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rch, 2007

没事找事系列:【漂亮照片】2007年3月29日的报刊亭,《名牌》杂志还没有上架(转贴)

Saturday, March 31st, 2007

2007年3月29日的报刊亭,《名牌》杂志还没有上架。

烟袋斜街

普度寺现在成为税务博物馆了。

新改造的南池子

南池子大街61-1

没事找事系列:眷村,见证台湾50年 (转贴)

Friday, March 30th, 2007

眷村,见证台湾50年
编者按:1949年,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跑到台湾。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这给台湾社会50多年的发展带来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眷村”并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台湾当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军人家属安排的居住地,有点类似现在的社区。不了解眷村,就难以了解台湾的今天。
特殊背景下的“竹篱笆”
  台湾眷村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49年,大约120万大陆人背井离乡跑到台湾,其中60万是军人,他们随即进驻台湾各大军事要地。这些逃难的人几乎没带什么钱,家属当然也没地方住。为了免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台当局于是动用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对他们进行了有计划的安置,无法安置在营房或随军移动的眷属,就暂住在学校、寺庙、农舍或牛棚里,有的还自行搭建了简陋的临时住所。这就是眷村,也是台湾最早的社区。据统计,当时全台湾共有眷村763个,眷户96082家。
  来自台湾的姜先生告诉记者,眷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里面住的基本都是外省人,只有极少数本省姑娘,她们是在和父母决裂后嫁给国民党军人的。眷村分好几种,如果按级别划分,可分为普通军人村和将军村,后者的条件要好一些,而像“邮电新村”等是给军中文职人员住的。如果按军种分,就包括陆、海、空3类眷村,“像空基村和大鹏村,一听就知道是空军家属住的眷村”。
  国民党当局只是把眷村作为一个临时居住地,搭建的房子极其简陋。最初只是以茅草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因此眷村又被称为“竹篱笆”。一来台风,房子就被吹得东倒西歪,再加上没有下水道系统,一下雨就淹,竹篱笆逐渐变成了砖墙。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没什么家具,五口之家住个2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的房子,已经绰绰有余。”
山东大馒头让人印象最深刻
  出生在眷村的杨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说,当时做一顿饭相当不容易,眷村妇女得共同请求部队派交通工具运送生煤。记者问他,当时觉得什么饭菜最好吃,他的脸上立即漾出一丝微笑:“是水饺。政府虽然给眷村发放面粉,但量很少,所以能吃到水饺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至于水饺馅,好的时候就用猪肉拌酸菜,差的时候也只能用豆腐干代替猪肉了。”洗澡也是一大难题,在自来水还没有普及的20世纪50年代,很多眷村只有一口深井,需要用水的人得自己去打,因此在井边排长龙洗澡是常事。
  眷村生活苦,眷村的妇女更苦,男人成天在外面跑,逼得她们万事只能靠自己,很多人甚至生孩子的时候都是自己剪的脐带。随着子女一天天长大,生活压力也日益沉重,有些人家就开始“搞活经济”了:早上卖些豆浆、油条和烧饼;黄昏时分再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兜售自己亲手做的馒头和花卷。由于眷村里的外省人来自不同的省份,每人拿手的小吃都不同,久而久之,眷村外的人们也开始喜欢品尝这些南北风味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问了3位台湾朋友同一个问题:“什么食品在眷村最受欢迎”。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山东大馒头和四川牛肉面。台湾小吃天下闻名,眷村的功劳真是不小。
  孩子的教育更让眷村人操心。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教育开销很大,无奈的父母只好手把手地教孩子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省下纸笔钱用来交学费。讲到这里,杨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在眷村,我接触到不同省籍的文化。大陆讲艰苦奋斗,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眷村的精神。”
眷村彻底丰富并改变了台湾
  这么多年过去了,眷村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正日益引起关注。学者认为,一方面,早期眷村被称为“竹篱笆”,多少意味着它是一个与外界鲜少沟通的世界。眷村人以一种难民的心态到了台湾,当时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比例接近于8.5∶1.5。在陌生环境的包围下,眷村人选择了自我偏爱,这种强烈的“外省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与本省人的融合。当时每个眷村只有一部对外联络的军用电话,全村与外界互通信息全靠它。另一方面,眷村内部又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汇集处,这里的人们大多适应性很强。台湾朋友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眷村没有谁家是关着门的,都是前窗挨后院,一家出了事,大伙都会去帮忙。小朋友之间就更是如此,李先生得意地说,当时眷村光是和他同岁的就有二
  十几个孩子,大家每天一起上下学,如果和本省同学打架,大伙都一起上,“团结、有情有义”也是眷村的特色之一。
  台湾著名演员刘德凯曾说:“我在眷村生活了近20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上学、考试、打架、谈恋爱……这里面还有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李立群和胡慧中。”
  眷村子弟就是在这种有些自相矛盾的环境中生活着,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人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下,考上了大学;一部分人成绩不好,选择了军旅生涯;还有一部分人步入黑道。据统计,台湾现存大型有组织帮派几乎都与眷村有关,最有名的如“竹联帮”、“四海帮”等都是从眷村发展起来的。
  眷村对政治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当时的眷村人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他们服从效忠于国民党,是其最忠实的拥护者,几乎家家门口都插着一面“青天白日旗”。因此在台湾,“眷村”一词原先曾有着特殊的政治含义,几乎等同于“反台独”。国民党执政时期,往往只要党部一个电话,眷村人就会按照指示投票给国民党所支持的候选人,为此还赢得了“铁票部队”的称号。但随着国民党的分裂,眷村后代也不再听从它的指挥,尤其在2000年选举时,眷村人一边倒地支持宋楚瑜。李立群曾这样总结说:“在政治、教育、经济和军事上,这批眷村人带过来的文化彻底影响了台湾,丰富了台湾,也改变了台湾。”
眷村出了不少台湾名人
  谈到眷村,就不能不提从这里走出来的名人。一说起这个问题,台湾朋友往往会列举出一长串名单。政治人物中,宋楚瑜是最出名的一个。他当时住在士林眷村,童年生活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除了蹲在地上打纸牌、玩弹珠外,就是到地里挖番薯。另据了解,璩美凤当时还和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吴小莉住在同一个眷村,两人是同学。
  眷村出来的演艺界人士就更多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李立群、刘德凯和胡慧中外,邓丽君、杨德昌、林青霞和任贤齐等都在眷村生活过。邓丽君父亲在军中工作,刚到台湾时随着部队到处迁移,后来搬到屏东眷村,邓丽君就是在那里度过童年时光的。任贤齐几年前还创作了一首《老张的歌》,献给父亲和台湾老兵们。
  眷村的文化也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白先勇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眷村。此外,朱天心、苦苓等台湾文人也纷纷发表作品,描写眷村人在“原乡”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今日眷村,“闹市里的贫民窟”
  随着后代纷纷走出眷村,如今这里只剩下年迈的“荣民”(指1949年后随国民党到台的退伍军人)了。在台北市爱国东路闹市区的眷村,150多户“荣民”至今仍住在阴暗、拥挤的房子里,全村共用一个公厕,每人每月只有一万多元新台币,仅能维持生活。“荣民”已成为台湾最贫困的阶层,眷村也被称为“闹市里的贫民窟”。50多年来,不少“荣民”仍幻想着“反攻大陆”,因此一直未婚,到70多岁还是孤身一人。为了排解寂寞,他们往往养几只小鸡,每天就带着它们捉迷藏。也有一些“荣民”娶了大陆新娘。但她们没有身份证,不能工作,生活很艰难。
  近些年,台湾当局大面积拆除了眷村。极少数“台独”分子甚至叫嚣,眷村是大陆人攻打台湾的基地,必须废除。好在大多数台湾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眷村的历史价值,在他们的呼吁下,各地陆续兴建了眷村博物馆。当年因为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台湾的眷村,如今随着老“荣民”逐渐凋零,其重要性也慢慢淡去。但眷村里发生的一切,那些交织着老迈与新生、过去与未来的故事,却将伴随着台湾人的记忆,历久弥新。(吴薇)
《环球时报》 (2004年04月26日 第十二版)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格林豪泰(GreenTree Inn)酒店(转贴)

