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财经评论:一叶知秋,一句话看出郎咸平的低水平!

安氏财经评论:一叶知秋,一句话看出郎咸平的低水平!

安普若

2004年10月1日

在郎咸平的文章“海外买壳上市的骗局”(http://finance.sina.com.cn/jingjixueren/20040917/10271031013.shtml)中,郎咸平暴露出来了许多低水平的错误。我甚至怀疑他作为大学教授的信誉(Credibility)了。比如说他大段大段一字不动地抄袭别人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见http://www.haiguinet.com/showtopic.asp?ID=749777&Parent=749771)。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缺乏和概念混淆。

“大晃D”慧眼识“珠”,找出了一句郎咸平的结论性的话,让我评论一下,我也就献丑评评这个郎教授!

“大晃D”挑出来的话是这句:

郎咸平说:”企业花几十万美元买来的只是一纸虚名,并且还得为此支付每年10~20万美元的审计等各项维持费用。加之OTCBB几乎没有融资功能,这使得相对较低的买壳成本和后续费用也显得很高。”

他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三句半都讲错了。看看他错在哪里了?

第一、“企业花几十万美元买来的只是一纸虚名”——这话不对!不是虚名,否则不会有成千的企业在OTCBB上市。难道全世界的企业家全是傻子,就郎教授一个人聪明?他可以拿中国的企业家当傻子,但OTCBB大部分还是美国企业。为什么不是“一纸虚名”呢?因为OTCBB仍然是一个融资的平台!

第二、“每年10~20万美元的审计等各项维持费用。”——这句话得对,但不全面。现在由于美国法律对公司监管变得更加严格了,所以,所有的上市公司的维护费用可能还要更高。而且除去法律和会计和审计费用,还有一大笔的INVEST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费用要花,少则10、20万美元多则上百万,看你怎么做IR了。这个费用一般隐藏在了MARKETING或SG&A的费用里了。和这个费用比,那些法律和会计和审计费用是小数。我估计郎教授没真正当过上市公司的CFO。只会看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不知道真正的大笔花费在哪里。

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维护费用,而且都是这么高。除非你不上市,否则这不是P话吗?所以,这句话他只说对了一半,而且对的这一半还是P话!

第三、“OTCBB几乎没有融资功能”——郎教授很狡猾地使用了一个“几乎没有”,让我几乎没办法和他争论。如果郎教授不懂,我要告诉郎教授:OTCBB是有融资功能的,一点不比其他股市差多少。OTCBB上的公司和其他股市上的公司一样,都可以做PIPE(上市公司私募),都可以做SECOUNDARY OFFERING。

第四、“这使得相对较低的买壳成本和后续费用也显得很高”——这又是一句MISLEADING的P话。计算成本是要计算融资的总成本。也就是说在一个融资阶段内,减去所有你的花费之后进了你口袋里的钱,与你最后GIVE UP的EQUITY的比例是多少。你融了同样的钱,但你GIVE UP的EQUITY多,融资成本就高。郎教授只说“费用也显得很高”,但不说和谁比。所以我告诉郎教授,OTCBB买壳上市及融资的成本是比IPO和私募的融资成本都低的。当然这不包括被那些低水平的家伙SCREW UP的CASE。

这里我也要说一点,OTCBB买壳上市及融资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并不比IPO容易多少。所以许多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你叫他们“骗子”也好,“生手”也好,反正是他们总是F*CK UP THE CASE)觉得这么容易做的事情,我也能干。于是跑去替其他企业做买壳上市。他们毕竟是水平太底,最后项目被他们F*CK UP了。然后郎教授就跑来宣布“海外买壳上市是骗局”。真是弱智,你不能说烈马难骑是因为烈马的不对,不对的是那个笨蛋的骑手。

如果我是香港大学的校长,就凭郎教授这篇文章,我至少让他再修10个学分的大学本科金融课。[开个玩笑了]!

后记:我和郎咸平没有个人恩怨,以前看过一些郎咸平的书和文章,许多还是很有水平的。这篇文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水平落差这么大,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郎咸平本人写的?

其实,我说“一叶知秋,一句话就看出了郎咸平的低水平”也不对,多大的学者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只是没想到郎教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有些失望啊!

请看其他的安氏财经评论文章。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