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系列:孔繁建:有创意、革新,才有吸引力!专访美国生亚创投创办人(转贴)

孔繁建:有创意、革新,才有吸引力!专访美国生亚创投创办人

前言:一个生技公司的business model,一定要有 creative(创意)、innovation(革新),才能让它对投资者变得非常的有吸引力(attractive)!

一九九七年,美国加州生亚创投公司( BioAsia Investments )成立的合伙创办人之一──孔繁建(Frank Kung),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在台湾生物科技政策上倚重的专家。

他是行政院的海外科技顾问,每年都回国参加行政院的SRB〈生物科技策略研讨会〉,也是国内许多大型国际研讨会的热门演讲着。

国内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取得加州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分子生物学博士以及MBA的孔繁建,在一九七九年就加入生技公司Cetus踏进了生技业界,并在一九八一年自己创业成立了Cetus Immune 。

接着又在一九八四年,创办了美国健亚生技(Genelabs Technologies),两家公司最后都在NASDAQ成功挂牌上市。

孔繁建并连续担任公司Genelabs CEO和董事长,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卸下头衔,专心转战生技创投的工作。

※加州生技年度最佳科技创新得奖人

在业界期间,孔繁建还曾获得美国知名产业调查公司Ernst and Young,评选为加州生技年度最佳科技创新得奖人。

生亚创投目前共约管理1亿7千万美金的资金,已投资了约40家公司,其中20多家已经是上市公司。

前三代公司的Biotechmology Development Found(BDF)基金IRR(Internal Return Rate,内部报酬投资法),平均达28~30%,在二○○一至二○○二年,生技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维持操作绩效。

生亚创投也因此在Venture Economics 的调查中,一直跻身全美 Health Care类创投公司的前五分之一排名。

孔繁建曾创造了几个为投资界津津乐道的获利个案,知名如新药开发为经营模式的公司InterMune, Inc.,该公司发展并销售治疗肺病(Pulmonary)、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及癌症的药。

一九九九年四月成立,生亚以每股$1.25买进,但到二○○○年三月,该公司则以每股$20上市。

孔繁建目前也正为已投资的8家投资组合中公司,开发亚洲市场,以为母公司的股东及亚洲分公司的新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日前,孔繁建应玉山科技协会之邀回台演讲,随后又赶前往香港进行生亚创投的第四代 BDF 基金募集,预计募资1亿5千万美金。

本刊特地在孔繁建赶飞香港之前的清早,和他进行了访谈。

台湾生技创投和美国生技创投的经营模式究竟有什么不同?一家生技创投公司究竟该扮演哪些角色?生亚的投资操作策略又是什么?

孔繁建有非常精辟的分析,他也分享了许多在美国经营创投的宝贵经验与心得。

@有吸引力的创新经营模式

二○○一至二○○二年年底,生技公司指数曾惨跌至三分之一?当然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但您认为整个生技产业是否也出了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全球的现象,主要是在IPO 的上市市场。我个人认为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在二○○○年后的 overflow expectation(过度期待),那时股价一直飙涨,完全毫无理由的。

在一九八九年时,上市的生技公司里,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没有一家,到了二○○○年底时,你猜有几家?59家。可以想象,有多少的钱、财富被带到投资者及人群里。

所以,现在当然collapse(崩溃)。

除了IPO市场低迷外,过去一年,台湾不少业者也常抱怨国内生技创投,对台湾生技产业并没有实质帮助,您认为这中间的鸿沟又在哪里?

以我在产业20经验,我认为这是全球 angel (创始期资金)的共同问题。

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是最好的,别人为什么不投我?大家都存在这个主观的expectation。

台湾的生技有自己 structure(结构)上的特性,而我归因于是整个产业开发的life Cycle(生命周期)还在

萌芽阶段,台湾的生技产业其实还在 embryonic(胚胎) 阶段,非常 young。

这跟IT产业很不一样,在IT业,你从美国看到journal,跟在台湾看到,就一天的时间差。

但是生技产业非常不同,单纯就科技而言,美国跟台湾的 information friction (信息冲突)很低,科技information对产业的 value(价值),可能也不高。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美国生技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它一路从婴儿期、成长期走过来,产业基本上都已经非常mature(成熟)。

