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归人物:谭智:从“出局者”到“投资人” [转帖]

谭智:从“出局者”到“投资人”

罗威 新财经 2006-1-13 14:30:51

谭智,从2002年起就被多家媒体列入“互联网出局者”名单。他曾是互联网的领军人物,随着互联网的兴衰浮浮沉沉。很多人认为谭智的职业巅峰已过,毕竟他已年过半百,而且近三年来,只能用“沉寂”一词来形容他。2005年,谭智用了十一个月时间,以投资人的身份整合了楼宇广告业,并倒手卖给分众传媒 。漂亮的市场整合和资本运作,让谭智出人意料地再一次亮相,彰显辉煌。

“出局者”谭智

  两年前,谭智和王志东(前新浪总裁兼CEO)、张树新(瀛海威创始人)、宋朝弟(科利华理事长)等人一道,被媒体打入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这十年之人物志——十大出局人物”名单。

  说谭智是互联网业的“出局者”并不为过。1993~2004年这十一年间,谭智的职业生涯三起三落,曾出任微软中国区副总经理和当年盛极一时的8848.net的CEO。但最终互联网业没能留住谭智,他现在的身份是框架传媒的董事长。如果没有2005年漂亮的崛起,可能,许多人读他故事的时候心情会大不一样。

  谭智1987年在美国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创业。带着“洋学生”的激情,谭智曾申请北京计算机学院客座教授一职,遭到拒绝。

  当时,中国的通讯业刚刚萌芽,国外大通讯公司在迅猛发展。博士谭智并不想当一个科研人员,他对自己的市场敏感度和销售能力引以为傲,于是请缨担任美国Chipcom公司的中国区的总经理。其时手下空无一人,谭智自己背着硕大沉重的电脑包做网络产品(智能集线器)的销售。据谭智讲,1993、1994年间,他平均每年要到各部委、各大学、各大油田讲解方案和技术不低于200次。用谭智自己的话说,他纯粹是“感动了市场”——装置了中国第一个ATM系统、第一个智能化网络、安装中国外交部大楼的智能化系统……1994年,Chipcom公司的中国区销售额是通讯巨头思科的三倍。Chipcom1995年第一财季收入比1994年同期增长66%,野心勃勃的3com公司以77500万美元收购了它。提及往事,谭智会非常得意地谈到一个小插曲:“在1995年10月的一个网络展览会上,全球各大通讯公司都在做中国市场的推介。IBM讲: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网络是我们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然后思科上去讲: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公司; 3COM讲:我们是全球最大网络终端产品提供厂商;轮到我讲了,我说我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我在中国做得是最好的,我在中国能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在中国能给你提供最好的方案。”

  “本街最好的裁缝”在两年后被微软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女士看中,出任她的副手。吴士宏想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不但组建了本地化的团队,还在企业文化、价格政策等方面尝试本土化改革,然而微软总部并不认可。一年后,吴士宏离开微软,谭智也紧接着去了8848.net。

  8848中国电子商务网是由连邦软件公司创建的。1999年初,福州连邦软件连锁店的王峻涛因为业绩出众,被连邦公司邀请至北京开创网上销售模式。王的出色能力加上互联网的春天,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极其迅速。正如新浪科技推出的《中国互联网十年白皮书》所述:“1999的那一年里,中国互联网就没有歇着过,盛夏酷暑将这场狂热发挥到了极致,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秀轰轰烈烈地将中国互联网推向高潮,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块里程碑8848一夜成名。” 8848的购物袋连续几天出现在CCTV2的黄金时间,8848从此作为“唯一真的可以通过在线支付买到东西”的网站名闻全国。此时,8848的月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人民币,再加上连邦公司将控股权卖给了江苏综艺(600770),8848成为中国股市上最受瞩目的网络概念股票。

  谭智在1999年底被请到8848出任CEO,可谓风光无限。谭智对8848的模式充满信心,定下了2000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的目标,并决心让8848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是由于8848是一个新生事物,并以畸形的加速度向前奔跑,体系、管理非常混乱,定位并不明确。谭智和王峻涛各自率领一块业务,将8848进行拆分。2001年年底,互联网泡沫破灭,谭智和王峻涛的业绩并不理想,8848又进行合并。当时,8848已经拿到纳斯达克的代码,处于随时上市的状态,但由于投资人对发行价格和时间达不成一致意见,再加上不断的整合动荡,结果是8848沉寂在终点线之前,而谭智和王峻涛都离开了8848。

