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2007

风电系列:风力发电行业兴起,风电设备市场风起云涌(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风力发电行业兴起,风电设备市场风起云涌
http://www.ewise.com.cn  2005.06.14 
  4月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个特许权风力发电项目:江苏盐城东台风电场20万千瓦、山东青岛即墨风电场15万千瓦、甘肃酒泉安西风电场10万千瓦开始向海内外发标书。然而这样大的风电设备订单国内企业却很难涉足,基本上只能由国外企业进行竞标。不过,风力发电的兴起使得风电设备市场风起云涌。
  “现在风电设备竞争很激烈,形势对我们来说比较严峻。”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得风力发电发展形势比较好,市场对风电设备需求不断增大。目前国外风电厂商掌握核心技术,并加紧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其他类型电站设备公司也开始涉足风电设备。”
  从2004年至今,风电市场杀出几家大的电站设备公司。2004年10月,湘潭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莱茨鼓风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离心风机协议。而东方电机和哈动力等公司也开始重视风电设备市场。与此同时,国外大型风电设备厂商也开始筹划到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国外厂商垄断市场“风电市场前景很大,在国家制定的远期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每年市场容量大约100亿元左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周篁介绍,“不过,国内绝大多数风电设备都依赖于向国外厂商进口。”
  对于风电设备市场的发展,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长期跟踪。他对2004年风电装机市场作了详细的统计。
  据他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4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75%,其中,西班牙Gamesa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36%。而2004年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18%,进口产品占82%,其中,丹麦NEGMicon的份额最大,占累计总装机的30%。
  中国蓬勃发展的风电市场引得许多跨国风电设备制造商“闻风而动”,准备在中国或独资或合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Vestas准备在上海建立独资企业,而西班牙的Gamesa也准备在天津建立自己的工厂。”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公司董事长吴运东介绍。
  “国外风电厂商在技术保护方面非常严格,国家只能逐渐引导外资企业转移技术。国家发改委在风电场项目招标时,要求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率。通过这样的规定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厂、转移技术,并帮助我国缩短在设计、施工、选点、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的差距。”周篁介绍,“但是,目前合资公司只能进行总装,不能掌握技术核心。”
  吴运东介绍说,“现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西安维德、洛阳洛拖美德的核心技术都因外方以种种原因为由不能转移。合资厂生产的核心产品比进口的还贵,企业运营也难以为继。”
  “进口风力发电设备的价格过高,同型号发电机组的国外产品价格,考虑到关税的因素,基本上比国内产品贵30%。”李力介绍。
  “从国内企业来看,应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国内企业的制造成本比国外低,还有很大的空间。”吴运东认为。国外风电设备有自身的弊端,如果风力发电设备全部采用国外设备,从实际情况来看,售后服务是跟不上的;外国企业的技术保护现象很严重,对风电设备国产化很不利;民族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如果发展不好,则一损俱损。
  国内厂商纷纷涉足“风电制造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市场支持,一些风电项目都是以外国贷款形式建设,必须应用外国产品。这些年市场环境比以前好了。国家在科技攻关、项目经费上都会给予扶持。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其他电站设备商开始涉足。”李力介绍。
  业内人士分析,电站设备行业2005年将迎来其发展的最高峰,2005年以后由于电力投资规模呈现降中趋稳的局面,水电、火电等电站建设将受到环保以及能源因素的影响,其比重将不断下降,使得水电、火电以及核电设备厂商开始纷纷涉足风电设备领域。
  3月初,上海电气公司方面传出消息,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正在筹划建设国内最大生产能力和最先进风力发电设备基地。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徐域东透露,“现正在和外方谈判,谈判正在进行中。”
  “上海电气本想收购一家德国的风电设备厂商,没有成功,现在又与西班牙、日本和德国一些厂商在谈判引进技术。”吴运东说。
  他介绍,“除了这些企业,还有东方汽轮、大连重机、保定螺旋桨、特变电工等国内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介入,使风电制造业竞争开始加剧。”
  “国内企业只有我们运达是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20世纪70年代介入风电设备领域,从几十千瓦到现在的750千瓦。新疆金风是依托新疆风能公司在最近3~5年内抓住了机会发展比较快,我们则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走国外购买技术的道路,比如大连重机花了几千万元引进国外的技术,技术不怎么行,但是花那么多钱。再过两三年,中国风电制造业将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且很可能就是价格战的形式,这跟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区别。”吴运东称。
  吴运东认为,“国外企业还在犹豫,考虑成本核算,以及各方面的风险,最关键的风险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市场,如果每年有100台的订单,那么就可以投资设厂。因为风电市场变化太大,谁都没有把握。”
  周篁认为,“国内其他类型电站设备商涉足风电领域,短期内有什么效果还难以预测,投入难以得到回报。”(第一财经日报)

附庸风雅系列:【现代画】毛泽东审查《毛主席去安源》(转贴)

