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漂亮照片】粟耀莹 - 美女合伙人的上亿36英亩私人德州牧场 (受本人之托,贴照片及文章)

[1] (人物) 粟耀莹 - 美女合伙人的上亿36英亩私人德州牧场(图) — 2006年11月

于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家族为邻.

36英亩的私人德州牧场, 一望无际的青色树,草,和维修得宜贯穿其中的混凝土路, 三栋房子, 一个篮球场, 一个游泳池, 一个露天小浴池jacuzzi, 两架保时捷, 五匹马, 就是粟耀莹在美国的休闲住家 vacation home (或更确切的说, 休闲山, vacation hill, 因为整个山全是她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 小雅, 北山 - 粟耀莹最喜欢的几个中国字符串.

大房(主人房), 坐落山顶, 前院有停车场, 篮球场, 后院有含跳板的露天游泳池, 和露天小浴池jacuzzi, 从游泳池放眼望去, 一览众山小, 主人房有四房二厅, 酒吧, 装修才刚开始.

小房(客房), 在山腰, 旁边停着两架保时捷, 一架敞蓬, 一架越野, 和一个养着五匹马的马场, 每个星期二, 五, 骑马, 星期四要放马儿出来运动. 每天早晨总会见到野生小鹿和兔子, 不但不怕人还会到处散步. 客房有两房两厅, 粟耀莹欢迎她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访.

36英亩不见边际的私人德州牧场内, 还有一个长工房, 专门给管理牧场的长工住. 牧场的长工有两位, 叔侄关系, 还有一位金发女士负责打理马, 另一位女士负责房子内部的清洁.

这个地方, 爱盖几栋房子都可以, 和中国某些城市相比, 土地升值空间仍大, 这也是为什么粟耀莹选择投资这个不动产的原因, 一次付清. 这和对冲基金始祖 Julian Robertson 理念相合, 他在新西兰拥有大片的土地. 工作, 在中国, 休闲, 在美国.

粟耀莹在中国工作的时候,牧场由她在美国的亲戚看管.

粟耀莹下一个投资标地, 毫无疑问的, 是欧洲的城堡.

粟耀莹简历:

粟耀莹博士 Dr. Alyce SU
国民党高层第二代, 活跃外资金融界, 台湾政商三大世代代表之一
2005年第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亚洲投资论坛首任女主席
世界经济论坛私募小组核心成员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和生物科技博士,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士
曾服务于PIMCO、麦肯锡、高盛、瑞银环球投资, 等金融投资公司
亚太区董事
在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基金服务时, 负责近50亿美元的业务

[2] 粟耀莹 与全球富豪打交道的女人

嘉人2005年10月号栏目/人物

编辑/汪昆 撰文/唐传奇 摄影/史宏伟 化妆/张梦音
场地提供/上海威斯汀大饭店(THE WESTIN)

粟耀莹 博士 Dr. Alyce SU
国民党高层第二代, 活跃外资金融界, 台湾政商三大世代代表之一, 2005年第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亚洲投资论坛首任女主席, 世界经济论坛私募小组核心成员,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和生物科技博士,台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士, 曾服务于PIMCO、麦肯锡、高盛等金融投资公司,现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基金亚太区董事,负责近50亿美元的业务。

(图)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主持的2005年第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及世界经济论坛私募小组核心成员
后排中: 粟耀莹博士唯一的女性
前排: 美国风险投资始祖之一Dick Kramlich,成思危主席,汉鼎亚太主席

(导语)
这样的女人是复合体——
无比理性又无比好奇,
有规划的天赋,有挑战的野心,
有全情付出的勇气,还有对陌生领域探索和驾驭的欲望,
她实在无法忍受枯燥无趣的人生。
这个刚刚30出头的女子,
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跳跃连连,令人惊奇不断。

(正文)
初见粟耀莹,约在酒店,她很守时地出现,宝蓝色套装,矿石紫色高跟鞋,直发披垂,目如点漆,明丽动人。

接她去拍摄地点,因当天她要离开上海,便收拾行李直接办退房。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全球出差,行李箱是亲密伙伴,大、质朴、实用,打开来,一边是件件美丽衣衫,一边是一迭装订整齐的资料文件,反差强烈,又相安无事。

仿佛她这个人,睿智与天真并行不悖,艳丽或自负都表露得坦率,和她的出类拔萃一样坦然而轻描淡写——25岁便拿到加州理工的博士学位,却放弃所学转而从商;从未受过专业商业训练,却悠游于PIMCO、麦肯锡、高盛等世界级金融投资公司之间,寻求淬炼。每一步都是关键、都有惊奇, 每一次转折却又都在计划之中。

如今周旋在全球富豪之间,睿智、斩截,同时保留着时刻寻找something interesting的童稚和天真。她说,这个世界好玩的游戏太多,大多赛区又划定了“只限男人”,比如科学界或金融界,她不要旁观,她太想参与进去一起“玩”,得无限乐趣,所以必须足够强,才有加入的资格。

(小标题1)
在加州理工特立独行,每天都要跳得更高

寻常人生总有一两个契机或转折,带来一些觉醒,从而影响一生。而粟耀莹的人生,脚踏实地,又仿佛天马行空。

19岁的粟耀莹从台大物理系毕业时,手握哈佛、哥伦比亚、伯克利、康奈尔等名校的offer,她选择了去加州理工,因为那是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密度最高的校园,即使在咖啡厅里随便坐坐四周科学大腕也比比皆是。“那时想,至少要看看诺贝尔奖是怎么得的。我做事的方式是先观摩,如果其中的每个环节自己都可以做到,我就学着做。”

那里的物理系历年全美排名第一,却没有任何人文、艺术、商业科系,男女比例5:1,被外人称作“疯人院”,因为其中有太多天赋异秉、不拘一格的人,这也是吸引粟耀莹的地方,她热爱有趣。她在其中六年,生活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实验室,足足三年。因为她把自己的专业从理论物理“强行”转向了实验生物科技。

“到加州理工学院,去拜见物理系的教授,不是不收学生,就是研究经费减少,就造就了许多10年的研究生,不是没毕业,就是一直留在实验室作同一个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物理学本身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倒是物理学与生物学交界的学问很值得研究,我打定主意,要以生物科技为研究主题。”

“加州理工竟然准了!学校批准我到生物系大学部修课,大学部是有名的天才班,很多11、12 岁的小孩在问最犀利的问题,我20岁坐在那儿,已经算老了,而且我的生物知识只有国中程度。这件事别人也都当笑话看,不知道学校在弄什么花样,直到我做出有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那些异样的眼光才收敛掉。”从一个生物实验都不懂,到做出实验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的实验,只有粟耀莹知道自己有多努力,她形容“那是非人的生活”。
“只要定时器一响,就算是凌晨 3:00,我也照样从床上爬起来,从宿舍走到实验室进行下一个步骤。很多时候我干脆睡在实验室。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居然被我弄成了第一个蛋白质成品。这也是我们实验室第一次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做出来——被一个从没作过生物实验的人做出来。”

“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三年。那段时间,有两次爸爸妈妈从台北到美国来看我,我竟然抽不出时间到旅馆去会他们,他们到学校来,我也只能匆匆跟他们打个照面。他们心疼得不得了,尤其是我妈妈,我看到她的眼睛一离开我,就在掉眼泪。”

1997年初,粟耀莹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论文得了美国学术奖、她的科学家梦也到了实现边缘,她却对是否要留在科学界有了很大疑问。

天赋觉醒,资优女生遭遇赚钱游戏

1997 到1998 年,加州理工新出炉的博士行情是多少?通常是年薪八万美元。

这是粟耀莹毕业前才知道的,此前,一直拿全额奖学金,应付校园生活绰绰有余,她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临近毕业她突然发现,她几乎以把青春放在实验室为代价、做出的研究成果,正在被她的指导教授申请专利、找公司融资,而她连一点股权也没有。多年的劳累换来别人的升值。“我当时就觉得:不行,我被耍了。我一定要去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同一时期,她又接到父母的电话,问什么时候找工作,希望她尽早买房子;弟弟妹妹那一年又分别要到美国念法律和MBA,学费也将由她负担……粟耀莹这时发现一个加州理工博士根本不值什么钱,她只恨没有人早告诉她这些,自己的那些时间满可以用来学习如何赚钱。

“科学界的天才已够多了,天才们想出来、做出来的东西,要放到市场做最好的推广,这件事也要有天才去做。” 当时一位科学界前辈的话对粟耀莹触动很大,“我的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作研究太孤独。我那时开始看华尔街日报,觉得很有意思,我不晓得原来我是喜欢从商的。”

粟耀莹立刻人生规划大转折,拟订职场计划、转战华尔街。她在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第一份工作,年薪20万美元。在去面试途中,她感慨万分——“我开着一部1983年美金1500元的Chevy烂车,有点怕半路抛锚。车一开进新港(Newport Beach),马上天空澄蓝,马路平坦宽阔,令我感觉最深的,是忽然好车如龙,BMW,Mercedes,Porche,Jaquar 最多,Ferrari 也偶有。我那一个大Chevy烂车在中间真的格格不入。海边望去,还有许多游艇和帆船。旁边的 Fashion Island 有最贵,最新,最高档的限量欧美服装。和东岸华尔街严寒枯黄的景象比起来,新港的感觉真像天堂。我心想,若能在这里工作居住,该有多好。”

面试时,PIMCO的人觉得她聪明过人,但没受过正规金融训练,就给了她一本书,让她一周后再来。“所谓隔行隔山,我对书的内容几乎没法领会。但这件事是我自己找上去的,怎么能退缩﹖我就好好拼一下吧!一周后我第二次到公司,二话不说,就被带入一个房间考试,题目是Chicago Business School 的期末考题,我考了将近满分。”后来知道,那本“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圣经”,在MBA课程中要学一年。

1998 进入PIMCO,搬到新港,粟耀莹迈出从商的第一步。“PIMCO 给我很好的加入红利,我便买了一部金色Chrystler Seebring敞蓬车,每天天色没亮就爬起来,开车从山上下来到交易室,一定敞蓬,让冷风把我吹醒。也照着新港的衣着风尚置装。后来麦肯锡台北公司评价我为“衣着最优雅”人士,都是拜新港文化所赐。”

不断离开,对乐趣太贪心

如果不问,粟耀莹不会主动讲她绘画很棒、钢琴也弹得好,曾经参加过旧金山的“天才儿童才艺比赛”,用钢琴得到冠军。可能她会讲在PIMCO时,有一次在酒吧她穿套装高跟鞋与人搭档,把两个男交易员赢得目瞪口呆——她觉得这件事够有趣。

“Game”是粟耀莹人生的关键词,fun又是Game的关键。她从小喜欢参加竞赛、考试,追求的都不是输赢,而是太想参与其中一起“玩”。所以,从PIMCO到麦肯锡,再到高盛、瑞银,她从商之后的每一次转换都目的明确,受不同历练,得不同收益。入职这几家公司,都需轮轮面试、重重厮杀,难度与偶然性不言而喻,但到粟耀莹这里,好像水到渠成。不到30岁时,她已经成为全球著名高盛投资公司资产管理部大中华区业务主管。替高盛投资银行拿下追了三年的台湾中华开发银行 650 million 美元可转债的案子,是令她得意的一笔。

说到“天才”,粟耀莹说:“我只是很清楚要去哪里、和谁一起去、怎么去。”难得天赋过人的粟耀莹人际智能同样高超,她总是让人感到清新愉悦。

“如果没有太平洋投资给我机会, 我就不可能从一个加州理工的博士到 McKinsey 、Goldman Sachs 和 UBS 集团下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基金 GAM, 并由此走进 Michael Milken, Larry Ellison, Steve Fink, Bruce Wasserstein 这些犹太首富的圈子。所以我一直很感谢这样的缘分。回过头看, 我很庆幸,自己当年有那样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

在麦肯锡,粟耀莹打交道的对象是各大企业的CEO;在高盛,是一等一的富人,或者是有钱在库而又想生出利润的机关。她的老师、中国顶级“投行引渡人”方风雷开玩笑称她为“全球首富们最倚重的中国美女投资银行家”。

“我不觉得工作的压力,我只是enjoy the game。我不喜欢挑战游戏规则, 我喜欢‘灵活应用’游戏规则来达到某种游戏规则下的‘胜利’。我喜欢精神上的冒险,有好玩的人, 都想认识一下, 看看他们在“玩” 什么。所谓“伴君如伴虎”, 周旋在这些全球富豪之间, 其实对我而言, 就是一种‘冒险’。”

“每个首富都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限, 因为没有时间投资在短处上面。比如Oracle Larry Ellison 最擅长用人, 几乎能让任何人为他死心塌地工作;Lazard Bruce Wasserstein 最擅长用计, 总在绝境之中创出一条没有人想出的妙计;Thomas H. Lee 最见微知着, 能看出小东西的潜力;Michael Milken 最擅长记忆有意义的经济数字, 推出全球资本的流动……如果一个人的长处,恰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他又能不断的针对他的长处寻求成长点, 那么就会对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财富是从为他人服务制造的价值转换而成的。”

赚钱是游戏的一部分,你足够强,才能入局。如今粟耀莹可以一眼看出一个人‘值’多少钱,却最讨厌以钱来衡量他人价值的势利小人。“我极少哭,但去年有一个好朋友意外辞世,我哭了很久,突然意识到这个人再也不会回来了,很伤心。和一去不回的生活相比,钱,太不重要了!”

等一个让我笑的天才,谈一场够fun的恋爱

怎样的男人让你欣赏?
——顾家,大方,不势利。

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Smart的人,但未必要在同样的事情上smart。

会爱上怎样的人?
——有趣的男人,常常让我笑。

最近,你觉得最有“幸福感”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秘密……他知道就可以了!

爱情对你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 是fun的一部分, 可惜可遇不可求, 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全球出差,拜访机构投资者, 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如果不出差,星期一到星期五住在香港半山, 星期六和星期日住在香港寿臣山道;朋友圈是一群在香港的亚洲最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人, 有时会和他们一起乘船出海……粟耀莹目前最爱的城市是上海和香港,因为意气相投的朋友都在那里。

一起玩的朋友,男性居多,即使长大后有明艳的外表,还是觉得在“学做女人”:“如果身边一直是男人,你偶尔也会忘记自己是女人的,‘女人’不仅是一种样子,更是一种想法,所以每次别人对我说‘你很女人’,对我都是很大的夸奖。”

上学时被许多男孩子追求,粟耀莹说那是因为加州理工5:1的男女比例,实在没什么竞争。而现在追求者出现,她若无意,便会早早设置屏障,避免尴尬。“女人到了30-40岁这个阶段,必须确立人生的主调了,一部分人全力以赴投入家庭,另一部分可能更多地属于社会,在家庭以外收获更多乐趣。”

“一定要说奢侈,或许可以说是婚姻。婚姻是两个人的合作,它和其它的合作模型都不同,的确比较难。和女朋友们在一起,她们常常说些感情问题,我觉得很多女孩很可惜,总是想着为对方付出,而不是先想到要爱自己。”

“男人不能太自私,这样才有可能来爱你;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心,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快乐,就不要在一起了!我那么喜欢fun ,所以要找一个能让我笑的人。我喜欢有意思的人,有奇怪的idea,有创造力,他完全不必来迁就我,只要做他自己,我就会觉得很有趣!”

她景仰宋美龄——有极女性化的外表,有强悍的意志和内心,是当时中方和西方之间的桥梁,能将自己放在一个很恰当的位置,在历史潮流里,角色无可取代。“我希望能在犹太首富们和中国民营企业之间搭桥,打造更多的本土500强企业。那些犹太首富们是我1997年就认识的,

闲聊时的粟耀莹眼神清亮慧黠,又率真得可爱,是那种你望着她,便可以看到许多侧面的女人——

穿着淑女,在大学的音乐会上独奏钢琴;

呼朋唤友,在周五的night club跳舞到半夜;

有责任心,大学一毕业就负担起弟弟妹妹的昂贵学费;

一个人shopping,在香港、纽约、新港、伦敦,眼光越来越挑剔;

两人的约会留给巴黎,最愿意听到心仪的男人夸奖“漂亮”;

不觉得任何事带来压力,排解坏情绪的方式是游泳;

冷静理性,难得一哭,却是因为打球砸伤了脚;

……

她常说自己不够“女人”,也许是忘记了女人的本性就是有点天真、有点复杂,有些矛盾,却韧性无穷,摇曳生姿。她对自己的期许是:永远保持25岁女人的外貌, 50岁男人的智慧和身价。如此,她便可以在通往FUN的路上,一直美丽地玩下去。

插文一
“其实在我心里,女人做得成功,是男人赚钱给她,她只需要管理一个男人就好了。可是我很早就清楚这在我身上不可能发生。”

插文二
“把生活看成游戏,有冒险,有刺激,有合作,整个过程会非常好玩,玩的乐趣有很多种, 重点看对家是谁。和赚更多的钱相比,我对乐趣更贪心。”

插文三
“在不在意输赢?商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积极和别人比,机会就不会到你这里来,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至于说“钱”,不过是游戏里的一部分而已。”

“我的性格就是喜欢捕捉新的、一般人看起来艰涩无解的问题,找出别人找不出或不易找出的答案,挑战越多、越尖锐,我不但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3] 国民党高层第二代, 活跃外资金融界 – 钱国维, 连胜文, 粟耀莹

中国时报2002.09.15沈耀华、王仕琦

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区总经理钱国维上任以来,一直刻意保持低调,虽颇不愿意外界提及他的家世,但钱家自祖父钱思亮以降的长辈,包括父亲钱复、伯父钱纯、钱煦等,出了不少中华民国历史上,在学术、金融、外交等领域的领袖级人物。

自今年三月从高盛银行转往摩根大通任职后,钱国维一方面刻意保持低调,另方面也打破摩根大通在台湾地区只做并购活动M&A业务的惯例,将业务范围伸展至企业筹资上。六月间,中信金控发行海外可转债ECB,由摩根大通一举拿下主办承销权,在投资银行业界曾引起一片惊叹声。因为以往中信集团各项海外财务活动,多以高盛为主要承办银行,钱国维不仅开创了摩根大通在台湾的多面向业务,也让高盛的老客户中信集团改选择新的承销银行,钱国维与辜家众兄弟的多年交情绝对是关键之一。

具有类似钱国维家世背景,在国内投资银行界初试啼声的前朝高官子女,其实不在少数。另一著名的第二代,就是国民党主席连战的长公子连胜文。本月九日在上海展开为期三天的高盛亚太科技论坛中,连胜文就全程参与,聆听海峡两岸知名科技企业高阶主管的业务简报。

许多投资银行界人士一看到连胜文的身影,就纳闷怎么在摩根士丹利上班的连胜文,可以全程参与对手高盛银行的研讨会?犹记得二年前,中华电信办理释股案时,众家投资银行争取中华电信海外发行ADR的承销权,连胜文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资历,还曾被有心人士拿出来讨论、联想。

其实,连胜文已离开摩根士丹利一段日子,现在是美国奇异资融(GE Capital)创投部门副总。他在高盛论坛现场与友人叙旧时,提及目前创投标的不好找,整体创投产业仍是蛮辛苦的。除了参加高盛银行广邀两岸科技业者的「大拜拜」活动外,连胜文这阵子也密集拜访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新兴半导体厂。

另一位在高盛论坛现场的政治人物子女,则是前立委洪冬桂的女儿粟耀莹,她在台湾完成大学教育才出国深造,在中学时期就是知名的资优生,台大物理、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的学历,即使在名校MBA如云的投资银行界,也还不同凡响。粟耀莹目前在高盛银行担任资产管理部经理,在上海高盛论坛会场中,她一席及腰长发,艳红色缀着亮片的窄裙及红色高跟鞋,搭配红色皮带的卡蒂亚钻表,彻底颠覆了投资银行界非黑即蓝的衣着色调,亦是一绝。

关键字: none

90 Responses to “人物:【漂亮照片】粟耀莹 - 美女合伙人的上亿36英亩私人德州牧场 (受本人之托,贴照片及文章)”

  1. tubie888 Says:

    标题:从现在的照片看她明显老了,搞投资的人难以保持青春,即便

    有再多的钱,心情难以愉快,何来美丽容颜?

  2. 安普若 Says:

    标题:这个行业就不是女人干的。这是一个40-50岁男人的天下,不到这个年龄,过了这个年龄都不好

  3. godmanbj Says:

    标题:好庸俗的一个人


    财物有时候是个祸害

  4.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溜须拍马] 校长是风华正茂哈

    恭喜哈!

  5. 文成武德周-乾坤日月明-天地正气锋 Says:

    标题:【鉴定】征婚帖【鉴定完毕】

    30岁以上吗?
    送给狼协比较合适。

    老中太老,小周太小。安校又自己已经有老婆了。

  6. 蜗牛牛 Says:

    标题:波大是优势,聊天没兴趣

    没有化学反应,只有生理反应 :P

  7. 文成武德周-乾坤日月明-天地正气锋 Says:

    标题:我总觉得这个人像…..像……..卖菜的

  8.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赞誉] 从校长这贴子及其自传文来看。。。

    这是一位“相-当-地”值得敬佩的女性!姑勿论其家庭政界背景对其事业有多大的影响,能这么一路攀上顶峰的人,就非常不一般,更不要说是女性了!

