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chairwolf
自由自在,多姿多彩。放浪形骸,散淡人生。来如雷霆收震


发送站内短信
查看博客个人资料
发表文章

文章目录


精华荟萃      更多


精华            更多


最近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评论


 

搜索

 
 总点击: 24840012

也谈温家宝总理两会讲话的美女翻译的古文英译   Comments

楼下木辛转了一个叫作舟的人的博文,批评温家宝的英文女翻译的古文译文不当。我觉得这种古文的翻译,由于汉字,尤其是古汉语的毛病,非常含混,一字多义,确实也比较难译。而作舟自己的译文,也不能算太完美。联系到所引古文的上下文,和温相自己的处境,觉得很有意思,不免也来班门弄斧,评论两句。

温相的美女翻译(作舟对此颇有微词。照片比较小,看不清,但至少年轻,不丑。然后能在大场面做翻译,就不简单了。所以美女的标准可以降低)如下:

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作舟译文:For the faith/ideal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ill not regret if I have to die a thousand deaths! [if I have to die a thousand times!]

  2、“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作舟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mockery and criticism from others [my fellow Chinese an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这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要求不能太高,所以能做到“信,达”就不错,虽然估计会前应该做过准备,会把一些难一些的沟通一下。但记者问什么问题,事前不太可能完全准备周全。所以翻译的素质和临场发挥还是很重要的。

要翻译温相所引的古文,首先要看原文是什么意思,其次是要看温相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大家都很熟了,是引自屈原的《离骚》。这里关键是“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应该是喜爱、经营的意思。“亦余心之所善兮”的意思是:这是我所喜爱的东西啊!那屈原在这里说的喜爱什么呢?我们来看上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里的“替”和“申”,就是贬斥啦。为什么遭贬斥呢?因为她(他)效法古人,拿“蕙”和“芷”来装饰自己,而不能见容于世俗:

掔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屈原说,我就喜欢那样,哪怕死九次我也不后悔,更何况是贬斥呢?其实屈原是借这些来隐喻自己所向往的古制和古风。译的时候,当然不必管屈原喜欢的是什么,直接表达为“喜爱”或“心志”就可以了。那么温相爱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温相引用的前文也很清楚,他爱的是这个国家,并且愿意为此而呕心沥血,肝脑涂地,而不是理想或信仰(女翻译译作ideal和作舟译作faith都不对):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至于“虽九死而未悔”,这是假设的,因为人不可能死九次,所以当然应该用虚拟语气。所以女翻译用虚拟语气是对的,而作舟是错的。但“九”是指的死九次,不是后悔九次。所以女翻译的译文确实容易导致歧义。所以,我觉得可以这么译:

This is what I really love(or This is really what my heart bears on), oh I wouldn’t regret (even if I had )to die ten times for it.

我们再来看后一句: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给自己拟的碑文中的一段。意思是哪怕别人诟病,自己也无愧于心。这个比较简单,但“讪”应该指嘲笑和责难, 温相的意思我猜也差不多。女翻译的译文“rumors and slanders” 意思是谣言和诽谤,这个就一律将对温相的批评打成恶意的了,也有贬低别人的意思,全部都推向了对立面,不好。对于温相的嘲笑和责难,不一定全都非是恶意的,也许只是误解,不明真 相而已。但对于温相自己,只求无愧于心就可以了。对照于当时的上下文,意思也应该是如此,就是温相意欲解释发问的记者对于他为什么没有参加哥本哈根会议,说明真 相。 所以这个翻译确实不好当,不但英文得好,词汇量得够,反应得快,而且文化素质得高,古文底子得好,还得有相当的政治水平。至于女翻译和作舟的译文中的“from…”完全是蛇足,可以删去。所以我的意见是: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mockery and censure against me.

不过从温相所引古文联想起来,却是挺有意思的。离骚上面给过上文,大家可以去看下文。而《子刘子自传》的上下文如下: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翻译成白话,就是:

俺活的好好的,也算长寿了,那是上天之佑啊。俺命途多舛,那是运数不济啊。天生我才,无法施展啊。备受嘲弄诟病,俺也无愧于心啊。躺在床上从北窗望出去,大限将近啊。哪怕将我埋在大墓旁边,我也仍然像活着一样啊。魂魄到处游荡,谁又能知道啊。

No comments. 呵呵。

又及:

最后我忽然看到还有一条翻译,作舟同志没有提到,我刚才去看温相的记者招待会讲话的时候才发现,似乎错的离谱,而且还不是英语问题,而是她连中文都理解错了。

温相: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that is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这好像不对吧? 这话的出处是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讲的分明不是有一半的人会在一百里路的旅程里倒下(张璐译文的意思),而是说走一百里的人,哪怕走到90里了,也只能说是走了一半。这是指的对于长途跋涉,最后的路程是最艰难的。

当然,头一句英文也翻的比较臭,“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太不“雅”了,甚至连“达”都做不到。这里的“记住”不应该是当 remember 讲,而是“keep in mind”。 “古训”译成“importan thing" 就太臭了。

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么译:

There is an adage in acient China that we shall always keep in mind: 90 miles are only the half way for a hundred mile journey.