Saturday, March 24th, 2007

毛泽东审查《毛主席去安源》
  编者按:作为一幅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出版发行9亿多张,创下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造就这一神话的,不能不说是当年特殊的政治形势。这幅油画背后到底有些什么样的风波?油画作者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毛泽东对这幅油画是何意见?对油画宣传的降温是出于何种原因?油画到底有没有违背历史真实?本报4月份发表了萍乡市两位党史专家的文章后,油画作者刘春华先生披露了他知道的情况,针对刘先生的文章,两位党史专家也提出了他们的不同意见。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档案记载,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认识,可以说相差甚远,这是要提请读者注意的。
  《南方周末》2006年4月20日刊载萍乡市两位党史专家黄式国、黄爱国先生的文章《〈毛主席去安源〉的幕后风波与历史真实》。文中提出“毛泽东本人对这幅画不太满意”、“《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画家叶浅予的文章……批评了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作者还考证,“油画表现毛泽东步行去安源的情景是与史实相悖的”等等。看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还有人在研究,“幕后”的情况更是人们想了解的。作为此画作者,我觉得有责任、有必要谈一谈我知道的情况,供研究者参考,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油画宣传的“降温”与江青整我有关
  我最早见到有关毛泽东对该画不满的说法,来自2002年杨桂香、黄爱国两位先生的文章,说1972年4月24日中联部的同志说:“毛主席对这幅油画不满意。”这一传闻据说有张春桥1971年7月15日在韶山纪念馆参观时的讲话为证,张春桥讲,毛主席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
  黄式国、黄爱国先生在文章中说:“正当全国各地大肆宣传《毛主席去安源》油画之时,毛泽东亲自审查了这幅油画。他对画中将他画成身穿长衫不甚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毛泽东的这次谈话,通过非正式渠道在人们中间逐渐传开。从此,对《毛主席去安源》的宣传开始降温。”两位黄先生没有说明毛泽东审查该画的具体时间。据我所知,对该画宣传的降温,与主席的审查无关,“审查”与“降温”时间上相差3年之久。上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对林彪提出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公开表示不满后,对毛泽东的宣传整体上开始降温。这是对该画宣传降温的大背景,至于“降温”的更直接的原因,则与我惹恼了江青,“四人帮”开始整我有关。
  1970年代初,我与“四人帮”关系不睦。1971年江青筹办“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时,要调我去参与领导工作被我推掉,他们没能遂愿。
  1972年春,大约在3月份,我出席中共北京市委召开的学习“批林整风”的北京市委扩大会,在小组讨论会上,我对江青的一些说法公开表示了不同意见,弄得主持整理会议《简报》的领导很为难,会下几次找我做工作,希望我能改变说法,我坚持己见。此事被新华社一位驻会女记者重视,单独采访我一上午,并非常好心地征求我的意见:如果我同意,她将写一份《内参》,如果我不同意,她就不写了。并嘱咐我以后千万不要再谈此话题。我回答她:写《内参》是你的工作,只要不修正我的意见你就可以写。结果,《简报》和《内参》都写上去了。几天后,当时的一位北京市委书记就在这次市委扩大会议的全体大会上,点名要我 “向党老实交代问题”。会后,领导谈话、写“交待材料”、对我内查外调等“审查”开始。1976年10月刚刚打倒“四人帮”,上述那位市委书记又找我谈话:“打倒‘四人帮’,你解放了!你自己可能不清楚,1972年春在中央政治局会上,江青大发雷霆,对你发难,说你是坏人,是林彪一伙的,并逼北京市委立案审查……”
  1979年中共北京市委发出313号文件《关于刘春华同志被江青诬陷问题的结论意见》,文件说:“江青……说刘春华同志‘是林彪一伙的’,没有任何根据,纯属诬陷不实之词,应予推倒,给予平反。”
  4年时间的“审查”,痛苦难捱,但在好心领导的明审暗保下,我总算逃过了这令人后怕的一劫。从1972年春对我“审查”开始,我感觉对《毛主席去安源》的宣传逐渐淡化,终至无声。中联部的同志1972年4月24日在安源讲“毛主席对这幅油画不满意”,时间上正与此相吻合。“四人帮”为了整我,找茬儿在油画上借题发挥,也就不奇怪了。
  毛泽东对《毛主席去安源》的意见
  毛泽东到底如何看待《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这是不少读者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作者,我也非常想知道。据我所知,1968年7月1日该画作为向党的生日献礼作品由“两报一刊”发表后,有关部门派人从“安展”(编者注:展览全称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革命运动”)中借走原画,20余天后又将原画送回。人们只知道此画被搬入中南海,但到底什么人看过、有什么说法则不得而知。之后,该画不断地被印刷出版、印制邮票,长时间大张旗鼓地宣传……
  1998年春,有人就我拍卖《毛主席去安源》一事掀起“风波”。有朋友建议我在此过程中把一些不清楚的环节弄清楚,并主动帮我联系了张玉凤同志,请她帮忙了解一下,毛主席到底有没有看过该画,看了的话有什么意见。张玉凤同志在1998年2月16日当面告诉我,她当时不在主席身边,但她找到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同志,将1968年7月《毛主席去安源》搬入中南海的情况问清楚了。汪东兴同志说:“那画先是放在中央政治局开会处,请政治局的人看了,都认为很好,很像毛主席。后来,又搬到毛主席处,主席看了,说:‘神气还像我。只是这衣服太好了,我那时没有这么好的大衫,都是旧的,没有这个好。鞋子嘛,也没有这样好,那时常常走路,有时一走几天,鞋破了,就光脚走。有时碰到朋友,朋友出钱给买双草鞋,穿破了,又光脚走。伞也对,时常下雨,出门总带把伞。’”从这些话看,毛泽东对该画的衣服、鞋子指出了与真实不符之处,但总体上对此画是基本认可的。毛泽东审查《毛主席去安源》现在有了两个说法,哪一个更准确、更真实,或者都对,在没有其他知情者提供旁证、当时的记录(如果有的话)又没有披露的情况下,只能由读者自己分析判断了。但无论如何,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毛泽东亲自审查时对此画表示不满、不认可的话,不可能有后来几年时间的大规模宣传,周恩来也不会直到去世,一直在办公室陈列着这幅画(是他办公室陈列的惟一一幅画)。还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毛泽东对该画的认可,“四人帮”整我的时候,还不知会做出什么样的文章。
  毛泽东去安源到底穿什么衣服
  毛泽东当年去安源时到底穿什么衣服?当年我创作此画时,见到的惟一记载,是“文革”前“人大”党史系与“全总”工运史研究室等单位合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讲义中的一句话:“(毛泽东)他背着一把破雨伞,穿着一身旧蓝布衣服……”1967年7月我在安源考察时,曾专门采访多名老工人,大多说不太准毛泽东到底穿什么衣服什么鞋,但几乎一致的说法是:当年先生身份的人一般穿长衫;因时常下雨,走路时也穿草鞋;带把雨伞或者斗笠,先生也不例外。我反复思考,决定画主席穿长衫。理由是:一有时代特点;二是符合主席当年身份;三是作为肖像画,形象更整体,具有雕塑感。我知道画成穿草鞋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但当时是把毛泽东看成最伟大、最完整的人物的,穿长衫着草鞋在今人眼里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反复考虑后,画成布鞋。我知道毛泽东本人的意见后,觉得该画在衣服和鞋的处理上如果推敲得更仔细些,应该会更好。但限于当时的创作时间和条件、思想认识,这成为我的又一遗憾。
  近年,我见到安源纪念馆藏的,当年接待毛泽东、并亲自带毛泽东下矿井的老工人张竹林1964年11月的访问记录,“1921年不记得是秋天还是冬天,那日我正在毛紫云家挑水,有个穿长衣的客人,手里拿一把湘潭雨伞向我打听毛师爷住在哪里……我才知道这位客人叫毛润之。”安源纪念馆还藏有当年安源的小工人、后来成为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将军1967年8月21日的访问记录:“主席去安源是走路去的,穿了长衣,带了雨伞,长衣的右边叉子上拉破了一个口子,有两三个补丁。”从这些资料看,油画让毛泽东穿长衫、步行是符合这些历史见证人的记忆的。
  是步行还是坐火车
  两位黄先生肯定地说,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不是步行,而是坐火车”,“油画表现毛泽东步行去安源的情景是与史实相悖的”。并详细考证了当年安源已有运煤火车挂有客车,直通长沙,并由此得出结论:毛泽东从萍乡到安源步行“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这个结论有些武断。从萍乡到安源只有十华里左右,况且有了交通工具不一定就只能乘交通工具。两位黄先生又说,“当时萍乡这个小县城还没有中共的组织和革命分子的活动”,所以,毛泽东也不是在萍乡县城下车去指导工作以后再步行去安源。对此,我没有任何考证。但在中共萍乡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合编的《毛泽东在萍乡》一书中,记载毛泽东1920年即到过萍乡,并在萍乡编辑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可见毛泽东当年不一定非得有了“中共的组织和革命分子的活动”,才会去这个地方。所以,两位黄先生的考证,不能令人信服。
  我当年创作此画时,画成“走”的情节的确是依据江青的一次讲话。江青的话是否“是毫无根据的”,我以为也不可单凭江青当年年少、不在现场而定。如果此论成立,我与两位黄先生就都“是毫无根据的”了,因为我们更年轻。而江青与毛泽东的关系世人皆知。1968年7月毛泽东本人亲自审查《毛主席去安源》一画时,对衣服、鞋等小细节提出意见,但并没有对“走”去安源的情节提出异议。这明白无误地表明,步行去安源得到毛泽东这位当事人的认可。应该认定毛泽东第一次步行去安源是历史事实。
  几点看法
  要证明江青的话“是毫无根据的”,需要十分确凿的历史资料,或者清楚情况见证人的见证。推论还不等于历史事实。
  毛泽东去安源是安源人民的骄傲!作似是而非的考证,得出经不起推敲的结论,不知有何意义。用“有水就有鱼,有鱼就上钩”的逻辑,坚持在脸盆中垂钓式的“深入的研究”研判历史,顶多也只是得出“可能”而已。站在“历史”的角度,作“听风就是雨”式的研究,又不知搅乱了多少历史。这是大家都有体会的。
  至于1979年《人民日报》上的批评文章,因叶浅予老先生对油画不甚了了,本意是批评,倒闹出个不低的评价。笑话一则。
  感谢两位黄先生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安源纪念馆陈列、撤下、又陈列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过程。只不过没讲我当年复制给安源的一幅《去》画已损坏不堪。正是因为1995年初我知道了这画损坏的情况,担心我手中的一幅也会发生不测,才想出进入市场“体现价值,找到归宿”的办法,使之能保存下去。没想到这又引起一场闹剧式的风波。
  从艺术创作上讲,我认为只要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不构成对历史的篡改,不是随政治风向变化而变化,不造成对观众的欺骗,一些细节,尤其是一些无法考证清楚,而又不影响历史本质意义的细节,应该、而且允许作者的“艺术处理”,不然,就无法创作历史题材的任何文艺作品了。
  写了这些,就教知者。