Thursday, March 29th, 2007

格林豪泰(GreenTree Inn)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由美国APH公司、美国George Realty的股东、美国统一投资公司的股东和其他若干跨国集团的股东联手创办。集团股东首期投资3千万美元,二期投资1亿2千万美元,在中国国内建立的一个具有全新经营和服务理念的高品味、高性价比的商务型连锁酒店。
其中他们的公司简介如下: 美国APH集团 (American Pacific Homes, Inc.) http://www.aphonline.com 美国加州著名企业集团,专业从事高端社区的建设服务和商务投资业务,秉承“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经营理念,耕耘30载,承担全社区的设计、施工, 销售,和服务。为众多的美国人完成了他们的梦想。 在商务社区为客户提供一流温馨、贴切、独特、专业的服务,成绩斐然,信誉卓著。 美国George Realty集团 美国George Realty集团建立于1984年十一月,现已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太地区最优秀的房地产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金。
美国统一投资集团 http://www.uni-president.com.cn
全国格林豪泰连锁快速查询
格林豪泰上海静安武定路酒店 经济型酒店 静安区
距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仅3公里,距恒隆广场0.6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只需25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捷。酒店拥有客房共132间,周围高档写字楼形成的成熟商务气氛,千年古刹静安寺散发的独特历史气息,与酒店配套
房型 门市价 会员价 独立卫浴 早餐 备注
普通标准房 209 192 独立 不含早
普通单人房 209 192 独立 不含早 1.5米的床
商务标准房 249 229 独立 不含早
商务单人房 249 229 独立 不含早 1.5米的床
豪华标准房 289 266 独立 不含早
豪华单人房 […]

上海吃喝玩乐系列: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南京西路1600号)(转贴)

Thursday, March 29th, 2007

http://ditu.google.com/maps?f=q&hl=zh-CN&q=%E4%B8%8A%E6%B5%B7%E5%B8%82%E5%8D%97%E4%BA%AC%E8%A5%BF%E8%B7%AF1600%E5%8F%B7&layer=&ie=UTF8&om=1&z=17&ll=31.229681,121.459138&spn=0.006193,0.013561
一、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简介
构筑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区域的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是上海实施国际航运中心战略、建设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未来上海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境内首座别开生面的城市航站楼。它兼具了现代化的航空旅客出发、旅游票务、商务办公、全膳餐饮、体育会所等综合功能,是二十一世纪新上海的形象窗口之一。
城航楼位于繁华的静安寺中心地区--南京西路1600号,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建造,投资近3亿元,其建筑造型气势恢宏,颇具特色,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楼高11层,裙房4层,地下2层,工程于2000年5月18日开工,2001年12月15日竣工,是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作为浦东国际机场功能在城市中心的延伸,让部分乘座国际航班的旅客在办理登机手续、托运行李后可十分轻松地乘坐机场巴士或自行去机场。
2楼 航空办票大厅――为航空运输服务设有18个办票值机柜台,设置离港、航班显示、行李交运、广播电话综合布线、卫星与CATV和CCTV系统,以及舒适的旅客休息厅,还可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可供国内外航空公司经营使用,方便旅客办理登机手续。目前,乘坐上海航空在浦东机场起飞的国际、国内航班的旅客,可在办票大厅办理办票手续,办票时间为从当日上午08:30至航班起飞前3小时止。
4楼 高级餐厅――2600平方米的餐厅由上海人家餐饮公司进驻,开设上海人家航站店,提供连锁全膳餐饮功能,方便转乘旅客用餐,以及楼宇商务及健身人士之饮食用餐。
3楼、5~9楼 旅游票务、驻外办事处和标准写字楼――提供全装修的航务、商务办公用房,适合任何室内设计蓝图,宾馆式的内庭景观,齐全高雅的功能环境,以适合人性化办公室的需求。
10~11楼 体育会所――设置高等级的室内网球场、壁球、模拟高尔夫球、健身等设施。
1楼至地下楼层 交通广场和室内停车场――专用的地下两层停车场,让开车族群方便停放座车;宽敞的底楼会车空间由上海空港巴士公司设置机场专线巴士,将直达浦东国际机场。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经济的交通服务。
一幢现代化、智能型、多功能的城市航站楼,将为上海机场在新世纪的腾飞增光添彩。
二、公司的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600号303室
邮编:200040
电话:32144600

人物:【漂亮照片】黄永玉:大宅、荷花、龙床—— 文/韩雨亭(转贴)