附注:答秀才质疑

整个坛子都白袜了,老狼你这回人可丢大了,归坛真是一个白袜的天下 (389 reads) 时间: 2010-3-17 周三, 09:16

——————————————————————————–

作者:秀才 在 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行百里者半九十,

俺认为是说中文的,谁都应该知道其真意。

其实意思就是 对于100里的目标里程, 只能走到一半就不干了,半途而废的

占百人里面的九十人, 也就是90% 。

标题: 秀才可真敢开牙的,你丢过的人丢得那么彻底都还敢乱说话 (297 reads) 时间: 2010-3-17 周三, 12:49
——————————————————————————–

作者:狼协 在 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自己不懂的事情能不能多看看再说话?我上面连《战国策》的原文都贴出来了,你就不能看一下?不懂古汉语可以找个人问问嘛!还“说中文的,谁都应该知道其真意。”I 真的是服了U!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这意思非常明白,就是最后一段路(“末路”)是最艰难的。如果还嫌不够,我把其他注释也贴上来:

高诱注:“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

秀才的古文估计太差,看不懂。我给你翻译如下:百里的路程,如果你已经走了九十里,那也只能算走完了百里的一半而已。就跟你拉一强弩(一种机械击发的大型弓箭)一样,你把弩机拉开,拉到棘齿那儿(“至牙上”),哪怕都快要扣上了,也只能算拉了一半,最终要把弩机扣上,虽然只剩一点点距离了,但费的力气更大,更难。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最后那段路的艰难。

够不够?不够还有。陈亮《邓禹》:“语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

秀才没文化,我还得给你翻译。这话的意思是说,古语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所以古来那些有智慧的人,都会在差不多快要成功的最后时刻(“垂成之际”),全力以赴。

黄庭坚《赠元发弟》里则给出了这句话的同义语:“功亏一匮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就是说,跟“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相同的还有什么话呢?

其一,“功亏一匮未成丘山”,还差一点点土,就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成为丘山;

其二,“凿井九阶不次水泽”,挖井都挖了九仞了,但就差那么一点点,你还是弄不到水,以前的功夫都是白搭;

其三,“小狐汔济濡其尾”,这是八卦的卦辞,语出《易》:“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说的是小狐狸渡河(“济”),几乎都过了(“汔”,就是几乎的意思),但是总体来看,还不能算过了一半(注:“未出中也”),所以到了最后关键时候, 眼看要渡过了,还是力有不济,终于颠簸挣扎起来,险象环生,尾巴都弄湿了,前途仍然凶险未卜,“无攸利”,注:“不续终也”。

57269 次点击    关键字: none

64 回复 -- “也谈温家宝总理两会讲话的美女翻译的古文英译”

  1. 乐闻德,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还以为是另一个温相~~~

  2. chinokino,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但是总体来说, 作舟的翻译比原翻译要好。如果原翻译是有准备的,那水平就太差了。没有准备的,可以说很好。

  3.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才发现女翻译翻的一条错的实在离谱

    最后我忽然看到还有一条翻译,作舟同志没有提到,我去看温相的记者招待会讲话的时候才发现,似乎错的离谱,而且还不是英语问题,而是她连中文都理解错了。

    温相: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that is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这好像不对吧? 这话的出处是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讲的分明不是有一半的人会在一百里路的旅程里倒下(张璐译文的意思),而是说走一百里的人,哪怕走到90里了,也只能说是走了一半。这是指的对于长途跋涉,最后的路程是最艰难的。

    当然,头一句英文也翻的比较臭,“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太不“雅”了,甚至连“达”都做不到。这里的“记住”不应该是当 remember 讲,而是“keep in mind”。 “古训”译成“importan thing" 就太臭了。

    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么译:

    There is an adage in acient China that we shall always keep in mind: 90 miles are only the half way for a hundred mile journey.

    或者是意译为: The final path is the toughest towards the end.

  4. 木辛,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还是你的在谱

    就是不知道现场翻译的结果会如何?如果老狼能随机应变的话,也可以给温总当翻译了。
    当口译前提是中文的理解首先要正确,这不是所有的翻译能够具有的功底。
    给温总当翻译是比较难的。家宝喜欢拽词,我估计70后都比不上这样的功力。还得是书香世家才行。

    当口译,如履薄冰呀

    我的感觉,一般外籍翻译比中国本土的翻译质量要好,包括翻中文。主要原因是敬业。

  5. 安普若,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挺好的,挺长知识的。不贵是北大的才子,哈!