人物:【视频】倪剑——圆美国梦后,我为什么回国(转贴)

Saturday, March 24th, 2007

圆美国梦后,我为什么回国
倪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在校时被选为"复旦十大文化名
人",为唯一女生,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居于上海。
1990年赴美国陪读。餐馆打工一年,1993年在曼哈顿独资买下西式超市,一年收
回投资,实现美国梦,1996年在曼哈顿上城买下第二家超市,1998年-01年边做
生意边读书,获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MIA),新泽西Ramapo College
MBA。
2001年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任上海办事处政府和公共事务经理。
2002年任上海市广播电视报业集团总经理。
2003年投资创办申尼邦德咨询公司、申尼邦德公关公司、申尼邦德广告公司,均
已盈利;主要业务: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危机公关,公共关系咨询和服务;客户
包括微软,美国运通,强生,TNT,OTIS电梯,日本凸版,味之素,德国汉高,
Pricewate rhouse Cooper等。
倪剑在纽约长岛接受了多维电视记者杨鸣镝的专访:
圆美国梦后,我为什么回国(图文)

视频网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huQRJtCigM

没事找事系列:【精彩照片】上次《财经时报》关于《熏火鸡》的报道

Saturday, March 24th, 2007

逗你玩系列:【视频】这是我见过帕车帕得最好得

Friday, March 23rd, 2007

芝加哥吃喝玩乐系列:【精彩照片】芝加哥的天气,前几天还是大雪,今天就下起了大雨

Thursday, March 22nd, 2007

更多照片在这里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puruo/sets/72157594227299254/detail/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偷袭NASDAQ(转贴)

