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chairwolf
自由自在,多姿多彩。放浪形骸,散淡人生。来如雷霆收震


发送站内短信
查看博客个人资料
发表文章

文章目录


精华荟萃      更多


精华            更多


最近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评论


 

搜索

 
 总点击: 25591668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   Comments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经过一个多星期不眠不休的运作、旅行,老狼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现在是在德国的Nuess 酒店中上网。明天Duseldorf 的归网网友要开车来接我,说是一个朋友的超市要开张,去庆贺一下。我刚好事情也完了,不妨去看看。

老狼这次到德国是买设备验收去的。决定的过程非常仓促。开始时客户是要买另外一种日本设备的。我们根据客户的需要和我们对设备性能的了解,向客户推荐了另外一种设备。客户为此专门飞到广州跟我签合同。我觉得,可能更重要的目的是感觉一下人吧。毕竟国内骗子太多了。另外可能也到广东看一下别的公司的供货-有不少公司有现货的。最后客户仍然要跟我们deal, 正要跟英国的supplier 签订合同,这边客户就改变主意,看上了另外一台更贵的德国货。但这时已经太迟,这台设备已经被另外一个德国的客户捷足先登。接下来的几台设备,都是如此。而客户非常急。老狼也日夜紧盯,但都是慢了一步,一无所获。最后抱着“最后的努力”的想法,再给最先的那个德国dealer 打电话,竟意外地知道原买主的financing arrangement didn’t work out, 因为是走银行lease 的途径,but that really takes time. 所以dealer 给出最后期限,到期则设备重新投放市场。于是大约20名饥饿的buyers 一拥而上。前一星期三,时间到。我在德国上班时间立刻打电话过去-我是第一人。对方竟提价一万欧元――根据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形势而重新调整的。我立即跟客户联系。因为提价后也肯定会立即被买走,我们并没有还价的资本。于是建议同意提价(总得给人家一点便宜),但不同意提那么多,只让1000欧元,底线是2000欧元(其实对方要是坚持10000我们也只好要,因为是卖方市场,我们别无选择。)同时给予对方最优惠的付款条件。最后结果是提价1500欧元,由我们公司吸收,这样可以避免在枝节问题上扯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close the deal。同时,在我们公司收到客户订金之前,由我立即通知由美国向德国电汇出订金。

汇付订金当天,恰逢因美国风灾等原因,美金大跌,加上美国银行的吃价,为此我将多付出2000多美元的汇差。不过一日之差,实在心疼。我也可以改由中国人民币换欧元汇出,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我在中国的朋友说她因为在外地,只能等下星期一回到广东才能汇出。正犹豫间,美国银行通知我两分钟内换汇和电汇就要close 了,需要我立刻决定。Decision Making Theory 这时候起作用:如果延迟付订金,失去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损失也远高于这2000美元的汇差。所以当机立断,决定马上汇出,同时将汇款单传真对方,确认订金已经汇出,交易确立。但是仓促间,还是犯了一个错误:我应该当时不买入欧元,而直接汇美元。等到美元在星期二到达德国(当时是一个长周末),由于风灾所造成的恐慌应该已经过去,美元应该回升。而且这也避免了美国银行的恶性吃价。我在第二天早上赖床的时候才想到了这条妙计(我发现我早上赖床的时候总是有妙思),后悔不迭。不过这笔小损失,还是避免了我后面的大损失。后来我在电汇更大的金额的美金并兑换其他货币的时候,就用了这个方法,结果证实老狼非常英明。

其余的人民币换汇也并不顺利。我跟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大概是八月30日左右,当时我因为要计算成本,查了一下汇率,为9.95 左右。到我要中国的朋友立即给我电汇订金的时候,正是欧元升至尖峰,她的财务查了银行汇率,为10.18,她再加了81 厘,作为换汇依据。但她无法赶回来,所以我只能放弃当时跟她换,改订金从美国汇。剩下的再等汇率降回原来的水准再换。我估计,欧元一定会很快回落。果然没几天,欧元已经回落到9.97 (卖价)。买价则更低,到9.8 的数量级。而且,根据花旗银行的估计,人民币到年底前,还会升值3%以上。

但当我们跟朋友的财务联系准备换汇的时候,对方坚持原来的汇率。这样我们会再损失两万多元。我回来后听说了这个情况,就想走别的途径换算了。因为实际上还会有别的路子的。

途径之一是老路子,先从温州朋友那里换美元,然后再从美元换欧元。这里谈一下换汇的一些知识。汇率有几个价格:买价,卖价;钞价,汇价。

如果从银行换,则不管卖方还是买方,都会吃不少亏――因为银行是中间商,他们要赚钱的。而且因为要规避风险,有些银行(比如中国和美国的大银行),还会留相当高的风险系数。这个差额,当换汇数量大的时候,会到达让人吃惊的地步。比如后来我从美国银行换,1.22 的卖价,他们竟敢加到1.26. 也就说每欧元他们要多赚4美分。那么40万欧元就是1.6万美元的差额。因为老狼吃了一次小亏,所以他们后来的大头就吃不着了。