    楼下以貌取人,嬉哈打闹,还恶语损人的DX,请尊重一下人家!

  9.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转帖] 《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 — 粟耀莹

    《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 — 粟耀莹

    Why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o Goldman Sachs

    Adventure of Alyce Su

    CalTech,PIMCO,McKinsey,Goldman Sachs
    so that I get to see Larry Ellison !!!!!

    [1] 前言
    [2] 19 岁走出台湾赴美
    [3] 进入加州理工
    [4] 从物理转生物科技
    [5] 得到芯片之父 Carver Mead及诺贝尔奖得主 Rudi Marcus的鼓励
    [6] 到生物系找指导教授
    [7] 我做出了一个经典生物物理模型
    [8] 我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事蛋白质工程研究
    [9] 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得奖
    [10] 柏波提示我走从商之路
    [11] 用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换取美国绿卡
    [12] 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向创投公司融资,开生物科技公司XENCOR
    [13] 创办领导加州理工学院的Case Practice Group进军麦肯锡
    [14] 麦肯锡McKinsey & Co。梦碎进军华尔街
    [15] 一星期内搞懂”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圣经”进入PIMCO
    [16] 我在PIMCO受的训练
    [17] 赢得「债券王」Bill Gross的心
    [18] 我买卖房子一年 160% 投资报酬率
    [19] 考入麦肯锡 McKinsey & Co。
    [20] 我在麦肯锡受的训练
    [21] 在麦肯锡McKinsey & Co。的日子
    [22] 进入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23] 我在高盛受的训练
    [24] 在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的日子
    [25] 我与「甲骨文」老板的一段交往: 初遇北京
    [26] 我与「甲骨文」老板的一段交往: 再见旧金山

    [1] 前言

    整十年前,我妈妈洪冬桂博士写「我家胖比」一书,造成很大轰动。那个小名「胖比」的女孩,就是我─艾丽斯,粟 (Alyce Su),粟耀莹。那本书写了我从降生到大学毕业的许多趣事,把我塑造成一个很逗人喜欢、奋发上进的小姑娘。我还记得那书最后的结论是:“人们不会怀疑十年之后的科学家名单中有粟耀莹的名字,可是到那时候,除了她爸爸粟教授外,很少人会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名叫『粟胖比』的女孩”!

    妈妈这个结论,是根据我当年表现出的性向而下的。我在科学方面的天赋确实很高,举个例子,我进入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已修完了所有物理系的应修学分,便到研究所去选修公认最难的课:量子物理学和相对性天文学,结果我前者拿了九十九分,后者拿了九十八分,满分都是一百。 我也拿到朱经武奖学金。那时我非常自信,认为此生应可拿到一项诺贝尔奖。

    以前台大物理系的恩师们,丘宏毅教授,李文中教授,林清凉教授,扬信男教授,黄伟彦教授,张国龙教授,都对我诸多期许与鼓励。尤其是林清凉教授,在上量子物理时,总是以我作例子,教训和我同班上课不够认真的台大物理研究所的学长们。

    后来很多人问我,Alyce,你拿了加州理工这么难念的博士,怎么不教书或作研究? 这个问题,自我从商开始,已经回答了N遍,答案是:我从来没有想要教书或作研究,我去加州理工,这个在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密度最大的地方,是为了接受其熏陶,以悟出如何得到诺贝尔奖的道理,并对我当年的偶象Feynman费因曼(著名的物理诺贝尔奖得主,著有Surely You’re Joking,Mr。Feynman 一书)生前待过最久的地方,进行模拜。

    当年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不知道还有Bill Gates,Larry Ellison,Warren Buffet,这种人,不然一定早就打算如何进华尔街或硅谷,作交易员或向风险投资家融资来创业。后来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二话不说,在加州理工学院修得生物科技/物理学博士,也就是受完最好的自然科学训练之后,马上跳出了科学方面的职场,慨然踏进了金融行业。

    [2] 19岁走出台湾赴美

    大学四年级时,我还不到二十岁,考完托福和GRE后 (多谢来欣补习班的方有毅老师,当年我的GRE 是全台湾考出的前三高分),申请学校的结果,得到多所美国名校的入学许可。加州理工,哈佛,哥伦比亚,柏克莱,康奈尔,芝加哥,等等。加州理工物理系历年为全美物理排名第一。哥伦比亚给我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奖学金。柏克莱给我全额奖学金,其天文系第一把手徐遐生教授来台湾演讲时,还特地安排与我见面,希望要我选择柏克莱,以为中国天文物理界培育接班人。康奈尔也派出钟威,当年台湾清大有名的资优生,向我招手。钟威在康奈尔学的是最难的“超弦论” (Super-String Theory),但后来也投身华尔街。

    我和父亲特别到美国这些学校都看过,才决定加州理工。

    [3] 进入加州理工

    一九九二年六月,我正告别了深爱我的家人,要到加州理工学院这所精致的大学深造。临行前一天,有缘和当年台湾最有名的天才,扬柏因见面。扬柏因刚从MIT回台湾,以4年时间修完博士,为台湾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在台大时,扬维哲教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扬柏因为扬维哲教授之子,又是台大物理系的学长及当年有名的资优生,未见面前很多人告诉我很多传闻,听说是又矮又小。结果一见之下,居然又高又大。我们聊的很开心,可惜第二天我就飞美国了。

    本来怀这雄心壮志到加州理工学院,结果才发现学物理的找不到工作,去拜见物理系的教授,不是不收学生,就是研究经费减少,然后就造就了许多10年的研究生,不时没毕业,就是一直留在实验室作同一个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怪不得读博士学校付奖学金,读MBA则要交学费。

    当时我连计算机都不会用,只是理论很行,为了在研究中能生存,一九九二年夏天,一天晚到校园的计算机中心泡在计算机前苦练计算机。有一天,我计算机屏幕上有人从另一台计算机上给我写字,约我和他去喝COFFEE。我望那一台计算机一看,看到一个中国人,个头不高。原来他是中国大陆少年班出来的,12 岁进安徽的科技大学,16岁大学毕业到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班。我还以为我 19岁来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班多了不起,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他已经来加州理工4年了,正在写博士论文。

    他的指导教授是Tom Prince在美国的计算机天文学中是领导。他们一天到晚有一大堆的资料,从看星星得来,要作数据处理。因为数据真的太多了,他们有时要用PARAGON也就是“超级并行计算机”来作”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那时全美国也只有5个地方有这样大计算容量的计算机,加州理工为其中之一。

    他告诉我,暑假还是准备开学的考试。考过了,就不必花一年的时间修物理课。越早开始做研究越好。我听他的话,专心准备。

    1992年9月,学校便给我们这些新生一个考试,要测定所有新入学者的真实程度,以确定对每个人如何安排,如是要念硕士还是直攻博士甚至是不是要转系。考试的科目为 (1) 古典物理 (2) 量子物理 (3) 数学物理。我前两门得了全班前五高分,数学物理得了第二高分。数学物理最高分的是一位哈佛Harvard来的,大学就和教授做“超弦论” (Super-String Theory)的研究,大学毕业论文就相关的题目,还发表在Physics Review。我虽然一个最高分都没那到,和以前在台大物理系很不一样,我很高兴没丢台湾人的脸。我们那一年受了30个左右的新生,是从全球来的精英。

    物理博士生第一年,主要是修课,谁要是不想修也可以,但又得参加免修考试,考过了就可免修考试考的都是很难的题目,那目的可能是要挫一下想免修的人的锐气,要人知难而退,乖乖修读所有课程。考试的科目为 (1) 古典物理 (2) 量子物理 (3) 高等应用数学 (4) 高能物理 (5) 核物理。其中我后4门都用考过的,只有第一们古典物理特别去上Kip Thorne的课。Kip Thorne是近代相对论的始祖,其嫡传弟子包括台湾清华大学名教授倪维斗。

    考试证明实力之后,物理系的系主任及教授们都认识我,也给我比较多的自由。系主任有几次请我去爬山,我带朋友一起去。

    这一年我因此而有比较多的空档时间,我把这些时间用来扫描物理学门中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课题,以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曾去拜见过叶乃裳教授,叶乃裳教授是台湾有名的才女,当年上过Time Magazine,一个星期工作100小时,以作超导体著名。我一看,她实验室的博士生就是收在机器旁边等数据。我问这位女博士生,何必守在旁边和机器一起等数据,她说机器还是有可能故障,一出故障,数据收集要从新来过。这个女博士生出身不凡,是印度的公主。堂堂印度的公主在自然的面前也没有特权,可见这科学科技真的是凭真本事。

    这时我发现,物理学本身几乎处于饱和状态,倒是物理学与生物学交界的学问,很值得研究。那时在这个部门用心的人极少,这就是今天全球正在热炒的生物科技,或称生物工程。

    我打定主意,要以生物科技为自己的研究主题。但是问题来了,我根本没有修过大学有关生物学的课程。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而想进行生物科技研究,并要取得成绩,实在是不可能的。

    [4] 从物理转生物科技

    说到这儿,我就要感谢加州理工弹性的教学体制。当我把我的研究计划提出来后,我要求到大学部去上生物课程,这在别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加州理工竟然准了,让我用一年的时间,跟生物系的大学生一道修生物方面的专业课,并学习基本的实验。加州理工大学部是有名的天才班,很多11的12 岁的小孩确问最犀利的问题,或能答出教授所问最难的问题。我20岁坐在那儿,已经算老了。这时候我才知道以前和我同学的学长姐们,有何感想。

    所谓隔行如隔山,到我亲身从物理学界跨进生物学界,才真正了解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在此之前,我从高中就不念生物,生物只有国中程度,对生物学所知真是有限,待进了大学生物系的课堂,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多着呢。但加州理工毕竟不一样,教授讲生物思考模式,而不是琐碎的事件,常讲最新的发现,或是自己研究的发现。每一子科的课本中,重大的研究成果好像都从加州理工作出来,课本上面的某某,要嘛是加州理工学校的教授,或是同学的父母亲或亲戚,读起来真的很带劲,让人有一个有为者亦若是的抱负。

    虽然物理和生物两门学问,不论在思考学习的模式或实验方法主体上,在科学?相邻最远,但我觉得物理于生物学交叉的部分真是蕴藏着无限的学问,故很愿意花时间下工夫。

    但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定有所谓「保守势力」,他们对于具创新意义的事,总有些抵触情绪,连加州理工生物系也不例外。学校批准我这个物理博士生到生物系大学部修课,有些老师、同学都当笑话看,不知道学校在弄什么花样。直到我生物学修课了好成绩,并且用所学得的这方面的知识与物理学结合,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实验,且取得了可以实用的专利,投射在我身上的异样眼光才收敛掉,这是后话。

    [5] 得到芯片之父Carver Mead及诺贝尔奖得主Rudi Marcus的鼓励

    加州理工有一个新建的系,叫 Computation and Neural Systems 计算及神经系统系。这个系的创办人之一叫做Carver Mead,所有电机系出身的没有不认识他的,他是超大型机体电路VLSI之父,也是Intel创始人Gordon Moore的好朋友。Carver Mead是Feynman费因曼在加州理工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两人的程度都不是一般人的智力能及。Feynman费因曼在死前,在加州理工最喜欢的研究题目,已经不在纯物理的范围,而在Nano-Technology一类用做原子做工程的应用,以及物理和生物的交界尤其是神经科学这种和电有关系的,这正是Carver Mead 毕生研究的范围。

    正像很多最杰出的工程师一样,他们觉得最了不起的计算机设计无他 — 就是人脑! 故Carver Mead就想做chips that can see会看的芯片,chips that can hear会听的芯片。Carver Mead觉得要能理解人脑,一定要能建造一个,才表示懂。而人脑如此复杂,一定要把他分成几块,于是能看的这一块,和能听的这一块,都被他抽出来磨拧。Carver Mead用他的研究成果开了很多家公司,多在北加州,靠进旧金山及史旦佛大学一带。有一个公司取名叫Synaptic神经突触,其意不言自明。他在加州理工开课,就是为他的公司培训以后的员工。

    Carver Mead曾指导过一个天才女学生,Misha Mohawald,她是第一个加州理工获得最优秀博士论文的女性,也上过美国全国电视网介绍杰出女科学家的节目。Carver Mead和Misha Mohawald 共同作出了第一片能看到芯片。Misha博士后到Oxford拜师Rodney Douglas名下。Rodney为Misha 在瑞士最好的理工大学ETH开了一个系,叫Neuro-morphic Engineering仿神经网络的工程系。Misha于30岁出头,自杀结束了她精彩但短暂的一生。

    我研究生第一年修Carver Mead的课。Carver Mead在加州理工是研究生心目中的神。每堂课爆满不说,每个学生都枪要坐前面,而且枪者回答Carver Mead的问题,希望引起Carver Mead的重视。那些学生多是电机系的,而且是加州理工的电机系,功力之高可想而知。我也属于坐前排枪答Carver Mead问题的学生,但高手环视之下,我大学又不是学这个的,出头很难。

    不过,全班大概就我一个中国女生。期末,有一次,Carver Mead画了一个很难的线路图,很多平常的高手,不是没回答,或是答错。我一看原来那些答案是错的,我便举手,用了消去法,猜出了一个答案。Carver Mead一听,很高兴,觉得孺子可教也,课后就请我去Athenaem喝一杯小酒。那时快要过Christmas 圣诞节了,去喝一杯小酒很正常,校园大家都在开舞会。

    Carver Mead的课是5:00 pm上到 7:00 pm。那一天晚上,7:00多,天色很暗,Carver和我在走在到Athenaem (Athenaem 是加州理工一个教员学生吃饭的地方) 的路上,我向Carver 问起我的偶象Feynman 生前的情形。在Feynman已经去世的情况下,Carver这位Feynman生前最亲近的朋友,感觉上是与Feynman 最相近的人。

    我们在Athenaem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Carver 告诉我许多 Feynman 生前的事情,言语中充满怀友之情。Carver问我打算选那一个研究方向或题目? 我说生物物理方面,但还不确定那一个题目。我物理考试都高分考过,重新和大学学生一起学生物,也修电机系您的课,就是想多了解这个领域。Carver说: 我在班上有注意到妳,妳一看就是那种很努力,一天到晚想要跳得更高的人,妳需要一个教练。Carver 再说: 这样吧,我时间有限,不能亲自指导妳,但我的另一个好友,Rudi Marcus,刚的化学诺贝尔奖的那一位,身在学术界,应该有多一些时间与妳讨论,妳不妨去找他谈谈。

    我第二学期就去修Rudi Marcus开的课。Rudi是个很有儒家修养的教授,身为诺贝尔奖得主,并无改变他的生活。Rudi对我非常赏识,提我写了很好的推荐信。

    [6] 到生物系找指导教授

    1993年,加州理工已公认我是本校物理系与生物系合作的拓荒者。在我之前,这所全美首屈一指的理工名校,还不曾有过一个扮演这种角色的人。至拓出什么名堂来,很多人还在看。但我的名气是不缺,所有生物系的教授都认识我。我很欣慰的是,1998年我博士毕业那一年,加州理工生物系特别成立了一个“生物物理奖学金”,开放给所有希望在物理与生物交界处作研究的博士生,就是像我这种人。

    1993年的万圣节,我参加加州理工校园举办的万圣节Halloween Party。加州理工本来就是有名的怪,再加上万圣节这个作怪的节日,怪上加怪可想而知。每个人的装扮不止是面具,披风,有人用玻璃和晶体管把自己围住,装扮成计算机司服器computer server,引起很多人围观。那真的很厉害,从外面看还真的以为是计算机司服器。

    我就是在那个舞会上,遇见Steve Mayo我后来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和他的第一个研究生Bassil Dahiyat。

    Steve Mayo那时刚被加州理工聘进来当助理教授,他想做一个可以做蛋白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Steve在大学时就写过一软件程序做分子模型模拟,在加州理工念博士时,就是把大学写的软件程序推广,后来和他的指导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专卖这个软件给学术机构和大公司的研究部门。最后这家公司被 Pharmacopia收购,Steve的股票大赚了一笔。

    Bassil Dahiyat大学念的是约翰-霍普金斯,三年就毕业,后来在约翰-霍普金斯又待了两年,不但拿了硕士,还替他的指导教授成立实验室,发表多篇论文。Bassil的专长是Biomedical Engineering生医工程,理论实验都非常厉害,是那一年加州理工有名的高材生。

    这两人1993就有一个远景,要把这个蛋白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做出来,并且商业化。

    我一听,觉得这就是我想做的方向,第二天就去Steve Mayo的实验室和他谈,他也欣然答应受我作学生。因为他就是要找对生物有兴趣,但又能用理论的方式建立模型的人。

    那时我是Steve Mayo的第三个门生,Steve Mayo 的第二个门生叫做Jay,是中国科大的高材生,得过科大的最高荣誉之一的郭末若奖学金。但Jay没有选择做蛋白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作别的博士题目。

    Steve Mayo,Bassil Dahiyat,和我,三个人就展开了几年蛋白质工程的科技商业化之路。

    [7] 我做出了一个经典生物物理模型

    Steve Mayo的实验室才刚开张,由于Steve在计算机方面的功力和成功的科技商业化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成功经验,实验经费相当宽裕,尤其是私营的研究经费。Steve用了这些经费先买了好几台计算机,SGI,Sun,Mac,各种版本的都有,编译器也是有Fortran和C语言的。也买了一台600的NMR全美只有最专业的地方才有。其它的实验器材在慢慢的采购之中,实验室每天茁壮成长,渐渐成型。

    那时,有个名气很大、人也非常好的犹太教授亨利-乐斯特 (Henry Lester) 和他一个超强的,从以色列来的犹太博士后研究生瑟拉-美革 (Sela Mager) 他们有非常稀有的数据,从某稀有蛋白质 (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上量到。这种蛋白质,对了解药物上隐,有很重要的药理功能。他们希望对这一类的蛋白质输送分子的行为,做一个动力模型,以方便日后科学家对药物上隐学的研究。有一天,他两走进我们的实验室,找Steve谈。因为这个模型的建立需要用计算机,写程序,是Steve的专长。

    Steve那时正亲手写一个快速寻找的计算机程序,没有这个程序,蛋白质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是无方运做的,故在等这个程序的过程中,Bassil和我都先做其它的项目。Bassil和Beckman Institute 的一个实验室合作,做实验。我则在Steve,Henry和 Sela,的同意和指导下,开始我的第一个研究计划,为他们的实验数据做一个模型。

    制作生物学模型须依助计算机。当时我的计算机功力还不强,还没有完成过高级的设计。正在这时候,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厉害角色,出现在我的身边。

    这个人叫Erik Winfree,是个德国裔的犹太人,只比我大两岁。他在计算机方面不是普通的高强,真称得上是圣手级。Erik的父亲Art Winfree是有名的教授,得过McArthur (Genius) Award,在美国那个叫天才奖。Erik也替 Mathematica 的创办人,也是加州理工前校友,另一个天才 Steve Wolfram 做过程序及研究。这种背景,计算机与逻辑的功力真是无庸置疑。Erik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立刻被加州理工聘为教授,这是极少极少有的事。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后来也拿了一个McArthur (Genius) Award。

    Erik和我常常就这个模型讨论,也在计算机方面给我的指导。Henry和 Sela 也很够意思,每有新资料就喂给我的模型。Sela 和我也经常就这个模型进行讨论。讨论到一定程度是,就报告给Henry看还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他们本来只要解释他们自己的数据,结果看哪个模型越来越厉害,连他们还没测量到数据也可以预测,就变本加厉把别的实验室量到,有关这种新潮蛋白质的资料也拿来看我们的模型是否能解释。给他们这样一搞,这个模型把那时所有的数据都不但解释,而且预测到了。

    我所做出的这模型,不但可以解释Henry和Sela他们发现的现象,还可预测一些别的新的实验现象,这些预测到的现象,后来在其它的实验室如UCLA的名实验室中被发现,因此我做的模型在生物学界相当轰动,Henry 和 Sela到那一阵到什么地方都讲这模型。

    Henry 和 Sela 这两个老犹对我完成的工作满意极了,他们在我毕业后为我写求职推荐信时,把我写得非常完美。 Henry 和 Sela是很典型的犹太人 (Henry 的儿子取名叫 Ben,可想而知) 我为此不但对他俩,也爱屋及乌,对所有的犹太人充满预先的敬意。

    1995年,我从加州理工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就是说明这个模型所统合的各种现象。

    [8] 我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事蛋白质工程研究

    我和Henry 和 Sela的合作,实验资料是他们提供,我自己是一个实验也不用做。生物学为何初学时感觉是很多片面的知识,因为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学便是由这些实验结果基类出来的。如果只是用记忆实验结果的方式,而不去探讨为何会去做那样的实验,是无法了解其精髓而为己所用的。

    蛋白质工程和一个纯生物物理模型的差别,是一定要有实验数据来证实或推翻一些假设。用已证实或推翻的假设为基础,再往上堆积。我从 1993 年到 1994 年,陆续修了一些大学部的实验课程,从最基本的 Pipetting (一种实验仪器)开始学。这是最基本的蹲马步,问题是这些学会了之后,和真正能设计自己的实验,并完成这些实验取得可信的实验结果,是两回事。