Wednesday, March 21st, 2007

偷袭NASDAQ
2002-11-16 15:01  作者: 李英元、陈标杰  转自: 数字财富
  搭便车、抄小路同样可以直逼NASDAQ,一条未受重视的隐秘通道也许将再掀国内民企赴美上市的波澜。
  ☆在国内上市很难,而到海外上市其实很容易。
  作为Nasdaq副板的OTC BB((over-the-counter Bulletin Board)正是这样一条通道-成本低,手续少,而且几近零门槛。该市场由Nasdaq公司管理运营,目前的基本定位就是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筹资渠道,而且由于该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运营停顿的超低价股票,以买壳方式登陆就显得极其便捷。
  在OTC买壳上市的主要要求如下:
★所需费用:30-50万美元,随“壳”的质地而有所差异。
★维持成本:上市后每年为维持上市公司资格的总成本约10万美元。
★可能前途:可同时在法兰克福等市场挂牌,若满足条件可升级到Nasdaq主板。
★运作周期:保守估计为3个月,最快可在两周内完成。
  新贵出击 一支名为“正安”的医药新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海外资本市场的两级跨越,OTC是他的跳板。
  7年前,正安医药董事长兼总裁王卫星在与银行打交道时遭遇了“最栽面儿”的难堪场景。
  当时是正安医药从产品销售代理向自行生产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一个忙乱而阴沉的午后,公司财务总监忧心忡忡地跑到王卫星办公室,“账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而明天就要发工资,怎么办?”王卫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来救急。“但在新设药厂后,由于生产、销售和研发都需要钱,公司资金链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王卫星很自然地想到了银行贷款,于是便和财务总监两人去拜会当时的天津市城市合作信用社,但这家号称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显然不准备拿正眼瞧正安医药,“什么时候你们有了资产和利润再说吧”。王卫星所带的见面礼被当场扔了出去。
  那次经历让王卫星觉得很受伤,“后来一直对银行不太‘感冒’,因为企业总会有好日子和坏日子,但银行通常不会做雪中送炭的事儿”。于是,走向资本市场便成了王卫星的自然选择。
  咬牙挺过初期的艰难岁月后,正安医药逐渐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润3000多万,今年预计收入将突破2亿元,“完全可以达到香港联交所或NSDAQ的IPO条件”。但自今年初以来,王卫星在对香港和北美的各资本市场货比三家之后,最终决定在Nasdaq副板(OTC BB)买壳上市。日前,正安公司已经同美国一家投行签订了服务协议,“如果顺利的话,年底之前即可成功进入OTC BB,而到明年春节之后,在Nasdaq主板,正安医药的名字也将位列其间。”至此,王卫星对于资金的“七年之痒”可望一朝永除。
  借道OTC再跃迁至Nasdaq被王卫星认为是目前正安医药可选择的最佳上市路径:首先是费用低,“要比直接在Nasdaq做IPO低一半还多”;而且风险小,在目前较为低迷的市场状况下,对于一家完全陌生的中国概念公司,北美市场的投资者因缺乏了解通常会倾向于谨慎行事,而一旦股票发售不成功,就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最终上市还必须重新来过,但多数民企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与直接IPO的模式明显不同,借壳上市明显降低了风险,而且由于OTC与Nasdaq主板的紧密关系,进入OTC就相当于进入了Nasdaq的后院,然后便可以“闲庭信步”,直到最佳的主板上市时机出现。而在“闲庭信步”期间由于公司被更好地了解,许多投资者就会跟进来,“投资机构们通常更愿意投资上市公司,因为其运作更规范,退出也更便利。”
  事实上,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们早已闻风而动。王卫星说:“现在一些大的基金盯我们盯得很紧,他们都希望能对正安进行大笔投资。”而在此之前,正安药业已经成功地获得了香港新世界和英国金树(Goldentree)2000多万元的投资。显然,有良好业绩并且上市在即的正安医药已打开了融资局面,而机构投资者们的追捧很可能会造就OTC市场上新一支中国概念的明星股。
  老兵腾挪 当.com凶猛已成往事,那些在OTC上市的昨日黄花们日子过得怎样?
  “我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在媒体上露面了”,在公司股价随大势迅速跌落后,作为时力永联(OTC:FRLK)董事长兼技术总监的赵晓侠已变得十分低调。
  赵晓侠在1999年曾因率领公司成功登陆OTC而倍受媒体追逐,将近三年的OTC历程中,赵晓侠既体验过巅峰喜悦也耐受了寒冬煎熬,但不管公司的日子是好是坏,他都一直认为当初选择到OTC买壳上市是正确的。
  事实的确如此,作为一家互联网概念公司,1999年的世纪永联无论从实力和资源背景都只能算是个小角色,但公司仅仅在成立4个月之后便创造了资本奇迹,世纪永联通过借壳OTC上市公司YNOT成为该市场当期的“明星股”,股票价格一路飙升,10天之内上涨2000%,公司市值也一度高达6亿元人民币。更值庆幸的是,当三年之后多数同时代的.com们都因泡沫破灭的大浪淘沙已烟消云散之时,它还活着,这显然与OTC上市公司的身份直接相关。而且,不仅仅是活着,寒冬中它一直在积蓄力量,谁都不敢断言它不能再孕育出新的辉煌。
  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随时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因为它可以很方便地实施并购,OTC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2001年8月27日,世纪永联(OTC:FRLK)完成了它在买壳上市后的最重要的一次并购,以5943万份公司股票收购北京时力创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当然,由于换股完成后时力创恒的原股东拥有了上市公司约70%的股份(公司中文名称也随之改为“时力永联”),此次并购可被视为一种反兼并,时力创恒原股东借此实现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获得了发展助力,通过并购,公司总资产从约40万美元突增到约1000万美元,而企业营收也在并购后提高将近10倍,其利润前景也更可期待。“在合并过程中,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赵晓侠坦承。
  “上市公司身份是个很有潜力的资源”,深圳中贸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OTC:IMOT)总裁林本坚显然赞同赵晓侠的观点。“它可以成为一个并购平台,帮助国内一些公司进行企业改造,或者把他们收购进来,或者以分拆上市的方式帮助他们上市。”
  深圳中贸网公司是中国第一家OTC上市企业,同样在网络企业尸横遍野的恶劣环境中幸存了下来,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一系列的基于并购的资本运作。“包括正在收购上海一家做图像、照相的公司”,林本坚说,“该公司主要依靠连锁经营,他们需要资金拓展网点,而我们已经与其达成了推荐上市的协议。首先,我们发出一部分股票把它接下来,然后再等时机成熟把它分拆出去单独上市。”
  林本坚所说的推荐上市在近几年才出现,其原理在于被推荐公司可以同原上市公司共享资源(包括股东基础、承销商和财经公关等),“这样还可省去买壳的费用,而且比买壳还快”。
  当然,作为推荐方的上市公司也有其“私心”。“从我们来讲,收购的时候它要把一定的股份给我,比如说20%,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半分给我们的股东,我们的股东马上成为了被推荐公司的股东,空手得到相应股份,相当于我们公司的分红了。”林本坚很看好这种模式:“这样操作下来,首先公司由于吸纳了新业务可使形象提升,同时公司实实在在的资产也会增加。”
  但毕竟作为小型资本市场,赵晓侠等人对OTC虚弱的融资功能有很深感触,“如果仅仅为融资而来,在目前环境下到OTC上市毫无意义”。上市两年多,时力永联一直没有在OTC上进行融资。赵晓侠说:“投资者都已变得十分谨慎,而在Nasdaq主板有的是风险小、收益好的企业,没有什么业绩的OTC 公司若想公开增发股份很难成功。”
  不过若换一个角度,即使就融资环境而言,OTC上市公司通常也比国内的私有公司具有明显优势,林本坚认为在OTC上市之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私募”。所谓的“私募”一词其实并不准确,它在形式上应该被视为股票的定向配售,在具体操作上与非上市公司的股本融资并无本质差异。
  深圳中贸网在上市之后曾多次进行所谓的“私募”,首轮便融得约100万美元;在第二轮有深圳创新投、深圳肇富投资、大鹏证券属下的控股公司等三家机构进入,融资金额也为100万美元左右;而在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又做了一次“私募”融资,结果香港新鸿基以300万港元的投资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通过陆陆续续的定向发售,中贸网共融得资金约500万美元,而公司管理层还仍然占据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不一定非要不断定向融资,作为OTC上市公司同样可以公募,只要你的业绩足够良好。”林本坚说,“而且你还可以考虑借贷,比如以所发股票折价抵押给金融机构而获得营运资金,到期偿还。”
  显然,融资能力并非OTC BB难以克服的“硬伤”,有一个真正的“硬伤”是源于OTC 的卑微出身–它最初是为解决从Nasdaq退下的低价股的交易问题而设立,这就不可避免地为OTC贴上了“贫民收容所”的标签。正是该标签让OTC的上市公司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另册”感,于是,赵晓侠们便无法如张朝阳们一般张扬自信,尽管前者的公司略有盈利而后者长期亏损。
  “对于企业来说,永远待在OTC市场虽然也算是一种活法,但公司业绩一定要争气。”林本坚说,“我们的目标是升级到Nasdaq主板。”好面子的中国企业都急于想摆脱目前作为OTC公司的“另册”形象。
  OTC改版 从实用即美的角度,被打入“另册”的OTC BB其实天生就算丽质,而且,随着该市场向BBX的转换,它将变得越来越漂亮。
  “如果你是一家准备上市的国内企业,你将很难听到对OTC BB的正面评价,但这种主流舆论其实并不客观。”
  长期从事北美投资银行业务的美国亚太证券国际投行执行董事杨庆揭开了这一现象的谜底:除了出身卑微的原因外,还有一些秘而不宣的商业因素在起作用。北美的大型投行瞧不上OTC是因为其规模小,他们希望企业直接进入Nasdaq主板以便收取更多的佣金;香港的投行忽视OTC,因为香港资本市场与北美资本市场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他们的优势在本地;另外,即使OTC管理者也不乐于为该市场做宣传,因为从Nasdaq公司的整体收费角度考虑,他们更愿意有条件的企业直接上主板,哪怕你再掉到OTC。
  “评说OTC好与不好都不重要,关键要看它能否为我所用。”
  杨庆一语切中要害。
  中国有一大批亟待提升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经过数年积累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和相对稳定的国内市场,而要再上台阶就多数会遭遇两大课题:一是资本通道,二是国际化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到OTC上市对于相当一部分民企来说也许能提供很好的帮助。
  “OTC市场上虽然以低价股为主,但同样也有许多业绩优良的企业股价长期维持在百元以上”。显然,尽管交投不活跃,却也并不意味着融资就一定困难,甚至在OTC市场上,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相对更容易凸显出来。
  杨庆认为,相比于香港的资本市场,OTC更容易连通世界。首先,作为Nasdaq市场的一部分,只要条件符合,OTC上市公司随时可以升级到Nasdaq主板;而且,由于北美与欧洲的资本市场连通,在OTC的上市公司可以直接在法兰克福等资本市场同时挂牌交易。
  如此一来,取道OTC便可打造出辐射北美与欧洲的国际化平台,这对于企业的国际合作和海外市场拓展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而OTC对于国内民企最有吸引力的特点可能还是它的“零门槛”与低费用。OTC对上市公司没有规模和业绩的要求;而在OTC市场上由于壳资源非常丰富,因此通常只需30~50万美元即可实现买壳上市。而根据赵晓侠的经验,在上市之后每年的维持成本(包括向交易所、律师和审计师支付的费用)也比其他资本市场低很多,10万美元就足够了。
  令人鼓舞的是,OTC BB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转为BBX(Bulletin Board Exchange)交易系统,其市场规则将更加接近于Nasdaq主板,Nasdaq交易所高级副总裁Wes McGrew称这一转换将“大幅提高交易效率和股票的流动性”。
  OTC的新版本已经呼之欲出,明天无疑会更好,而国内的相关企业是不是在今天就该动手做些准备?
  海外买壳,你准备好了吗?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海外上市,企业家在作出海外上市决策之前,应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谋求海外上市是出于何种目的?
  企业必须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上市目的,由此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才能做出资本市场选择、上市方式(借壳或者IPO)和上市时机的正确决策。
  2.企业的业绩令人满意吗?
  尽管买壳上市对企业业绩并无直接限制,在OTC就更是如此,但在投资者日趋理性的市场环境中,没有良好业绩(或前景)的企业上市将很可能得不偿失,毕竟上市过程需要费用,上市之后也需要费用来维持。
  3.管理层准备好了吗?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自我评估:
  心理素质:政策变化,市场变化等变故,会使企业上市历程风云突变。保持好的心态将十分重要。
  协调能力:上市过程中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包括和中介的协调,和政府部门的协调,和媒体的协调等。
  业务知识:作为决策者,你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你怎样判断重组方案是否可行?你在选择上市方案时,如何针对企业状况作出利弊分析?这都需要企业家具备相关知识结构。
  另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都是第一次涉及国际资本市场,往往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持决策、设计方案。因此,选择适当的中介机构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好的中介机构,能够高效有力地推动上市进程,而实力欠佳、经验不丰富或不了解中国企业的中介机构往往使企业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两难境地。