Thursday, March 29th, 2007

黄永玉:大宅、荷花、龙床
文/韩雨亭
黄永玉究竟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主”?肯定是!不信您看!
凤凰的“夺翠楼”“玉氏山房”;北京的“万荷堂”;香港的“山之半居”;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无数山楼”……
“如果有条件,人可以在月球上或其它星球上居住的话,黄先生一定会在那里建座房子。”这是一位资深友人对他爱屋情结的精辟评论。
近乎疯狂地修建宅院,显然不仅是为了遮挡风雨。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园林、宅院,平日里都显得空荡寂寥,甚至他一年也难得去住上两回。
我曾问过黄永玉为什么那么喜欢四处修建宅院?他的回答是“开心!”
“这大概也是一种玩法。修房子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它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开心,还是很多人的开心。”
“我建房不是为了与众不同,不是为了别人,是自己创作的乐趣。将来我不在的时候,人家会谈到这个东西也会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有的时候因势利导嘛,打破一点点陈规还是可以的,这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那你对家的定义是什么?”
“它是一床厚厚的被褥!” 他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或许他本人早已忘记了。
对于黄永玉而言,家不仅仅是“一床厚厚的被褥”,可能还是一个十分自我的思维、创意的空间,一个张扬个人艺术气质的地盘。
其实,盖房子和画一幅画投入心血和精力一样多。“房子的形式比画大得多,我可以容纳许多朋友到我的作品中来。”
“盖那么多房子,一定需要很多钱。”
“把钱装在罐子里有什么用?我要钱干嘛,我也不是很奢侈的人。”
房子、雪茄、烟斗、狗……
这些东西慢慢地交织、构架成了一个属于黄永玉的整体私人世界,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性格符号。