    实验最恐怖的是变因太多,当你以为都想好时,可能结果跟你预期的不一样,因为还有你没想到的变量。故可能要多做几次,才看到所有没考虑到的因素。这时,一要耐心和体力,二要经费。实验是非常耗费金钱与资源的。随着实验越做越多,技巧越好,越能越快得到好的数据。所以一般的指导教授喜欢找有经验的实验研究生,如果以前没有做过实验,没有经费的指导教授是不愿意让这些学生浪费钱的。因此,我从进入 Steve 的实验室开始,无时无刻在想我要如何说服 Steve 和 Bassil 能让我做实验。

    Bassil 是做化学实验出身,可以在不用仪器之下,做出很长的蛋白质。但若要更有效的做出更大的蛋白质,必须买仪器 (peptide synthesizer)。但再大的蛋白质,就的用分子生物的方法,买 Oligonucleautide 用 PCR 技术备份,再把这些 DNA 和载体 (Plasmid) 都用效素在特定的地方切,再用粘效素 (ligase) 把 DNA和载体结合。这种 Recombinant DNA 进入细胞以后,就利用细胞现成的机制,把 DNA 变成蛋白质。这个蛋白质从细胞中做出来,到纯化,到干干净净又大量的能进入试管中,做生物物理的定量研究,如 Circular Dichroism 或 NMR 核磁共震,又需要很多人力。 这就是所谓的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面很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这个蛋白质设计软件不止是个理论软件,其设计结果有实际用途,我们必须把软件设计出的蛋白质序列从实验室中做出来,然后用生物工程的仪器,如Circular Dichroism 或 NMR 核磁共震等,测出所设计蛋白质的性质,如抗热性,稳定性,结构,等等,来看看软件设计的结果如何。软件设计的结果如果不如预期,我们便要调整软件?的参数,重新再预测新的蛋白质序列,重新再做实验,看结果如何,一直到软件?的参数能够值得信赖地预测出设计者要的蛋白质。

    在我开始做实验之前,Bassil 都是用化学的方式,用 Peptide Synthesizer 把蛋白质做出来。这个方法对于小一点的蛋白质可以,但对于大到 60 个 amino acids 左右的蛋白质就不行了,因为 coupling efficiency 不够,产量太低。所以非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我们实验室?,从来还没有人用这种方法做成功过。

    我因为设计的蛋白质有 56个amino acids,起初用Peptide Synthesizer 做产量太低,根本无法量产到够做后来的测试实验。而且这种方法非常贵。我只好想办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学生,以前是 UC Davis 生物系大学部的高才生,她不做蛋白质设计的软件,做别的题目。我和她研究这个基因工程要如何做法。她给我画出了实验步揍,我去买了实验原料,照着她画的步揍做。一开始总是做不成,前面的几个不揍还可以,但到了粘接的步揍总是不成。我再查了其它的书,和其它实验室的朋友请教,把每个实验步揍需要的时间,非常精准地写下来。然后带着一个定时器,只要定时器一响,就算是凌晨 3:00,我也照样从床上爬起来,从宿舍走到实验室进行下一个步揍。很多时后我干脆睡在实验室。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居然被我弄成了第一个蛋白质成品。这也是我们实验室第一次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做出来 – 被一个理论物理出身从没作过生物实验的人做出来。从此 Steve和Bassil对我刮目相看,不但不阻止我做实验,还尽量鼓励我多做几个。

    原来以前实验室没有半个人做出成果,是因为不按照时间来。可能凌晨 3:00 该起来做下一步时,他睡到上午 8:00。或者星期五晚上,该做下一步实验是,他去吃饭跳舞。只有我这个笨蛋,愿意随身戴一个定时器,照着自然的规矩来。等我熟能生巧后,我就可以安排做实验的时间,而不必再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了。

    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三年。那段时间,有两次爸爸、妈妈从台北到美国来看我,我竟然抽不出时间到旅舍去会他们,他们到学校?来,我也只能匆匆跟他们打个照面。他们心疼得不得了,尤其是我妈妈,我看到她的眼睛一离开我,就在掉眼泪。

    很多人也问我,Alyce,你为何一个博士花了那么久才拿到。其实,如果我愿意选一些无足轻重的题目,随便弄个计算机模型跑一跑,也可以毕业。这种博士有很多的。但我选择了硬干,从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生物实验都不懂,到做出实验室第一个基因工程的实验,我向一个重要却困难的题目挑战,而得到了好的成果。现在很多人知道我是台湾最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博士,一来现在大家都去念 MBA 了,二来,如果那是我入加州理工的志愿,我还可以更早毕业。

    现在,「蛋白质工程」在学术界已是很红、很热的题目,可是在我起步的那时候,我却是孤独的。

    [9] 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得奖

    1997 年初,我还没有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也就是尚未毕业,但我发表的蛋白质工程相关论文,已使美国的学术界注意到我这个人。麻州理工学院有个大大有名的教授卡尔-柏波(Carl Pabo),是诺贝尔奖评审团的委员之一。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Steve Mayo由于只是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要升正教授,其研究成果必须得到美国研究领域最上层的认可。卡尔-柏波就是这类权威人士的代表。于是Steve Mayo便请 Carl Pabo由东岸的麻州理工学院飞到西岸的加州理工学院来亲自审核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Carl Pabo来时,时间排得很紧。既有安排他的专题演讲,每个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们,尤其是年轻的助理教授,都排队要见他。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们,想继续在科学界找工作的,都抢着要当他的招待。那时因为Carl Pabo是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请来的,而我的研究成果,和Bassil Dahiyat 的都是我们实验室研究成果的代表,我有幸和一些应届的精英研究生和Carl Pabo一起用中饭。

    我向他解释我的研究题目及结果,他认为我的题目选得很好,不但把古代和现代经典的研究方法连在一起,有实验结果证实这套方法的可行性,并兼具研究及商业的价值。

    以他在科学界的地位,能被他注意到,是非常不容易的。经过他一品题,身价就不祇暴增十倍了。由于柏波教授的推荐,我得了美国蛋白质学会的学术奖。这个奖颁给我这个二十出头的「黄毛丫头」,让学术界大感意外,因为这个奖在美国蛋白质学术界是很崇高的,许多人在争取,不够天分的科学家可以为它努力了一辈子还得不到。

    [10] 柏波提示我走从商之路

    当天下午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 Steve Mayo 赶紧把Carl Pabo拉到他的办公室,好好地讲解他的研究成果一番。那天下午我恰好身体不舒服,先回宿舍休息。傍晚忽然来了一个电话,是Steve Mayo打来的,问我晚上去哪里吃饭。我正纳闷,因为Steve Mayo向来不打电话到我宿舍的。结果电话那头忽然转手,Carl Pabo把电话抢了过去,并说“把中间人干掉 (Let’s eliminate the middle-man)”他问我晚上可否和他单独一起用餐。

    这个机会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我当然说好,虽然我身体不舒服。

    遵照他的吩咐,我替他带来一些素食,到他下榻的Athenaem去。他坐在床上打坐,我坐在和床离一段距离的书桌旁边的椅子上,和他聊天。

    我当时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不论想往何处发展,总是有志者事竟成,连理论物理都能转到实验生物科技。但我对是否留在科学界,有很大的疑问。我的个性喜欢和人打交道,作研究太孤独了。我那时已经开始看华尔街日报,也觉得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很有意思。但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非常与世隔绝的地方,连商学院都没有。我不晓得原来我的性向是喜欢从商的。

    Pabo告诉我,他在科学界这么久,他觉得科学界和宗教最像。如果我决定在科学界发展,他以爱才之心,愿意全力帮我。但柏波又说:“科学界的天才已够多了,天才们想出来、做出来的东西,要放到市场?,做最好的推广,让许多人能够享用,这件事也要有天才去做”。

    他这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只是我从小到大做的都是科学家梦,现在已到了实现的边缘,这时要换一个大方向,真有点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柏波教授再说:“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罢!我有一个学生叫Philip Ma,过去在我的实验室表现得很优秀,但大学在英国牛津念生意的,一天到晚看华尔街日报,后来被招进了麦肯锡公司,居然有更杰出的表现。如果你想走这条路,我可以介绍他跟你谈谈”。

    过了几天,柏波的这个学生Philip Ma菲立甫-玛,果然打电话给我。跟菲立甫一谈,我才知道在科学之外,还有一个宽广而多彩的世界,商业是一个足可与科学抗衡的行业。我也才知道了麦肯锡公司是干什么的。这些东西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11] 用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换取美国绿卡

    1997年中,我的博士论文大纲及相关数据都已准备齐全,要写的话可以很快写完,也开始想加州理工毕业之后该做什?。这时我发现没有美国绿卡是多麻烦的一件事。 不但很多奖学金,很多工作,都无法申请,而且也听说很多老板会故意拖延替你申请绿卡的程序或种类,如此他可以多用低薪留住你,使得许多移民都是廉价劳工。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只好照美国的规矩。那时我一心想在美国工作,绿卡非常关键。

    那时美国也体认到高等智慧移民的有用,故开了一个新的移民种类,叫National Interest Waiver 国家利益豁免,是Alien of Exceptional Ability杰出人才的一种。

    我听说加州理工的华人博士生圈中已有几个案件通过了,以上述的方式得到绿卡。我便向他们请教。原来重点是研究成果和推荐信,这个我不缺。从美国国会议员,诺贝尔奖得主,大公司老板,名教授,都不吝大力推荐。我照着这些华人朋友的范本,把这些推荐信放入。幸运的也通过了,以此获得美国绿卡。

    [12] 蛋白质工程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向创投公司融资,开生物科技公司XENCOR

    1997年底,我的博士论文已全部完工。论文题目是:「Coupling Backbone Flexibility and Amino Acid S

  10. 小狼有点帅 Says:

    标题:哈哈,一把揽不住腰的美女

  11. 哈瓦那女伯爵 Says:

    标题:楼下都是嫉妒!

    我尤其喜欢这句
    “行李箱是亲密伙伴,大、质朴、实用,打开来,一边是件件美丽衣衫,一边是一迭装订整齐的资料文件,反差强烈,又相安无事。 ”

    我实在想不出来这相安无事是什么意思,怎么才能做到衣服和文件互相冲突,想不明白啊。。。

    我逆向思维了一下,如果改成这样好不好

    行李箱是亲密伙伴,打开来,一边是件件衣衫,大、质朴、实用,一边是一迭装订整齐的资料文件,反差强烈,又相安无事。

    -这又是什么衣服才能大、质朴、实用呢?

  12. Fortune66 Says:

    标题:楼下都是嫉妒!

    很诚恳地问,

    粟耀莹博士是否需要个拎包的?

    我一直想把我的烂车也换成 BMW.

  13. michaelwh Says:

    标题:各位不是很NICE啊

    对一位不相识的女士, 没必要那样贬低人家吧, 是不是太mean了一点.

  14. youhighness Says:

    标题:妒忌帖!!!

    实在对不住,先把你们骗进来再说!

    首先,妒忌是完全绝对不对地!该咋的是咋的,人家优秀咱不能把人家往下拽,那是旧时丑陋的中国人,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但实话实说:这篇文章《粟耀莹 与全球富豪打交道的女人 》与其说是捧她,不如说是捧杀!如果把任何一个人说成是天生丽质,完美无缺的动物, 你打死我也不信!打不死更不信!

    人家在某些方面, 比如说读书,赚钱,家庭教育强就是强,但天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哈!把一个人神化的危险性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大如 毛,金,斯等人,小如 Maurice Greenberg, 王家廉等人。不理解现在国内的媒体还在神化王家廉。这种倾向危险啊!呵呵!

    有一点可以肯定,人肯定是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文章肯定是落后的,值得不看的!说不定她自己看了这篇都觉得记者水平太有限,太恶心了!

    不管怎样,校长能够认识这样的牛人也是我等安粉的荣幸!希望校长以后多帖,也算给我们这些还自吹还算比较优秀的人儿一个学习赶超的榜样。先谢谢校长!

  15. Fortune66 Says:

    标题:"人肯定是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支持

  16. 孙悟空 Says:

    标题:Ouch 36亩在德州要上亿?

  17. 蜗牛牛 Says:

    标题:什么衣服才能大、质朴、实用呢?

    当然是睡衣。

    结论:她有轻微洁癖,不穿酒店睡衣

  18. 错误 Says:

    标题:您终于错了一回,呵呵

    显然不是睡衣。人家睡觉的时候时兴 wear No 5

    我估计大、质朴、实用的东西,显然是围裙

  19. 山东斯汀 Says:

    标题:安校因美女而年轻,美女因安校而闻名!真希望自己是她的合伙人

    36英亩私人德州牧场到底是谁的?

  20. parisparis Says:

    标题:normal la. Lots of peer pressure.

  21. highstake Says:

    标题: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顶一下

    自己有本事 + 会讲故事 + 家庭渊源, 是成功的几大要素吧

    楼上几个发酸的省省吧,还是好好想想自己如何赶上

  22. highstake Says:

    标题:学术界有一个 K.C.Chan 和 这个 Y.K.Chan 有关系么?

    Chan, Louis K. C.

  23. highstake Says:

    标题:上面没贴全,这里补上

    [18] 我买卖房子一年 160% 投资报酬率

    我从拿到加州理工博士开始,就无时无刻想赶快买个房子,免得爸妈咯索。我在PIMCO工作的时候,由于待遇相当高,存了一些钱,便想在加州买房子。

    从那以后,我在公余就花了一些时间留意加州的房屋市场。将就我的年收入来考虑该买哪里的房子。新港的房子是有名的贵,倒是尔湾 Irvine的房子因为很多人喜欢退休之后在哪里住,有人要 (有 demand),也不算太贵,有升值的空间,又有些华人区,华人生活方便,我觉得是个可以给爸妈退休后住的地方。到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之后,在我离开 PIMCO 之后,便邀请爸爸、妈妈加上妹妹,只差一个那时还在服预官役的弟弟,一道来尔湾 Irvine 看房子做决定。

    我们看中了一个四房两厅,前后有院子,附近有购物中心,及散步的树丛小径,离医院不远 (因为爸爸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与医院打交道的机会也就增多)的房子。那户房子定价美金 29万,杀到28 万,头期款 20%要美金五万六。那时我还没那末多现金,大概只拿得出美金三万的存款。PIMCO 的一个合伙人,就是很赏识我,和我一起些过一篇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Bond 的那一位,待我不薄,于我们全家人见过面后,慷慨解囊借我两万六凑足头期款。美金两万六对这种身价上亿 (光年薪就美金上千万的人) 真的不算什么。我告诉他以后一定还他。他是难得的好人,他说在美国已经很难看到子女为父母买房子的人,我们有这份心,他愿意帮忙。这位PIMCO 的合伙人,以前在高盛。

    那时我以离开了PIMCO,也因为下一个工作有了着落,知道不会在美国了,房子不但要买,还要租出去。幸好那个地点很好,房租比我付的房贷还高,所以整个交易是所谓的 Self-Financing 自给自足,我除了头款,其它不用再付钱。我有想过一年后可以看能不能变现,但不能变现亦无妨,因为市场还好,房价升值。

    回到台湾一年后,妹妹申请到 MBA要出国,弟弟也要去念 JD,因为平常赚的钱交给母亲还台湾的房贷,手上一点现金都不剩,只好赶快一年后就把尔湾 Irvine的房子卖了。出手的价钱近美金33万,赚了5万。头期款五万六还了PIMCO 的合伙人的两万六,手上净拿美金8万。一年内用3万赚8万,回报率百分之一百六十。

    原来所谓的 LBO,Leverage Buy-Out 就是这样干的。

    8万赶紧先分给了弟弟妹妹。税的事情我再去负责。

    弟弟很争气,他在服完兵役之后,一面准备律师考试,一面申请到美国深造的学校,因为他在台大法律系的成绩很好,各种课外纪录也不弱,哥伦比亚大学都给了他入学许可。律师考试也是全台湾第十七名。

    妹妹念完 MBA 后,也有幸进入台湾最好的创投公司中华开发。

    [19] 考入麦肯锡 McKinsey & Co。

    我在前面说过,在进Pimco之前,我考过麦肯锡公司,没有录取。但是我对这个公司怀有高度兴趣。另一方面,要想在美国商业界发展,最好有个MBA(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我没有这个学位,要想念一个,要花两年时间,还要交一大笔学费。而美国企业界有个默契,只要在麦肯锡工作过一年,便视同MBA资格,这就不但使我因兴趣而想进麦肯锡,实在还有必要进。
    这样,我就报名参加麦肯锡的一九九九年底的人才甄试,那年我赶上麦肯锡在全美国招收给大中华两岸三地的人才。经过第一轮在加州理工进行。第二轮在落山机进行。我因以前就准备过麦肯锡的甄试,再加上PIMCO所受的训练,对麦肯锡的口试应付自如,也轻易的进了最后一关。最后一关全美一共只收了 40 个人,送去上海,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及最后一轮的甄试。麦肯锡给我们这一群人的绰号叫Insight 2000。

    2000 年初到上海,我马上被这个城市给慑住了。我从 1992年离开台湾,之中只有回去台湾两三趟,中国我倒是一次也没回去过。1992 年到 2000 年的牛市 Bull Market 中,两岸三地发生了多少大事,造就了多少人物,而我却一件事也没赶上,一个人也没遇上。2000 年的上海与我印象中的中国是多么的不一样!

    前三天是培训,麦肯锡的顾问们先告诉我们他们的背景,做过的案例 (当然案例都不具名)。然后把我们分组,给我们案例,让我们分组讨论,并上台报告。然后角色扮演,我们扮演麦肯锡的顾问,麦肯锡的顾问们扮演公司的CEO,CFO,VP of Marketing 等,让我们感受实际和公司管理层打交道的压力,并对我们的表现给予讲评。麦肯锡也教我们一些最基本的生意架构 (business framework)。晚上麦肯锡为我们安排到上海有名的饭馆体验当地的生活。这三天的假设是,我们这一批,都是中国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都没有MBA,这三天,就是快速的将一些 MBA 的观念,做麦肯锡顾问最基本的工夫,交给我们,然后要看我们学得如何。

    后两天是非常严格的面试,面试都是案例 Case 看我们前三天学得如何,并看每个人的生意感觉 Business Sense。从这 40 个人中,麦肯锡挑了 10 个人,分别进入北京,上海,香港,及台北,4个办公室。我也顺利进入台北办公室,正式成了麦肯锡公司的一员,圆了我加州理工时代的一个梦。

    我当时知道,我一定要在麦肯锡待上一年,获得训练和实际经验,以换取和 Harvard MBA 同等的对待。有了麦肯锡在我的履历表,别人就不敢老是看我是博士,问我为什?不去做研究员或工程师,因为麦肯锡就是全球最有名的\"管理\"顾问,专门为 Fortune 500 的CEO 提供战略服务的。

    [20] 我在麦肯锡受的训练

    对于像我这样的不是学财经出身,但被证明有 智慧且具博士学位的人,在被麦肯锡招进之后,公司会郑重其事对我们做MINI MBA训练,受训的地点有时候在美国内,有时候在美国外。我受过一次在西班牙的小型MBA训练,还有一次在美国匹兹堡的BASIC CONSULTING READINESS基本咨询准备。两次都是三星期。

    如这本有名的 The McKinsey Way 所言,麦肯锡是个很讲究团队精神的公司,为了使同仁们工作上能充分相互配合,公司?面提倡:无论你个人如何优秀杰出,但你必须能与工作伙伴合作,不能只求一个人表现。大家既然来自不同国度,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都是在平辈中顶尖的人物,要形成一个圆融的工作团体真的不简单。我现在回想起来,我所受的两次训练。确实发生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决不仅是对我个人如此。

    我们在西班牙受训,第一个星期是讲「微观经济」,告诉我们单一企业的特质, 企业的运作要领;第二个星期讲「公司融资」,第三个星期讲「公司策略」,所有的讲员都是全球各名校的最好的MBA教授,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这些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学员,过的可以说是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般的地狱生活,听讲、讨论、做习题、交报告,没有一分一秒浪费,那时间的安排,比我在加州理工修博士时还要紧凑。巧妙的是那最后的报告,一定要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参加撰写报告的人,都会感觉到并且承认,那?面蕴含着一些自己提不出的、确实比自己高明的意见。我想,这是训练充实我们的知识之外,另一个具启发性的目的。

    在受训的时候,麦肯锡公司允许并且鼓励我们学员在周末心情放松,一道游玩。这样使我们在成为深有默契的工作伙伴之外,也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西班牙的三个星期训练,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回味。

    在匹兹堡的三个星期训练,题目叫做BCR,即「BASIC CONSULTING READINESS」,基本咨询准备。这是麦肯锡公司的本业训练,先由公司仿真一些客户状况,由一组学员把这些问题承接下来,然后由一个人做头,把问题分割成几「块」,每个人负责解决一「块」的问题,各人先就自己负责的一「块」去搜集资料及思考,然后用集体智慧将这些「块」整合起来,再成为整体,提出解决的策略及方案。在训练中每个成员都有做「头」的机会,没有畸轻畸重的情况。这是一种比在西班牙所受训练更深一层的团队工作训练,进一步教给学员对伙伴智慧的重视。另外的重点是学画图,即所谓的 CHARTS 图表,因为顾问和客户的沟通工具是用特别的CHARTS,要如何用言简意亥的方式画出你要传达的意思。