持有欧元的人,如果要向银行卖欧元,其结果也是一样的,银行同样会砍他们一大截。而现钞价,则不管买卖,还要比现汇价更亏。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的门口有一大堆人在等着黑市换汇――因为这些人的胃口比银行要小,赚取的差额也比银行小,所以是在跟银行抢生意。但是风险要比银行高――骗局风险,抢劫风险,假币风险等,以后有时间老狼再谈。所谓黑市的价格比银行要低,是指如果你持汇,那么从银行换得的就说汇价。但是如果你跟银行门口的人换,就只能换钞,那当然就会比银行还低,就很不划算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持钞,那么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换到比银行高的价格的,只是为了这点差价去跟这帮人交易,冒这种风险,不太划算。

所以如果有朋友相熟的换,一般是取汇价的买价和卖价的中价。当然也要看货币的走势。走弱的一方,或者急用的一方,则可能取不利的价格,比如卖价。这样,双方都能从交易中得到好处,而避免被银行盘剥。

途径之二,就是选择银行所在地,这个关系很大。有的地方的银行,外汇交易量大,换汇自由,竞争激烈。这些地方,银行的买卖差额就不会很大,比如香港。所以在香港换是个好办法。甚至在深圳以人民币换取港币,因为量大,那里专门做这种交易的人,每换十万港币才赚50 元人民币。在香港银行,可以换到跟当天牌价非常接近的汇率。欧洲很多地方的银行也不错。最吃亏的地方应该就说机场了。我在伦敦机场看他们的挂牌价,简直就说狮子大开口。所以旅行的朋友,应该尽量避免在机场兑换大笔外币。实在不行,可以在机场先换小量钱,然后再到市中心换大量的。

温州朋友那边的汇率,就比牌价好的多。盖因他们是以钞换汇,在银行那里拿到的还是买价。如果从他们那里换美元,然后再由美元换欧元,竟可达9.8几的汇率,比跟我原来说好的那个朋友换,我至少可以省下3万多元。

我在这里吆喝了以后,还有其他网友来信说可以换。但是彼此都不熟悉,缺乏信用,数额又大,时间又急,似乎不是特别可行。所以温州人那边还是可靠、及时、便宜的途径。一般几个电话后,钱就进了我纽约的账户了。时间急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不等我钱汇到,他们的钱就先存到了我的账户。当然这是他们信任我才会这么做。浙商是出了名的精明的。而良好的信用,有助于大大减少交易费用。

但是我把情况跟国内朋友解释了后,她说这笔钱是为我留的,否则当时在最高峰的时候就抛掉了。现在欧元每况愈下,人民币越来越强,不可能走回头路了。这样我就觉得不好意思了。毕竟是我找她换的。虽然双方并没有什么合同,但总不好让她因此吃亏。当然,这是两个人的事情。她不吃亏的话,就只有我吃亏了。Somebody got to lose anyway. 虽然她财大气粗,表示但是我如果不想跟她换了也无所谓,但我觉得她肯定还是很心疼这个钱的。所以虽然我也很心疼,犹豫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跟她换算了。

我的这个朋友是做鞋的。五年前起步,现在已经有几千万身家。当初她大学毕业,只身来广州闯荡,买不起广交会展位,只能在包里面揣上样品去盯老外的稍。中间还有把我的广交会buyer badge 借给她们混进去,被保安抓住的惊险故事。而鞋是大路货,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当时她们跟我说,如果想坑谁,就让他去做鞋。当时她们跟我说有一个好象是湖北师范学英语的的女子,到广东鞋厂打工,后来出来自己作鞋,全世界各地的鞋展飞来飞去,几年内开了好多大鞋厂,成了亿万富姐。而她们则只能在这些大鳄的牙缝里讨生活,因为海外的买家,大单子都直接找厂家做。她们只能去做那些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小订单。在这么一个薄利行业里面,白手起家,竟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到这个地步,可见这种跨国贸易,还有很大的空间。

刚好她也到Dusseldorf 参加鞋展,只有一个人,我很奇怪她怎么应付得过来。就问她要不要我去接她。她说当然需要的,而且还要我帮忙给她布展,否则她忙不过来。我住在另外一个城市,但离Dusseldorf 很近,就答应了。没想到后来在Dusseldorf 的网友说今天开车去荷兰玩,邀请我一起同去,但已经答应了人家帮忙,也只好坐失良机了。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总而言之,国际贸易是有外汇风险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利润较薄、数量较大的交易。减低风险的正途,一般是预测风险较明显时,购买外汇期货。象老狼这种在成交后短期内就必须支付,而刚好又遇上大的汇价波动,实在是运气不好,措手不及,只能通过汇款间隔、节省换汇成本等措施去尽量减少损失。

发表回复

校验码:  


你可以 回复, 或者 trackback 到你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