国内新闻:2007中国年侨务科技活动信息——如果老狼有意思,可以协助组团。

Wednesday, March 21st, 2007

2007中国年侨务科技活动信息
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有关部委
时  间:2007年6月18-20日
地  点:福建省福州市
邀请客人:50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日  程:17日报到。18-20日举办项目成果对接洽谈、高层论坛、人才招聘等活动。 对接成功在福建投产的项目,经过一定的评估、评审程序,省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重点领域: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及制药,新材料,先进能源、环保
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设备,石油化工,纺织皮革,农林水产深加工,
轻工、冶金、建材,现代农业。
报名条件:博士毕业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毕业在海外工作5年以上,携
带至少一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项目。会议组委会根据个人
简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遴选出席会议的专业人士。
参会费用:应邀与会专业人士活动期间食宿公费接待。
报名方式:请将贵会组团报名人员的个人简历(中文)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文)送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经审核后发正式邀请函。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电 话:10-68328050,传 真:10-68993830
报名截止:2007年5月20日
2007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博士团山东行
主办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承办单位:山东省侨务办公室
济南市人民政府、淄博市人民政府
泰安市人民政府、济宁市人民政府
时  间:2007年6月5日-12日,会期8天(含报到)
地  点: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济宁市
邀请客人:60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日  程:5日报到
     6日:参加济南“海外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包括科技成果项目推
介对接会、知识产权交易会、科协论坛、学术交流
7日:上午分专业考察、洽谈,下午成果发布会
8-12日:赴淄博、泰安、济宁参加经贸科技对接洽谈
重点领域: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能源、机械汽车、现代农业、
金融保险等
报名条件:硕士以上学位毕业,在海外博士工作3年以上、硕士工作5年以上,
携带至少一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有回国创业意愿和明确
合作意向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均可申请报名。会议组委会根据个人简
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遴选出席会议的专业人士
参会费用:应邀与会专业人士活动期间食宿公费接待
报名方式:请将贵会组团报名人员的个人简历(中文)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文)送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经审核后发正式邀请函。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电 话:10-68328050,传 真:10-68993830
报名截止:2007年5月20日
2007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博士团江苏行暨
华侨华人创业发展镇江洽谈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侨务办公室
时  间:2007年6月25-26日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
邀请客人:60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日  程:24日全天报到
     25-26日:高新技术项目洽谈、考察高新技术园区等活动
重点领域: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饮料食品、旅游、新材料等
报名条件:博士毕业海外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毕业海外工作5年以上,携带至
少一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项目或能代表海外大企业寻求国内合作伙伴
参会费用:应邀与会人士活动期间食宿公费接待。会后,参加武汉“华创会”的
专业人士从镇江赴武汉的交通费用,由邀请方负担。
报名方式:请将贵会组团报名人员的个人简历(中文)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文)送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经审核后发正式邀请函。
E-mail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电 话:10-68328050,传 真:10-68993830
报名截至:2007年5月25日
2007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
主办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暨武汉市人民政府
时  间:2007年6月27-29日
地  点:湖北省武汉市
邀请客人:150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日  程:27日报到
     28-29日:举办武汉论坛、项目对接洽谈、知识产权交易会、创业
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人才招聘等一系列活动
重点领域:IT光电子、汽车机械、生物医药、农业环保、经贸旅游等
报名条件:博士毕业在海外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毕业在海外5年以上,携带至
少一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项目或能代表海外大企业寻求
国内合作伙伴的专业人士。
参会费用:应邀与会人士活动期间食宿公费接待
华创会网址:http://www.hch.org.cn
联系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夏付东 […]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美国金融界围攻《萨班斯-奥克斯利法》(转贴)