    麦肯锡的训练是按照个人在公司中的职业成长设计的,譬如,一个刚进来的顾问,可能需要小型MBA训练或 基本咨询准备。等这个顾问做了三个案例或进来一年以后,要接受别的训练,升到 Engagement Manager 或 Principal 或Director 后也有配合不同的训练,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有个很有名的训练每个参加过的顾问都喜欢谈,就是将每个人做性向测验,把人的个性分成 16 类,然后每个人在身上挂名牌,写上自己的类别。你在与别人交谈时,要针对对方的个性类别说话。如此重复几天。俗语说,见人说人话,可能是同样的道理。

    我最怀念麦肯锡的是每三个月举办的 GCO Square,GCO 是 Greater China Offices 的简称,包含北京,上海,香港,台湾。GCO Square 都选在上海办。全部4个办公室的顾问都聚集在上海,受训,联谊,分享为顾客解决案例的成果,大家讨论,看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最难忘的是2000年底在海南三亚的天域酒店, 麦肯锡举办的GCO Retreat,全部大中华4个办公室的顾问聚在美丽的三亚,开会,联谊,受训,讨论麦肯锡未来的发展方向几长官们对新顾问们的期许,然后对所有新的顾问排名,决定顾问一年的红利。

    [21] 在麦肯锡McKinsey & Co。的日子

    如 The McKinsey Way 所言,麦肯锡内部的顾问分成几个等级,人数分布为金字塔型,由长而幼为依序为: Director,Principal,Engagement Manager,Associate,Analyst。每一个等级间大约是两年。但由于是采用所谓的 \"Up or Out (上或淘汰)\" 系统,很多人两年一到升不上去,就得走路。因为这个缘故,对所有同一年的顾问,上面的人都会做 forced ranking 强迫排名。新进来的顾问,罩子要放亮一点,赶快看上面有那些年资较深的顾问愿意带你,把你认作他的人,因为麦肯锡仍是所谓的 Partner 制,所有向上的晋升一定要有人从上面给你投票。麦肯锡?面本来 Harvard MBA 就最多,在这种体系下,毕业学校就成了一个自然组织集团的方式。我进麦肯锡是 Associate,新的Harvard MBA 近来也叫Associate。

    麦肯锡是以顾客故而\"案子\" (engagement) 导向。\"Director\" 从顾客手中接过案子时的,公司就针对顾客的要求设计\"案子\"的长短,然后从麦肯锡的顾问群中挑选最适合这个案子的 \"Principal\",\"Engagement Manager\",\"Associate\",\"Analyst\" 的组合。这个过程叫\"staffing案子征才\"。对一个案子,整个大中华区是统一的案子征才,最上面的Principal也可能从其它亚洲办公室,或者全球的其它办公室找人。这是麦肯锡独特的地方,永远找公司?最好的人才,组成最好的团队,为顾客服务。在这种制度下,新进人员像我,不但有机会从团队中年资深的顾问学习,更有机会互相认识其它大中华办公室的新近人员。麦肯锡对外注重为顾客服务,对内注重学习。

    2000 年初到 2001 年初,在麦肯锡做事一年,我接过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在香港,第二个案例还在香港,第三个案例在台湾。我在香港最好的酒店之一 Grand Hyatt 东方君悦酒店住了半年以上,住到酒店服务人员和旁边的JJ俱乐部收票员都认识我,并直到现在还会对我打招呼。

    第一个案子是为香港第二大集团作公司融资与战略顾问。首先,对中国一出版公司价格作评估,评估方法包含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乘数法,用不同的折现率及收益乘数来划出估值的范围。其次,为此集团的网络投资分部准备与另一个香港大集团销售部门的合作协商档。最后,替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寻找并购对象。

    第二个案子是为全球最大农化公司的亚太地区高层主管提供并购后重组服务。对亚太地区共13个国家的业务进行分析,然后估计两个公司间的生意互利及重迭。对互利实行及重迭消除方面作出了执行计划及里程碑。此计划为亚太地区最高指导委员会同意并执行。麦肯锡的3人小组在5个月间整合了3000个员工。

    第三个案子是为台湾最大的金融集团等设计并购策略及并购后资源的整合方案。2000 底,台湾金融界因法律改变允许 Financial Holdings Company 的成立,一连串的改变正在酝酿。我们看中这一批改革风潮会带来台湾金融界的震撼,与各集团积极展开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各行各业大企业的CEO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翻成中文是「执行长」,也就是他那企业掌握最后决定权的人。这些人在他那行业多有许多年的经历,自然那方面都内行,我们这些麦肯锡的顾问,要他们出高价聘请提供咨询,当然大大不简单。他们一定是遭逢到了棘手的问题,才来找我们,而我们这些人也许对他那一行了解并不深刻,但是一经他们礼聘,短期内就要拿得出能解决问题、令他们折服的方案,这种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麦肯锡的顾问,理论上应是「万事通」,随便什么问题,一谈就要能进入状况。这要求有高度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CEO们都忙,没有时间听空话,所以跟他们谈话,一定要很快领会他们的意图,明白困扰他们的问题何在。把他们的意图摸清楚了,找出「当局者迷」迷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求解。

    除了这份聪明,还得十分认真、努力,吃得了苦。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很快做出来,这要查阅非常多的相关数据,并做合理消化。因此,接案之后,顾问的工作几乎是不分日夜,一天十六、十八小时都有可能,每分每秒都是挑战。

    这份工作,对极了我的味口,我的性格就是喜欢捕捉新的、一般人看起来艰涩无解的问题,找出别人找不出或不易找出的答案,挑战越多、越尖锐,我不但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22] 进入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我向麦肯锡公司递出辞呈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进入这家公司是那样困难,而我进入公司之后又表现得非常好,留在公司几乎确定有光明的未来。因此有人劝我慎重考虑,不要急于离开。

    对于这些好心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因为我最初放弃学术岗位而选择金融行业,就是想在「银海」中求得发展,在赚得足够的钱之后,再凭我的所学,不管是在生物科技方面创业,闯出一片天地,或是找好的投资伙伴们,一起入股收购物美价廉的公司。在麦肯锡公司任职只能出卖智慧,赚钱是有限的,而且我在这公司工作已超过一年,在熟悉美国企业界行情的人眼中,我已具有像 HARVARDMBA的资格了。

    离开麦肯锡,我向美国最大而著名的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 & Co,中文译名「高盛公司」求职。进这公司的难度,不下于进麦肯锡。我之所以选择投向高盛,是想弄清楚投资银行是怎样聚合资金,而后又是怎样运用资金的。高盛公司是这方面国际性的佼佼者,一旦投身进去,应可学得一些这方面的学问。

    在很多坊间的书局中,可以见到一本书,叫做?Goldman Sachs,the Culture of Success (高盛,成功的文化)\"。如此书所言,要进高盛公司,每个人最少要10个以上的面试,20 几个面试,是常事。因为高盛公司,如此书所言,重视团队工作。一定要大多数人觉得可以与你共事,才有进公司的可能。

    我在高盛台北及香港的公司,都被面试。来来往往也见了十几二十个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投资银行界的教父,宋学仁先生。宋先生话不多,但一针见血,又愿意和你讲最好,最诚实,最中肯的建议。怪不得是所有大企业家最倚重的 Advisor咨询者。没进高盛前,就听说宋先生进高盛,是带兵投靠,把所有大华证?的客户,化为高盛所有。高盛在台湾,从零开始,到台湾成为高盛全球重视的收入来源重镇之一,宋先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宋先生不但自己贵为高盛亚洲的副主席,更重要的是,他培育了一批台湾人,都为高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位居高位。我一辈子觉得最可惜的是没赶上那一波追随宋先生的机会,不然我也不会提早离开高盛。

    我面试的结果,Investment Banking投资银行部 和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管理部,两个部门都表示要录用我。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样的情形是不多见的。我选择了投资管理部,因为 2001 年的资本市场不太好,一般的理解下,投资银行部在市场不好时裁员最快最多,而且是后进先出。我当时希望在高盛待十年以上,故选择了投资管理部门。

    [23] 我在高盛受的训练

    从麦肯锡转到高盛,几乎是变换了一个世界。我在前面介绍过,麦肯锡公司只给别人出主意,本身不用资本市场的工具为客户融资,这是个原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能违反。高盛除了可以提供麦肯锡的战略服务之外,还可以用资本市场的工具为客户融资,或从事资本市场的交易。

    就是因为特质有异,所以这两个公司对职业的训练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盛在每年的夏天,将当年从全世界招来的新生送到纽约,集中训练。这时通常会包下一家大旅馆,做训练场地,那气派的豪华,令新进人员感到震慑,觉得自己投身的果然是一家不同凡响的大企业。

    高盛训练的第一课,是把整个企业摊开给新进人员看,告诉你高盛有哪些部门,如投资银行、贸易部、资产管理部等,向大家介绍这些部门如何操作。这时的讲员多是高盛的资深高级主管,他们不但熟知高盛的各项业务,而且都对高盛银行有感情、有贡献。透过他们的讲述,新进人员不但了解了这家投资银行本身,对于全球的投资银行业,也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高盛为期数月的新人训练,主要目的之一是给那一年的全球新进人员有一个相互认识的机会,并对自己部门的人员,规矩,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还要测试。在纽约那个夏天,我有幸认识那年全球进高盛的新生,亚洲,美洲,欧洲,有幸和几位德国的新生做了好朋友。晚上上完课后,及周末,我们都一起到纽约去玩,纽约真是个非常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我的部门特别给我们做电话对谈训练,是很有意思也很实用的一个训练项目。不但像我这种学自然科学出身的,即使是名校的MBA,也未必受过电话对谈专门训练,不一定知道那?面有那样大的学问。因为高盛每一个分支机构的业务辖区都很大,做行销的时候,如果都由人上门去洽谈,那成本势必很高,这样就有必要通过电话来接触客户,高盛可以把它的行员训练到只要客户一开口,就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心中要马上形成为客户解决他所悬问题的腹案,那笔生意八九不离十就能做成。高盛不是教行员骗人,而是提高行员捕捉问题、消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接受了这方面的训练之后,经历了好几个相当大的案子,是用电话谈成的交易。

    [24] 在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的日子

    我在高盛公司的工作地点,被安排在香港长江集团中心六十八楼,即公司的亚洲总部,被委负大中华地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吸收资金的责任。对我来说,这真是个极大的挑战。我在这个地区的人脉并不广,主要是在麦肯锡公司工作时建立的一些关系,现在既然承担了高盛公司赋予的这份责任,只有尽一切力量来建立人际网络。

    2001 年到2003年我是高盛资产管理部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虽然我上面的外国老板来来去去两年内换了三个,因为整个部门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所有大中华区有关的事务都是我实际在做。我为大中华区美金现金管理业务开发首席代表,负责美金近十亿。

    我与大中华区重要Chairman,CEO及CFO们谈投资和公司买卖交易的机会。带领高盛投资银行部门美国,欧洲的产业专家,与大中华区公司领导们讨论全球经济局势展望,产业趋势,及竞争者分析。

    我负责大中华区投资者关系管理及新生意发展。与投资者沟通以理解其投资需要,根据其投资需要,量身订做资产配置,并找寻最好的固定收益,股票,避险基金,及其它种投资产品,来满足投资着需求。

    和同仁一起,我们调查并设计中外合资公司资产管理合作的可行性和合作模型。我们也设计,组织,并召开两届为期一星期的亚洲机构投资者培训课程,培训与资产管理相关的重点项目。

    在当代经理人杂志社办的中国成长企业一百强CEO峰会中,我应邀为主讲者及专题主持人。 讲题为中国企业如何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及比较各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我打交道的对象,是一等一的富人,或者是有钱在库而又想生出利润的机关。高盛公司有一套严谨的制度,它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这套制度工作。我们代表公司与人接触,只要做出了承诺,就要百分之百做到,绝不能打折扣,总之一切要顾全公司的信用。这对于我这个学科学出身的人并不难,因为我长期所受的训练就是求「真」,无论说话、做事,都以「不假」为原则,因而我打从进入高盛公司起,就没有违规过。

    由于管理的范围太大,我在外旅行的时间很多,有时一个星期要坐好几次飞机。我惯于独来独往,常常是一个手提箱就出远门。每次到台北,我习惯住到爸妈家?而不住旅馆,妈妈看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样子,心疼得不得了,总得我安慰她,她才能回过神来。其实,我东飞西跑,并不觉得如何疲累,反而是看到爱女心切的妈妈那难受的样子,我才心疼。

    由于在高盛公司工作,我认识了很多富豪。我发觉这类人几乎都有很精准的投资眼光。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中华区最优秀的企业家交流,不但觉得他们的这套本事,很值得我学习,真是三生有幸。

    [25] 我与「甲骨文」老板的一段交往: 初遇北京

    世界的软件业者,没有不知道「ORACLE」(甲骨文)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叫LARRY˙ELLISON拉瑞-爱理逊,一度是被富比士杂志排名全球第一、超过「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兹的富人,后来有几年排名第二,二○○二年则排名第九。这位先生很有意思,他是以特立独行、傲视全球闻名的人物,但却对我非常欣赏,在百忙之中亲自给我发过很多电子邮件,并在与我晤面时给我很多的褒奖。

    甲骨文公司对于出身加州理工学院的人绝不陌生,多年来这个公司在加州理工招聘科技界的新人,出价都很高,被它挑中的加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年薪达六万五千美元,博士则给八万美元,因此许多加州理工大学部最优秀的毕业生都参加了这个公司。只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很特别,他很少直接接触公司的新进人员,一般职员只能在报刊上看到他放言高论,及他与比尔-盖兹之间的竞争,很少人见过他,跟他面谈过的人更少。

    我是在加州理工相邻的书店中,看到一本名叫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d and Larry Ellison](爱理逊与神的区别—甲骨文公司内部的观察)」的书,买来看了之后,才知道爱理逊其人的。那书把爱理逊写的十分有趣。看完书之后,我以 \"日本来的 Alternative Shuksa\" 的名字在亚马逊网上书店 (www。amazon。com) 发表读后感。日本是Ellison最喜欢的国家之一,因为Oracle全球卖得第二多的国家就是日本。Alternative Shuksa和Alyce Su的开头都是一样。Shuksa是犹太语\"女朋友\"的意思。以后约莫有两年时间,我不管在什么报刊上看到有关爱理逊的言论,或者对他的报导,总会一口气看完。我既读过那么多来源不同的有关爱理逊的资料,有时在跟朋友闲聊时谈到他,朋友们都很惊异我怎么知道这么多有关爱理逊的细微之处,于是有人称我为「爱理逊专家」。

    2002年三月某日,我忽然在报上看见,爱理逊六月份要到北京一行。我一算那时间,那时我也会在北京。我想,既然这样,我何不设法与他见上一面,看看我的偶像的卢山真面目。Oracle 成立这么多年来Larry Ellison 上次亲临北京已绖是快十年前了。

    六月初,我试着给爱理逊发了一封电子信,问他能否在六月十日,在北京与我一晤。我当然知道自己的份量,在他这种国际大财阀面前,我算老几?因此,在信发出之后,我并不真的期待他会有回音。

    可是,出乎我所料,他竟很快覆信给我:「I would love to meet you,you are most interesting。」(我很高兴与你会晤,你太有意思了!)

    Larry Ellison,Mike Milken [Junk Bond King 垃圾债券王],Rupert Murdoch [媒体大王梅铎] 三人合作一个公司叫 Knowledge Universe [ 知识宇宙 ]。以前我在 Los Angeles 时,在我离开 PIMCO 去 McKinsey & Co。之前,曾向Mike Milken递过我的简历,结果这份简历落在 Steve Fink,与Mike Milken 私交甚深的好友桌上。自从 Mike Milken被判终身不得从事证?交易之后,所有与商业有?的活动均由 Steve Fink 负责。Steve Fink也是 Forbes 杂志专访过的对象, 其兄弟 Larry Fink 为华尔街著名公司 Blackrock 的创办人及总裁。 Larry Fink 和 PIMCO 的创办人像 Bill Gross 或 Chris Dialynas 十几年前在华尔街交手时就互相认识。华尔街是个小圈子,这些身价上美金亿的大老们都互相认识,再见过我之后,多谢他们都记得有 Alyce Su 这一号女博士。我一直不确定为何像 Larry Ellison 这?德高望重的巨富,竟然会亲自回我的电子邮件。我猜想,但没有证据肯定,可能是这些华尔街巨头的推荐。

    爱理逊的回信当然令我兴奋。但是,我考虑到,我并没有跟他确定谈话的主题,及参与谈话的人,这些事不落实,他随时可能取消这一约会。于是我立刻联系平常在大中华地区接触密切的各方要人,问他们有不有兴趣跟爱理逊谈谈。这一切都是以私人事务的方式进行,和高盛的业务无关。

    这个讯息发出之后,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回来的讯息大量涌至, 政府官员,财经,高科技豪杰,及北京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们,莫不想与这位巨头一谈。我过滤了他们的各种要求,整理成两大主题,然后把它发给了爱理逊。

    很快,爱理逊的回信来了,他完全同意我所建议的谈话内容,但他表示,六月十日他尚未到达北京,与我们会面,以六月十二或十三日为宜。

    爱理逊一向以善变著名,这分钟答应的事,下分钟可能就变挂,更何况是六月十二日\"或\"十三日,这到底是几日呢? 如果这些大中华区的名流真的冲 Larry Ellison 的面子而来,而被放鸽子,那我以后怎么混呢?

    我想到,如果爱理逊真是想跟我会面,他一定会还有电子邮件发给我,我可以稍等一下。结果,在几天之内,爱理逊发来很多封电邮,确定要与我在北京见面。他在电邮中,并与我交换了私人电号号码。他也把日期确定在六月十二日。但是最确定的只到日期了,至于时间地点,完全不知。

    六月十日我到北京,机场到处是 Oracle 的旗子,气派的确不凡。

    六月十一日晚上,我还是不晓得 Larry Ellison 到底会不会和我见面,我也没敢再麻烦大中华的名流。

    六月十二日早上九点多钟,我忽然接到爱理逊的私人秘书从他的美国总部打来一个电话,告诉我 Larry希望今天下午6:00 pm 和我及我的朋友们吃饭。她说,Larry wants it to happen,马上 Larry 就要在北京的Oracle 大会发表他的 Keynote Speech。Larry 演讲过后,Larry 的北京私人秘书 Judy 就会打电话再和我联络。

    从这个电话算起,Larry 总算确定了。但是从上午九点多钟到下午6:00已经没多久了。我马上给我的合作伙伴们打电话,请他们待命。我也亲自打了几通电话给重要的人,请问他们6:00 是否有空。

    近中午,Larry 的北京私人秘书 Judy 打给我,说 Larry 要把晚饭由下午6:00改到 4:00。这个变动太突然,令我暗暗叫苦。因为我所约的人无不各有要公,要调整两个小时的业务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想到,爱理逊若不是有绝对必要,他不会提这个要求。我只得先承诺下来,然后再来考验我自己的协调能力。

    我开始一个一个跟预定参加会见爱理逊的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变动,并希望他们能重新安排时间,不要放弃这个与美国软件大王?谈的机会。大家或许是感于我的诚恳,竟都答认重新安排行程,来共襄这欢迎美国大财阀的盛举。

    当天下午三点五十分,我所约请的与爱理逊欢谈的客人,一个不少出现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我先将客人们带到会见的会议厅,然后爱理逊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给爱理逊。不一会儿,Larry 从一个隐密的地方走出来。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我在报刊上细读了两年多的产业界的大人物,觉得他真是很「酷」,气宇果然不凡。对我而言,他好似从书籍、杂志中走出来。

    那天的聚会真是很热烈,一开始人数算少了,位子不够,还要叫餐厅加椅子,加到后来那个桌子加不下那末多椅子,只好请一位晚到的朋友先出去等,我告诉他若有位置,马上通知。

    晚饭是 4:00 开始的,5:30,有位中国最大电信公司的COO 要先走,我便走出房,打算请那一位晚到的朋友入座。才一出门,马上有人给我递名片,原来中国前三大投资银行的CEO已经在门外等了一个半小时了。这位CEO干过中国第一大,第二大,及第三大投资银行的CEO,当年中国最大的电信公司,就是由他做幕后推手推上市,风头一时无量,被人誉为 Deal Maker。这位CEO带了两个他的左右手,在门外等了一个半小时就为见Larry。我带他们三人进房,请Larry 起身,介绍这为中国最有名望的Deal Maker (the Greatest Deal Maker in China)。这位CEO坐在Larry的右手边,我坐在 Larry 左手边。同桌的还有一位全球最好的投资银行的中国首代,坐在我左手下面两个位置。

    爱理逊口才,风度,真是一级棒。他在桌上,没有人能跟他比,他讲了好多笑话给我们听,也讲了许多商场上的战略。

    他对于我安排事情及协调的能力非常激赏,故透过它的公司在亚太地区的负责人问我愿不愿意到他旗下工作。在我婉谢了他的好意。

    从那以后,我与爱理逊之间一职保持着联系,2002年九月,有幸到他旧金山的家作客。

    [26] 我与「甲骨文」老板的一段交往: 再见旧金山

    Larry 和我自2002年六月初北京一别之后,只有靠电子邮件沟通。他问我如何才能飞去旧金山见他。我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是,在大中华区我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忙,不可能一下子飞去看他。我于是想到了在 Case Practice Group 中义结金兰的好友,Polly Preventza。我想把Polly介绍个Larry,因为Polly在 Morgan Staney 的西岸办公市,做高科技的投资银行家。 Polly 在加州理工时就是有名的大美人。我虽不能身在旧金山,但希望因地缘关系Polly能就近陪Larry。