    都是南开中学毕业的,人家古文怎么学的?!

  6. 长岛棕榈树,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原来人大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也要有英文翻译。

    美国国会闭幕之后的white house发布会有中文(spanish,french, Indonesian))翻译?

  7. flyingtigerusa,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搞不懂, 温相这不是两会记者招待会吗?两会不是中国内部会议吗?干嘛要翻译? 在中国的老外记者中文不比这个翻译的英语差吧?

  8. flyingtigerusa,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另外,除CCTV外,中国很多地方电视台很多有英语频道,这是给谁看的?除了面子外,有经济效益吗?

  9. 秀才,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整个坛子都白袜了,老狼你这回人可丢大了,归坛真是一个白袜的天下

    温相: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that is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

    这好像不对吧? 这话的出处是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讲的分明不是有一半的人会在一百里路的旅程里倒下(张璐译文的意思),而是说走一百里的人,哪怕走到90里了,也只能说是走了一半。这是指的对于长途跋涉,最后的路程是最艰难的。

    ———————————————————-
    行百里者半九十,

    俺认为是说中文的,谁都应该知道其真意。

    其实意思就是 对于100里的目标里程, 只能走到一半就不干了,半途而废的

    占百人里面的九十人, 也就是90% 。

  10. 筋斗云,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There is an old saying: 90 miles

    90 miles is only half way of 100 miles journey.

  11. tahiti,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班门弄斧,自取其辱

    真是不放过每一个借机出名的机会。

    这个帖子发言的每一个ID,哪个语言能力可以拿出来亮亮的?

    两会有翻译也大惊小怪了,那么多外国记者来干什么的?抢着提问干什么?中国的英语频道逼着你看了吗?

  12. IT农民,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彼可取而代之?

    语言就是个工具,还是多谈点生意吧。

  13. 绽铃子,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你也看出来了。

  14.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秀才可真敢开牙的,你丢过的人丢得那么彻底都还敢乱说话

    自己不懂的事情能不能多看看再说话?我上面连《战国策》的原文都贴出来了,你就不能看一下?不懂古汉语可以找个人问问嘛!还“说中文的,谁都应该知道其真意。”I 真的是服了U!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这意思非常明白,就是最后一段路(“末路”)是最艰难的。如果还嫌不够,我把其他注释也贴上来:

    高诱注:“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

    秀才的古文估计太差,看不懂。我给你翻译如下:百里的路程,如果你已经走了九十里,那也只能算走完了百里的一半而已。就跟你拉一强弩(一种机械击发的大型弓箭)一样,你把弩机拉开,拉到棘齿那儿(“至牙上”),哪怕都快要扣上了,也只能算拉了一半,最终要把弩机扣上,虽然只剩一点点距离了,但费的力气更大,更难。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最后那段路的艰难。

    够不够?不够还有。陈亮《邓禹》:“语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

    秀才没文化,我还得给你翻译。这话的意思是说,古语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所以古来那些有智慧的人,都会在差不多快要成功的最后时刻(“垂成之际”),全力以赴。

    黄庭坚《赠元发弟》里则给出了这句话的同义语:“功亏一匮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就是说,跟“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相同的还有什么话呢?

    其一,“功亏一匮未成丘山”,还差一点点土,就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成为丘山;

    其二,“凿井九阶不次水泽”,挖井都挖了九仞了,但就差那么一点点,你还是弄不到水,以前的功夫都是白搭;

    其三,“小狐汔济濡其尾”,这是八卦的卦辞,语出《易》:“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说的是小狐狸渡河(“济”),几乎都过了(“汔”,就是几乎的意思),但是总体来看,还不能算过了一半(注:“未出中也”),所以到了最后关键时候, 眼看要渡过了,还是力有不济,终于颠簸挣扎起来,险象环生,尾巴都弄湿了,前途仍然凶险未卜,“无攸利”,注:“不续终也”。

    这坛里自己没有什么水平却敢开牙教训老狼的,你算一个,楼上的Tahiti算一个。整个一瓦釜雷鸣,海归网里面藏龙卧虎,净被你这种人的噪音搅的恶心不堪。

  15.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诛心之论

    照你这么说,你在这里乱喷也是“真是不放过每一个借机出名的机会”。你也不称一称自己有多少斤两,敢在海归网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乱喷。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吗你就敢乱开牙?

  16.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觉得可以打90分

    毕竟要随机应变。记者会提什么问题,事前可以预估,但不能百分之百准备到。而且回答和翻译还隔着一层呢,我觉得也不能太苛求了。

  17. 秋山,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别跟她一般见识,看得出来她很自卑

    这厮心理阴暗,看到别人说英语,说米国好就要上去咬一口,貌似跟米国有仇 :lol:

  18. port,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嘿嘿, 不用提其他的。 你只需提著名太监周公公如何惨叫‘我不是叛徒‘

    就能看他像小丑一样跳起来。 我到今天还等他兑现如何行凶杀人呢。虚张声势, 岂不是掀门帘靠嘴?