即使从我们创投strategy (策略)的观点来看,美国即使一家 embryonic 生技公司,公司的 content (内容)都非常 mature。

但是在台湾,却可能一家即使已经非常 well capitalized (资金雄厚)的公司,businesss model都不是很mature。

例如,就我所知,台湾也有很大的基因资料公司,但是以基因为核心业务在美国已经非常困难,公司的经营方向恐怕必需作很大的调

整。

又台湾也有从筛选开始的新药开发公司,筛选是不错的,但不能是主要的busines,如果有一些产品在late stage,这样的new drug discovery(新药开发) 公司可以。

所以您认为从头开始的新药开发公司,并不适合台湾产业环境下的start-up 公司吗?什么样的business model 又比较适合呢?

我并不了解台湾整个的状况,所以也不能说适不适合,但我就生技业的 Industry Evolution(产业发展)来说,这种business model是非常difficult(艰苦)的。

所以,一个公司的business model一定要有 creative(创意)、innovation(革新),才能让它对投资者变得非常 attractive。

因为creative可导致智慧产权,同时又要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才能将智慧产权转换成product(产品)及营收。

你想想看,一个professional 的投资者,看了那么多案子,问他什么时候可以赚钱?他如果都答不出有具体说服性的

答案来,你愿意把钱投进去吗?

而创投也是投资,这无关你的基因治疗有多efficiency(效果)? 技术有多high tech?我们看的是 business,不只在技术。

一个公司的 business model也有几个主要因素,会对公司的价值有很极大的影响:(一)是无论花多少时间或是花了多少钱所研发出来的产品,重要的是其市场的潜力是多少呢?

你如果谦虚地说市场有1亿元,投资人就不会太积极。但如果又是说一个产品有50亿的市场潜力,投资人就会起疑心,因为目前市场最大的药,一年行销额不过是65亿。

(二)是公司必须要有能力去保持所创造的价值,你不必把整块牛排与你的策略联盟伙伴共享,必须保持公司的核心价值。

你要有很强的智财权保护,要定位你的公司及产品,并有一连串产品计划(pipeline),公司若能创造出一个获利持续成长的企业模式,必然会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美国创投 PIPE机制

台湾生技创投的操作模式,和美国的生技创投似乎不甚相同,差异在哪里?,对创投公司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台湾的创投一直有个很特别的不同,就是在国内不能投上市公司。

但目前美国 4~500家的上市生技公司中,有产品的不超过50家,公司一旦没有产品就没有revenue(收入),没有revenue就没有profit(获利),公司若需要募资,那钱哪里来?当然就是卖股票。

美国生技公司上市以后,还是可以藉透过洽特定人投资(private placement)方式卖掉股票,跟在华尔街的 public financing(公开交易)是不同的。

所以,美国的创投还是可以去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称为 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 ),唯一的限制是必须经证管会注册后一个半月,才能转卖。

PIPE这个机制对创投有很多好处,第一个是这些公司已经上市,创投不必熬到公司IPO。

另外在market down turn(不景气)的时候,像现在,创投投PIPE,也因为有一个半月才能转卖的限制,于是可以跟生技公司negotiate(谈判)很多条件,例如股价、或未来的保证股票购买权等。

这对创投公司的营运绩效有很大影响,股市好的时候,大家当然都可以找到不错的deal(交易),股市不好时,公司没有IPO,怎么办?这对生技业来讲,确实很辛苦,尤其听说台湾已经允许没有产品的生技研发公司上市。

相较之下,美国生技创投即使在不景气,只要标的选择正确,还是可以创造不错的获利业绩。

是不是就因为台湾没有PIPE,使得台湾创投的钱大多流到国外,而不往自己国内投?让一些业者大抱不平。

(笑)这是个有很意思的课题。

资金只会往一个地方流,一个获利最好的地方流,怎么设限都没有用。

不过,国内创投基金投到国外,和钱往国外投,其实是两个issue(议题)。这也不是件坏事,因为可以为投资人创造财富,长远来讲,还可以为国内产业带进技术。

这跟当年人才往美国跑,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有人认为国内训练的人才平白外流,但换个角度来看,台湾的经济起飞,很多也是这群人回来创造的。

