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250人生观(六):职业训练和实践,阅读/阅历和素质,性格,气质的辩证法
author: 250 12239
time: 2006-1-21 07:49:23
form: http://www.haiguinet.com/forum/viewtopic.php?p=909093
content: 人生中,我们曾经想过要从事种种职业....很小的时候羡慕老师可能幻想过自己做老师耀武扬威的情形.后来可能想过做明星....

后来老师或者/和家长终于替你决定了你的大学本科专业应该是什么,于是你根据别人替你决定的计划开始了人生路上的成年旅途.

你真的很适合做专业训练培养你从事的工作吗?你怎么知道的?

我本人的专业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的知识结构也基本上是我自己的选择(文革的动乱使公共基础教育部分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用来怪罪.(比我年轻的中国人可以怨爹妈或政府/教育部)系列化的完整专业训练使我对某些事情已经具有几乎第二本能,但不能使我对之发生真正的兴趣.所以我决定转行了.

第一次转行是我做了大约十年技术工作.其直接结果是我的思维逻辑变得非常严谨(较之以前的我自己)但我的气质和作风也随之变化了很多.实际上有人甚至说十年技术工作的影响对我的性格都有所改变!对于当时从事的技术工作,我收益非浅.对于在技术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很热衷,而得出的直接结果自然也很有回报的效力.不过,我的绘画作品明显开始出现机械逻辑的痕迹.因此我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调整:在创作的过程中释放另一部分的自我表现,变得能够跳出框框,粉碎逻辑,在纯粹的艺术冲动中确保不再失去飘逸的气质.

在美术馆或美术学术讨论场合下,艺术家从气质穿着到言行举止几乎一望而知.美术教师也同样容易识别.我有几次被人当作是搞建筑的,想来想去大概是因为在气质方面的艺术型与技术类的混合:

我们的"自我"中可能同时包含完全不同甚至相互排斥的气质和潜质.职业训练和专业实践使我们更驱近于开发和展现与之直接相关的部分,而此外的大量阅读使我们的兴趣和知识结构延展,加之不断丰富中的社会阅历积累逐渐改变我们对社会和周围事物的认识,进一步改变和影响我们的内在潜质和表象中流露出的所谓"气质"(内涵的外在表现)所以才有所说的"这人看上去好学究啊!"(另种说法是"这人一看就是书呆子!")或者"这人很有艺术家气质....!"这些并不仅仅表现在我们与周围人的谈吐只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另种语言的描述中同样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人生认识积累:所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

看上去像什么,甚至实际上是什么其实都没什么真正意义.因为这些都是相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问题是你究竟在自己的有限人生经历中包含了多少探索和认识真正自我的努力?你真的相信别人告诉你关于你是谁的论述吗?你真的接受命运的巧合的安排而从不质疑可能存在的另外的你的潜质吗?

什么是专业?什么是业余?是以专业训练区分还是以专业实践区分?是以投入的兴趣程度和时间消耗区分还是以敲钟拿工资的方式区分?

你的天份在哪里?是否碰巧就是您的专业训练所提供的范围而且是您的兴趣所在?

敢于像神秘进军,挑战已经确立并已经被接受的自我,探索和发现不同的新的自我可能是人生路上最艰巨也最有意义的可选旅程.

你愿意把这个问题留到已经没有时间寻找答案的人生终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