Monday, March 19th, 2007

美国金融界围攻《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国际先驱导报
2007-03-19
记者卢怀谦/美国商会任命的共和民主两党委员会3月12日发布一份报告,敦促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以下简称“萨奥法”)进行改革,以减轻给外国公司来美上市带来的负担。由于萨奥法被认为致使纽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在失去竞争力,今年以来美国金融界对其展开了大围攻。
报告建议,将萨奥法并入美国证券法,使得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调整该法案上具有灵活性。该报告称这将使得SEC在由国会委托的内部控制审查上有回旋余地,允许其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及成本。此报告是今年以来美国金融界对萨奥法大围攻的重要一环。在此之前,纽交所、纽约市和白宫都已经对萨奥法发难。
在包括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爆发之后,美国在2002年推出了公司改革法—-《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又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加强对企业的金融监管力度。尤其是其404条款,增加了公司的上市成本和诉讼风险,因此一些海外公司对美国股市望而却步。
据统计,美国新股上市(IPO)数目在全球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35%,锐减至2006年的20%。2006年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市场在全球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只有11%和6%,远远低于香港证交所的17%和伦敦证交所的18%。2006年全球规模最大的25家首次公开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选择了纽交所。而在2000年,还有22家选择纽交所。2006年全球IPO规模最大的三家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俄罗斯石油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美国。
“未来10年内,纽约如果在世界金融业新一轮整合中应对失策,将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输给伦敦,甚至香港、东京、迪拜,其全球金融业龙头地位可能不保。”这是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最近提交给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和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的“盛世危言”。
报告称,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其它主要西方国家反超。在2001到2005年期间,美国金融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5%,欧元区达到6.8%,英国为8.4%,日本达到7.5%,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增长速度达到15.5%。
报告将火力指向萨奥法,称过度严厉繁琐的监管制度、过于庞杂的法律体系以及应接不暇的集体诉讼,使得纽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都正在失去竞争力。美国总统布什1 月31日视察纽交所之前,也在华尔街对国会放下重话:在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监管过度”和“无关紧要的法律诉讼”正使美国资本市场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此之前,美国财长保尔森和一些华尔街高管多次对萨奥法展开攻伐,认为这可能使华尔街在全球竞争中丧失领头羊位置。不过,在雷曼兄弟公司和黑石集团前董事总经理杰弗里·加滕看来,华尔街并未走向衰落,不能苛责萨奥法。
汤姆森金融集团新近一项研究似乎支持加滕的乐观判断。汤姆森金融集团资本市场研究部主任理查德·彼得森认为,以目前而论,萨奥法似乎并未对美国IPO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研究发现,去年在美上市外国公司的IPO融资规模为106亿美元,而当年美国所有IPO交易的融资总额为453亿美元。以融资规模来衡量,外国公司比例达到 23%,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去年美国208宗IPO交易中,外国公司有34宗,占16%,这个比例在过去20年中也是最高的。
为何同是国际大信息服务商,汤姆森金融集团和麦肯锡公司的两份报告结论截然不同,到底是谁错了?其实二者都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前者侧重于纵比,是说与以前相比,不降反升;而后者侧重于横比,是说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减少了,而伦敦、香港和其他地区资本市场的快速崛起可能使纽约倍感压力。
“不可否认,在美国境内的IPO数量日益减少,与此同时,外国证交所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IPO。”弗里·加滕在《新闻周刊》的一篇评论里指出,“但也要看到2006年美国证交所的IPO数量明显回升,因此未来趋势会怎样还很难说。”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第一支中国网络概念股在NASDAQ上市历程 (转贴)

