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Life (简称SL)是一个开放网上3维虚拟社区(http://secondlife.com),玩家可以自己编程制造虚拟物品加载到SL里面去,丰富这个3维虚拟社区。例如你可以造虚拟的火车站,虚拟的火车,甚至虚拟的火车票。蓝童鞋们还可以制造虚拟的项链和钻戒献给虚拟世界里的女朋友。当然绿童鞋也可以向虚拟世界里面的朋友耍虚拟的娇,抛虚拟的媚眼。

如果有Coding民工去那里生产一堆虚拟东西,SL设一个虚拟收购站进行收购,然后有人拿了虚拟货币去买其他虚拟产品(例如造虚拟火车站的人要买虚拟的砖头和虚拟的钢材),一切就像电影《黑客帝国》(Metrix)里面一样,全是人脑里面虚拟的东西,但是完全可以像一个社会那样运行。

我的问题是:
第一个问题:是不是会有很多Coding男愿意想做义工一样为SL添砖加瓦?(如果有,我想问他们靠什么吃现实世界的饭呢?)
第二个问题:假设我已经和一个现实世界里的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一个人成婚,然后又在虚拟世界里跟另外一个人拍拖,虚拟世界里的原配会不会在现实社会里面吃醋?
第三个问题:如果SL里面有虚拟赌场,好赌的中国人会不会到那里去赌虚拟货币?
(这个问题特别请教老钟叔叔和月亮姐姐。)

[背景知识转贴]

Second Life不是一般网游

Second Life是总部在旧金山的Linden Lab提供的由玩家共建的真三维的虚拟世界。很多人都以为Second Life只不过是象“传奇”,“魔兽”那样的另一个网络游戏。其实不然。跟网游最大的区别,Second Life没有场景设置,没有情节设置,这里的“居民”{Second Life里的玩家不愿意被叫作“玩家”,而是“居民”--residents}一开始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个很强大的工具:脚本{sc<x>ripting language}。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你可以用这个脚本工具创造任何东西,衣服,店面,寓所,就好像搭“乐高”玩具一样。跟“乐高”不一样的是,在这里连每一种积木的样子,功能,跟其他积木的接口,你都可以自己设计。前面提到的那段录像就有很多用这个脚本工具创建出来的酷玩意儿。

不光是造东西,“居民”们还可以用这个脚本工具构建起非物体的东西,比如,创建一个为人提供公证的服务,再比如,举办一个Thriller Dance舞会,邀请朋友来嘻哈一下。

Second Life是真正的商务

2003年11月,Linden Lab史无前例地宣布,所有在Second Life里创建的东西产权都属于创建者所有。 如果你是新手上路,刚登录到Second Life时一无所有,也不会使用这个脚本工具,唯一能做的就是四处逛逛。到处都有服装店,你可以溜达进去,用Linden币(跟美金以约300:1兑换)买身酷酷的衣裳。注意这些酷酷的以上衣裳都是拥有者或者买来,或者自己用脚本工具创建出来的。溜达累了,你可以买一块地住下来,这样你的“爱娃她”{avatar,指在虚拟空间里真三维的你}在你下线之后还有个地方住着。在Second Life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以Linden币成交,光今年一月份一个月,就有420万笔买衣服,买房子的交易成交,总额达500万美金,真的绿花花的美金。

英格兰一位35岁的工人,赋闲在家,开始只是无聊才玩Second Life,很快他就用脚本工具创建了一个跳舞球, 这样,一对男女的“爱娃她”在一起,点击一下这个跳舞球,就可以拥抱在一起跳上一曲。很快这个跳舞球就变得非常流行,他每天可以卖掉300个左右,约300Linden币{合一个1美金}一个。这样他一个礼拜就有约1900美金的收入,养家是够了。

还有一位31岁的澳大利亚程序员Nathan Keir,在Second Life里创建了一个叫作Tringo的游戏,结合了“俄罗斯方块”和“宾果”游戏{Tringo = Tetris + Bingo},目前卖了226个,每个约15000Linden币{合50美金},以至于一家叫Donnerwood Media的真实世界里的游戏公司愿意付五位数来购买这个游戏的版权,然后把这个游戏发布到真实世界的游戏平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根据网络游戏服务公司IGE的调查,2005年约有10亿美金的真钱花在购买虚拟空间里的虚拟物品{包括所有的网络游戏,不仅是Second Life},而今年则会达到15亿美金。

《Second Life》的账号是免费的,Linden Labs通过出售虚拟的土地来赚钱,在这些土地上,用户可以保留他们建造的东西。这项基础工作带动了《Second Life》今天蓬勃发展的经济,现在这个虚拟世界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6400万美元。居民可以买入和卖出Linden元交换现实中的货币(Linden会从所有的货币兑换交易中收取一点提成),还可以从事各种生意——从房地产开发到制作别具一格的身体部件给那些不愿自己设计的居民。在《Second Life》的商业圈中,每年至少有3000家企业赚到了2万美元甚至更多的钱;美国《商业周刊》最近一期封面上的封面人物钟安社(音译Anshe Chung)就是《Second Life》中最大的房地产大亨,她已经通过这个虚拟世界赚到了几十万美元的真钱。

2000年首次面世的《Second Life》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包括Amazon.com的创始人杰夫·贝卓斯和eBay的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著名软件公司Lotus的创始人米切尔·卡珀是《Second Life》的开发者Linden Labs公司的第一个外来投资者。

今天进入《Second Life》的感觉常常就像是在玩游戏:你可以在这里结识新朋友(每一个注册的人都会出现在《Second Life》的某一个场景中)、建造一枚火箭,甚至是在专门划定的成人区域中做一些更激情的事。美国银行业巨人富国银行(Wells Fargo)已经在《Second Life》中建造了以自己品牌命名的小岛,这个设计是用来训练年轻人在金融上的责任心。沃尔玛、美国运通和英特尔也正准备利用《Second Life》来进行集体培训。为什么不呢?与生俱来的互动性和开放的创造平台让《Second Life》或者与之类似的东西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网络。

比如说,如果我要在《Second Life》中办理银行业务,完全不用浏览好几页的静态网页,只要走进一家虚拟银行,到一名出纳员跟前,然后就能通过和人说话——这种借由全新形式表现出来的古老方法——来存入现实生活中的钱了(真够折腾的:)。

下一个版本的《Second Life》将会与今天的网页实现无缝连接,让现实世界中的交易更容易在《Second Life》中实现。比如说,像L.L.Bean这样的邮购零售商就可以在其主页上提供一扇通向Second Life的“大门”,邀请人们从二维的浏览转入一个三维的世界中漫步,在这里,一个和你相同尺码的替身将会为你试穿新衣服。

  运动产品品牌阿迪达斯在SL里面做广告。

运动产品品牌阿迪达斯在SL里面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