美国的芝加哥城市学院派曾提出了“城市舒适论(urban amenity theory)”,而要构成这种“舒适感”,一定要拥有一帮“有趣的人”才行,毋庸质疑,黄永玉肯定算是一个标准“有趣的人”,因为,他们在凭借梦想去改造现实。
想想,闲散于自己一手构建的私家宅院里,时而赏花品茶,时而吟诗作画,时而提笔抒怀,这是一个典型中国文人向往的生活图景,其实,这也是黄永玉自小便开始预设的画面。
如今,去了凤凰,如果不去看沈从文故居,不去瞧黄永玉的“夺翠楼”“玉石山房”,那等于你白去了凤凰一趟,因为那里装载了黄永玉的童年之梦。
黄永玉曾说:“我的童年有过很多离奇的梦想,其中最大的梦想便是在沱江边建造几所美丽的房子。”
上小学四年级左右时,他只要一有空便直奔凤凰沙湾一带,去看那些盖得很好的“大房子”,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让他留恋忘返、魂牵梦绕。他暗下毒誓,长大后的第一要务便是盖几所漂亮的“城堡”。有了一座漂亮的大“城堡”,便意味着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老婆、自己的管家、自己的厨师、自己的小猫、小狗、小鸟……多妙?
谁曾想,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刚满13岁的黄永玉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江湖,脚步踏遍了中国的天南海北。由于人生的大半时光都处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宏大的家园之梦变得支离破碎,颠沛流离地生活让他骨子里总被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流浪性格所笼罩。
“没有经历动荡岁月的人,很难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现实。你们现在多好啊,可以自由自在读书、学习,像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孩,不被炸死、饿死就已算是奇迹了。”
文革时,他又被安排到了一个小得难以想象的房间里,为了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他画了一张以春天为主题的油画,小小的房间立刻变得生机盎然,视野开阔。对于长期压抑个性的年代,黄永玉太需要用一个偌大的空间来放置自己的渴望了。
盖房需要钱,当他手头阔绰之后,他便开始在不同地方着手修建起了自己理想的“栖居”,先是“夺翠楼”,后是“玉氏山房”,这两座房子都可以说是他为了完成儿时夙愿的两部杰作,它们身上深深地刻着黄永玉“自己的”标识。
大宅
“万荷堂”是他在北京郊区精心修建的另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从北京市区出发,花了将近两个钟头的时间才到“万荷堂”。下车后,率先进入眼帘的是那座传说中的“侃亭”,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正围坐在亭子里闲聊,他们或许不晓得院子里的主人究竟为何访神圣,所以,也不关心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看客们。
主人之所以选择在此大兴土木,主要此处远离了大都市的喧闹,以便让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纯粹“自己的”空间来进行创作。
走进万荷堂的大院,我看到黄永玉正在万荷堂的前厅上吹着口哨、自顾自的挥笔作画,从架势上似乎就说明了“这是我的地盘!”。
他每天早6点就起床,散散步,练练武功,吃点简单的早餐,就开始埋头工作。虽不受单位管辖,没人督查,但他却烙守每周5天工作制,而工作时间也绝不少于8小时。通常他只有周末才会放下工作,邀请朋友们前来饮酒畅谈。
远离城市,并非指反叛城市,从空间上虽已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但并不妨碍它去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
譬如,在8月中旬,黄永玉便在“万荷堂”里为自己举办了一个81岁的生日宴会,有上百名文化名流前往庆祝。这还算黄永玉规模小的一次,在去年,参加它80岁生日的人数就达到了300人左右,高级轿车几乎占领了他所在的村庄。
“住在自己修的房子里比较舒服!”黄永玉说。
开始,我很难理解黄永玉所说的“自己的”空间,后来,听朋友说“万荷堂”其实就是在他毛笔的勾画下逐步变成现实的,我才理解何谓“自己的”。
不管总体格局建筑,还是屋内桌椅、壁炉、吊灯全都由黄永玉亲自设计,由绘图到建成前后共花了7个月时间。他身上流淌着湘西人特有的性格,说打就打、说干就干、说跑就跑。
崇尚古风的黄永玉,在修建万荷堂时,特意选择了以宋朝建筑风格作为万荷堂的主调。因为,他认为宋朝建筑风格很朴素、简约。
他说:“我不喜欢花里呼哨的东西。”
刚走进入宅院时,率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大龙书写的“万荷堂”三个黑漆金箔大字牌匾,笔法朴质、凌厉。听说为了这个题字,黄永玉煞费心思,专门邀请黄苗子等文化名流题字留墨,可最让他中意还是这三个字。