往事可堪回首

  今天的谭智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往事了。关于吴士宏,谭智的评价是:“她是7月份离开的,我是11月份离开的。应该说我离开微软是直接受互联网的影响,而不是受个人的影响。我崇拜一些人,但这不等于我会将这个人同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于我也是一样,我选择属下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忠诚于我的人和我欣赏的人,但我会给所有人以足够的空间,来的时候就先谈好,如果任何地方有一点不舒服,或者别的地方有更好的机会,只要表示一下我一定会放你走。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我这里来的那天是你自己选择的,走也是你自己选择的。”

  对于8848,谭智并不否认自己的失败。他说:“8848在我的职业生涯里的确是一个不成功的项目。我承认我的失败,但是承认失败并不等于否定我自己。许多时候成功是可以自己去努力的,一个人能成功与否与自己努力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尤其当你的角色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作为职业经理人要遵守股东的意愿,按照他的意图去发展。但所有的股东都是急功近利的,他想看的是结果,他根本不关心中间的过程。而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对过程的要求更严格。有些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例如,吃饭吃的是个过程,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打成酱放在肚子里。另一方面,在8848,我作了巨大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创造了业绩,建立了团队,打开了市场,建立了知名度,但股票市场泡沫灭了,这就是我左右不了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像丁磊一样,他有70%的股权,他会执著下去,他有足够的资金。另外一种,我是职业经理人,在我的想法、思路与股东不一致的时候,即使无法证明是对是错,你也要承担所有的责任,你的选择只能是退出。”

  王峻涛在事后也曾评论过8848的兴衰史,他这样说:“如果再来一次,还要找老谭做CEO。我喜欢创业,不喜欢管理,老谭是个好搭档。可惜,这么明显的黄金搭档,就是不被舆论认识,也许是因为他们太不重视舆论了。”

  对于自己的“出局”,谭智用自己儿子的一句话做了总结:当人们没有理会到的时候,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的时候,计算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05年漂亮的“全垒打”

  2005年,谭智漂亮地再度崛起。这次,他的身份不再是IT业的CEO,而是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兼CEO,以楼宇广告为依托,在资本市场上翻手为云。谭智走的这个模式,几乎是所有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模式:简洁、直接、收益翻倍。

  有“全球最佳选股者”之誉的美国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说:“理想的股票应该属于理想的公司,理想的公司经营的必须是理想的简单的业务,简单到乏味;它的生产有一个壁龛;在这个行业它的竞争对手很少;人们要不断地购买它……”

  谭智发现了这样一个行业:楼宇广告传媒。谭智用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行业:“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盯着墙看呢?一是在厕所里,再就是在电梯里。”目前,挂在高档公寓、写字楼、酒店里的液晶电视广告多数属于一家叫做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公司,他的老板——32岁的江南春,刚刚整合了这个市场,并使公司于2005年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谭智2004年11月以汉能风险投资的合伙人和IDG的资方代表身份介入已有五年历史的框架媒介,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谭智先是砍掉了根本无法和分众传媒竞争的液晶广告业务,致力于发展楼宇内的电梯平面广告。在此后的十一个月内,收购了9家同行业公司,其中2005年7月1日一天之内,收购了7家。

  2005年10月15日,谭智将框架媒介以1.8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分众传媒。他用了十一个月,给汉能和IDG两家风险投资公司赢得了25倍的投资回报。

  这一系列举措一气呵成。谭智说,2005年一整年,他和全体员工都处于“亢奋”状态中。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二次“全垒打”。第一次“全垒打”是1998年4月19日,在北京的丽都保龄球馆,他打出了300分满分,现在他的照片还挂在那里。

框架媒介三年的增长空间有多大

  谭智有四个理由保证框架传媒未来三年的利润以高速增长:

  其一,良好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谭智举了个例子:买进花了一块钱而以一块二毛钱卖出,中间赚取差价两毛钱,就是能赚钱的模式,其中工资等方面的费用花了八分钱,那么,剩下的一毛二就是净利润,这就叫商业模式。框架媒介从广告商和楼宇物业之间赚取价差,商业模式不存在问题。

  其二,广阔的增长空间。谭智的理由是:第一,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减速过,北京、上海每年增长的百分比都在两位数。随着楼宇数量的增多,广告量会增多;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楼宇建设的档次也在增高,所以,广告价位也会提高。第二,框架媒介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一线城市做了市场开发,而二线市场几乎没动。谭智说,二线市场无论谁在做,框架媒介都会通过并购进行整合,使之成为框架媒介的发展空间。第三,即使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一线城市,框架媒介也是主要做了高档楼盘,价格都在每平方米1万元以上的,中档楼盘市场开发得很少。谭智对中档楼盘的市场潜力更为看好,高档楼盘多数以汽车、手表为主,而中档楼盘范围宽广,可以是诺基亚、可以是麦当劳、可以是佳洁士。第四,还没引进新的技术,例如薄式液晶、动态平面广告等。

