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在美国的小日子(2)- 置办家当
author: 小泡泡 17854
time: 2006-10-10 07:30:13
form: http://www.haiguinet.com/forum/viewtopic.php?p=1031779
content: 上回说到,我搬到另一间学生公寓,没有家具,得想办法凑家当。

其实我挺不愿意拣垃圾,多丢人。总不能老是在拣垃圾的时候,背上贴个条子说,我是日本人。但是人们告诉我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哪样?背上贴条子?不是。学生们在学校里住的时间不长,一般不愿意花钱买新的家具,都是互相之间流通,老生要走了,卖给新学生,来不及卖的,就丢在走廊上,有人要,就继续流通。那么这些流通中的家具,不会无中生有,总得有个最初的来源吧?

一个来源,当然是有些不在乎花钱的学生,买了新的来,用了两年,卖给后来的学生。
另一个来源,是从旧货商店买,价格便宜,货色也还好。
再有就是附近的居民区,有时候有后院市场(garage sale 或 yard sale),别人在后院摆了自己不用的东西,卖的非常便宜。
还有就是别人捐给教堂的,教会又送给学生。

搬到新公寓后,床都没有,就铺了床单在地下。大概因为这里是北方,房间里都有地毯,只是地毯绒毛的长度标志了房间的高级程度。我自己安慰说,从来没睡过地毯,就算体验一下。但是学生公寓的地毯,绒毛比较短,每天早上起来,都好像做了一夜的小工似的,腰酸背疼,没有床垫还是不行。有一次回家,一出电梯,看见一个床垫,旁边什么也没有,就光溜溜的一个床垫靠在墙边。大概是谁搬家吧?我回房间去,收拾了衣服,准备去洗。又路过电梯口,见到有两个学生在翻看那个床垫,指指点点,议论一番,然后就动手扛走了。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别人不要,丢在走廊上的。后悔呀,挺干净光鲜的一个床垫,要是拣了,就省得今晚又在地毯上扎营。

记得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广告,画面上有一只旧沙发,一辆小卡车经过,停下,几个年轻人下车来,把沙发扛上车,然后喝着一种饮料,乐翻天。拣旧货,在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很丢脸的事。其实美国人从某方面来说,很节俭,自己用不着的旧东西,可以在后院卖掉,或者,捐到教会去。需要的人就去别人的后院市场,或者去教会商店买便宜的。我买过旧货,也卖过自己不用的东西,也捐过卖不掉的东西,对美国人这样的习惯很赞成,能充分利用资源。

后来我真的在公寓走廊上拣了一只床垫,一个落地灯,一只小书架,一张椅子,从别的学生或者旧货商店那里又买了桌子,沙发,微波炉,电视,等等。终于凑齐了七七八八,环顾四周,我对自己的第一个小窝相当满意。房间里有壁橱,衣服和杂物也都收拾好了。厨房和卫生间不用跟别人分享,里面的设备也是一应俱全。每一层的楼道里还有一个公用的洗衣房,有投币的洗衣机和烘干机。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当时来到法国,要找房子,看了好几处,心凉了半截。房子里基本上空空如也,厨房里既没有冰箱,也没有炉灶,卫生间里只有一个小洗脸池,房间里的天花板上连灯都没有,两根铜线翘在外面,更不用说壁橱了。后来好不容易看到一家有厨房设备,有壁橱的,赶紧租下,虽然贵点也不管了。我还买了一个洗衣机,塞在小小的洗手间里。有时候去这里的学生宿舍,他们附近没有公用的洗衣房,要拿着一大包衣服,坐车跑到很远的地方。

不过,这已经比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好的多。想起大冬天的时候,在大学的水房里哆哆嗦嗦地刷牛仔裤了。那时候大家都喜欢把录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一边就着冰凉的水和音乐的节奏,一边洗衣服。高兴起来,还跟着唱几句。其实水房里的环绕立体声效果很好,感觉象开演唱会似的。当时有一个水房歌后,能记得特别多的歌,洗衣服的时候就一首接一首地唱。偶而还有人点歌,从宿舍里大喊,“哎,来一个当爱已成往事!”“好!往事不~要再~提~。。。”

嗨,快乐其实跟客观环境没太大关系。那时候刚到美国,拿着一点研究助理的钱,用着旧货,却自以为快乐无比。只除了一件伤脑筋的事,理发。

在美国的理发店剪头发不但贵,而且剪出来很土。我们找的理由是,因为理发师不懂得怎样对付东方人的直头发。有一次,我去理发,那理发师琢磨了半天,给我剪了一个“齐耳短发”,就是齐耳朵边,直直的一溜。我看着镜子,拼命想找出点新潮的味道来,努力了一会儿,觉得实在见不得人,垂头丧气说,“能给我重新剪吗?”后来换了一个理发师,剪了一个极短的,总算可以见人了。

女生还行,就留着长发好了,还可以飘一飘。男生的头发留到半年,就实在吃不消了,要找人理发。有一次,一个男生找我们学生会主席大人给他理发。可能他的头发太硬了,主席大人又好久没动剪子,技艺有些生疏。两人在房间里折腾半晌,完成工程以后,各自病了一场,元气大伤。

宿舍楼上住着一些虎背熊腰的橄榄球队员,常常因为赢球或输球,在宿舍里大吼,地动山摇。楼道里也常飘着大麻的甜香味儿。中国学生既不大吼,也不抽大麻,安安静静在各家各户轮流聚餐。出国之前,总听说中国人在国外互相妒忌,互相欺骗,一点不团结。可能我运气比较好,一直没有这样的经验。反而觉得大家没事时一起吃喝玩乐,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很融洽。所以只要碰到一个说中国话的人,就亲切的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成朋友。这种习惯,让我在回国时显得很傻冒。走出机场,我乍一看到这么多说中国话的人,心里高兴啊,得花好大劲儿,才能抑制住让周围人莫名其妙的笑容。

不过早年来美国的人们大概没有这么好运气,我在餐馆打工时碰到的中国人,就没有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