    Larry 有时也会给我写一些令人感动的信。

    终于,2002 年九月中的某一天,我忽然想飞到旧金山见他。另一个原因是,我身怀美国绿卡,必须每半年入美国一次。 上次是 2002 年4月初入美国,九月中该再去了。 Larry 写信告诉我与他见面的时间地点。

    我和 Polly 下午3:00到了 Larry 的家,一个长得很像Larry 的人来开门,Larry还没来,他说。Polly和我,先到房?坐。桌上有一盆很漂亮的花,这个人告诉我们这花是三天前Larry吩咐送来的。我一听,心?有一点感动,因为三天前我还坐在香港的办公室?想着真的能和Larry在他家见面吗。三天后我就坐在他的房子?。世界上的事情有时是说不定的。

    过了一会儿,Larry 从外面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进来,身上穿着一件很薄的T-Shirt,上面写满了 \"America’’s Cup\" 和 \"Oracle\" 的标记,原来Larry 一整天都努力的在和他的船员们一起训练,为2002 年冬季在澳大利亚的初赛而准备。他花了 US$ 85 mm 造了最好的船,请了最帮的船员及船长,就为了要赢得这个America’’s Cup。

    Larry 好心的带我和Polly参观这个日本设计家做的房子。Larry的左右都是有名的富豪,如Getti Museum 的Getti。房子面向海和旧金山的跨海大桥全部是玻璃,有一片视野很大的海景,有很多帆船。他指向他的帆船,说方才他就在那?练习。但Larry对防地震非常重视,玻璃的材质陪上高级金属做的栏杆,这个房子在几次地震中都没事。 对着这一片海景,Larry说 \"对 美丽的事物 我是永远不会厌倦的 – I can never get tired of beauty\"。

    房子?有一个电梯,可以通到不同的楼层。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材质和颜色设计。 有一层楼放了Larry最心爱的帆船缩影模型Sayonara。这架Sayonara 的长宽比很漂亮,像一个模特儿一样,颀长秀丽。在上面的层楼旁边还有一个很大露天洗三温暖的池子,旁边有树荫稍微挡着,因为这个池子比较高,故池?的人可以看两旁的邻居,但两旁的邻居不能看到池?的人。

    这间房子虽然漂亮,但看得出不是 Larry 常住的地方,倒更像是给记者参观的地方。屋子?没有他家人的照片,唯一的一张照片,是和新闻集团的总裁 Rupert Murdoch 梅铎一起赛船的。

    Larry,Polly 和我,三个人谈天说地,Larry的学识真的很渊博,天文地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金融,生物科技, 丛 London 到深圳各地的文化他都能朗朗上口,真的非常厉害。我们从下午聊到晚上天暗了,他说他还要去和他女儿用晚饭。

    临走前,Larry在一楼为我们表演了几首吉他,一楼除了吉他之外,还有一台 Steinway 史坦威钢琴。Larry 应该会弹钢琴,因为他用吉他弹了许多钢琴名曲,有 Bach 巴哈也有 Beethovan贝多芬,尤其是贝多芬的\"Fur Elise 给艾丽斯\",我听了很感动。我也上去这一台 Steinway弹琴帮他伴奏,我知道他一定不喜欢别人强他的风头,故我用高很多个八度试着提他伴奏,感觉一下为Larry伴奏是什?滋味。十八年前,我就是参加旧金山的儿童天才才艺比赛,用钢琴得到全旧金山的冠军。十八年后,我竟有幸用钢琴为我最崇拜的人 (My Favorite Billionaire) 在旧金山伴奏,我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会再回到旧金山来。

    我很珍惜这一段缘分。

  24. 真扯蛋 Says:

    标题:估计是韩元记值哦,连RMB都不是。德州的地很便宜,36亩应该以百万美元为记值单位,另外

    另外,照片里那辆宝时捷不是911,是boxster,嘿嘿!

  25. firefly Says:

    标题:锭铃子给这个女的看相吧? 是不是很富态, 有旺夫相啊?

  26. 真扯蛋 Says:

    标题:嗯,这个房子应该等波姨和不拉叔来扯,哈哈

  27. 爱肥童 Says:

    标题:当然是

    麻袋了!

    抠个窟窿,往脑袋上一套,再染黑,
    ——–波姨儿偷土豆的时候常穿!

  28. highstake Says:

    标题:估计是换算成加州地价吧

    可能是国内媒体写的

  29. highstake Says:

    标题:如果 Laser Printer 卡纸,碳粉会掉下来的

  30. 木辛 Says:

    标题:粟小姐不是校长的学生吗?

    是校长学生那一辈的。以前觉得粟小姐挺漂亮的。干投行的女性太辛苦了吧。
    如果还是单身的话,可不太好找了。多保重!

  31. Fortune66 Says:

    标题:多谢转帖!

  32. 三怒 Says:

    标题:实话实说

    通篇充斥着炫耀,自傲,庸俗不堪, 叫人看了本能地反胃,甚至反感。说实在的我
    看不出良好家庭出身应有的涵养。即使学经历如此炫目,我也只觉得惋惜。

    我也许是见识短浅,但是就个人对周围朋友的了解,30几40的男人打拼了多年,事
    业大多略有小成,即使非大富大贵,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生活总是没问题的。他
    们最渴望的生活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的日子平淡但充实。什么女强人,光环。。。
    对他们而言也许是沉重的负担,余下的人生要过得从从容容才是重要的。

    如果安兄这贴是征婚贴的话,我认为是大错特错了!也许只有庸俗的三流男人才会
    眼睛发亮。建议下次以女性的柔为诉求,别提这些到胃口的东西,或许能找到她真
    正要的男人。

  33. 安普若 Says:

    标题:我觉得Alyce很了不起。一个女性,在一个男人站主导的金融世界里能做到今天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

    如果咱们中国人,多几个Alyce这样的,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大家心胸大一些,眼光远一些,态度好一些,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不要别人一说成绩,就说人家是炫耀。至少我喜欢别人和我炫耀,不喜欢别人和我诉苦。

    至于媒体可能在报道的时候有些小破绽,没必要斤斤计较吗。有容乃大!

    希望大家多多抱着自持,鼓励,建设性的态度看待别人的成绩。

  34. master98 Says:

    标题:自己养熟的马要温顺一些。另外,她是以身体右侧对着马的左后腿,相对安全。

  35. gaoguan Says:

    标题:当年布什的农场只有不到20万美元,加上建筑100多万。36亩加上建筑能值100多万。

  36. 三怒 Says:

    标题:从事业的角度,ALYCE当然令人肃然起敬。但这与我下面的文字是两回事。

  37. godmanbj Says:

    标题:不就是一买办吗?

    当年广州十三洋行的世界首富才叫光彩呢. 买办算个屁

  38. tahiti Says:

    标题:平心而论

    粟小姐算得上一品才情美女,不可多得. 看看人家的自传,和媒体的渲染是两回事.
    希望归网更多MM能和她比肩而立.

    非大陆出身的华人还有很多精英才俊,从归网就可看出,他们的故事并不为人熟知.
    所以才有这么多大惊小怪.

  39. 蜗牛牛 Says:

    标题:肥童真好玩

    波姨不当你奶妈了,咋办?

  40. 蜗牛牛 Says:

    标题:别叫我您,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遇到了错误,能不犯错误吗

    我睡觉只穿No Y

    :mrgreen:

  41. 蜗牛牛 Says:

    标题:在职业上,她的确是厉害;但在人生上,她未必圆满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

    钱再多,没时间享受,又有什么用?

    显赫的身世只能成为生活的累赘。

    建议嫁老外。

  42. 真扯蛋 Says:

    标题:同感。所以偶下面说以百万记值,还有那车也是同牌里最低档的。在在都说明言过其实涅,蒙外行呗

    吹牛不一定永远不上税涅

  43. 真扯蛋 Says:

    标题:换得也太多了点,千万RMB还勉强。上亿?吹吧,反正不上税,呵呵

  44. sapientaf Says:

    标题:买办算个屁

    Applying your logic, if anyone works for foreign enterprise is 买办, then many millions Chinese who make shoes, clothing or other goods for Wallmart are also 买办.

    Alyce is a star. She achieved everything via her own talent, sheer effort and luck. We should all be proud of her.

  45. auto Says:

    标题:怎么觉得见拉里就和被皇帝召见一样?是不是有点夸张啊.

  46. 绽铃子 Says:

    标题:好大的头,奇相啊!

    以前只在相书上见过“额如龟盖”的说法。

    感谢网络, 能见此奇人。

    我见过一个省的高考女状元, 也有这么大的头, 可惜没有她这么一身肉。如此胭脂赤兔马, 只有真的大英雄才驯得了。鬼佬太蠢, 她是肯定看不上的。

    只可惜, 女英雄生不逢时啊! 台湾太小了, 容不下她, 而大陆还在赤色恐怖之中。 不然, 就不是她去见Oracle, 而是Oracle来见她了。

    女英雄什么都好, 就是“木”气太重。 她的成功故事太多了, 任何一个本来都可以是“终身成就”的, 让她放弃了。 没办法, 这就是东方木气, 台湾人, 上海人,都这样的, 希望追求潮流,而不是自己成为潮流。

  47. 错误 Says:

    标题:最后一句话太超现实主义啦

    阿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8. 错误 Says:

    标题:大师,额如龟盖是专指女的还是男女通吃?

    看看这位怎么样?英国的一个主持人

  49. 错误 Says:

    标题:唉,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你还真以为人家在找你当老公呢啊?阿三,入戏太快了

    签名

    我华丽的给你一个大白眼

  50. 错误 Says:

    标题:不得不举起小脚丫,默默支持校长一次

  51. Fortune66 Says:

    标题:大师, 做金融的都讲求 顺势, 就是要顺应潮流.

    \"女英雄\" 在金融 领域, 也许就做到了\"终身成就\".

  52. 绽铃子 Says:

    标题:对, 老外额如龟盖的特别多。 但是, 鬼佬鬼妹天生缺“土”。

    所以, 不足为奇。

    如果换到中国人身上,意义就不同了。

  53. 绽铃子 Says:

    标题:我对做金融的始终不理解, 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去当企业家呢?

    看着别人赚钱, 也为别人赚钱。

  54. 错误 Says:

    标题:【参考文献】粟耀莹自传 Adventure of Alyce Su

    Adventure of Alyce Su

    CalTech, PIMCO, McKinsey, Goldman Sachs

    so that I get to see

    Larry Ellison !!!!!

    [1] 前言
    [2] 19 歲走出臺灣赴美
    [3] 進入加州理工
    [4] 從物理轉生物科技
    [5] 得到晶片之父 Carver Mead及諾貝爾獎得主 Rudi Marcus的鼓勵
    [6] 到生物系找指導教授
    [7] 我做出了一個經典生物物理模型
    [8] 我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從事蛋白質工程研究
    [9] 蛋白質工程研究成果得獎
    [10] 柏波提示我走從商之路
    [11] 用蛋白質工程研究成果換取美國綠卡
    [12] 蛋白質工程研究成果申請專利, 向創投公司融資, 開生物科技公司XENCOR
    [13] 創辦領導加州理工學院的Case Practice Group進軍麥肯錫
    [14] 麥肯錫McKinsey & Co. 夢碎進軍華爾街
    [15] 一星期內搞懂”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聖經”進入PIMCO
    [16] 我在PIMCO受的訓練
    [17] 贏得「債券王」Bill Gross的心
    [18] 我買賣房子一年 160% 投資報酬率
    [19] 考入麥肯錫 McKinsey & Co.
    [20] 我在麥肯錫受的訓練
    [21] 在麥肯錫McKinsey & Co. 的日子
    [22] 進入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23] 我在高盛受的訓練
    [24] 在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的日子
    [25] 我與「甲骨文」老闆的一段交往: 初遇北京
    [26] 我與「甲骨文」老闆的一段交往: 再見三藩市

    [1] 前言

    整十年前,我媽媽洪冬桂博士寫「我家胖比」一書,造成很大轟動。那個小名「胖比」的女孩,就是我─愛麗絲?粟 (Alyce Su),粟耀瑩。那本書寫了我從降生到大學畢業的許多趣事,把我塑造成一個很逗人喜歡、奮發上進的小姑娘。我還記得那書最後的結論是:「人們不會懷疑十年之後的科學家名單中有粟耀瑩的名字,可是到那時候,除了她爸爸粟教授外,很少人會知道世界上曾有一個名叫『粟胖比』的女孩」!

    媽媽這個結論,是根據我當年表現出的性向而下的。我在科學方面的天賦確實很高,舉個例子,我進入大學四年級的時候,由於已修完了所有物理系的應修學分,便到研究所去選修公認最難的課:量子物理學和相對性天文學,結果我前者拿了九十九分,後者拿了九十八分,滿分都是一百。 我也拿到朱經武獎學金. 那時我非常自信,認為此生應可拿到一項諾貝爾獎。

    以前臺大物理系的恩師們, 丘宏毅教授, 李文中教授, 林清涼教授, 揚信男教授, 黃偉彥教授, 張國龍教授, 都對我諸多期許與鼓勵. 尤其是林清涼教授, 在上量子物理時, 總是以我作例子, 教訓和我同班上課不夠認真的台大物理研究所的學長們.

    後來很多人問我, Alyce, 你拿了加州理工這麼難念的博士, 怎麼不教書或作研究? 這個問題, 自我從商開始, 已經回答了 N 遍, 答案是:我從來沒有想要教書或作研究, 我去加州理工,這個在世界上諾貝爾獎得主密度最大的地方,是為了接受其薰陶,以悟出如何得到諾貝爾獎的道理, 並對我當年的偶象 Feynman 費因曼 (著名的物理諾貝爾獎得主,著有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一書)生前待過最久的地方, 進行模拜.  

    當年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不知道還有 Bill Gates, Larry Ellison, Warren Buffet, 這種人, 不然一定早就打算如何進華爾街或矽谷,作交易員或向風險投資家融資來創業. 後來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些白手起家的富豪, 二話不說, 在加州理工學院修得生物科技/物理學博士,也就是受完最好的自然科學訓練之後,馬上跳出了科學方面的職場,慨然踏進了金融行業.

    [2] 19 歲走出臺灣赴美

    大學四年級時,我還不到廿歲, 考完託福和GRE後 (多謝來欣補習班的方有毅老師, 當年我的GRE 是全臺灣考出的前三高分), 申請學校的結果, 得到多所美國名校的入學許可. 加州理工, 哈佛, 哥倫比亞, 柏克萊, 康奈爾, 芝加哥, 等等. 加州理工物理系歷年為全美物理排名第一. 哥倫比亞給我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獎學金. 柏克萊給我全額獎學金, 其天文系第一把手徐遐生教授來臺灣演講時, 還特地安排與我見面, 希望要我選擇柏克萊, 以為中國天文物理界培育接班人. 康奈爾也派出鍾威, 當年臺灣清大有名的資優生, 向我招手. 鍾威在康奈爾學的是最難的”超弦論” (Super-String Theory), 但後來也投身華爾街.

    我和父親特別到美國這些學校都看過, 才決定加州理工.

    [3] 進入加州理工

    一九九二年六月,我正告別了深愛我的家人,要到加州理工學院這所精緻的大學深造。 臨行前一天, 有緣和當年臺灣最有名的天才, 揚柏因見面. 揚柏因剛從 MIT會臺灣, 以4年時間修完博士, 為臺灣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 在台大時, 揚維哲教授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揚柏因為揚維哲教授之子, 又是台大物理系的學長及當年有名的資優生, 未見面前很多人告訴我很多傳聞, 聽說是又矮又小. 結果一見之下, 居然又高又大. 我們聊的很開心, 可惜第二天我就飛美國了.

    本來懷這雄心壯志到加州理工學院, 結果才發現學物理的找不到工作, 去拜見物理系的教授, 不是不收學生, 就是研究經費減少, 然後就造就了許多 10 年的研究生, 不時沒畢業, 就是一直留在實驗室作同一個教授的博士後研究員.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 怪不得讀博士學校付獎學金, 讀 MBA則要交學費.

    當時我連電腦都不會用, 只是理論很行, 為了在研究中能生存, 一九九二年夏天,一天晚到校園的電腦中心泡在電腦前苦練電腦. 有一天, 我電腦螢幕上有人從另一台電腦上給我寫字, 約我和他去喝 COFFEE. 我望那一台電腦一看, 看到一個中國人, 個頭不高. 原來他是中國大陸少年班出來的, 12 歲進安徽的科技大學, 16 歲大學畢業到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班. 我還以為我 19 歲來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班多了不起, 原來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但他已經來加州理工 4 年了, 正在寫博士論文.

    他的指導教授是 Tom Prince 在美國的電腦天文學中是領導. 他們一天到晚有一大堆的資料, 從看星星得來, 要作資料處理. 因為資料真的太多了, 他們有時要用 PARAGON 也就是’超級平行電腦’ 來作 ‘平行計算’ (Parallel Computing). 那時全美國也只有5個地方有這樣大計算容量的電腦, 加州理工為其中之一.

    他告訴我, 暑假還是準備開學的考試. 考過了, 就不必花一年的時間修物理課. 越早開始做研究越好. 我聽他的話, 專心準備.

    1992 年 9 月,學校便給我們這些新生一個考試,要測定所有新入學者的真實程度,以確定對每個人如何安排,如是要念碩士還是直攻博士甚至是不是要轉系。考試的科目為 (1) 古典物理 (2) 量子物理 (3) 數學物理. 我前兩門得了全班前五高分, 數學物理得了第二高分. 數學物理最高分的是一位哈佛 Harvard 來的, 大學就和教授做”超弦論” (Super-String Theory)的研究, 大學畢業論文就相關的題目, 還發表在 Physics Review. 我雖然一個最高分都沒那到, 和以前在台大物理系很不一樣, 我很高興沒丟臺灣人的臉. 我們那一年受了 30 個左右的新生, 是從全球來的精英.

    物理博士生第一年,主要是修課,誰要是不想修也可以,但又得參加免修考試,考過了就可免修考試考的都是很難的題目,那目的可能是要挫一下想免修的人的銳氣,要人知難而退,乖乖修讀所有課程。考試的科目為 (1) 古典物理 (2) 量子物理 (3) 高等應用數學 (4) 高能物理 (5) 核子物理. 其中我後4門都用考過的, 只有第一們古典物理特別去上 Kip Thorne 的課. Kip Thorne 是近代相對論的始祖, 其嫡傳弟子包括臺灣清華大學名教授倪維鬥.

    考試證明實力之後, 物理系的系主任及教授們都認識我, 也給我比較多的自由. 系主任有幾次請我去爬山, 我帶朋友一起去.

    這一年我因此而有比較多的空檔時間,我把這些時間用來掃描物理學門中比較有發展前途的課題,以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曾去拜見過葉乃裳教授, 葉乃裳教授是臺灣有名的才女, 當年上過 Time Magazine, 一個星期工作 100 小時, 以作超導體著名. 我一看, 她實驗室的博士生就是收在機器旁邊等資料. 我問這位女博士生, 何必守在旁邊和機器一起等資料, 她說機器還是有可能故障, 一故障, 資料收集要從新來過. 這個女博士生出身不凡, 是印度的公主. 堂堂印度的公主在自然的面前也沒有特權, 可見這科學科技真的是憑真本事.

    這時我發現,物理學本身幾乎處於飽和狀態,倒是物理學與生物學交界的學問,很值得研究。那時在這個部門用心的人極少,這就是今天全球正在熱炒的生物科技,或稱生物工程。

    我打定主意,要以生物科技為自己的研究主題。但是問題來了,我根本沒有修過大學有關生物學的課程。沒有這方面的基礎,而想進行生物科技研究,並要取得成績,實在是不可能的。

    [4] 從物理轉生物科技

    說到這?,我就要感謝加州理工彈性的教學體制。當我把我的研究計畫提出來後,我要求到大學部去上生物課程,這在別的學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加州理工竟然准了,讓我用一年的時間,跟生物系的大學生一道修生物方面的專業課,並學習基本的實驗。加州理工大學部是有名的天才班, 很多 11的 12 歲的小孩確問最犀利的問題, 或能答出教授所問最難的問題. 我 20 歲坐在那?, 已經算老了. 這時候我才知道以前和我同學的學長姐們, 有何感想.

    所謂隔行如隔山, 到我親身從物理學界跨進生物學界,才真正瞭解這句話的真正涵意。在此之前,我從高中就不念生物, 生物只有國中程度, 對生物學所知真是有限,待進了大學生物系的課堂,才發現要學的東西多著呢. 但加州理工畢竟不一樣, 教授講生物思考模式, 而不是瑣碎的事件, 常講最新的發現, 或是自己研究的發現. 每一子科的課本中, 重大的研究成果好象都從加州理工作出來, 課本?面的某某, 要嘛是加州理工學校?的教授, 或是同學的父母親或親戚, 讀起來真的很帶勁, 讓人有一個有為者亦若是的抱負.