万荷堂占地总面积为8亩,宅院总共分成两个跨院,西侧的院子是黄永玉平常起居和进行创作的地方,东侧院子的中心是一个面积将近两亩的荷塘,四周回廊环绕,点缀着一些楼阁,可供客人居住。
近门往前走便是前堂,不仅可以招待宾客,还常是黄永玉泼墨作画的地方。绕过前堂的影壁便是内院,由一幢两层高房子的构成,它是黄永玉饮食起居的地方,外面看似中国特色,内里实则全盘西化。只有厨房例外,因为里有一个烧炭或烧煤的大灶头,可以随意烹制家乡的美味佳肴,这个内院,下层是大厅和饭厅,上层是寝室和客房。
走在“万荷堂”的院子里,你一定会被一尊“自画”铜像吸引住。铜像就是黄永玉本人,只看铜像的他五短身材,裸着身体,左手提遮羞布,右手端着根大烟斗,然后浑圆的秃顶脑袋上,支楞着两只硕大煽风耳,两眼笑成一条缝,大嘴咧到耳朵根,妙不可言,令人捧腹。你会觉得再也没有比这尊铜像更能生动地刻画出其主人性格了。
龙床
黄永玉招呼我们进了被他命名为“老子居”的客房。后来,他可能又觉得不太合适,又将我们请到他的卧室兼画室厢房,并不停叮嘱我们要注意随手关门。“用力一点关门!否则,等一会动物要进来闹事,到时猫咬狗,狗咬鸟。”据说“万荷堂”没人时,猫、狗、鸟可能便是这里的主人。
走进黄永玉“老子居”的厢房,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豪华、气派的室内装饰,价值昂贵的古董,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摆在内室里那张超大的“龙床”。这张床完全是用金丝楠木的精制而成,无论是床上装饰,还是尺寸大小,似乎都与古代皇帝们的真龙床,相差无几,甚至,床上铺设都是黄色绸缎被褥。看着这张五米左右的大床,不免让人想起了旧社会的地主财阀。“用得着睡这么大的床吗?”不少人都禁不住好奇,但从未有人敢这么问他,否则,他随时都有可能跟你“翻脸”。
从这一点,我们看出,黄永玉还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这张床。
说到床,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了黄永玉关于床的一个掌故。
当时是八十年代,国家要送一份重礼给某外国城市,于是派黄永玉去一趟该市,黄永玉向该市的市长征求意见,说如果画一张以“凤凰涅槃”为寓意的大幅国画如何?市长表示欢迎。
为了画这幅画,相关部门专为他在玉泉山林找了一栋房子作为画画的办公地点,因为林彪曾住过这栋房子,所以原来的摆设一点不能动。黄永玉白天在大厅画画,晚上就睡在林彪睡过的那张大床上。
自此以后,黄永玉便时不时会把这个故事挂在嘴边,讲给别人听。
大床,对于黄永玉而言,或许意味着一种厚实的安全感。
荷花
黄永玉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不得不让人惊叹,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有一位朋友把黄永玉形容成为一个“博爱的玩主”,并列出了他一长串“爱好”。譬如,爱雪茄,爱烟斗,爱狗,爱车,爱孩子,爱读书,爱艺术,爱喝茶,爱开玩笑,爱建房子,爱特别老的木头,爱旧物,爱历史,爱古典家具,爱荷花……
黄永玉认为“荷花是圣洁与希望的象征”。
在他众多绘画的题材里,荷花已然成为他颇具风格绘画主题。他的荷花,没有明末清初朱耷所化荷花的孤傲、清高,而是一种绚丽、灿烂的气质。他曾开玩笑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掺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朱敦儒说‘出污泥而不染’,这只是某种情境下的说法。”
与那些自命清高的中国传统文人相比,黄永玉骨头的确很“草根”。
由于酷爱荷花,黄永玉便决定在北京京郊的这所大宅院里,大面积地种上荷花,万荷堂黄永玉是信手取的,他觉得自己画荷花画得很多,想了想,索性就叫做"万荷"吧,“万荷堂”也因此得名。
为了搜集齐荷花品种,他可谓不择手段,不计成本。据说那些荷花池内的荷花,近者出自颐和园、圆明园,远者则来自洞庭湖、大明湖,荔湾。
花了这么多年的荷花,黄永玉对于它们的形态和精神都已烂熟于心,即使睡觉时也有“十万狂花入梦寐”的情境。
“万荷堂”不仅有荷花,还植有数十株梅树,其中有清代嘉庆年间老梅和乾隆年间的腊梅,掐指一算,都已是200多年的老根了。
荷花、梅花、开花时节定然是满院芬芳,暗香盈袖、沁人心脾。
散步在“万荷堂”的院落,脑子总是在想,要是春暖花开之时,住在此处不知是何等的惬意?人生图的不就是这种惬意带来的内心快乐吗?
—————-
黄永玉是土家族,湖南凤凰人,生于1934年,现为中央美术教授。黄永玉自幼喜爱绘画,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解放前他曾任木刻协会常务理事,曾在香港从事木刻创作,并出任香港《新晚报》画页编辑。解放后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的木刻师法传统,装饰味极浓,重视形式美和内蕴之趣味,细致而不琐碎,严谨而不呆板,自成一格。黄永玉的彩墨画也非常著名,常以淋漓之墨色为基调,以凝重洒脱之线条骨胳,以奇特之构思为基础。设色时淡时重,作品每有出新。  
 