    哈哈。

  19. 宋编著,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北大军训一年,每天就背古文

  20. 宋编著,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最后一句 90/100 = 1/2, 说的好,女翻译没有弄懂原意

  21. -CAC-,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此人有两个特点,第一说话难听,属于吐不出象牙之列;第二爱投机专营势力小人,看到网上谁有力可图,就贴上去

    这种人,还是别来海归网好一点。

  22. TTFan,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精彩!受益!

  23. tahiti,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什么叫乱开牙?你以为都和你一样吗?

    我是人,不是你这样的生物。我也没有借哪个重要人物的什么事发表过你这样的长篇大论。

    海归网卧虎藏龙,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说的龙虎,就是你的这几个马甲和跟班?

    现在狼主席被人拍了,还有没有人出来护驾啊?我倒要见识一下。

  24.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也何

    还越发起劲了。先回答你的问题:

    “海归网卧虎藏龙,和你有什么关系?”

    海归网是我办的。就是说,我开辟的这个地方藏龙卧虎。

    正题:对不起,我开办的这个地方禁止你去追究别人说话的动机,搞文化大革命。你就说说老狼这篇文章的道理哪里说的不对就行了。别扯别的地方去。看清楚了:这是海归网。

    当然你这种水平的答不出来。你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我也不想跟你浪费太多时间,你这种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论坛气氛的毒药。所以我使用坛规来强迫你回答一个问题:

    请举证,这里谁是我的“马甲和跟班”?

    附:坛规

    封名:

    对版主和网站管理人员的指控,版主和管理人员可要求其提交支持其指控的全部证据(如果是违规指控,证据需含事实和相关规则)。未能依要求举证者,应道歉。拒绝道歉者,可封名。

  25. PoppyBlooming,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有傻的,但没见过这么傻的!真是长了见识!

    这个ID 果然是归网最有被娱乐价值的一个,但他的存在也降低了归网的平均IQ。

  26. 金风细细,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古人以天为极、九为大,很多时候“九”被用来泛指多次,人家屈爷爷这里表的心迹好像是

    他可以死很多次,或以多种方式死掉。。。。。,你说人家死九次,把人情操格调降低噶多哦!

  27.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嗯,那你也只能去指责屈爷爷了

    是他说“九死”,不是老狼说。

  28. master_moda,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秀才。。。。。你也太出乎意料了

    你开玩笑吧

  29. 瘦马西风,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哈哈,这是秀才老兄的可爱之处呢。老狼那 教训 二字,

    用的也过火了。

    这时候捻须一笑,来一句:错者请一顿大餐,如何?
    再把那论据排上来,多好啊。

    顺便把众JM们也拉上同吃,同乐乐。

    赢来的饭,香。

  30. chinokino,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儿子在上海,除了本地英文台能看 iCarly, 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他想念的东西。

    他想看 SpongeBob 和 Penguins of Madagasgar (TV show). 没的看。

    Dora 和 Thomas The Tank Engine 有盗版碟卖, 但是看一两次就坏。

    我都想念那个笨得要死的海绵。

  31. nflfan2007,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不过,伊是现场翻译,大概就几十秒的准备时间

    已经很不错了:-)

  32.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也觉得很不错

    所以觉得能打90分。关键在于是现场翻译。如果是同声,那就更难。这碗饭不太好吃。

  33. nflfan2007,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是的,不过事后大家切磋一下, 给她指正一下,她也应该欢迎的

    以前老朱的翻译,年纪清清就一大把白头发了.

  34. 笑狮子,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这确实是彻彻底底的错了。老实说,我有点奇怪,这些都是正经科班的。为什么文言文能那么差???

    老实说,我有点奇怪,这些都是正经科班的。为什么文言文能那么差???

    按说这些也不算什么特别高深的东西啊。

    “二三子其辅我于明扬仄陋”,居然有人翻译成“大伙儿不要嫌自己的想法烂,拿出来给我听听”。 居然厚厚的一大本出版出来。

    但是坊间有水平的人貌似又很多,比如老狼就是一个。你去做口译能比这个女的强。

    以前 有个 解说论语 的女的,叫什么名字啊。我都忘了,怎么就让她去了。是不是故意的啊,诋毁论语的民声。

    我这也是不靠谱瞎猜。

  35.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可不打算再宰他了

    就他上次那事,要不是老狼帮挡着,赔死他。可不是一顿大餐的事情。秀才那脑袋,整个就是“秀逗”了,说话做事的不靠谱,能把人雷死,里焦外嫩那种。还跟他打赌赚他大餐?免了吧!