    雖然物理和生物兩門學問, 不論在思考學習的模式或實驗方法主體上, 在科學?相鄰最遠,但我覺得物理於生物學交叉的部分真是蘊藏著無限的學問,故很願意花時間下工夫.

    但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一定有所謂「保守勢力」,他們對於具創新意義的事,總有些抵觸情緒,連加州理工生物系也不例外。學校批准我這個物理博士生到生物系大學部修課,有些老師、同學都當笑話看,不知道學校在弄什麼花樣。直到我生物學修課了好成績,並且用所學得的這方面的知識與物理學結合,做出了很有價值的實驗,且取得了可以實用的專利,投射在我身上的異樣眼光才收斂掉,這是後話。

    [5] 得到晶片之父 Carver Mead及諾貝爾獎得主 Rudi Marcus的鼓勵

    加州理工有一個新建的系, 叫 Computation and Neural Systems 計算及神經系統系. 這個系的創辦人之一叫做 Carver Mead, 所有電機系出身的沒有不認識他的, 他是超大型機體電路 VLSI 之父, 也是 Intel 創始人 Gordon Moore 的好朋友. Carver Mead 是 Feynman 費因曼在加州理工最好的朋友之一, 因為兩人的程度都不是一般人的智力能及. Feynman 費因曼在死前, 在加州理工最喜歡的研究題目, 已經不在純物理的範圍, 而在 Nano-Technology 一類用做原子做工程的應用, 以及物理和生物的交界尤其是神經科學這種和電有關係的, 這正是 Carver Mead 畢生研究的範圍.

    正像很多最傑出的工程師一樣, 他們覺得最了不起的電腦設計無他 — 就是人腦! 故 Carver Mead 就想做 chips that can see 會看的晶片, chips that can hear會聽的晶片. Carver Mead 覺得要能理解人腦, 一定要能建造一個, 才表示懂. 而人腦如此複雜, 一定要把他分成幾塊, 於是能看的這一塊, 和能聽的這一塊, 都被他抽出來磨擰. Carver Mead 用他的研究成果開了很多家公司, 多在北加州, 靠進三藩市及史旦佛大學一帶. 有一個公司取名叫 Synaptic 神經突觸, 其意不言自明. 他在加州理工開課,就是為他的公司培訓以後的員工.

    Carver Mead 曾指導過一個天才女學生, Misha Mohawald, 她是第一個加州理工獲得最優秀博士論文的女性, 也上過美國全國電視網介紹傑出女科學家的節目. Carver Mead 和Misha Mohawald 共同作出了第一片能看到晶片. Misha 博士後到 Oxford 拜師Rodney Douglas 名下. Rodney 為Misha 在瑞士最好的?工大學 ETH 開了一個系, 叫 Neuro-morphic Engineering 仿神經網路的工程系. Misha 於 30 歲出頭, 自殺結束了她精彩但短占的一生.

    我研究生第一年修 Carver Mead 的課. Carver Mead 在加州理工是研究生心目中的神. 每堂課爆滿不說, 每個學生都槍要坐前面, 而且槍者回答 Carver Mead 的問題, 希望引起 Carver Mead 的重視. 那些學生多是電機系的, 而且是加州理工的電機系, 功力之高可想而知. 我也屬於坐前排槍答 Carver Mead 問題的學生, 但高手環司之下, 我大學又不是學這個的, 出頭很難.

    不過, 全班大概就我一個中國女生. 期末, 有一次, Carver Mead 畫了一個很難的線路圖, 很多平常的高手, 不是沒回答, 或是答錯. 我一看原來那些答案是錯的, 我便舉手, 用了消去法, 猜出了一個答案. Carver Mead 一聽, 很高興, 覺得孺子可教也, 課後就請我去 Athenaem 喝一杯小酒. 那時快要過 Christmas 耶誕節了, 去喝一杯小酒很正常, 校園?大家都在開舞會.

    Carver Mead 的課是 5:00 pm 上到 7:00 pm. 那一天晚上, 7:00 多, 天色很暗, Carver 和我在走在到 Athenaem (Athenaem 是加州理工一個教員學生吃飯的地方) 的路上, 我向Carver 問起我的偶象 Feynman 生前的情形. 在 Feynman 已經去世的情況下, Carver 這位元Feynman 生前最親近的朋友, 感覺上是與 Feynman 最相近的人.

    我們在Athenaem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Carver 告訴我許多 Feynman 生前的事情, 言語中充滿懷友之情. Carver 問我打算選那一個研究方向或題目? 我說生物物理方面, 但還不確定那一個題目. 我物理考試都高分考過, 重新和大學學生一起學生物, 也修電機系您的課, 就是想多瞭解這個領域. Carver 說: 我在班上有注意到妳, 妳一看就是那種很努力, 一天到晚想要跳得更高的人, 妳需要一個教練. Carver 再說: 這樣吧, 我時間有限, 不能親自指導妳, 但我的另一個好友, Rudi Marcus, 剛的化學諾貝爾獎的那一位, 身在學術界, 應該有多一些時間與妳討論, 妳不妨去找他談談.

    我第二學期就去修了Rudi Marcus開的課. Rudi 是個很有儒家修養的教授, 身為諾貝爾獎得主, 並無改變他的生活. Rudi 對我非常賞識, 提我寫了很好的推薦信.

    [6] 到生物系找指導教授

    1993 年,加州理工已公認我是本校物理系與生物系合作的拓荒者。在我之前,這所全美首屈一指的理工名校,還不曾有過一個扮演這種角色的人。至拓出什?名堂來, 很多人還在看. 但我的名氣是不缺, 所有生物系的教授都認識我. 我很欣慰的是, 1998 年我博士畢業那一年, 加州理工生物系特別成立了一個”生物物理獎學金”, 開放給所有希望在物理與生物交界處作研究的博士生, 就是像我這種人.

    1993 年的萬聖節, 我參加加州理工校園?辦的萬聖節 Halloween Party. 加州理工本來就是有名的怪, 再加上萬聖節這個作怪的節日, 怪上加怪可想而知. 每個人的裝扮不止是面具, 披風, 有人用玻璃和電晶體把自己圍住, 裝扮成電腦司服器 computer server, 引起很多人圍觀. 那真的很厲害, 從外面看還真的以為是電腦司服器.

    我就是在那個舞會上, 遇見 Steve Mayo 我後來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和他的第一個研究生 Bassil Dahiyat.

    Steve Mayo 那時剛被加州理工聘進來當助理教授, 他想做一個可以做蛋白質設計的電腦軟體. Steve 在大學時就寫過一軟體程式做分子模型類比, 在加州理工念博士時, 就是把大學寫的軟體程式推廣, 後來和他的指導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專賣這個軟體給學術機構和大公司的研究部門. 最後這家公司被 Pharmacopia 收購, Steve 的股票大賺了一筆.

    Bassil Dahiyat大學念的是約翰?霍普金斯,三年就畢業,後來在約翰?霍普金斯又待了兩年, 不但拿了碩士, 還替他的指導教授成立實驗室, 發表多篇論文. Bassil 的專長是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生醫工程, 理論實驗都非常厲害, 是那一年加州理工有名的高材生.

    這兩人 1993 就有一個遠景, 要把這個蛋白質設計的電腦軟體做出來, 並且商業化.

    我一聽, 覺得這就是我想做的方向, 第二天就去Steve Mayo的實驗室和他談, 他也欣然答應受我作學生. 因為他就是要找對生物有興趣, 但又能用理論的方式建立模型的人.

    那時我是Steve Mayo的第三個門生, Steve Mayo 的第二個門生叫做 Jay, 是中國科大的高材生, 得過科大的最高榮譽之一的羅末漷獎學金. 但Jay沒有選擇做蛋白質設計的電腦軟體,做別的博士題目.

    Steve Mayo, Bassil Dahiyat, 和我, 三個人就展開了幾年蛋白質工程的科技商業化之路.

    [7] 我做出了一個經典生物物理模型

    Steve Mayo 的實驗室才剛開張, 由於 Steve 在電腦方面的功力和成功的科技商業化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成功經驗, 實驗經費相當寬裕, 尤其是私營的研究經費. Steve 用了這些經費先買了好幾台電腦, SGI, Sun, Mac, 各種版本的都有, 編譯器也是有 Fortran 和 c 語言的. 也買了一台 600 的NMR全美只有最專業的地方才有. 其他的實驗器材在慢慢的採購之中, 實驗室每天茁壯成長, 漸漸成型.

    那時, 有個名氣很大、人也非常好的猶太教授亨利?樂斯特 (Henry Lester) 和他一個超強的, 從以色列來的猶太博士後研究生瑟拉.美革 (Sela Mager) 他們有非常稀有的資料, 從某稀有蛋白質 (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 上量到. 這種蛋白質, 對瞭解藥物上隱, 有很重要的藥理功能. 他們希望對這一類的蛋白質輸送分子的行為, 做一個動力模型, 以方便日後科學家對藥物上隱學的研究. 有一天, 他兩走進我們的實驗室, 找 Steve 談. 因為這個模型的建立需要用電腦, 寫程式, 是Steve的專長.

    Steve 那時正親手寫一個快速尋找的電腦程式, 沒有這個程式, 蛋白質設計的電腦軟體是無方運做的, 故在等這個程式的過程中, Bassil 和我都先做其他的項目. Bassil 和 Beckman Institute 的一個實驗室合作, 做實驗. 我則在Steve, Henry 和 Sela, 的同意和指導下, 開始我的第一個研究計畫, 為他們的實驗資料做一個模型.

    製作生物學模型須倚助電腦。當時我的電腦功力還不強,還沒有完成過高級的設計。正在這時候,一個電腦方面的厲害角色,出現在我的身邊。

    這個人叫 Erik Winfree,是個德國裔的猶太人,只比我大兩歲. 他在電腦方面不是普通的高強,真稱得上是聖手級。Erik 的父親 Art Winfree 是有名的教授, 得過 McArthur (Genius) Award, 在美國那個叫天才獎. Erik 也替 Mathematica 的創辦人, 也是加州理工前校友, 另一個天才 Steve Wolfram 做過程式及研究. 這種背景, 電腦與邏輯的功力真是無庸置疑. Erik在拿到博士學位後,立刻被加州理工聘為教授,這是極少極少有的事。有其父必有其子, 他後來也拿了一個McArthur (Genius) Award.

    Erik 和我常常就這個模型討論, 也在電腦方面給我的指導. Henry 和 Sela 也很夠意思, 每有新資料就喂給我的模型. Sela 和我也經常就這個模型進行討論. 討論到一定程度是, 就報告給Henry看還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他們本來只要解釋他們自己的資料, 結果看哪個模型越來越厲害, 連他們還沒測量到資料也可以預測, 就變本加厲把別的實驗室量到, 有關這種新潮蛋白質的資料也拿來看我們的模型是否能解釋. 給他們這樣一搞, 這個模型把那時所以的資料都不但解釋, 而且預測到了.

    我所做出的這模型,不但可以解釋Henry 和 Sela他們發現的現象,還可預測一些別的新的實驗現象,這些預測到的現象,後來在其他的實驗室如UCLA的名實驗室中被發現,因此我做的模型在生物學界相當轟動,Henry 和 Sela到那一陣到什麼地方都講這模型。

    Henry 和 Sela 這兩個老猶對我完成的工作滿意極了,他們在我畢業後為我寫求職推薦信時,把我寫得非常完美。 Henry 和 Sela是很典型的猶太人 (Henry 的兒子取名叫 Ben, 可想而知) 我為此不但對他兩, 也愛屋及烏, 對所有的猶太人充滿預先的敬意.

    1995年, 我從加州理工發表的第一篇科學論文,就是說明這個模型所統合的各種現象。

    [8] 我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從事蛋白質工程研究

    我和Henry 和 Sela的合作, 實驗資料是他們提供, 我自己是一個實驗也不用做. 生物學為何初學時感覺是很多片面的知識, 因為實驗是生物學的基礎, 生物學便是由這些實驗結果基類出來的. 如果只是用記憶實驗結果的方式, 而不去探討為何會去做那樣的實驗, 是無法瞭解其精髓而為己所用的.

    蛋白質工程和一個純生物物理模型的差別, 是一定要有實驗資料來證實或推翻一些假設. 用已證實或推翻的假設為基礎, 再往上堆積. 我從 1993 年到 1994 年, 陸續修了一些大學部的實驗課程, 從最基本的 Pipetting (一種實驗儀器)開始學. 這是最基本的蹲馬步, 問題是這些學會了之後, 和真正能設計自己的實驗, 並完成這些實驗取得可信的實驗結果, 是兩回事.

    實驗最恐怖的是變因太多, 當你以為都想好時, 可能結果跟你預期的不一樣, 因為還有你沒想到的變數. 故可能要多做幾次, 才看到所有沒考慮到的因素. 這時, 一要耐心和體力, 二要經費. 實驗是非常耗費金錢與資源的. 隨著實驗越做越多, 技巧越好, 越能越快得到好的資料. 所以一般的指導教授喜歡找有經驗的實驗研究生, 如果以前沒有做過實驗, 沒有經費的指導教授是不願意讓這些學生浪費錢的. 因此, 我從進入 Steve 的實驗室開始, 無時無刻在想我要如何說服 Steve 和 Bassil 能讓我做實驗.

    Bassil 是做化學實驗出身, 可以在不用儀器之下, 作出很長的蛋白質. 但若要更有效的作出更大的蛋白質, 必須買儀器 (peptide synthesizer). 但再大的蛋白質, 就的用分子生物的方法, 買 Oligonucleautide 用 PCR 技術備份, 再把這些 DNA 和載體 (Plasmid) 都用效素在特定的地方切, 再用粘效素 (ligase) 把 DNA和載體結合. 這種 Recombinant DNA 進入細胞以後, 就利用細胞現成的機制, 把 DNA 變成蛋白質. 這個蛋白質從細胞中做出來, 到純化, 到乾乾淨淨又大量的能進入試管中, 做生物物理的定量研究, 如 Circular Dichroism 或 NMR 核磁共震, 又需要很多人力. 這就是所謂的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 是蛋白質工程?面很重要的一環.

    為了讓這個蛋白質設計軟體不止是個理論軟體, 其設計結果有實際用途, 我們必須把軟體設計出的蛋白質序列從實驗室中做出來, 然後用生物工程的儀器, 如Circular Dichroism 或 NMR 核磁共震等, 測出所設計蛋白質的性質, 如抗熱性, 穩定性, 結構, 等等, 來看看軟體設計的結果如何. 軟體設計的結果如果不如預期, 我們便要調整軟體?的參數, 重新再預測新的蛋白質序列, 重新再做實驗, 看結果如何, 一直到軟體?的參數能夠值得信賴地預測出設計者要的蛋白質.

    在我開始做實驗之前, Bassil 都是用化學的方式, 用 Peptide Synthesizer 把蛋白質做出來. 這個方法對於小一點的蛋白質可以, 但對於大到 60 個 amino acids 左右的蛋白質就不行了, 因為 coupling efficiency 不夠, 產量太低. 所以非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我們實驗室?, 從來還沒有人用這種方法做成功過.

    我因為設計的蛋白質有 56 個amino acids, 起初用Peptide Synthesizer 做產量太低, 根本無法量產到夠做後來的測試實驗. 而且這種方法非常貴. 我只好想辦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我們實驗室有一個學生, 以前是 UC Davis 生物系大學部的高才生, 她不做蛋白質設計的軟體, 做別的題目. 我和她研究這個基因工程要如何做法. 她給我畫出了實驗步揍, 我去買了實驗原料, 照著她畫的步揍做. 一開始總是做不成, 前面的幾個不揍還可以, 但到了粘接的步揍總是不成. 我再查了其他的書, 和其他實驗室的朋友請教, 把每個實驗步揍需要的時間, 非常精准地寫下來. 然後帶著一個計時器, 只要計時器一響, 就算是淩晨 3:00, 我也照樣從床上爬起來, 從宿舍走到實驗室進行下一個步揍. 很多時後我乾脆睡在實驗室. 這樣過了幾個星期, 居然被我弄成了第一個蛋白質成品. 這也是我們實驗室第一次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做出來 – 被一個理論物理出身從沒作過生物實驗的人作出來. 從此 Steve 和Bassil 對我刮目相看, 不但不阻止我做實驗, 還儘量鼓勵我多做幾個.

    原來以前實驗室沒有半個人作出成果, 是因為不按照時間來. 可能淩晨 3:00 該起來做下一步時, 他睡到上午 8:00. 或著星期五晚上, 該做下一步實驗是, 他去吃飯跳舞. 只有我這個笨蛋, 願意隨身戴一個計時器, 照著自然的規矩來. 等我熟能生巧後, 我就可以安排做實驗的時間, 而不必再過那種非人的生活了.

    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三年。那段時間,有兩次爸爸、媽媽從臺北到美國來看我,我竟然抽不出時間到旅舍去會他們,他們到學校?來,我也只能匆匆跟他們打個照面。他們心疼得不得了,尤其是我媽媽,我看到她的眼睛一離開我,就在掉眼淚。

    很多人也問我, Alyce, 你為何一個博士花了那末久才拿到. 其實, 如果我願意選一些無足輕重的題目, 隨便弄個電腦模型跑一跑, 也可以畢業. 這種博士有很多的. 但我選擇了硬幹, 從一個理論物理學家, 一個生物實驗都不懂, 到作出實驗室?第一個基因工程的實驗, 我向一個重要卻困難的題目挑戰, 而得到了好的成果. 現在很多人知道我是臺灣最歷史上最年輕的女博士, 一來現在大家都去念 MBA 了, 二來, 如果那是我入加州理工的志願, 我還可以更早畢業.

    現在,「蛋白質工程」在學術界已是很紅、很熱的的題目,可是在我起步的那時候,我卻是孤獨的。

    [9] 蛋白質工程研究成果得獎

    1997 年初, 我還沒有完成博士學位論文,也就是尚未畢業,但我發表的蛋白質工程相關論文,已使美國的學術界注意到我這個人。麻州理工學院有個大大有名的教授卡爾?柏波(Carl Pabo),是諾貝爾獎評審團的委員之一.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Steve Mayo 由於只是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要升正教授, 其研究成果必須得到美國研究領域最上層的認可. 卡爾?柏波就是這類權威人士的代表. 於是Steve Mayo 便請 Carl Pabo 由東岸的麻州理工學院飛到西岸的加州理工學院來親自審核我們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Carl Pabo 來時, 時間排得很緊. 既有安排他的專題演講, 每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們, 尤其是年輕的助理教授, 都排隊要見他. 應屆畢業的研究生們, 想繼續在科學界找工作的, 都搶著要當他的招待. 那時因為 Carl Pabo 是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請來的, 而我的研究成果, 和 Bassil Dahiyat 的都是我們實驗室研究成果的代表, 我有幸和一些應屆的精英研究生和 Carl Pabo 一起用中飯.

    我向他解釋我的研究題目及結果, 他認為我的題目選得很好, 不但把古代和現代經典的研究方法連在一起, 有實驗結果證實這套方法的可行性, 並兼具研究及商業的價值.

    以他在科學界的地位,能被他注意到,是非常不容易的. 經過他一品題,身價就不祇暴增十倍了。由於柏波教授的推薦,我得了美國蛋白質學會的學術獎。這個獎頒給我這個廿十出頭的「黃毛丫頭」,讓學術界大感意外,因為這個獎在美國蛋白質學術界是很崇高的,許多人在爭取,不夠天份的科學家可以為它努力了一輩子還得不到。

    [10] 柏波提示我走從商之路

    當天下午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Steve Mayo 趕緊把Carl Pabo 拉到他的辦公室, 好好地講解他的研究成果一番. 那天下午我恰好身體不舒服, 先回宿社休息. 傍晚忽然來了一個電話, 是 Steve Mayo 打來的, 問我晚上去哪里吃飯. 我正納悶, 因為Steve Mayo 向來不打電話到我宿社的. 結果電話那頭忽然轉手, Carl Pabo 把電話搶了過去, 並說 “ 把中間人幹掉 (Let’s eliminate the middle-man)” 他問我晚上可否和他單獨一起用餐.

    這個機會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我當然說好, 雖然我身體不舒服.

    遵照他的吩咐, 我替他帶來一些素食, 到他下塌的 Athenaem 去. 他坐在床上打坐, 我坐在和床離一段距離的書桌旁邊的椅子上, 和他聊天.

    我當時知道以自己的能力, 不論想往何處發展, 總是有志者事竟成, 連理論物理都能轉到實驗生物科技. 但我對是否留在科學界, 有很大的疑問. 我的個性喜歡和人打交道, 作研究太孤獨了. 我那時已經開始看華爾街日報, 也覺得華爾街日報的內容很有意思. 但加州理工學院是一個非常與世隔絕的地方, 連商學院都沒有. 我不曉得原來我的性向是喜歡從商的.