  其三,存在行业进入的“壁龛”。目前框架媒介与楼宇物业签订的合同全部是两年期的。这意味着,如果另有同行想在同一楼宇做广告,必须要等到两年以后。

  其四,没有竞争对手。谭智认为,三年内,在楼宇传媒业不会形成与框架或者分众相抗衡的竞争对手。根据2005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框架传媒在写字楼的市场占有率北京是100%,上海是78%,广州是100%,深圳是91%;住宅楼的市场占有率北京是99%,上海是90.7%,广州是100%,深圳是96%。框架传媒之所以会有如此之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也得益于谭智在一年之内将大部分竞争对手纳入麾下。

  谭智说:“为何我们重点做高档公寓?因为城市人口的15%是有钱人,他们控制着80%的购买力。这是广告商喜欢我们的重要原因。”

“投资人”谭智

  谭智把框架传媒看做是一个投资项目,他的身份是投资人,由于没找到合适的接手人,所以还兼任CEO。“你看,以我的年纪,还继续当职业经理人合适吗?”50岁的谭智笑着说,“钱对我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可是我又很少有其他的乐趣,以后我要把别人不敢做的事做成功,我追求的是一种不停的成就感。”

  一直在IT业做CEO的谭智从8848出来之后去了香港的TOM集团,担任高级顾问。在TOM集团工作的三年零八个月中,谭智参与了几十个项目的资本运作,包括谈判、收购、整合和运营。TOM集团实际上是一个传媒公司,有出版社、户外媒体、电视台、互联网业务。这使谭智有机会看到IT之外的行业。

  谭智说:“当我回头再去看IT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发现IT业是一个处于恶性竞争的行业,利润率极低,不但受到政策上的限制,而且没有进入‘门槛’。比如开个网站,拥有几百万个注册用户,拥有新技术等,这些都算不上是‘门槛’,因为只要投资者花钱就能够进入。当我摆脱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投资者的角度、行业的角度去看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市场还存在着这样一些投资机会:首先,行业的利润好,属于不充分竞争;其次,属于无序的行业,无序的行业整顿秩序就有机会;第三,成本低,IT公司的工资是最高的,其他行业的工资都低很多。”

  “我觉得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用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来。投资者有两种,一种是职业投资者,一种是个体投资者,比如拿着20万元做投资的人。我对个体投资者的建议是,别借很多钱去做很大的事情,要从小做起,从规范化做起,但眼光盯住长远,做上三年五年,枪法不好就多打几枪,准中。但也要尽快承认失败或者是理解失败,人不可能做每件事情都成功。认可失败,就一定会成功。” 谭智说。

  留过洋、做过IT业CEO、当了风险投资人的谭智仍然认为自己是东北人本色,做人“实”,对朋友“仗义”。“我觉得我性格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应该说过于诚实。”谭智说,“我可以不告诉你,但是我告诉你的全是真话,不撒谎、不骗人这是我做人的准则。我父亲的碑文写的就是‘光明磊落,坦荡一生’。”

  “我当职业经理人时,股东当中也有跟我意见不一致的人,我的做法是:如果在管理理念上不一致的话,我会保护你的利益,但是请你出局,因为你在这儿工作跟我们的理念不一致,会影响你的利益。对待员工或合伙人,我同样不会绕着弯子去说或者背后说,我会直接跟你说我不喜欢你这件事情,我不喜欢你做事的这种风格——或者你改,或者我改你。很多事情证明我没错,但错了就得认,就像我做的8848的项目,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觉得做职业人要有勇气,做男人更要有勇气。”

  后记:2005年是谭智非常辉煌的一年,采访见到他时,他春风满面。谭智的心态年轻,与他的年龄相差甚远。他与人交谈时会故意“搞笑”,高兴的时候会笑得前仰后和,停不下来。现在,他与江南春相处融洽,属下对他也拥戴,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停下来,他最大的对手和挑战是自己。谭智发现框架媒介是无意中的机缘巧合,并不是出于一个职业投资人对市场的分析和观测。谭智能否从职业经理人升级为职业投资人,能否专业地发现下一个“商机”,还有待证明。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