  36.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组图)总理美女翻译大揭秘 经历魔鬼训练 (转贴)


    (组图)总理美女翻译大揭秘 经历魔鬼训练

    法制晚报    2010-03-16 09:16:07

    总理记者会美女翻译一战成名

    总理翻译巧译古诗词受热捧 发型超好有气质

    张璐生活照

    陪同总理出访

    人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发布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温总理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热捧。

    <script><!–//</scr>–></script> <script></script><object><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param></object>
    <script>document.context=’YTo1MzEwNnw=’; </script><noscript>
    发布会第二天,网络上就出现了“总理背后的女翻译家是谁”的询问帖,张璐就此“走红”。今天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外事翻译张璐”,能找到相关网页约826000篇,而张璐在微博的点击排名超过了刘翔。

    专家评价

    巧译诗词 总体翻译得很地道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此次记者招待会,总理再次显示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

    发布会上温总理引用的古典诗词,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很难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一般都只能翻译大意。张璐在发布会上的表现,在翻译行家看来,总体上都译得很地道。

    国内一位知名翻译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张璐在总理记者会上的表现,尤其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时说,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

    “每年来最难的翻译就是总理的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记者会上尤数古诗词的翻译困难。”这名翻译家告诉记者,翻译界对于古诗词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基本要求是忠实于本意,其次要准确、易懂。

    但对于翻译人员对古诗词翻译临场的表现一般要求是不出错,但如果要翻译得非常准确到位则需要专家委员会的研讨。“现场几秒钟的时间,翻译人员不可能做到完美。”这名翻译家说。

    总理引用古语翻译一览

    1.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译文直译:在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

    点评:“fall by the way side”在英语中是半途而废的意思,用英语中的成语来翻译中国古语,对接得很巧妙。

    2.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译文直译:无论山有多高,我们都能登到顶峰。

    点评:后半句翻译得非常好。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3.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n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点评:“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上千次),很地道。

    4.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译文直译:我的良知纯洁没有污点,不管外界的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点评:如果把my改成one’s会更客观一些,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

    5.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点评:“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t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急智,比较得体。

    点评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洪丽

    张璐个人简历:2010,温总理记者会翻译,现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普遍赞赏她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学业经历

    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这位77年出生的女孩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翻译生涯

    2009年2月,温家宝访问英国会见首相布朗时,张璐担任现场翻译。2010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翻译2010年3月14日,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翻阅过去7年总理记者会的文字材料,从2006年至2009年,总理的翻译是费胜潮,在费胜潮之前的两年记者会上,均为女翻译协助总理参加记者会,而此次张璐的出现,是五年来首次起用女翻译。

    职业背后魔鬼训练

    张璐生活照据该校老师介绍,外交部翻译室目前大约有50名翻译,英语和法语翻译人数最多。想进外交部翻译室,基本都得进行翻译方面的“魔鬼训练”,所以外界看外交部里的工作人员,没有官僚气,都带着不少书生气,张璐也是这样,显得“很淑女”。

    记者查阅外交部相关资料,发现张璐有一次跟随李肇星在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一天之内做了12场翻译;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和同事一起,承担了国新办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工作。

    张璐在给学生作讲座时就说过,自己常常加班加到凌晨两点,每天还要听BBC、VOA、CNN,做笔记,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

    总理记者会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

    “每年总理记者会前,外交部一般会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到了记者会当天,还要进行‘彩排’。”昨日,人民大会堂一名工作人员称,由于温总理的语言非常丰富,还经常引用专业词汇和古诗词,需要翻译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两会热点问题做调研,还要琢磨记者会提出什么刁钻的问题,整理总理一年来的讲话内容,特别是总理最近的讲话。对于总理常常引用一些古诗词,翻译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句和成语,多在日常积累,免得临场慌乱。

    网友评价

    翻译技巧:“九”变“千”很巧妙

    网友们对张璐也热评如潮,大家议论最多的,正是她翻译古典文学的能力。

    温总理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有很巧妙的地方,“汉语以‘九’为多,所以用‘九死’,但英语一般要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

    网友认为张璐把“九”翻译成“thou-sand times”非常贴切,猜测她是出身名门,饱读诗书。

    个人魅力:有气质穿着有品位

    还有不少网友为张璐的气质倾倒,KelseyLiu 在微博中写道:“高翻张璐就是我永远的榜样啦!她才是真正的职业范儿,有气质,有品位,发型也好看。我要向她这个目标勇往直前!”

    还有网友自称张璐是其外交学院的师姐,并介绍说,张璐是国际法系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后来改行做高级翻译了。其曾与师姐张璐当面交流过,对她的评价是“很淡雅、很淑女”。

    网友留言摘录

    景三郎:追星就追这样的星!

    教母tc:形象和声音都非常有气质……

    中华文学选刊: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

    贝壳耳朵626:高翻!只闻其声,终见其人!