    Pabo 告訴我, 他在科學界這麼久, 他覺得科學界和宗教最像. 如果我決定在科學界發展, 他以愛才之心, 願意全力幫我. 但柏波又說:「科學界的天才已夠多了,天才們想出來、做出來的東西,要放到市場?,做最好的推廣,讓許多人能夠享用,這件事也要有天才去做」。

    他這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只是我從小到大做的都是科學家夢,現在已到了實現的邊緣,這時要換一個大方向,真有點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

    柏波教授再說:「你考慮一下我的建議罷!我有一個學生叫 Philip Ma,過去在我的實驗室?表現得很優秀,但大學在英國牛津念生意的, 一天到晚看華爾街日報,後來被招進了麥肯錫公司,居然有更傑出的表現。如果你想走這條路,我可以介紹他跟你談談」。

    過了幾天,柏波的這個學生 Philip Ma菲立甫?瑪,果然打電話給我. 跟菲立甫一談,我才知道在科學之外,還有一個寬廣而多彩的世界,商業是一個足可與科學抗衡的行業。我也才知道了麥肯錫公司是幹什麼的。這些東西引起我很大的興趣。

    [11] 用蛋白質工程研究成果換取美國綠卡

    1997年中, 我的博士論文大綱及相關資料都已準備齊全,要寫的話可以很快寫完,也開始想加州理工畢業之後該做什?. 這時我發現沒有美國綠卡是多麻煩的一件事. 不但很多獎學金, 很多工作, 都無法申請, 而且也聽說很多老闆會故意拖延替你申請綠卡的程式或種類, 如此他可以多用低薪留住你, 使得許多移民都是廉價勞工. 一個中國人, 在美國只好照美國的規矩. 那時我一心想在美國工作, 綠卡非常關鍵.

    那時美國也體認到高等智慧移民的有用, 故開了一個

  55. 错误 Says:

    标题:【参考文献】粟耀莹自传 Adventure of Alyce Su [19-25]

    [19] 考入麥肯錫 McKinsey & Co.

    我在前面說過,在進Pimco之前,我考過麥肯錫公司,沒有錄取。但是我對這個公司懷有高度興趣。另一方面,要想在美國商業界發展,最好有個MBA(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我沒有這個學位,要想念一個,要花兩年時間,還要交一大筆學費。而美國企業界有個默契,只要在麥肯錫工作過一年,便視同MBA資格,這就不但使我因興趣而想進麥肯錫,實在還有必要進。
    這樣,我就報名參加麥肯錫的一九九九年底的人才甄試,那年我趕上麥肯錫在全美國招收給大中華兩岸三地的人才. 經過第一輪在加州理工進行. 第二輪在落山機進行. 我因以前就準備過麥肯錫的甄試, 再加上PIMCO所受的訓練, 對麥肯錫的口試應付自如, 也輕易的進了最後一關. 最後一關全美一共只收了 40 個人, 送去上海, 進行為期五天的培訓及最後一輪的甄試. 麥肯錫給我們這一群人的綽號叫Insight 2000.

    2000 年初到上海, 我馬上被這個城市給懾住了. 我從 1992 年離開臺灣, 之中只有回去臺灣兩三趟, 中國我倒是一次也沒回去過. 1992 年到 2000 年的牛市 Bull Market 中, 兩岸三地發生了多少大事, 造就了多少人物, 而我卻一件事也沒趕上, 一個人也沒遇上. 2000 年的上海與我印象中的中國是多麼的不一樣!

    前三天是培訓, 麥肯錫的顧問們先告訴我們他們的背景, 做過的案例 (當然案例都不具名). 然後把我們分組, 給我們案例, 讓我們分組討論, 並上臺報告. 然後角色扮演, 我們扮演麥肯錫的顧問, 麥肯錫的顧問們扮演公司的CEO, CFO, VP of Marketing 等, 讓我們感受實際和公司管理層打交道的壓力, 並對我們的表現給予講評. 麥肯錫也教我們一些最基本的生意架構 (business framework). 晚上麥肯錫為我們安排到上海有名的飯館體驗當地的生活. 這三天的假設是, 我們這一批, 都是中國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一批, 都沒有MBA, 這三天, 就是快速的將一些 MBA 的觀念, 做麥肯錫顧問最基本的工夫, 交給我們, 然後要看我們學得如何.

    後兩天是非常嚴格的面試, 面試都是案例 Case 看我們前三天學得如何, 並看每個人的生意感覺 Business Sense. 從這 40 個人中, 麥肯錫挑了 10 個人, 分別進入北京, 上海, 香港, 及臺北, 4個辦公室. 我也順利進入臺北辦公室, 正式成了麥肯錫公司的一員, 圓了我加州理工時代的一個夢.

    我當時知道, 我一定要在麥肯錫待上一年, 獲得訓練和實際經驗, 以換取和 Harvard MBA 同等的對待. 有了麥肯錫在我的履歷表, 別人就不敢老是看我是博士, 問我為什?不去做研究員或工程師, 因為麥肯錫就是全球最有名的”管理”顧問, 專門為 Fortune 500 的CEO 提供戰略服務的.

    [20] 我在麥肯錫受的訓練

    對於像我這樣的不是學財經出身,但被證明有 智慧且具博士學位的人,在被麥肯錫招進之後,公司會鄭重其事對我們做MINI MBA訓練,受訓的地點有時候在美國內,有時候在美國外.我受過一次在西班牙的小型MBA訓練,還有一次在美國匹茲堡的BASIC CONSULTING READINESS基本諮詢準備. 兩次都是三星期。

    如這本有名的 The McKinsey Way 所言,麥肯錫是個很講究團隊精神的公司,為了使同仁們工作上能充分相互配合,公司?面提倡:無論你個人如何優秀傑出,但你必須能與工作夥伴合作,不能只求一個人表現。大家既然來自不同國度,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都是在平輩中頂尖的人物,要形成一個圓融的工作團體真的不簡單。我現在回想起來,我所受的兩次訓練。確實發生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決不僅是對我個人如此。

    我們在西班牙受訓,第一個星期是講「微觀經濟」,告訴我們單一企業的特質, 企業的運作要領;第二個星期講「公司融資」,第三個星期講「公司策略」,所有的講員都是全球各名校的最好的MBA教授,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們這些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學員,過的可以說是海軍陸戰隊的新兵般的地獄生活,聽講、討論、做習題、交報告,沒有一分一秒浪費,那時間的安排,比我在加州理工修博士時還要緊湊。巧妙的是那最後的報告,一定要用集體的智慧才能完成,參加撰寫報告的人,都會感覺到並且承認,那?面蘊含著一些自己提不出的、確實比自己高明的意見。我想,這是訓練充實我們的知識之外,另一個具啟發性的目的。

    在受訓的時候,麥肯錫公司允許並且鼓勵我們學員在週末心情放鬆,一道遊玩。這樣使我們在成為深有默契的工作夥伴之外,也成為很好的朋友。在西班牙的三個星期訓練,給了我終身難忘的回味。

    在匹茲堡的三個星期訓練,題目叫做BCR,即「BASIC CONSULTING READINESS」,基本諮詢準備。這是麥肯錫公司的本業訓練,先由公司仿真一些客戶狀況,由一組學員把這些問題承接下來,然後由一個人做頭,把問題分割成幾「塊」,每個人負責解決一「塊」的問題,各人先就自己負責的一「塊」去搜集資料及思考,然後用集體智慧將這些「塊」整合起來,再成為整體,提出解決的策略及方案。在訓練中每個成員都有做「頭」的機會,沒有畸輕畸重的情況。這是一種比在西班牙所受訓練更深一層的團隊工作訓練,進一步教給學員對夥伴智慧的重視。另外的重點是學畫圖, 即所謂的 CHARTS 圖表, 因為顧問和客戶的溝通工具是用特別的CHARTS, 要如何用言簡意亥的方式畫出你要傳達的意思.

    麥肯錫的訓練是按照個人在公司中的職業成長設計的,譬如,一個剛進來的顧問,可能需要小型MBA訓練或 基本諮詢準備. 等這個顧問做了三個案例或進來一年以後, 要接受別的訓練, 升到 Engagement Manager 或 Principal 或Director 後也有配合不同的訓練,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有個很有名的訓練每個參加過的顧問都喜歡談, 就是將每個人做性向測驗, 把人的個性分成 16 類, 然後每個人在身上掛名牌, 寫上自己的類別. 你在與別人交談時, 要針對對方的個性類別說話. 如此重複幾天. 俗語說, 見人說人話, 可能是同樣的道理.

    我最懷念麥肯錫的是每三個月舉辦的 GCO Square, GCO 是 Greater China Offices 的簡稱, 包含北京, 上海, 香港, 臺灣. GCO Square 都選在上海辦. 全部4個辦公室的顧問都聚集在上海, 受訓, 聯誼, 分享為顧客解決案例的成果, 大家討論, 看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最難忘的是2000年底在海南三亞的天域酒店, 麥肯錫舉辦的GCO Retreat, 全部大中華4個辦公室的顧問聚在美麗的三亞, 開會, 聯誼, 受訓, 討論麥肯錫未來的發展方向幾長官們對新顧問們的期許, 然後對所有新的顧問排名, 決定顧問一年的紅利.

    [21] 在麥肯錫McKinsey & Co. 的日子

    如 The McKinsey Way 所言, 麥肯錫內部的顧問分成幾個等級, 人數分佈為金字塔型, 由長而幼為依序為: Director, Principal, Engagement Manager, Associate, Analyst. 每一個等級間大約是兩年. 但由於是採用所謂的 “Up or Out (上或淘汰)” 系統, 很多人兩年一到升不上去, 就得走路. 因為這個緣故, 對所有同一年的顧問, 上面的人都會做 forced ranking 強迫排名. 新進來的顧問, 罩子要放亮一點, 趕快看上面有那些年資較深的顧問願意帶你, 把你認作他的人, 因為麥肯錫仍是所謂的 Partner 制, 所有向上的晉升一定要有人從上面給你投票. 麥肯錫?面本來 Harvard MBA 就最多, 在這種體系下, 畢業學校就成了一個自然組織集團的方式. 我進麥肯錫是 Associate, 新的Harvard MBA 近來也叫Associate.

    麥肯錫是以顧客故而 ”案子” (engagement) 導向. “Director” 從顧客手中接過案子時的, 公司就針對顧客的要求設計”案子”的長短, 然後從麥肯錫的顧問群中挑選最適合這個案子的 “Principal”, “Engagement Manager”, “Associate”, “Analyst” 的組合. 這個過程叫 ”staffing案子征才”. 對一個案子, 整個大中華區是統一的案子征才, 最上面的Principal也可能從其他亞洲辦公室, 或者全球的其他辦公室找人. 這是麥肯錫獨特的地方, 永遠找公司?最好的人才, 組成最好的團隊, 為顧客服務. 在這種制度下, 新進人員像我, 不但有機會從團隊中年資深的顧問學習, 更有機會互相認識其他大中華辦公室的新近人員. 麥肯錫對外注重為顧客服務, 對內注重學習.

    2000 年初到 2001 年初, 在麥肯錫做事一年, 我接過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在香港, 第二個案例還在香港, 第三個案例在臺灣. 我在香港最好的酒店之一 Grand Hyatt 東方君悅酒店住了半年以上, 住到酒店服務人員和旁邊的JJ俱樂部收票員都認識我, 並直到現在還會對我打招呼.

    第一個案子是為香港第二大集團作公司融資與戰略顧問. 首先, 對中國一出版公司價格作評估, 評估方法包含現金流量折現法, 市場乘數法, 用不同的折現率及收益乘數來劃出估值的範圍. 其次, 為此集團的網路投資分部準備與另一個香港大集團銷售部門的合作協商檔. 最後, 替集團在新加坡, 馬來西亞, 臺灣尋找並購對象.

    第二個案子是為全球最大農化公司的亞太地區高層主管提供並購後重組服務. 對亞太地區共13個國家的業務進行分析, 然後估計兩個公司間的生意互利及重疊. 對互利實行及重疊消除方面作出了執行計畫及里程碑. 此計畫為亞太地區最高指導委員會同意並執行. 麥肯錫的3人小組在5個月間整合了3000個員工.

    第三個案子是為臺灣最大的金融集團等設計並購策略及並購後資源的整合方案. 2000 底, 臺灣金融界因法律改變允許 Financial Holdings Company 的成立, 一連串的改變正在醞釀. 我們看中這一批改革風潮會帶來臺灣金融界的震撼, 與各集團積極展開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我們打交道的物件是各行各業大企業的CEO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翻成中文是「執行長」,也就是他那企業掌握最後決定權的人。這些人在他那行業多有許多年的經歷,自然那方面都內行,我們這些麥肯錫的顧問,要他們出高價聘請提供諮詢,當然大大不簡單。他們一定是遭逢到了棘手的問題,才來找我們,而我們這些人也許對他那一行瞭解並不深刻,但是一經他們禮聘,短期內就要拿得出能解決問題、令他們折服的方案,這種事的難度可想而知。
    麥肯錫的顧問,理論上應是「萬事通」,隨便什麼問題,一談就要能進入狀況。這要求有高度的領悟力和學習能力。CEO們都忙,沒有時間聽空話,所以跟他們談話,一定要很快領會他們的意圖,明白困擾他們的問題何在。把他們的意圖摸清楚了,找出「當局者迷」迷在何處,才能對症下藥求解。

    除了這份聰明,還得十分認真、努力,吃得了苦。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很快做出來,這要查閱非常多的相關資料,並做合理消化。因此,接案之後,顧問的工作幾乎是不分日夜,一天十六、十八小時都有可能,每分每秒都是挑戰。

    這份工作,對極了我的味口,我的性格就是喜歡捕捉新的、一般人看起來艱澀無解的問題,找出別人找不出或不易找出的答案,挑戰越多、越尖銳,我不但不以為苦,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

    [22] 進入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我向麥肯錫公司遞出辭呈的時候,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進入這家公司是那樣困難,而我進入公司之後又表現得非常好,留在公司幾乎確定有光明的未來。因此有人勸我慎重考慮,不要急於離開。

    對於這些好心人的意見,我沒有採納。因為我最初放棄學術崗位而選擇金融行業,就是想在「銀海」中求得發展,在賺得足夠的錢之後,再憑我的所學,不管是在生物科技方面創業,闖出一片天地, 或是找好的投資夥伴們, 一起入股收購物美價廉的公司。在麥肯錫公司任職只能出賣智慧,賺錢是有限的,而且我在這公司工作已超過一年,在熟悉美國企業界行情的人眼中,我已具有像 HARVARD MBA的資格了。

    離開麥肯錫,我向美國最大而著名的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 & Co,中文譯名「高盛公司」求職。進這公司的難度,不下於進麥肯錫。我之所以選擇投向高盛,是想弄清楚投資銀行是怎樣聚合資金,而後又是怎樣運用資金的。高盛公司是這方面國際性的佼佼者,一旦投身進去,應可學得一些這方面的學問。

    在很多坊間的書局中, 可以見到一本書, 叫做?Goldman Sachs, the Culture of Success (高盛, 成功的文化)”.如此書所言,要進高盛公司, 每個人最少要10個以上的面試, 20 幾個面試, 是常事. 因為高盛公司, 如此書所言, 重視團隊工作.一定要大多數人覺得可以與你共事,才有進公司的可能. 

    我在高盛臺北及香港的公司, 都被面試.來來往往也見了十幾二十個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投資銀行界的教父,宋學仁先生.宋先生話不多, 但一針見血,又願意和你講最好,最誠實,最中肯的建議.怪不得是所有大企業家最倚重的 Advisor 資旬者.沒進高盛前, 就聽說宋先生進高盛, 是帶兵投靠, 把所有大華證?的客戶,化為高盛所有.高盛在臺灣,從零開始,到臺灣成為高盛全球重視的收入來源重鎮之一,宋先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宋先生不但自己貴為高盛亞洲的副主席,更重要的是,他培育了一批臺灣人,都為高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位居高位.我一輩子覺得最可惜的是沒趕上那一波追隨宋先生的機會,不然我也不會提早離開高盛.

    我面試的結果,Investment Banking 投資銀行部 和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資管理部,兩個部門都表示要錄用我. 後來有人告訴我,這樣的情形是不多見的。我選擇了投資管理部,因為 2001 年的資本市場不太好,一般的理解下,投資銀行部在市場不好時裁員最快最多,而且是後進先出.我當時希望在高盛待十年以上,故選擇了投資管理部門.

    [23] 我在高盛受的訓練

    從麥肯錫轉到高盛,幾乎是變換了一個世界。我在前面介紹過,麥肯錫公司只給別人出主意,本身不用資本市場的工具為客戶融資,這是個原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不能違反。高盛除了可以提供麥肯錫的戰略服務之外, 還可以用資本市場的工具為客戶融資,或從事資本市場的交易.

    就是因為特質有異,所以這兩個公司對職業的訓練也有很大的不同。高盛在每年的夏天,將當年從全世界招來的新生送到紐約,集中訓練。這時通常會包下一家大旅館,做訓練場地,那氣派的豪華,令新進人員感到震懾,覺得自己投身的果然是一家不同凡響的大企業。

    高盛訓練的第一課,是把整個企業攤開給新進人員看,告訴你高盛有哪些部門,如投資銀行、貿易部、資產管理部等,向大家介紹這些部門如何操作。這時的講員多是高盛的資深高級主管,他們不但熟知高盛的各項業務,而且都對高盛銀行有感情、有貢獻。透過他們的講述,新進人員不但瞭解了這家投資銀行本身,對於全球的投資銀行業,也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高盛為期數月的新人訓練,主要目的之一是給那一年的全球新進人員有一個相互認識的機會,並對自己部門的人員,規矩,專業知識,有所瞭解,  還要測試.在紐約那個夏天,我有幸認識那年全球進高盛的新生,亞洲,美洲,歐洲,有幸和幾位德國的新生做了好朋友. 晚上上完課後,及週末, 我們都一起到紐約去玩,紐約真是個非常美麗又好玩的地方.

    我的部門特別給我們做電話對談訓練,是很有意思也很實用的一個訓練項目。不但像我這種學自然科學出身的,即使是名校的MBA,也未必受過電話對談專門訓練,不一定知道那?面有那樣大的學問。因為高盛每一個分支機搆的業務轄區都很大,做行銷的時候,如果都由人上門去洽談,那成本勢必很高,這樣就有必要通過電話來接觸客戶,高盛可以把它的行員訓練到只要客戶一開口,就知道他的問題在哪里。心中要馬上形成為客戶解決他所懸問題的腹案,那筆生意八九不離十就能做成。高盛不是教行員騙人,而是提高行員捕捉問題、消弭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接受了這方面的訓練之後,經歷了好幾個相當大的案子,是用電話談成的交易.

    [24] 在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的日子

    我在高盛公司的工作地點,被安排在香港長江集團中心六十八樓,即公司的亞洲總部,被委負大中華地區─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吸收資金的責任。對我來說,這真是個極大的挑戰。我在這個地區的人脈並不廣,主要是在麥肯錫公司工作時建立的一些關係,現在既然承擔了高盛公司賦予的這份責任,只有盡一切力量來建立人際網路。

    2001 年到2003年我是高盛資產管理部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 雖然我上面的外國老闆來來去去兩年內換了三個, 因為整個部門只有我一個中國人, 所有大中華區有關的事務都是我實際在做. 我為大中華區美金現金管理業務開發首席代表, 負責美金近十億.

    我與大中華區重要的Chairman, CEO及CFO 們談投資和公司買賣交易的機會. 帶領高盛投資銀行部門美國, 歐洲的產業專家, 與大中華區公司領導們討論全球經濟局勢展望, 產業趨勢, 及競爭者分析.

    我負責大中華區投資者關係管理及新生意發展. 與投資者溝通以理解其投資需要, 根據其投資需要, 量身訂做資產配置, 並找尋最好的固定收益, 股票, 避險基金, 及其他種投資產品, 來滿足投資著需求.

    和同仁一起, 我們調查並設計中外合資公司資產管理合作的可行性和合作模型. 我們也設計, 組織, 並召開兩屆為期一星期的亞洲機構投資者培訓課程, 培訓與資產管理相關的重點專案.