这个一个长远的投资,除非做了非常错误的投资策略。

目前台湾几乎没有专业的生技创投公司,大多仍是组织庞大的创投公司下的一小部份业务,这也跟美国许多小而美的专业生技创投公司很不同,虽然部分原因是产业环境差异,但创投这样的组织运作,会不会也对未来的生技创投业发展造成影响?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我们和美国各大venture capital(创投公司)、invest bank(投资银行),都有往来,每家公司的组织结构、 invest strategy(投资策略)和 style (风格)我们都熟悉,doing business (做生意)也一定要了解这些,不是吗?

其中有些公司的运作和台湾其实很类似,甚至更复杂的都有,尤其是一些跨国性的创投公司。

不过,所有生技创投公司最大的问题不在organization issue(组织议题),而是在公司的定位、目的是什么?Vision (愿景)是什么?strategy是什么?Venture 和Management team (投资和管理成员)有哪些?

这完全是 business model 问题。

【本报二十日讯】Genelabs科技本周在华尔街那斯达克股市历经暴起暴落,周三股价横砍一半大跌百分之五十二点七,周四停止交易一天,周五恢复交易又大涨了百分之六十一点八。

Genelabs科技的股价巨幅变化,是由于这家公司开发的全身性红斑狼疮药Aslera,历经多年三期临床实验,提出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终于将面临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最后决定;政府主管机关准或不准上市对病患、投资人、公司发展前景都有深远影响。

Genelabs是一九八四年由孔繁建博士和美国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英格曼在加州创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台湾来的周张霭蓥一九九五年出任公司总裁兼执行长,去年四月一日经董事会核可,转任董事长。

今年六十一岁的周张霭蓥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生是同校经济系的周弘,周张霭蓥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念公共卫生教育硕士时,加选了一科生物统计学,结果竟因此改变一生,从此跨入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并成为这个领域最杰出的华人之一。

Genelabs在台湾配合政府发展生物科技计划,在行政院开发基金、华懋、龙邦、联盛等厂商共同集资下,于一九九三年创立健亚生物科技公司,现任董事长正是周张霭蓥,总经理则是Genelabs公司研发部门副总裁的陈正。

红斑性狼疮新药Aslera是Genelabs寄予厚望的主力研发产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十九日举行新药审核咨询委员会的公听会,结果公听会前一天,食品药物管理局一名华裔统计学家的负面评估报告曝光,引发投资人狂卖这家公司股票,一天就从三点七美元,大跌百分之五十二点七,至一点七五美元。

这名华裔统计学家的报告认为从统计分析比较来看,Aslera和安慰剂并没有显著不同的效果;华尔街生化类股的分析师立即据此认为,新药获准上市的机率几乎等于零,公司前景乌云满布。

咨询委员会举行公听会当天,那斯达克股市将这家公司股票暂停交易一天,公听会上却出现戏剧性转机,因咨询委员意见分歧、看法南辕北辙,主席哈里斯决定不予表决,也不向食品药物管理局做出正式建议。

投资人在二十日立即从正面解读,认为至少这代表狼疮研发药Aslera未到「死刑」地步,Genelabs的股价周五再狂涨百分之六十一点八,由一点七五美元回涨至二点七五美元。

生化科技界人士指出,红斑狼疮会影响到人体非常多器官系统,每个病人的病情都不尽相同,因此新药实验的设计相当困难,数据分析设计方式也很难周全,这是食品药物管理局咨询委员对其有效性争辩不一的主要原因。

由于美国政府三十年来未批准过新的狼疮药上市,Aslera适用新药加速审查程序,依作业应于六月二十六日以前决定是否核准这种新药上市;华尔街分析师指出,如能获准上市,依新药未来市场潜力,预估Genelabs 的股价一年目标区将是八到十二美元之间,但如果不准,这将会是这家生化科技公司的一大打击。

http://www.bioasia.com/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