    小荷的太空堡垒:张璐气质不是一般的好,衣服穿得太有品位了,还有发型超好。

    翻译家介绍内幕

    翻译平时要和总理多沟通

    国内知名翻译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总理记者会这样的场合对现场翻译的要求尤其高,翻译人员本身的功底及平日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这名翻译家介绍说,总理的翻译平日里跟总理接触比较多,要了解总理的讲话方式,跟总理多沟通,翻译起来才能清楚、准确。

    说到做总理翻译的标准,这名翻译家介绍说,翻译室会挑选一些功底好、口齿清楚且外貌端庄的人来进行培养、锻炼。

    这一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段时间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各位前辈每天陪他们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第二阶段是在工作中培训,参加一些笔译初稿和不太重要的口译活动。培训结束后,才算成为翻译室真正的一员。

    “达到顶级水准,需要很多年的功力积累。”这名翻译家说,像张璐和之前为总理做翻译的费胜潮,虽然看起来年轻,但也“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了。

    温总理历届记者会翻译

    2003年翻译

    张建敏:1970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经为朱镕基,温家宝等领导人担任口译。

    评价:语音流畅,表述准确,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

    2004年翻译

    戴庆利:安徽人,1989年进入安徽大学学习英语,1993年进入外交学院学习,获翻译学硕士,1996年到外交部工作。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

    评价:练就扎实基本功,口语和听力都非常出色!

    2005年翻译

    雷宁:外交部翻译室培训处处长

    评价:外表沉静,现场反应机敏。

    2006-2009年翻译

    费胜潮:1973年生于武汉,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

    评价:经验丰富,纪录快速,翻译流利。

    2010年3月14日,张璐在温总理的记者发布会上做翻译。

    张璐,现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

  37.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组图)从慈禧到温家宝 中国七个漂亮女翻译


    (组图)从慈禧到温家宝 中国七个漂亮女翻译

    网络&nbsp;&nbsp;&nbsp;&nbsp;2010-03-17 11:40:58

    慈禧太后翻译:

    裕德龄,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

    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

    蒋介石翻译:

    宋美龄宋美龄1927年12月与蒋介石结婚后,任蒋介石秘书及英文翻译,活跃于外交场合。她向蒋介石多方面介绍西方文化和政治,推动蒋亲美。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并主持全国战时孤儿收容会。1943年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在蒋介石同美、英等国增加各方面合作的外交活动中,她不仅是蒋的翻译和助手,还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顾问。

    毛泽东翻译:

    吴莉莉大学毕业后,吴莉莉去美国留学,认识了海伦。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七七事变”后,她回国参加抗日,就和史沫特莱一起去了延安。到延安后,当了毛泽东和史沫特莱的专职翻译,因与毛泽东多有接触。与毛泽东夫人贺子珍不睦,遂离开延安。

    本博秦全耀听说吴莉莉1949年从成都去台湾后,还始终不能忘情于毛泽东。往往在吃饭时,她会站起身来,举杯高呼:“为那位北方的伟人祝福!”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

    毛泽东翻译:

    上世纪70年代,章含之亲历了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1971年10月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章参与了接待工作,当时确定下尼克松访华的事。

    尼克松称章是他见过的最好的翻译。尼克松的表扬影响很大。半年后的1972年9月,章去出席联合国大会,有一天到联合国总部地下室小卖部买东西,一些年纪大的服务员一看到章就说,“哎呀,我们知道你,你做我们总统翻译,我们总统说你翻译得非常好。”

    毛泽东翻译:

    尼克松访华期间,江青用“样板戏”招待客人,唐闻生为他们担任翻译唐闻生现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唐闻生。她因一口纯正的英语,万里挑一给毛主席当英语翻译。常年伴随毛主席左右。上视率、出镜率几乎同毛主席相差无几,每当毛主席接见外宾时,她给毛主席当翻译。白晰的脸庞,梳剪整齐的短发,穿一身灰蓝色的列宁装。在给毛主席做翻译的十多年中,这一身装扮几乎没有变化过。

    毛主席在世时,唐闻生由翻译升至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毛泽东主席谢世之后不久,唐闻生便从老百姓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唐明照(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曾向周总理夸赞女儿唐闻生:“小唐英语比汉语说得好”。据说,仅仅因为这一句话,曾招来“崇洋媚外”的批判。也许,岁月留给唐闻生心灵的痕迹太深太重,她至今未婚。

    邓小平翻译:

    在外交部副部长中,57岁的傅莹格外引人注意。1973年,傅莹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0年4月,傅莹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2003年,傅莹出任中国第十任驻澳大利亚大使。2007年4月,转到伦敦,成为驻英大使。获得副外长任命后,傅莹成为继上世纪70年代王海容后的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傅莹在1982年至1991年担任过外交部翻译室英文高级翻译,当过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温家宝翻译:

    人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再次以睿智和博学、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张璐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后来改行做高级翻译,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国家领导人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对她的赞赏是:“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38. 三中心,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同声翻译是现在paid 非常高的行当。我一个女友考了牌,每小时收费1000美金。两小时起。

    不过那工作强度大,要反应极快的同学,牺牲许多脑细胞。

  39. 女侠,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岁月真是残酷啊!

