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海归欲望躁动系列之:折腾(6)
author: 柴火棍 36118
time: 2007-2-28 08:59:19
form: http://www.haiguinet.com/forum/viewtopic.php?p=1088695
content:

见到江平后,肖亦飞的感觉真的是糟透了。也许他自己管那种性格叫幽默潇洒,在肖亦飞看来,整个就是一油腔滑调,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混混儿在美国。肖亦飞连话都懒得再多说,对他的一些调情般的挑逗,充耳不闻。自己虽然在感情上粘糊,甚至在外人看来有点儿贱兮兮的,但还不至于‘贱卖’ 。回到宾馆,睡了一觉,自发般奇迹地觉醒了,脑子也象是三伏天儿里的热茄子突然给搁冰库里冻了一下。一下清醒了很多。虽然心下依然有点儿空荡荡的失落,但好象并没有先前的那股子伤心劲儿了。这么多年了,肖亦飞了解自己的感情,不属于那种痛快豪爽的女性。就象是买衣服,挑挑捡捡,即使有喜欢的,也总要犹犹豫豫,不能痛快买断,咬咬牙,无奈放弃了吧,还总是前思后虑,那件其实并不怎么样的破衣服老跟眼前飘啊飘的,跟个战败的破旗一样,依然让她心神荡漾,伤感不堪。没办法,春天的沙迷眼,夏天的热熬人,秋天的雨缠绵,冬天的草枯萎,这一年四季没有不让她流泪的东西。真是没法活了。一大早,肖亦飞就收拾了行李,退了房间,离开了,就当离开一伤心地,重新开始生活吧。

再说这江平,江平属于那种该我占的便宜,我一定不能放过,也一定不能让别人捡了去,不该占的便宜,我也不去想。江平夫妻都来自上海,江平本人属于半道子出家的上海人,祖上都是北方人,在他7,8岁的时候移居到了上海,但还是延承了上海人享誉祖国各地的性格气质,精明能干。江平和于大寨是先期到美念书的学子。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同一天抵达那个南方的学校,在底特律转机的飞机场上,他们就相遇了,虽然这中国人互相间在中国的大街上磨肩接踵的连正眼儿都不瞧一下,如果要瞧,估计你不是美女就是有人要找碴打架的。可是这到了海外,别管长成啥样,只要一对眼儿就跟亲人似的了。两个人机场一见,彼此一聊,知道都奔着一个梦想,一个学校,甚至都是一个系而去的。立刻亲近之情又近了好几分。本以为一切顺利,赶上南方刮起了龙卷风,这飞机延误了一个晚上,害得这对儿难兄难弟在中转机场互相扶持,你吃我一口方便面,我咬你一下汇源火腿肠的熬了过来。好不容易赶到南方那个又小又破的飞机场,却不想他们一不是恐龙,二又不是美女,学生会接机的人两个小时都不见踪影。打个电话过去,竟然还是那里的华人教会派了个中年阿叔过来接了他们,当然代价就是放下行李,直接把他们带到当地那个华人教会去进行先期洗脑了。

这两个人这么一路滚下来,那感情自然不用说的亲起来,租房子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合租在了一起,同住的还有另外一个上海人,江平对那个人总是心怀戒备,但对豪爽乐观的于大寨却出奇得信任和义气。那时候海外来的留学生一大乐事就是在美国捡东西,这事儿大部分人都干过。美国物质极为丰富,却也极为浪费,有些东西看上去好好的也没有坏,都能给美国人扔到外面。后来发生过很多美国洋垃圾倾倒回中国的事件,做法虽然可耻,但也充分说明了那些个垃圾看上去绝对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对当时海外来的留学生,没工作,没钱,居所也是临时的这帮人来说,的确是物美又无价的。江平很能捡,经常约了大寨一到周六早上,人老美扔垃圾的日子,开着一辆转了好几手,花了800美金拿下来的破‘庞迪亚克’ 上街,不到一上午,连那车顶上都捆着书架,灯架儿的满载而归。运气好的时候,他们竟然能捡到电视机,收音机什么的小家电。虽然都有些小毛病,但对大寨和江平这样的理工高手来讲,都不是难题。有一次,他们竟然捡到一台电脑,在当时速度算是很快了,之所以扔掉,是因为机器中了病毒,土帽儿老美以为机器坏了,整个扔了。让江平乐得好几天没吃下饭。这捡东西也就这么捡上了瘾,以至于后来江平的太太于清来了后,这老婆跟着老公捡东西,也杀红了眼,竟然有一天把人家倒扣在外面的垃圾桶捡了回来要当洗衣桶。害得江平连夜给人送回去道了半天歉。

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尤其是个鸟不生蛋的南方,个人问题总要解决,单身的开始琢磨娶老婆,结了婚的一安稳下来就开始‘办老婆’ ,希望能够早日团圆。杜琳和于清就是那个时候交的好,为了出国这个大方向,两个聪明的女人都憋着没要娃儿。大寨和江平纷纷办好了各自的材料给她们邮寄过去。那时候,据说是家属签证的纳粹时节。杜琳又正赶上一个‘屠杀日’ 去了北京秀水街的大使馆,后来在电话里郁闷不堪地告诉大寨,当日几乎是集体灭绝,没有签过的人。而于清的运气还算不错,在上海大使馆掷地有声,顺利拿到了赴美的签证。于是两个姐妹在国内通上了电话,互相取经。大寨看老婆签不过来,心中也郁闷寡欢。正琢磨着是继续在这里拼江山呢,还是自己也回去抱美人儿?没想到这个想法刚出来,就被包括杜琳在内的所有亲朋好友扼杀在了太阳刚升起前的那个黎明。“我就不信签20次都不让我出去,我就试它20次!” 杜琳发了豪言壮语,以抹平于大寨犹豫不决的顾虑。不用20次,在江平的帮助和于清的指点下,杜琳第二次就顺利拿到了本打算付出现身20次才拿到的签证。江平那个时候还是挺够哥们儿的,自己英文比于大寨好一些,帮他润色了给签证官的信件,同时给什么参议员,还是众议员的写了控诉信,别管有没有用,做不做是你自己的事,不做,该到手的没到手,吃亏的还是你。这是江平的思维。也不知道到底哪条路子撞对了。反正结局是大功告成,这江于两家的渊源也就深厚地结交下了。以至于毕业后,两家都共同安居到了同一个大城市。

江平开了个公司,几度邀请于大寨加盟,他对大寨的为人跟技术能力都十分欣赏。但于大寨总是笑言婉拒。跟杜琳商量过,也一致觉得,生意场上终究是残酷的。他们虽然跟江平关系紧密,但一旦变成了生意的关系,难免不会有一些不利的事端。最后有可能几年的交情不欢而散。尤其象江平这种人,做朋友远比做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要好的多。就这样,于大寨他们一直抽身事外地看着江平折腾,在生意场上颠簸沉浮。并在技术上适当给予一种高姿态的朋友式的帮助。这种高姿态,于大寨是满意的,让别人欠自己远比自己欠了别人要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