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归系列:影视业投资家王一 (转贴)

“银色大鳄”的故乡情

——访天津籍影视业投资家王一

2003-12/01/

本报记者 徐 雁

近两年,民营资本大举注入影视业,为我国的影视产业带来了活力,一批好看而又叫座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如《卧虎藏龙》、《天地英雄》、《一声叹息》、《大腕》、《大宅门》、《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像雾像雨又像风》等。于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他参与投资和策划的每一部影视作品几乎都是赚钱的。他就是天津老乡、在影视业有“银色大鳄”之称的王一。

喝海河水长大的王一,兄弟三个,父母都是小学教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却培养出了三位博士。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的王一,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几年后,赴北欧学习商业法律。留学期间,王一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拼命打工,受苦受累的活儿几乎干个遍。王一把这段经历当成自己的财富。从北欧NIC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王一走遍世界各地,丰富了行业经验,眼界也更加开阔。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王一又成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中的一员。

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影视界在创作和制作上不乏优秀的艺术人才,可影视一旦成为了产业,资本的管理和运作就显得格外重要。2000年,从海外留学归来的王一,带着他专业经验和在国内投资房地产获得的“第一桶金”,开始了投资影视业。近几年,投资电影无异于冒险。如果说冯小刚的电影《一声叹息》是王一投资影视业的一块“试金石”的话,那么随后的《不见不散》、《大腕》、《天地英雄》和即将首映的《手机》则让王一尝到了甜头。他发现影视业实际上是一块盈利颇丰的蛋糕。于是,王一投资影视的手笔越做越大。

如今,在北京影视圈的高层中,提起王一的名字,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因为近一两年来,北京的影视、文化产业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少不了他,如收购重组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和演艺经纪公司、收购重组《演艺圈》杂志、出资收购1949年前濒于损坏的百部国产影片、参与促成圆明园四个兽头国宝的抢修和购回工作……在王一递给记者的两张名片上写着“太合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华亿传媒控股公司董事、金融投资部总监”。其实,王一目前的身份不只这些,他虽然一贯为人行事低调,却依然被业界称为“银色大鳄”。

在成就自己事业理想的同时,王一不忘热心公益事业。2002年4月,王一携那英、孙楠等演艺界名人赴银川西银地区捐资兴建了一座希望小学;同年,他又在北京出资建成了中美心血管病康复医院;今年SARS之后,王一捐资兴建的第二所希望小学又在河北抚宁县建成……

王一说,在自己退休之前有三个梦要圆:其一就是要做一处北京最高档的房地产项目,其二是建一座北京最好的高尔夫球场,三是投资拍摄一部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具有史诗意义的影片。他的前两个梦已基本实现。目前,王一正在和冯小刚一起筹备、打造二人的共同梦想——投资1.5亿将刘震云的《温故1942》拍成一部史诗式电影巨制。
最近,王一又在酝酿他的下一个“大手笔”——斥资10亿,整合北京两大文化传媒的资源优势,强强联手,成立中国保利华亿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的产业将包括电视台、影视制作、发行、广告、平面媒体、剧院、演出、展览等。12月17日,这艘中国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即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扬帆起航。

采访王一是在他的一个重要谈判的间隙。从唇枪舌剑的谈判桌上下来,一听到是家乡媒体的采访,王一显得格外开心。打开话匣子,王一表现出天津人少有的自信和自豪感。对于家乡的人,王一充满感情。他打算在明年回津拜访他的三位恩师——鲁德才、苏兰州和姜喜瑞。王一对记者感慨地说:“北京是战场,天津才是我的家。”回国以来,无论王一在哪儿发展事业,他都一直订阅《今晚报》,从报纸上每看到家乡的一点变化,王一都备感骄傲。近来,王一多次回津考察,打算投资天津,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身体力行,以报答家乡父老。

王一曾多次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说:“将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讲什么语言,当有人问起你们是哪儿的人时,你们一定要说‘我是天津人,是海河水哺育了我’。”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