    几年前朱旁边的那个漂亮的翻译朱彤就没人记起了吗? :roll: :roll: :roll:

  40. 女侠,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你真幼稚啊!

    哪有什么现场答题?各新闻单位都是提前把问题报上来的!

    看到这里有人还担心被逼回答什么李鸿忠问题,有些可笑哎:话筒会给你吗?你提了不靠谱问题后你代表的媒体今后还能参加两会吗?即便是美国政府,对待不合作媒体也是要封锁新闻的。

    不过,现场也可能发生一些小的突发情况,对翻译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41. J.C,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保险方面跟不上, 工资再高也没用

    做legal 的专盯你们这些 。 认识一些NAATI老鸟都栽了.

    还是做in house比较安全。

    脑细胞还是小事。

  42. 三中心,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虚心请教:啥叫NAATI? 你的话我咋一点看不懂?跟legal啥关系?

    我笨!

  43. chinokino,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最严重的一个错误被放在头条表扬。

  44.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而且表扬的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主任之类的

    估计不一定是没看出来,可能是比较厚道,顾左右而言他。可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谁都看得见,也没法掩盖。

  45.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其实红颜尚未老去

    大家最记得的应该还是她,只是这篇文章不知何故竟然漏掉了她。而我觉得她在那几个翻译里面,论漂亮程度,至少可以排前四名。不知她在外交部里面又是什么官职?现在芳踪何处?念甚!

  46. FaHai,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真是光脚的不怕穿白袜的。哈哈。

  47. 女侠,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不知道哎,

    早年听说她在重要场合翻译出错,不再担任高翻去联合国工作了,后来就没消息了。

    我回头打听一下。 :roll: :roll: :roll:

  48. 柯家小南,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单是这份底气,就值得加星,赞一下

  49. J.C,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前辈稍安勿虚

    隔行如隔山,我只是瞎扯一下。

  50.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图文)温家宝身边美女翻译成长历程首次披露

    (图文)温家宝身边美女翻译成长历程首次披露

    ——————————————————————————–

    济南时报 2010-03-19 16:01:29

    “总理身边的女翻译是谁?”全国两会闭幕后,温家宝在总理记者会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迷倒不少记者。因为在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坐在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也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其微博点击排名甚至超过刘翔。

    其实,好多人不知道,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是个地地道道的济南姑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张璐的家人以及昔日同学和老师,一起回顾了这个“最火女翻译”的成长路。

    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她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普遍赞赏她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2009年2月,温家宝访问英国会见首相布朗时,张璐担任现场翻译。2010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现场翻译。2010年3月14日,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张璐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张璐昔日同学李志刚时,他自豪地对记者说。

    李志刚告诉记者,他和张璐从小就认识,两个人1984年起在解一小上小学。在李志刚的印象里,张璐很开朗,也很刻苦,一直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肩上挂着“三道杠”,同时还是班长。

    以前,张璐家就住在市中心医院的家属院里。因为彼此住得近,李志刚和一些小伙伴经常去找张璐一起写作业。张璐学习成绩特别好,她就成了大家的“小老师”,负责给大家解答问题。“我还记得,以前我们曾一起趴在中心医院的石桌上写作业呢。”李志刚说。

    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日本,张璐小时候就有不少从日本带回来的洋娃娃、文具等,这让周围的小朋友很羡慕。可张璐从来不会为此而骄傲,会邀请大家一起到她家里玩。

    在记者发布会上,张璐的亮相让不少人都惊呼“美女翻译”。其实,从小时候起,秀气的张璐在班上一直算得上是“班花”。在李志刚的记忆里,小学时张璐就显得“很洋气”,梳着齐刘海的娃娃头,看上去非常乖。

    1990年,张璐顺利升入甸柳二中(现在的燕山中学),成为四级(1990级)二班的学生。在初中,李志刚和张璐还在一个学校,不过没分到同一个班里。

    张璐在初中依旧学习优秀,但不是那种呆板的“死读书”的孩子。焦勋和是张璐的初中班主任,他告诉记者,张璐在初中时不仅是班长,还兼着英语课代表。

    高挑秀丽的张璐给焦勋和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别有灵气,不仅学习好,组织和活动能力也很强,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张璐唱歌不错,在学校的大型活动里,她还担任过领唱。

    初中毕业时,因为张璐学习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高,她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回忆起和张璐认识的情景,她的高中同学李女士觉得张璐特别有气质,还很随和。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张璐主动和李女士说话,后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在高中,因为个子已达到1.7米,高挑的张璐座位被安排到班上的后几排。同班同学刘刚两三年前就在电视上看到过张璐,他感觉这些年张璐的形象没有太大变化,一直都很有涵养和气质。因为张璐长得比较秀气,当时还被同学们私下里评为“班花”。

