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chairwolf
自由自在,多姿多彩。放浪形骸,散淡人生。来如雷霆收震


发送站内短信
查看博客个人资料
发表文章

文章目录


精华荟萃      更多


精华            更多


最近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评论


 

搜索

 
 总点击: 25291235

凑热闹:zt::中国软件业到底缺少什么样的人才?   Comments

中国如今到底缺少什么样的软件人才?这是个长期困扰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问题,其实在国际上中国一直被别的国家称为人才大国,美国硅谷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级人才中华裔占了将近1/3,这说明中国人在软件开发方面并不比其它民族差。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

一提起中国软件业,人们总是和印度相比较,因为20年前,印度软件业和中国软件业几乎同时起步。但在几年时间里,印度一下子就把中国远远地抛在后面。1999年到2000年印度的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59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3倍。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展要想缩小中印之间的差距,需要在很多方面向印度学习,这包括投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新企业的孵化、政府的服务和吸引风险投资等等。其中有一些方面如投资优惠政策可以在中国很快得到解决,而其他如对大规模的各种层次的IT人才的职业化教育和培训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见效。

前不久,内地几个软件公司老总去了一趟印度,发现印度的软件公司大都是雇用高中生编代码,而且能把软件整体把握得很好,并得到相当好的设计文档。“这是一个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北大青鸟APTECH总经理认为,“固然有些软件是需要一两个软件高手来编程的,但是大多数软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就是"软件蓝领"。先看一个真实的个案。法国某企业承包国内某重要软件项目,时间3个月。前两个月,这个公司来了几个人,与发包方反复地谈,反复开会,一句程序也没有写。然后他们回去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把做好的软件包送回来了。这种高效率的方式让大陆同行不可思议。法国人解释,前期我们是设计软件,人不在多,但水平要很高;而后期是制作,我们请了数量多但水平未必高的软件工人去做就行了。印度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基础技术人才,才使其在过去的10年发展中后来居上。这种软件基础人才,或者说软件蓝领正是中国目前最缺少的。大量的能够编程的软件蓝领,才使得印度的软件企业可以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这样合理的人才结构。”而我们呢,软件编程人员大都是本科毕业,这从许多公司的招聘要求中也可看出,大部分都要求是本科。□从学历这一关,就限制了软件蓝领的数量,同时也限制了程序员的数量,这也是国家软件开发人才缺少的主要根源。

软件开发工程化

组件化开发平台是当今国际先进软件开发商普遍采用的软件开发工具,也是欧美和印度等软件大国得以称雄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其核心是在一个开发平台上通过预制和定制多个软件组件、中间件以及相关构件库等功能模块,然后像工业生产零配件一样根据开发目的组织软件部件的开发生产、工业式组装与协作、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形成"标准化"的与国际接轨的"软件工厂"的产业化模式,通俗的说法叫做软件开发工程化。

在中国内地,最大的软件企业的人数也不是太多。创智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的四大软件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软件产业中颇有影响的一家企业,现有软件开发人员和其它技术人员800余人;大陆软件行业最大的企业是东大阿派,也□有1300人左右。而印度上千人甚至数千人的软件企业也不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把软件开发的流程看成如传统工厂制造产品一样的生产流水线,讲究规范与标准,不唯个性而是讲究整个公司的风格。把软件看成由一个个功能模块(相当于机器上的零件)组成,各种员工分工明确。据有些IT媒体报道,印度人的开发水平并不比我们中国人高,所用的开发工具也是我们国内所不屑的PB、VB,但是如果要求同一企业的印度人员同一功能模块,其实编写手法几乎完全相同,这就是一个标准问题。因为有了标准,才有规范,才能实现软件开发工程化。而在中国软件业呢,□重技术技巧理论,无论是在大学还需要是在研究所,对算法、编程技巧的重视都超过了对软件商品化的重视。其实要发展软件产业,仅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工程创新。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手段落后,“小作坊”式的生产当然难敌国外软件企业的大规模的工程化生产。对比爱尔兰、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国家在推行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是不遗余力的。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说明软件企业与传统企业一样,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即需要高级的软件人才如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也需要对技术性要求不高、但重复劳动相当多的软件蓝领。

培养多层次的软件人才

中国内地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电子电信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而计算机职业教育在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另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培训。而中国大陆目前的状况是,每年至少有20万人的IT人才需求,其中有一半是软件人才。每年所有与IT业相关的大学毕业生大约是5万人,而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出国或进外企,□有大约2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国IT企业。在需求层次上,企业的反映主要是缺乏软件蓝领,相对来说中国不缺高新技术研发的人才,也不缺系统规划人才,最缺的就是从事软件基础工作的人才,即大量的软件蓝领。目前在企业里从事简单的程序开发工作的是大学毕业生,而这些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目标不是程序员,他们不满足于写程序,因此大量的程序员职位空缺产生。

以上的种种现象是现有的IT教育不能真正市场化、产业化所造成的。教育市场化就是要根据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针对就业市场的真实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不同就在于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学历教育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顶尖级人才;职业教育则培养企业大量需要的动手能力强的基础技能型人才。IT职业教育就是为快速发展的IT业培养第一线熟练技术工人,但中国恰恰就是缺乏强大的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与培训。

有关专家也认为,中国内地计算机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传统的精英教育、学历教育培养了专家、教授的后备军,但不能满足社会对基础人才和高科技产业第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社会上现有的职业教育,有的因教材、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及过程等没有形成标准而得不到推广,有的本身就是鱼目混珠,因而形不成产业化,也就不能面向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批量化软件基础人才。所以必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规范化职业教育及社会认证教育,快速培养国家所急需要的软件蓝领。

避免拿来主义

据有关媒体报道,从今年开始,北京将选择1至2家培训机构试点培训大陆首批软件技术工人,这将是中国内地第一批软件蓝领。今后,大量的低成本程序员将陆续进入北京迅速扩张的软件产业,以解决北京软件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这些软件技术工人的培养将依托现有大专、中专教育资源,在软件产业密集的区县,如密云、昌平、丰台等地进行招生。据了解,北京现有软件人才6万人。由于没有软件技术工人,大量简单程序的编写工作由本科毕业生完成,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本来就不足的软件人才更加紧缺。而在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大量的低成本程序员是由高中毕业生毕业之后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担当的。对于这种认识,认为印度的软件蓝领工人是从高中生培训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担挡的,从而中国也可从大专、中专生培养,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是值得怀疑。因为常编程的人士知道,计算机程序员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而印度的英语优势是中国不具备的,所以照搬印度的经验一定要小心才是。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可以从理科的其它专业的学生来培养也许在当前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大陆某集团正式发布内地首个大型应用软件组件化开发平台产品TOPM++BUILDER。北京一软件公司的负责人在试用了TOPM++BUILDER后激动地表示:"我们一直在期待这样一个软件开发平台的出现,以后我们的工程师再也不用一行一行写程序了。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想追赶国际水平无疑是用’手工作坊’追赶流水线。"也许开发大型应用软件组件化开发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缓冲选择,这样软件蓝领才能有用武之地。(电脑报)

4286 次点击    关键字: , ,

发表回复

校验码:  


你可以 回复, 或者 trackback 到你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