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系列:饱受夹板气 美国投资银行步履维艰 (转贴)

饱受夹板气 美国投资银行步履维艰

作者:高斯

《华盛顿观察》周刊

时近年底,整个美国的投资银行业也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况。由于近几年来美国的经济不景气、股市大跌、利技股泡沫的破灭以及业界违规行为的曝光,美国的金融业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曾经在九十年代的股市泡沫中风光一时的投资银行业现在面临着来自大的综合银行与小一些的区域性银行的两面夹击。

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银行业

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投资银行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中介把金融工具的买方与卖方连在一起,代理客户或为自身利益而投资,同时也提供高度专业化的金融咨询服务。美国投资银行传统核心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收取固定的高额交易佣金是投资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和各种金融创新的发展,投资银行的业务也开始多元化与专业化,其业务也扩展到公司理财、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

股票上市发行与公司并购咨询业务一向是投资银行最大的利润来源。据从事市场调研的Dealogic公司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全球上市公司并筹资2,3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而新股票上市的数量也从去年上半年的1,874支减少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094支。公司并购行为也因为金融市场较为动荡而有所减少,进一步缩小了投资银行的获利空间。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美林(Merrill Lynch)是美国专业投资银行业的代表。但目前的盈利情况均不容乐观,今年第三季度的盈利数字并不喜人。

由于美林的规模较小,所受的影响也就更大。自斯坦·奥尼尔(E. Stan O’Neal)出任美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来,美林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价值不断缩小,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裁员了23000多人,并且还退出了日本和加拿大的经纪零售业务。虽然这些举措使美林公司的盈利率有所提高,但是也导致了美林公司在业界中的诸项排名的下降,如美国国内的股票承销、公司并购等,而且公司的利润也在最近开始下降,今年第三季度美林公司的利润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8%。美林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受到了影响,目前美林的股票的市值是其帐面价值的1.6倍,而不是2000年时的4倍,是目前华尔街上的主要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果这一比率偏低,公司将会更容易受到其它公司并购的威胁。

业务面临“大”与“小”两面夹击

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专业投资银行面临着来自资金雄厚的大综合性银行,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拓展新业务领域的威胁。“梦工厂”的上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制作室“梦工厂”上市的交易总额超过7亿美元以上,是不景气的股票发行市场上的一笔大买卖。

但是这样的一笔大生意却没能落到美林公司或是摩根斯坦利这样的专业投资银行的手里。摩根大通银行的前身曾在1994年为“梦工厂”的三位发起人担保了10亿美元的借款,长期的业务关系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摩根大通赢来了这笔生意,与高盛公司一起负责“梦工厂”股票的上市发行。一些分析家指出,这种由摩根大通这样的资金雄厚的综合性大银行,与高盛这样的提供融资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一起承接公司股票上市业务的模式,将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摩根大通的总裁威廉·哈里森(William B. Harrison)也这样认为。

除了来自这些“巨无霸”的威胁外,美国的投资银行还面临着来自一些“小不点儿”的威胁。过去在美国只是区域性的银行,如美洲银行和沃科维亚(Wachovia)银行也开始进入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市场。此外,欧洲经济的持续疲软也促使欧洲银行加紧了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扩张的步伐。一些欧洲银行,如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恒生银行也在迅速扩展它们在美国的各项业务。面对这些抢饭吃的新型竞争者,老牌投资银行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Google上市的余波未平

今年8月份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的上市更是雪上加霜。这次市值高达天价,一直被炒得火热的上市没有采取传统的由投资银行承销的上市方式,而是采取了荷兰拍卖式方式,这使面临上市承销业务不景气的投资银行与机构投资人大失所望。

在传统的公司上市承销方式中,投资银行作为承销商,在决定股票发行的价格与时间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投资银行往往还经营其它投资业务,所以在制定股票发行价格时,往往为照顾其机构投资人与个人投资大户的利益,而不把上市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而是通过将发行价格压低和先向自己的关系客户派发低价原始股的方式,使自己和客户受益。以而是向的派发

而这次Google上市让投资人在网上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竞标,然后其承销商再根据竞标的价格与竞标股数来最后定出发行价。这种作法不但降低了公司上市的的费用,使上市公司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还避免了投资银行的不合理配股,使其股票在发行以后仍有公司股票今后仍有稳定的升值空间,从而增加其股票对长期投资人的吸引人。

虽然荷兰式拍卖上市以前也有过,而且短期之内该方式也不可能成为公司上市筹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以Google公司规模,这次上市无疑对华尔街的传统投资银行们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投资银行的前景——何去何从,迷雾重重

美林与摩根斯坦利的问题在于它们的市场定位。一方面,与花旗银行这样的巨无霸相比它们的规模太小,而另一方面,与专业的只从事某一方面具体业务的小金融服务公司来说,它们又太大,不够灵活。所以,许多业界人士认为,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结合的道路是美国金融业的必然趋势。

对于大银行来说,通过并购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美林与摩根斯坦利的部分业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投资银行业绩不佳,但在一些具体业务领域它们仍具有优势。例如美林公司的经纪人们在全球管理着超过130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还是华尔街向个人投资者推销产品的最佳渠道之一;而摩根斯坦利的投资银行业务是其同行中最强的,而且在全球资产承销方面该公司也极具实力。

那么,美林与摩根斯坦利到底会何去何从呢?尽管有关美林与摩根斯坦利难以独自撑下去而不得不接受并购的看法,在近几年每年都会浮上表面,在金融界造成一定的波澜,却一直没有导致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但是仍有不少业界人士认定它们一定会被并购,问题只是迟早的事。然而,在这些投资银行内部,对并购有不少的反对意见,他们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认为其公司有实力与前来抢市场的大小银行们进行竞争。况且,美林与摩根斯坦利的总裁性格都是雄心勃勃而不甘人下的。

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高层主管们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趋势给它们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摩根斯坦利的总裁菲利普·波赛尔(Philip J. Purcell)也正是在1997年其所领导的公司并入摩根斯坦利的,他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摩根斯坦利能够与一家更大的银行合作,打造一种伙伴关系。也许是由于以前曾在麦肯锡公司从事咨询工作的关系,波赛尔是一名以具有战略眼光著称的公司领导。

对他来说,Bank One是一个与摩根斯坦利业务高度互补的合作伙伴,但是今年1月Bank One与摩根大通的合并却使摩根斯坦利失去了良机。尽管美林的奥尼尔表示,他希望美林重新发展零售业务,并且不打算与任何消费银行合并,但是有分析家却认为,该公司最近的一系列降低成本和行为和与其高层管理人员签定非竞争性协议都表明,美林有可能会寻找合适的买主。而最近一些以从事金融机构并购而闻名的管理人员也于最近进入了美林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并购会发生,华尔街也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却没有人能够肯定这次它们会来真的,还是象以前那样,在风雨过后,投资银行们仍选择在现在的市场中与新加入的竞争对手们继续斗争下去。。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