    在同学眼里,张璐不仅是美女,还是一个才女。当时,张璐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展现出天赋。她的英语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上英语课时,张璐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平时,张璐也喜欢看英语报纸和杂志来加强外语阅读。

    “张璐性格很好,经常参加校内的活动,但一旦坐下来学习,她绝对是最刻苦专注的人。”刘刚说。

    高二分班后,张璐被分到文科班。省实验中学的杨育红老师是张璐当年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张璐在高中时几乎每个学期都是标兵,稳重秀气。当时在班上,张璐还担任着团支书。尽管是个女孩子,但她很让同学们信服,包括男生们也愿意“听”她的。

    1996年,张璐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2000年毕业后因兴趣改行做了高级翻译。

    在今年总理记者会现场,张璐流利的翻译尤其是对古诗词翻译的把握得到一致好评。张璐和高中同学李女士在工作后一直有联系,俩人也曾多次交流工作。

    李女士说,张璐曾告诉她做翻译需要不停学习,尤其是即时翻译更有较大压力。有时,张璐在单位走廊中走着,就会被领导叫到办公室,随机问当下国内外最热门的英语词汇和俚语。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张璐工作后更是不敢懈怠,每天都要不断学习,积累各种外语词汇。

    因为工作比较忙,张璐回济南和老师、同学相聚的时间减少了。但说起张璐的优秀,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一致认为:张璐当之无愧,因为她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现在,张璐的爸爸妈妈依旧在济南生活。张璐的妈妈孙女士曾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爸爸曾在铁路部门工作,现在都已经退休。张璐是家中的独生女。对于女儿日前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孙女士表示有些意外。

    记者电话联系到她时,她首先对记者的关注礼貌地表示感谢,但不愿多聊女儿的事情。孙女士告诉记者,张璐其实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张璐平时就很低调,从来不愿多谈太多自己的事情,孙女士很尊重女儿的意见。就如同女儿喜欢外语,她一直都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从来不会干涉女儿的兴趣。

  51. 四天王,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既然九是代表多次

    为何美国领事馆发的多次签证上写M,不写九???

    签名:喜欢抬扛

  52. Sandy_Rose,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你是不是爱上她了?

  53.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爱上我家沙沙还差不多

    我没有看过她的现场翻译。但是我看过胡还是朱的那个,样子和风采我可能更喜欢点。这个似乎长的有点硬,不知是不是拍的不好。

  54.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实际上朱彤翻译的也很不专业,但至少比这个张璐好。

    朱彤英国留学回来通过关系还是去了德意志银行,在北京工作。评个人能力还差很远呢。嘿嘿

  55.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朱算什么高翻,都是一般的会议交传,高翻有几个不是科班出身,不是科班的其实也很难

  56.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呵呵

    其实北外的能人有的是,只是混出来的少而已。光靠业务没用

  57.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国家级的会议哪个翻译是只给现场那几分钟的哥哥?都是很早就提前准备了,甚至安排谁提问,问题都知道的嘿嘿

  58.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这个帖子发言的每一个ID,哪个语言能力可以拿出来亮亮的?

    我相信这个坛子里也是有高翻的嘿嘿,只是目前看没有比现场翻译差的,严格的说,张璐语言真的不过关,现在外语专业很多专8,所谓的,和以前学生比,就以10年为界,都差太远了,很多连完整句子都说不利索呢。中国教育很失败。翻译没有后台也上不来,多少英语界才子最后都没有真正从事这一行业。

  59.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抱歉,搞错了,好像是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

  60.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都记不得是不是她

    只是依稀记得长的还可以。也记不得是给朱镕基当翻译还是胡锦涛。

  61.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中叔确实没记错,我那天特意听了她的现场翻译,很一般,后来报纸先是夸了她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没过几天就说她心情不好,老公

    中叔确实没记错,我那天特意听了她的现场翻译,很一般,后来报纸先是夸了她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没过几天就说她心情不好,老公车祸才去世,所以影响了发挥嘿嘿

  62. 狼协,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我可不是中叔

    你这可错的离谱了。

    不过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就是她。她当时春蚕到死丝方尽怎么翻来着?

  63. 无家可归,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俺们虽然都没有机会露国际脸,靠媒体替俺们造势,但是俺们英语都比她强。呵呵

  64. 绽铃子, on January 1st, 1970 at 8:00 am, said:

    标题:温阁揆的语速,我建议他每3个月做次脑扫描。

    徐言者,失众也。

    吏怒者,倦也。

    这是孙子对两会的评价。

发表回复

校验码:  


你可以 回复, 或者 trackback 到你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