Cruise扮演)去interview的那场戏。
然后我又把小说找出来,看了第一章关于interview的描写。
看了之后很惊讶,这两者竟然相差很大,但各有千秋。
电影漏掉了许多小说里的描写,但Tom Cruise的表演却给公众带来了许多小说中没有的意境,比如他进入宾馆大厅时不自觉地拽了拽他的破西装,并抬头看了看富丽堂皇的宾馆的天花板,等等。
电影里也加了许多小说中没有的特殊电影语言,比如为了表现Mitch当时是如何的穷,Mitch是坐公共汽车去interview的。
电影里的台词也改了。比如在interview的时候Mitch想问工资的问题,小说里Mitch用了一个“soft question”把这个问题引出来的。他先问:“What type of work will I do initially?”
那个傻小子Lamar在回答Mitch的问题的时候自己一不小心bring up this issue了。于是Mitch一路追问把money的问题给问了出来。
但是电影里就简单了许多,Mitch直接问:“Do you have an offer in mind?”于是Royce McKnight就把offer给讲出来了。
小说里还有一个很好的trick表现Mitch是如何smart并且hardworking and do his homework的,那就是当傻小子Lamar贬低Mitch的本科学校不怎么样时,Lamar说:“I don’t imagine Wewstern Kentucky is much of an academic school.”于是Mitch回敬他说:”Sort of like Kansas State”。Wewstern Kentucky是Mitch的本科学校,Kansas State是Lamar本科的学校。
这段很漂亮,也很smooth。
但电影里没办法表现,于是电影里换了一个trick来表现Mitch的smart。
电影里当Royce McKnight把offer letter给他了之后,他刚要打开。
Oliver Lambert在旁边说:“A lawyer worth that offer shouldn’t […]

网络游戏业:《RF Online》日本公测9月正式登陆菲律宾 (转贴)

Thursday, September 1st, 2005

《RF Online》日本公测9月正式登陆菲律宾
发布时间:2005-08-31 14:34:36
CCR的《RF Online》将于9月1日正式在日本公开测试。
本次公开测试除了服务器维护时间以外,24小时对玩家开放。日本玩家可以在RF官方主页http://www.RFonline.jp进行客户端下载。《RF Online》将在11月份开始在日本收费。
《RF Online》已经进入中国、日本、菲律宾、英国、美国等国家,实际总收入达900万美元。现在《RF Online》在中国台湾已经收费,9月份将在菲律宾进行封闭测试。

学习英文是终身的事情:2003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全真试题(阅读部分)——看看你考得过吗?

Thursday, September 1st, 2005

2003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全真试题(阅读部分)——看看你考得过吗?
SECTION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MIN)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four reading passages followed by a total of fiftee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Read the passages and then mark your answers on your coloured answer sheet~
TEXT A
Hostility to Gypsies has existed almost from the time they first appeared in Europe in the 14th centu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