Monday, March 19th, 2007

第一支中国网络概念股在NASDAQ上市历程
在资本的目光里,世界历史与全球市场必定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对于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来说,如果在创业的一开始就能够与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那么神话就最可能在这种企业构形中诞生。
无数互联网公司的巨大成功早已令人目眩神迷,而深圳中贸网作为第一支中国网络高科技概念股在NASDAQ上的成功上市,无论其今后如何发展,都无疑会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一条迈向未来的全新思路。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只是创业的勇气,更需要企业家想象的勇气和能够将这种想象付诸实施的操作技能以及完备的相关信息……
1998年12月20日,深圳国际贸易中心38楼,一个持续4分钟的电话交谈之后,焦灼等待两个多月之久的梁舜钧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置已久的心,因过度忧劳而略显苍白的脸上绽露出少有的开心笑容;同一时刻,大洋彼岸的美国NASDAQ小型资本市场OTC上,一支代码为IMOT的新股票开始了挂牌交易……
没有镁光灯的不停闪亮和摄像机镜头的跟踪捕捉,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大字新闻标题和人们的艳羡、私语,就如同梁舜钧朴实无华的山东人性格一样,中贸网在美国上市这一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默默结束。当人们开始渐渐知晓这一事情之时,梁舜钧已经带领他的中贸网又继续向前迈进了许多时日。
中贸网的上市故事正式开始于1998年5月27日,深圳中贸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创办之时。在此之前,曾在斯坦福和硅谷受到过足够创业熏陶的梁舜钧,曾经在澳大利亚和香港与几个朋友一起经营过一家从事软件开发和商业信息的光盘出版企业。后来,梁舜钧退出了那家公司,来到深圳并开始筹建中贸网这个他认为在中国会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公司。
“最初,面对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我实际上有两种选择,”梁舜钧说, “一种选择就是去寻找一些风险资金,然后一点一点开始做,做到一定程度再去找另外一些。这样如果做得好,最后就可以使企业上市;做得不好,企业可能就完了。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像我们现在所做的样子,即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于资本市场以谋求上市融资,而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和掌握整个相关体系!”
由于当时国内的风险投资渠道还不是特别畅通,所以,对美国资本市场稍有了解的梁舜钧就开始大胆地设想,是否能通过选择直接上市这种方案来使自己的企业在创业之初就与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一步到位地解决自己企业的融资问题。尽管这种想象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由于美国股市上互联网企业的广泛成功,使得这一在从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今天却成为了一个并不遥远的可能。
“之所以选择这第二种途径,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长期跟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企业不必要经常性地去考虑资金的筹措问题,”梁舜钧说,“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对融资者本身并不是特别有利,比如说融资者可能要为此出让更多一些的股份;其次,因为有严格的规范来约束上市企业的缘故,它的运行效率也可能要低一些;还有就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它的运作成本肯定也会很高。”
曾经有种舆论认为中贸网的成功上市,主要是因为梁舜钧在华尔街有特殊关系的缘故。“事实上,那时我也仅仅是知道有上市这样的一种融资渠道而已,”梁舜钧说, “当时,当我跟别人提及我们的这种打算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会有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我们公司内部大多数人也是持怀疑态度。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对美国的这种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还完全缺乏认识的缘故。当我们决定做一下这方面的尝试之后,我们就开始到美国和香港去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讨论,最后我们认定直接上市融资的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于是就根据相关的说明制定出了一个上市时间表,接下来就是与审计师、律师、公共关系公司、庄家、包销商等这样的一些人和机构打交道,当这套东西都搞通了之后,我们终于实现了一开始的目标,并于1998年12月20日在美国NASDAQ上成功挂牌上市,至于一不小心成为了什么第一,那完全不在我们最初的考虑范畴之内。”
实际上,作为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现阶段要在美国上市,不但要符合相关的资本市场的程序要求,而且还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以突破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间所固有的制度上的壁垒。中贸网为实现其美国上市目标,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这种性质的操作。首先,中贸网于1998年5月份在深圳成立之后,梁舜钧就到香港购买了一家注册为Intermost的企业,随后将其中贸网的资产注入了这家香港企业;之后于7月份,梁舜钧到美国又购买了一家名为Utility Commodity的美国企业,并将之更名并重新注册为Intermost公司,随后梁舜钧将香港Intermost公司的资产又注入到这家新买来的美国Intermost公司当中。这样,中贸网便通过美国的这家“壳”公司,实现了其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目标。因此,中贸网实际上并不是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在NASDAQ市场上直接上市,而是作为一个在中国拥有资产的美国本地公司在NASDAQ上实现了曲线上市。
像这样的法律规避故事在中贸网的整个上市过程当中还有许多。美国NASDAQ的OTC小型资本市场,有一个规定是说企业在招股的时候不能去推销,否则即属违法行为。为了绕过这一法律障碍,梁舜钧的包销商就曾为其在华尔街日报登过这样的一个广告说:我们的客户Intermost有100万普通股的股票,价钱是多少多少;接下来马上就有一个非常大的注释说,以上内容仅仅是一个备忘录性质的东西,而不是说我要卖这个股票。从法律角度来讲,这不能说是一个销售广告,于是在包销商的帮助下,梁舜钧就巧妙地绕过了这一法律障碍。
IMOT总股本为980万股,上市之初以0.77美元一股的价格共发行了130万股,为中贸网募集到了约100万美元的发展资本。中贸网之所以取得这次海外上市的成功,除了其本身拥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网络商业模式、一个可行的商业计划以及一个清楚且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说明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层让人家觉得可信”,梁舜钧说: “在美国,像这种高风险的股票,依照美国的法律是不能靠推销手段来销售而只能够卖给那些非常懂投资的人才行,这就要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得取得这些专业的包销商及投资者的信任。事实上,美国是个特别注重口碑的社会,虽然我们也找到了一家叫做Yorkshare […]

行业动态:冼岩专稿:中国政府籍对外资环境的重新定价改变外资政策(转贴)

Monday, March 19th, 2007

冼岩专稿:中国政府籍对外资环境的重新定价改变外资政策
3月16日,旨在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待遇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享受了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统一所得税的主要目的是公平税负,使内、外资企业能够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但从利用外资政策的角度看,这也可视作是中国政府对外资环境重新作出了定价。
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的实践,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在诸如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配套产业体系完备性、国内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等硬环境方面不断得到改善,这是此次中国提高外企所得税率的底蕴之一。但是,市场中决定价格升降的关键还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由于中国国内的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形成高达十万亿元的银行业存差,外资涌入、外汇顺差加剧了流动性过剩,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资需求的变化;结合正在极力促进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出口向依赖内需的转型,中国经济对外资的需求可能已面临历史性的转折。正是这种供求关系的逆转,令中国政府果断祭出了新的所得税法。可以说,目前中国经济对外资的需要,实质上已不再是资金的需要,而是对附着在资金上的核心技术、海外市场、管理手段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实质是外资政策的一次调整,其方向是缩减吸取外资的数量,提高质量。
虽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是众望所归,虽然媒体和专家大都解读此举不会对中国于外资的吸引力产生重大影响,但实际上税收杠杆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进入中国的外资数量大幅萎缩。20多年前,中国之所以让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是因为自身的投资环境存在严重问题,不如此定价即无力推销。20多年来,如前所述中国在硬环境方面已有很大改善,但在更重要的软环境(政府服务、法治环境等)方面,并没有显著进步。差不多全国各地都流传着对外资“关门打狗”的“趣闻”;贵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投巨资于南沙也被当地镇干部玩弄于股掌之上,同样是求告无门;北京嘉利来案,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港商,竟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清退出场;美国新桥资本入主深圳发展银行后,才发现15亿元人民币贷款的黑幕陷阱,如此等等──在投资环境没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提高外资的所得税率,无异于劣质商品按优质产品价格挂牌出售,结果可想而知。
外商对投资环境质量与所得税率的这种等价关系十分敏感。就在两会期间,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博思艾伦对投资中国的全球五百强企业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的外企普遍对所得税率的提高并不排斥,但同时要求中国政府能够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外商的这种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等价交换。
接受问卷的外企普遍反映,他们在中国经常受到诸如法规模糊、官僚主义、腐败、法律实施和解释透明度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方面的困扰。他们强烈希望中国在打击腐败、减少管制、限制部门和地方的行政权力滥用、清除潜规则等方面作出明显改善,为外资和内资营造共同的公平和公正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郑重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笔者相信,温总理的表态是真诚的。但是在利益分化、决策和执行常常脱节的体制现状下,中央的态度能否转化为实际效果,能否转换为营商环境的改善,并不容乐观。如果中国不能尽快解决投资软环境的问题,本次旨在提高引资质量、限制数量的外资政策调整,很可能成为外资全面退出中国、中国经济盛极而衰的分水岭。外资的溃退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灾难,外资政策的转折可能带来中国经济的转折。