    在當代經理人雜誌社辦的中國成長企業一百強CEO峰會中, 我應邀為主講者及專題主持人. 講題為中國企業如何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 及比較各國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

    我打交道的物件,是一等一的富人,或者是有錢在庫而又想生出利潤的機關。高盛公司有一套嚴謹的制度,它的工作人員必須按照這套制度工作。我們代表公司與人接觸,只要做出了承諾,就要百分之百做到,絕不能打折扣,總之一切要顧全公司的信用。這對於我這個學科學出身的人並不難,因為我長期所受的訓練就是求「真」,無論說話、做事,都以「不假」為原則,因而我打從進入高盛公司起,就沒有違規過。

    由於管理的範圍太大,我在外旅行的時間很多,有時一個星期要坐好幾次飛機。我慣於獨來獨往,常常是一個手提箱就出遠門。每次到臺北,我習慣住到爸媽家?而不住旅館,媽媽看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樣子,心疼得不得了,總得我安慰她,她才能回過神來。其實,我東飛西跑,並不覺得如何疲累,反而是看到愛女心切的媽媽那難受的樣子,我才心疼。

    由於在高盛公司工作,我認識了很多富豪。我發覺這類人幾乎都有很精准的投資眼光。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大中華區最優秀的企業家交流,不但覺得他們的這套本事,很值得我學習, 真是三生有幸。

    [25] 我與「甲骨文」老闆的一段交往: 初遇北京

    世界的軟體業者,沒有不知道「ORACLE」(甲骨文)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叫LARRY˙ELLISON拉瑞˙愛理遜,一度是被富比士雜誌排名全球第一、超過「微軟公司」老闆比爾˙蓋茲的富人,後來有幾年排名第二,二○○二年則排名第九。這位先生很有意思,他是以特立獨行、傲視全球聞名的人物,但卻對我非常欣賞,在百忙之中親自給我發過很多電子郵件,並在與我晤面時給我很多的褒獎。

    甲骨文公司對於出身加州理工學院的人絕不陌生,多年來這個公司在加州理工招聘科技界的新人,出價都很高,被它挑中的加州理工大學畢業生,年薪達六萬五千美元,博士則給八萬美元,因此許多加州理工大學部最優秀的畢業生都參加了這個公司。只是這家公司的老闆很特別,他很少直接接觸公司的新進人員,一般職員只能在報刊上看到他放言高論,及他與比爾˙蓋茲之間的競爭,很少人見過他,跟他面談過的人更少。

    我是在加州理工相鄰的書店中,看到一本名叫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d and Larry Ellison](愛理遜與神的區別—甲骨文公司內部的觀察)」的書,買來看了之後,才知道愛理遜其人的。那書把愛理遜寫的十分有趣。看完書之後, 我以 “日本來的 Alternative Shuksa” 的名字在亞馬遜網上書店 (www.amazon.com) 發表讀後感. 日本是Ellison最喜歡的國家之一, 因為 Oracle 全球賣得第二多的國家就是日本. Alternative Shuksa和 Alyce Su的開頭都是一樣. Shuksa是猶太語”女朋友”的意思. 以後約莫有兩年時間,我不管在什麼報刊上看到有關愛理遜的言論,或者對他的報導,總會一口氣看完。我既讀過那麼多來源不同的有關愛理遜的資料,有時在跟朋友閒聊時談到他,朋友們都很驚異我怎麼知道這麼多有關愛理遜的細微之處,於是有人稱我為「愛理遜專家」。

    2002年三月某日,我忽然在報上看見,愛理遜六月份要到北京一行。我一算那時間,那時我也會在北京。我想,既然這樣,我何不設法與他見上一面,看看我的偶像的盧山真面目. Oracle 成立這麼多年來 Larry Ellison 上次親臨北京已絰是快十年前了.

    六月初, 我試著給愛理遜發了一封電子信,問他能否在六月十日,在北京與我一晤。我當然知道自己的份量,在他這種國際大財閥面前,我算老幾?因此,在信發出之後,我並不真的期待他會有回音。

    可是,出乎我所料,他竟很快覆信給我:「I would love to meet you, you are most interesting.」(我很高興與你會晤,你太有意思了!)

    Larry Ellison, Mike Milken [Junk Bond King 垃圾債券王], Rupert Murdoch [媒體大王梅鐸] 三人合作一個公司叫 Knowledge Universe [ 知識宇宙 ]. 以前我在 Los Angeles 時, 在我離開 PIMCO 去 McKinsey & Co. 之前, 曾向Mike Milken遞過我的簡歷,結果這份簡歷落在 Steve Fink, 與Mike Milken 私交甚深的好友桌上. 自從 Mike Milken被判終身不得從事証?交易之後, 所有與商業有?的活動均由 Steve Fink 負責. Steve Fink也是 Forbes 雜誌專訪過的物件, 其兄弟 Larry Fink 為華爾街著名公司 Blackrock 的創辦人及總裁. Larry Fink 和 PIMCO 的創辦人像 Bill Gross 或 Chris Dialynas 十幾年前在華爾街交手時就互相認識. 華爾街是個小圈子, 這些身價上美金億的大老們都互相認識, 再見過我之後, 多謝他們都記得有 Alyce Su 這一號女博士. 我一直不確定為何像 Larry Ellison 這?德高望重的巨富, 竟然會親自回我的電子郵件. 我猜想, 但沒有証據肯定, 可能是這些華爾街巨頭的推薦.

    愛理遜的回信當然令我興奮。但是,我考慮到,我並沒有跟他確定談話的主題,及參與談話的人,這些事不落實,他隨時可能取消這一約會。於是我立刻聯繫平常在大中華地區接觸密切的各方要人,問他們有不有興趣跟愛理遜談談. 這一切都是以私人事務的方式進行, 和高盛的業務無關.

    這個訊息發出之後,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回來的訊息大量湧至, 政府官員, 財經, 高科技豪傑, 及北京最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們, 莫不想與這位巨頭一談。我過濾了他們的各種要求,整理成兩大主題,然後把它發給了愛理遜。

    很快,愛理遜的回信來了,他完全同意我所建議的談話內容,但他表示,六月十日他尚未到達北京,與我們會面,以六月十二或十三日為宜。

    愛理遜一向以善變著名, 這分鐘答應的事, 下分鐘可能就變掛, 更何況是六月十二日”或”十三日, 這到底是幾日呢? 如果這些大中華區的名流真的沖 Larry Ellison 的面子而來, 而被放鴿子, 那我以後怎麼混呢?

    我想到,如果愛理遜真是想跟我會面,他一定會還有電子郵件發給我,我可以稍等一下。結果,在幾天之內,愛理遜發來很多封電郵,確定要與我在北京見面。他在電郵中,並與我交換了私人電號號碼. 他也把日期確定在六月十二日. 但是最確定的只到日期了, 至於時間地點, 完全不知.

    六月十日我到北京, 機場到處是 Oracle 的旗子, 氣派的確不凡.

    六月十一日晚上, 我還是不曉得 Larry Ellison 到底會不會和我見面, 我也沒敢再麻煩大中華的名流.

    六月十二日早上九點多鍾,我忽然接到愛理遜的私人秘書從他的美國總部打來一個電話,告訴我 Larry希望今天下午6:00 pm 和我及我的朋友們吃飯. 她說, Larry wants it to happen, 馬上 Larry 就要在北京的Oracle 大會發表他的 Keynote Speech. Larry 演講過後, Larry 的北京私人秘書 Judy 就會打電話再和我聯絡.

    從這個電話算起, Larry 總算確定了. 但是從上午九點多鍾到下午6:00已經沒多久了. 我馬上給我的合作夥伴們打電話, 請他們待命. 我也親自打了幾通電話給重要的人, 請問他們6:00 是否有空.

    近中午, Larry 的北京私人秘書 Judy 打給我, 說 Larry 要把晚飯由下午6:00改到 4:00. 這個變動太突然,令我暗暗叫苦。因為我所約的人無不各有要公,要調整兩個小時的業務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想到,愛理遜若不是有絕對必要,他不會提這個要求。我只得先承諾下來,然後再來考驗我自己的協調能力。

    我開始一個一個跟預定參加會見愛理遜的朋友打電話,告訴他們這個變動,並希望他們能重新安排時間,不要放棄這個與美國軟體大王?談的機會。大家或許是感於我的誠懇,竟都答認重新安排行程,來共襄這歡迎美國大財閥的盛舉。

    當天下午三點五十分,我所約請的與愛理遜歡談的客人,一個不少出現在北京東方君悅酒店。我先將客人們帶到會見的會議廳, 然後愛理遜的秘書打了一個電話給愛理遜. 不一會兒, Larry 從一個隱密的地方走出來.

    我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我在報刊上細讀了兩年多的產業界的大人物,覺得他真是很「酷」,氣宇果然不凡。對我而言,他好似從書籍、雜誌中走出來。

    那天的聚會真是很熱烈,一開始人數算少了, 位子不夠, 還要叫餐廳加椅子, 加到後來那個桌子加不下那末多椅子, 只好請一位晚到的朋友先出去等, 我告訴他若有位置, 馬上通知.

    晚飯是 4:00 開始的, 5:30, 有位中國最大電信公司的COO 要先走, 我便走出房, 打算請那一位晚到的朋友入座. 才一出門, 馬上有人給我遞名片, 原來中國前三大投資銀行的CEO已經在門外等了一個半小時了. 這位CEO幹過中國第一大, 第二大, 及第三大投資銀行的CEO, 當年中國最大的電信公司,就是由他做幕後推手推上市, 風頭一時無量, 被人譽為 Deal Maker. 這位CEO帶了兩個他的左右手, 在門外等了一個半小時就為見Larry. 我帶他們三人進房, 請Larry 起身, 介紹這為中國最有名望的Deal Maker (the Greatest Deal Maker in China). 這位CEO坐在Larry的右手邊, 我坐在 Larry 左手邊. 同桌的還有一位全球最好的投資銀行的中國首代, 坐在我左手下面兩個位置.

    愛理遜口才, 風度, 真是一級棒. 他在桌上, 沒有人能跟他比, 他講了好多笑話給我們聽, 也講了許多商場上的戰略.

    他對於我安排事情及協調的能力非常激賞,故透過它的公司在亞太地區的負責人問我願不願意到他旗下工作。在我婉謝了他的好意.

    從那以後,我與愛理遜之間一職保持著聯繫, 2002年九月, 有幸到他三藩市的家作客.

    [26] 我與「甲骨文」老闆的一段交往: 再見三藩市

    Larry 和我自2002年六月初北京一別之後, 只有靠電子郵件溝通. 他問我如何才能飛去三藩市見他. 我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是, 在大中華區我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忙, 不可能一下子飛去看他. 我於是想到了在 Case Practice Group 中義結金蘭的好友, Polly Preventza. 我想把Polly介紹個Larry, 因為Polly在 Morgan Staney 的西岸辦公市, 做高科技的投資銀行家. Polly 在加州理工時就是有名的大美人. 我雖不能身在三藩市,但希望因地緣關係Polly能就近陪Larry.

    Larry 有時也會給我寫一些令人感動的信.

    終於, 2002 年九月中的某一天, 我忽然想飛到三藩市見他. 另一個原因是, 我身懷美國綠卡, 必須每半年入美國一次. 上次是 2002 年4月初入美國, 九月中該再去了. Larry 寫信告訴我與他見面的時間地點.

    我和 Polly 下午3:00到了 Larry 的家, 一個長得很像Larry 的人來開門, Larry還沒來, 他說. Polly和我, 先到房?坐. 桌上有一盆很漂亮的花, 這個人告訴我們這花是三天前Larry吩咐送來的. 我一聽, 心?有一點感動, 因為三天前我還坐在香港的辦公室?想著真的能和Larry在他家見面嗎. 三天後我就坐在他的房子?. 世界上的事情有時是說不定的.

    過了一會兒, Larry 從外面三步並作兩步的跑了進來, 身上穿著一件很薄的T-Shirt, 上面寫滿了 “America’s Cup” 和 “Oracle” 的標記, 原來Larry 一整天都努力的在和他的船員們一起訓練, 為2002 年冬季在澳大利亞的初賽而準備. 他花了 US$ 85 mm 造了最好的船, 請了最幫的船員及船長, 就為了要贏得這個America’s Cup.

    Larry 好心的帶我和Polly參觀這個日本設計家做的房子. Larry的左右都是有名的富豪, 如Getti Museum 的Getti. 房子面向海和三藩市的跨海大橋全部是玻璃, 有一片視野很大的海景, 有很多帆船. 他指向他的帆船,說方才他就在那?練習.但Larry對防地震非常重視, 玻璃的材質陪上高級金屬做的欄杆, 這個房子在幾次地震中都沒事. 對著這一片海景, Larry說 “對 美麗的事物 我是永遠不會厭倦的 – I can never get tired of beauty”.

    房子?有一個電梯, 可以通到不同的樓層. 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材質和顏色設計. 有一層樓放了Larry最心愛的帆船縮影模型Sayonara. 這架Sayonara 的長寬比很漂亮, 像一個模特兒一樣, 頎長秀麗. 在上面的層樓旁邊還有一個很大露天洗三溫暖的池子, 旁邊有樹蔭稍微擋著, 因為這個池子比較高, 故池?的人可以看兩旁的鄰居, 但兩旁的鄰居不能看到池?的人.

    這間房子雖然漂亮, 但看得出不是 Larry 常住的地方, 倒更像是給記者參觀的地方. 屋子?沒有他家人的照片, 唯一的一張照片, 是和新聞集團的總裁 Rupert Murdoch 梅鐸一起賽船的.

    Larry, Polly 和我, 三個人談天說地, Larry的學識真的很淵博, 天文地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金融, 生物科技, 叢 London 到深圳各地的文化他都能朗朗上口, 真的非常厲害. 我們從下午聊到晚上天暗了, 他說他還要去和他女兒用晚飯.

    臨走前, Larry在一樓為我們表演了幾首吉他, 一樓除了吉他之外, 還有一台 Steinway 史坦威鋼琴. Larry 應該會彈鋼琴, 因為他用吉他彈了許多鋼琴名曲, 有 Bach 巴哈也有 Beethovan貝多芬, 尤其是貝多芬的”Fur Elise 給愛麗絲”, 我聽了很感動. 我也上去這一台 Steinway彈琴幫他伴奏, 我知道他一定不喜歡別人強他的風頭, 故我用高很多個八度試著提他伴奏, 感覺一下為Larry伴奏是什?滋味. 十八年前, 我就是參加三藩市的兒童天才才藝比賽, 用鋼琴得到全三藩市的冠軍.十八年後, 我竟有幸用鋼琴為我最崇拜的人 (My Favorite Billionaire) 在三藩市伴奏, 我告訴自己, 有一天我一定會再回到三藩市來.

    我很珍惜這一段緣分.

  56. Fortune66 Says:

    标题:标准答案, 要等安校来给.

    我个人的浅显理解是

    每个行业都有机会, 都做的非常杰出和成功的.

    只不过, 金融行业是经济领域的上层建筑,
    钱扎堆, 视野好, (投机的)机会多.

    当然,风险也高, 没有自己edge, 最后多是赔钱, 如果国内的证券行业.
    大家都只见狼吃肉, 没见狼挨打.

  57. 蜗牛牛 Says:

    标题:我不明白你再说什么

    忙了一天,我脑子打结了,需要快刀一把

  58. 蜗牛牛 Says:

    标题:金融不需要自己的资本就能赚大钱阿,而且是最发挥智力的工作

    我所说的金融,当然不是商业银行

  59. Fortune66 Says:

    标题:其他行业做好了,也是拿别人的鸡来生蛋.


    做房地产的,没一个拿自己钱起家的.
    做流通的 国美电器.

    关键是鸡要在此处,比别人生的蛋要多.
    做金融的, 就是倒腾鸡 , 然后从中套蛋 :mrgreen:

  60. Leolee Says:

    标题:干嘛要受本人之托。不懂啊。

  61. 窈窕淑女 Says:

    标题:亚洲人普遍更虚荣!金融最时髦 + 容易投机。。。做企业实业很辛苦的

  62. youhighness Says:

    标题:Totally Agreeing!

  63. 安普若 Says:

    标题:做加法是算数,做乘法也是算数,做指数运算也是算数(当然也叫数学),只不过是中学里才学

    加法是最基本的,但不是所别的就不需要了。

    当经济发展到那里,自然更高级的运算就需要了。

  64. 安普若 Says:

    标题: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65. 三毛流浪记 Says:

    标题:拜托,校长,能不能不要搞得象媒体那么俗气,非要用个美女二字来吸引眼球?

    其实这样出色的女子,非要在标题上弄美女两个字的话,偶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相信粟女士个性的魅力,才智,都比外貌重要不知道多少倍,何必非要给她贴一个美女的标签呢?

    偶个人觉得,现在国内有一股过分重视女人外貌的歪风邪气。

  66. dream2 Says:

    标题:真理.

    有时想想做鸡做鸭其实和脑力劳动没什么贵贱区别, 只是出卖人不同器官的劳动
    而已.

    校长早就彻悟了, 真厉害.我是校长的粉丝, 有个问题很想知道一下. 偶像不会让
    粉丝失望的吧?

    如果今天有个女大款, 想买你一夜床上服务, 请问什么价钱合理呢?比如洪晃吧?
    一百美金? 五百? 一千? 五千? 一万? 十万? 一百万? 两百万? 一千万?

    如果校长不想卖的话, 为什么呢? 嫌做鸭不够高贵?

  67. 阿童木 Says:

    标题:我说C2,你的这套可是在这里唬住大家了,楼下都有人称你为大师了 :lol:

    HOHO~~~~

  68. highstake Says:

    标题:美女是一个称呼,跟以前的“女士”差不多

  69. 大眼睛 Says:

    标题:安校请进

    安校的帖子可以说我基本上都看过(除了您谈论VC的专业帖子,因为那不是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其中您有许多人物介绍的帖子。但只有这个帖子您特地强调“我受本人之托,贴照片及文章”。实在不明白您此话的背后要让读者去想什么?

  70.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吼吼] 昨晚看到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校长的加法-乘法-指数-N阶理论。。。

    自己理解,对不对,请校长指正。

    技术活,像自己以前做的engineering consulting/design啊,之类的,一单一单生意的接,小手工作坊,望天打卦,虽衣食无忧,却也就这样了。这是加法。

    雇些人手,多接些项目,那就是basic的乘法了,装模作样的好像是做企业了,呵呵,不过是太低级的企业,还是苦力活。

    企业看怎么做,或乘法,或介乎乘法和指数之间,不细说了,呵呵。。。

    要到指数和N阶的程度,吼吼,该问包博了。。。偏颇的以一小点hint一下,一个成功的风投回报20times,扣掉10个项目不成功的其他9个,大致平均有个10times的回报(?)。。。

    呵呵,知道校长在网上只給问题,不給答案的作风。。。不过如果您看见,还真希望您在其他渠道能給个指正的,感激谢!

  71. 换位思考 Says:

    标题:[包博语] Money is never a problem!

  72. firefly Says:

    标题:怎么大家的眼光那么高呢? 她当然是美女啊? 不是绝色, 叫美人还是不过分的.

    这里贴的那些照片不是精心化妆的, 能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红背景那张演
    薛宝钗都足够了.

    觉得大家看惯了摄影室里精心炮制的照片, 胃口越来越刁了.

    (我说她长得不错, 不表示我欣赏她别的方面.)

  73. 论坛混混 Says:

    标题:36英亩地何至于’望不到边’, 有点太夸张了, 要不就是

    写文章的人对英亩没有一点概念. 要是没有空气污染, 平地望出去, 少说也有几英哩. 那就应该是十几平方英哩的农场了!
    升值空间, 用到农场上有点问题. 除非粟美人是看准了, 这地方有可能开发成商场或被房地产商买去造住房.
    不过, 人家本人可能是有不小的本事. 就是这记者有点搞笑

  74. wanderer Says:

    标题:两年前海龟网就已经讨论过这位人物了

    http://www.haiguinet.com/bbs/viewtopic.php?p=421195

  75. 蜗牛牛 Says:

    标题:请进来探讨一下

    做大了都是资本运作,就是你所说的蛋生鸡,但是区别在于,达成这个条件的资源是不一样的。

    投资银行可以拿着公文包顶着名片去搞,
    房地产起码要有几千万资金和银行关系吧
    流通企业像国美要有一定规模把
    ……

    投资银行无非就是投资一点衣服车子之类的装修费,然后凭借信息不对称和头脑赚钱,最多再加上一个所谓的显赫声名。

    结论:
    还是金融好!

  76. gui Says:

    标题:是 她 自 己 要 渲 耀 , 还 是 你 自 己 要”宣 扬 “自 己 ?

  77. 绽铃子 Says:

    标题:不要乱说。 我是有正经师承的,

    白云观的老道士见了我都要叫声师叔的。

  78. firefly Says:

    标题:我认为是both.

  79. 真扯蛋 Says:

    标题:不同意见,校长一向低调,绝不至如此,这点上偶顶校长,呵呵

  80. 真扯蛋 Says:

    标题:两年前就如此了?至今却未在德州立万儿?嘿嘿,耐人寻味哦

  81. 安普若 Says:

    标题:我帖人物帖子的原则:(1)我对该人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些;(2)我认识此人,找到一些相关报道,帖这里留个备份

    (3)就是人家让我帮忙帖一下,我就帮个忙了。没什么不对的!

  82. 安普若 Says:

    标题:炫耀和宣传都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这里有更多的人能有资本炫耀和宣传,应该是一件高兴事!

  83. 安普若 Says:

    标题:同意!

  84. 真扯蛋 Says:

    标题:校长不需多解释,偶们相信你,偶们支持你,嘻嘻

  85. firefly Says:

    标题:自我批评一下…

    对校长不了解就信口开河, 没资本炫耀居然评论起名人来. 鄙视自己一下…

    蛋兄一定是德州的大拿, 洗耳恭听ing…

  86. 安普若 Says:

    标题:基本正确

  87. roger Says:

    标题:比小周的软文强!强就强在…

    配了图.

    这点小周要学着点.

  88. 跃民 Says:

    标题:校长的话有理,得顶!

    看看别人是怎么成功的和成功后的生活方式,对自己有启发。

  89. yongaolin Says:

    标题:看看你们都什么心态啊

    看看这心态,唉

    其实ALyce的自传写得还是很清楚的,可惜老得快啊,记得原来看过她刚毕业时候的照片,确实还是一美女啊。

    还有,人家n年前就说过自己有个搞独立电影的男朋友了。。。。。。

  90. gonghaigui Says:

    标题:安校: 此人真是Xencor Tech co-inventor 吗? 我是本专业的,认识几个Xencor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