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娱乐业:中国的主题公园:问题与对策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 夏林根(转贴)

中国的主题公园:问题与对策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 夏林根
  

在中国,主题公园被认为是与绝地探险、海上娱乐、文化旅游等并驾齐驱的最具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之一,而事实上大多数主题公园经营维艰,频频遭遇“滑铁卢”。我国已经建成的各类主题公园超过2500处,投入资金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亏损者十之七,持平者十之二,盈利的只有十之一左右。主题公园走麦城的故事,屡见报章。

主题公园营运状况普遍不佳,遍地开花、题材雷同、粗制滥造是一个重要原因。全国范围内“西游记宫”不下500个,苏浙沪地区影视题材主题公园有近10个,大大小小的民俗村、世界公园前仆后继。很多主题公园仅仅是一些劣质的雕塑与建筑的堆砌,搬来一些司空见惯的“声、光、电”而已。叫得响的主题公园为数甚少,具有垄断优势的品牌更为罕见。

要改变主题公园的悲情现状,首先要充分认识主题公园的产业特征。极高的固定成本投入。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初期投入,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上百亿元。香港迪斯尼乐园前期总投资141亿港元,已经倒闭的吴江“东方迪斯尼乐园”投资也达8亿元。极高的固定成本投入,决定了主题公园的区位必须是出游能力较强的经济发达地区。

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通过简单的模仿,新的主题公园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市场。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意味着主题公园的市场竞争十分惨烈,而缺乏竞争能力的主题公园往往面临生存的危机。

强大的产业关联度。主题公园不是单一的游乐场所,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群。一些著名的主题公园,实际上是影视、动漫等娱乐业的延伸。主题公园的发展,必须配以一系列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以旅游者为目标的大众传媒业,具备知识产权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业等。

高度的创意信赖性。主题公园是创意产业。成功的主题公园大多是一些特殊文化的有形展示。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是迪斯尼乐园的一个重要主题,新西兰毛利文化艺术村展现的是土著居民毛利人的独特文化艺术。无形文化的生动立体的有形展示,秘诀在于崭新的创意。迪斯尼乐园始终坚持“三三制”建设,即淘汰三分之一的硬件设施,新建三分之一的新概念项目,不断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和设施,“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永远给游客以新鲜感。

根据主题公园的产业特征,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至少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加速产业融合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与影视娱乐业、房地产业相融合的主题公园,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与影视娱乐业的融合有利于主题公园的产品创新,与房地产业的融合有利于拓展盈利空间。当前要特别重视与网络游戏产业的融合。新兴的网络游戏正在成为家庭娱乐业的重要支柱。网络游戏产业能够为主题公园带来新的娱乐要素和品牌效应,而主题公园产业也能够强化网络游戏供应商的品牌知名度。

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是我国主题公园产业走出目前困境的根本出路。要像硬件设施建设一样,在产品创新与项目策划方面给予大规模的投入。产品策划要强调本土化,还要高度重视引入高新技术和最新的科技项目,把它们作为主题公园长远发展的主要支撑。

重构盈利模式

  现有的主题公园,基本上沿袭风景名胜区的传统运营模式,即以门票收入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迪斯尼乐园的收入来源,包括门票、餐饮、商铺出租、具有知识产权的纪念品等,来自游客的购物和非娱乐项目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一盈利模式使迪斯尼乐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国内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华侨城”,通过主题公园的开发实现周边土地的溢价,房产业务获得了丰厚利润,又进一步集聚了主题公园的人气。

建立研发机构

  主题公园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主题和新的娱乐项目,才能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持续发展。大型主题公园需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国家有关部门更要建立主题公园研发机构,以引导主题公园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字: non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