我觉得不错系列:(电影系列)九份故事纪录片东京试映 吸引爆满观众(转贴)

Monday, March 19th, 2007

九份故事纪录片东京试映 吸引爆满观众
(中央社记者张芳明东京十七日专电)一部描述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历经金矿的荣枯盛衰,一度落没但随后跃居成为观光胜地的九份纪录片,今天在东京一家电影院试映,吸引座无虚席四百名台日观众参加,驻日代表许世楷应邀观赏,他在致词时表示期待这部影片有助于提高日本人士对台湾的关心与兴趣。
这部长达约两个小时,题为「倾听风声─台湾九份故事」的纪录片,今天下午在东京的龟户文化中心举行试映会。纪录片以现年八十岁的九份历史见证人江两旺现身说法,介绍百年历史的这个历尽沧桑的金矿兴起,以及由古迹转变为观光胜地及艺术家群集处的经过。
影片展现九份美丽的风光,片中播放的歌曲包括一青窈为纪念父亲而作词歌唱成为畅销曲的「大家」以及「九份人」、「矿山英雄安魂曲」和「九份子真是好所在」等极具乡土情怀的优美歌曲。
活跃于日本歌坛的一青窈,她已故父亲颜惠民曾是九份的金矿老板,对一青窈和姊姊一
青妙来说,九份是父亲的故乡。由于这项因缘,身为齿科医生同时也是女影星的一青妙担任了这部影片的旁白者。今天她在放映前致词表示,期待日本观光客多前往九份观光旅游。
导演林雅行致词时说明拍摄这部影片的经过,指出他在三年前开始有意介绍九份,前年十二月下定决心拍摄,共前往九份拍摄四次。他对九份的风景赞不绝口,表示期待经由对九份的介绍,有助让日本人民了解真正的台湾。他说,这部纪录片预定今年秋天在日本上演。
偕同夫人一起来观赏的许世楷在看完影片后对中央社记者表示他的观感时指出,这部介绍九份的纪录片令人兴起对故乡、对台湾的感情和爱情,亦即自我意识的认同。他称赞导演的艺术手腕,将原本就漂亮的九份风景透过艺术手法表现得更是美丽。
林雅行过去曾拍摄两部有关台湾的纪录片,一部是「基隆」,另一部是「西门町」,都曾在日本的电视台播放过,这次是第三部,也是第一部将在电影院上演的纪录片。他有三部有关日本第二次大战历史的纪录片已在日本国内上演过,九份的这部影片是第四部。

通知:《回 国 训 火 记》第十六集:艺术纵横、风雅商机(中)——中集发表!

Monday, March 19th, 2007

通知:《回 国 训 火 记》第十六集:艺术纵横、风雅商机(中)——中集发表!
  这集7800字。本来不想写这个中集,但是最近工作实在太忙,又要去国内出差,所以只能把已经写好的部分先发表,有多少算多少,否则让大家等太久不好。估计下一集也还要7000字,下一集要写为什么包博请吕小姐吃饭。
  这集更多的是吃喝玩乐的东西,不过可能看着比上一集更有意思。这集还写了不少红酒的东西,加上前面的,我应该已经写了不少红酒的东西了。
  这集具体好坏,大家评论。希望大家给我多一些反馈意见,这样咱们保证写出来大家爱看的东西。
  所以,我这里还是请大家在执行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总署、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找错误、送美女”活动的通知》的同时,也多提宝贵意见。写一些评论、建议、感想、批判。无论什么,我也想从大家的反馈意见中学到新东西。
  别忘了去买《名牌》杂志的事情。
  请看:第十六集:艺术纵横、风雅商机(中)

【通知】 关于《回 国 训 火 记》的采访报道请见下一期(4月刊)《名牌》杂志

Sunday, March 18th, 2007

【通知】 关于《回 国 训 火 记》的采访报道请见下一期(4月刊)《名牌》杂志

  关于《回国驯火记》的采访报道将于下一期(4月刊)《名牌》杂志刊出,但我不是100%确定那篇采访文章一定刊出,因为有可能在交付印刷前的最后一分钟调整版面,所以杂志上市了才算数!(怎么有点像上“春晚”的感觉?不到三十晚上谁也不知道哪个节目会被拿下。)
  所以,在国内的朋友可以去报刊亭、书报摊翻翻,如果里面有采访我的文章,你就掏银子买一本。据说上面还有我的照片。12月份的时候他们给我照了好几张照片,但是最后选哪张照片刊登,我就不知道了。
  在国外的朋友,如果您买不到杂志,估计只有网上买了。但是网上哪里有卖《名牌》杂志的?我也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请告诉大家一声。
  出版时间据说是3月底4月初。具体哪天出,不知道。出了,我通知大家。
  杂志是28元人民币一本,按今天的人民币汇率计算是3.62美元。人民币在不断升值,所以4月初的时候是多少美元一本,不好说,但是肯定比3.62美元贵。所以要早买,以便保值!而且确有可能一时洛阳纸贵,你买不到了——其实是我让人大量收购,造成洛阳纸贵的假象以便形成抢购风潮。
  关于《名牌》杂志的介绍我附在后面了,《名牌》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杂志,我十分喜欢!估计这里许多人也都会喜欢。
  采访我的记者叫韩雨亭(BLOG),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记者。我和他接触的感觉是他特别敏锐,对新闻和社会思潮的有十分敏锐和准确的嗅觉,总能捕捉到社会思潮最前沿的东西,而且十分谦虚十分敬业,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人!
  最后,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忽悠你们去买杂志!其实这个杂志社也不是我们家开的。
附:
  《名牌》杂志是中国一本针对高端精英男性的泛时尚杂志,以开创中国的精英时代、缔造中国的精英阶层为己任。创刊以来,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杂志之一。百分百精英立场,百分百原创主张,对内容和制作的百分百苛求,使每一期杂志成为经典,更以其高扬的精英立场,与200万成长中的中国精英男性共同追求卓越、品味生活。
http://news.sina.com.cn/m/mangazine/
http://blog.sina.com.cn/mangazine

边走边唱系列:【精彩照片】漫天大雪的纽约——昨天晚上纽约的天气就像旧社会一样。

Saturday, March 17th, 2007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puruo/sets/72157600000554609/

边走边唱系列:【精彩照片】昨天到纽约,纽约的天气像春天一样,所以拍了点纽约街头的美女给大家

Thursday, March 15th, 2007

其他的纽约照片看这里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puruo/sets/7215760000055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