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有的时候草草数笔,其意境与历史幽香却深远。中秋佳节,梧桐树下,一杯老酒,也会联想到在我的博客中曾贴过的一幅画来:今夜故人来不来。是新文人画家刘二刚先生的难得佳作。意趣十分幽远,不用太多的解释,就让人明白画中的情趣。

但是一幅好的文人画,如果只是让人闻到这层香味,那就体现不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了。

几十年前,前辈文人画家丰子恺先生就也作过以“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为题的画。

落叶,野草,一钩明月斜,立尽梧桐影。好个长衫独立,期盼幽幽。画虽简单,可题词却涉及往事越千年。因为“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一句最早记载于宋朝陈岩肖著的《庚溪诗话》(据估是1140年代左右)。所说是唐人吕岩所作的“梧桐影”:“明月斜,西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后人因词中有明月斜一句,又名“明月斜”。这里的唐人吕岩,就是我们常说的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 

有关这首词还有另外的一个版本。据宋朝周紫芝所著的《竹坡诗话》所载,这首词为:“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这里用幽人而不是故人,跟《竹坡诗话》中记录的一个道家真人的故事有关。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大梁景德寺,峨嵋院道者,戒律甚严,不下席者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伟人,来与语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复相见于此,愿少见待。明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伟人果来,问道者,曰亡矣。伟人叹息良久,忽不见。明日书数语于堂侧壁间绝高处。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而这又牵涉到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有关吕洞宾的传说又有几个版本。

版本一: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土,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版本二: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世传“八仙”之一。号纯阳子。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这样一来,这幅画又有了另一层境界:闻道,悟道与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