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腾讯在广州位于客村TIT创意园的办公室曝光,一时间被很多网友誉为“亚洲最漂亮的办公室”。坐享这个办公室的,就是腾讯的微信研究队伍,这支曾经被腾讯总部几乎遗忘了的队伍,却成为了一匹黑马,研发出了微信。

  关于微信诞生也有一个小故事,当时腾讯内部是希望QQ部门自己来做这样一个产品,QQ部门当然不愿意做一个产品来跟自己竞争。后来另外两只队伍一起做了,不过最后广州的队伍提前几个月把产品做出来了。这支黑马的队伍,有一个近乎偏执狂的头——张小龙。
  张小龙在做微信之前,或许只有少数圈内人认识他,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圈中的地位。他曾开发了中国最好的邮箱客户端产品“FOXMAIL”,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正是因为这款产品,被腾讯相中,然后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一起被腾讯收购了,之后他们拒绝去深圳,就一直留在广州运营FOXMAIL。
  现在微信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移动社交软件,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马化腾曾说过,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他曾感觉到腾讯离失败就剩下一天了。直到微信的出现,腾讯才拿到了这张“船票”。微信到底给腾讯多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参考下腾讯这几年的市值。从11年微信问世开始,腾讯的股价就一路上涨,从11年不足200元,到去年最高突破600元大关,腾讯的市值一路突破千亿美金、万亿港币的大关,到今年突破了2000亿美金的大关。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微信带来的。而如果没有张小龙,就没有今天的微信。
  1994年秋天,24岁的毕业生张小龙提前拜访他即将被分配去的工作单位——一家信息不详的国家电信机关。站在一栋归属政府的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立刻感到“一种窒息从头顶笼罩下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小龙事后确认,他几乎是望了一眼大楼就立即放弃令他压抑的“铁饭碗”,决心投入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行业。
  这位未来的微信缔造者当时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1997年,当他开发出foxmail1.0版本的时候,《电脑报》的记者李学凌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当年张小龙在中国IT圈中的地位。“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当时,一位叫马化腾的年轻人才刚刚从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寻呼行业当工程师,月薪1100元。即便在4年后,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也以200万用户量远远将只有10万用户的腾讯甩在身后。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沉溺在技术带来的快感之中,但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慰藉并未改变他的命运。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用他们积累下的巨大用户寻找风投时向商业进军时,这位极客还在为不断增加的用户发愁,他对前来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说,每天用户都在催着他更新版本,做这样一个免费软件太累。
  他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商业头脑。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已经运营Foxmail免费邮箱4年的他并不自信地说:“我听说,好像有人会给一款免费软件投钱。”
  一位长期跟访他的IT记者说,“相较于软件写成后,需要一点一点完善的阶段,张小龙更喜欢开发软件之初的挑战。他对商业软件没有兴趣。”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动过将软件免费送人,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费软件的用户给他写来一篇篇充满鼓励话语的电子邮件。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给每一位鼓励他的读者回信。
  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并不认同极客们对互联网世界的沉溺。
  《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甚至担心做免费软件的张小龙会不会饿死,他在文章中不客气地写道,“(张小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
  2005年Foxmail被腾讯收购,张小龙成为了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进入腾讯并开发出qq邮箱之后,他一度又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
  但开发微信的热情改变了他。受到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Messager启发,张小龙向马化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产品,顺应移动上网的趋势,腾讯也应该推出自己的产品。马化腾旗下的腾讯素有“颠覆自己,革自己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