  黄永玉作品流传于香港和台湾,80年代后更为该地区所珍视,1986年以后成为固定拍卖品。
图为黄永玉在凤凰的家–夺翠楼(频道责编/刘小娟)

没事找事系列:张学良对女色“用完就扔” (转贴)

Wednesday, March 28th, 2007

张学良对女色“用完就扔”
作者:林思云 
张作霖原来是东北的土匪,在奉天附近的新民屯抢夺富豪赵氏的女儿为妻,1901 年生下了长男张学良。後来张作霖率部归顺了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因为帮助日本军队得到了日本人的赏识,和当时的作战部主任田中义一成为好友。田中义一当首相後不久张作霖就被日本人谋杀,田中也颇为伤心,特地给张学良打电报安慰。
张学良却是一个放荡公子,张学良接班後,生活更是放荡。在张学良掌权的3年期间里,对政事并不专心,每日沉溺於酒色之中。张学良尤其好色,和父亲张作霖有妻妾6人不同,张学良对女色采取“用完就扔”的方法。张学良的近侧们投其所好,争相进献美女来讨好张学良,朱铁生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献上,晋升为张学良的副官;朱光沐将自己的女儿献上,当上了总务长;渖熊毅提供自己的妻子,当上财务局长;奉天省长翟文选的妹妹被张学良强奸,翟文选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出家作了和尚。
张学良曾说:“自古英雄爱美人,不爱美人不英雄。我虽不是英雄,但在爱美人方面和英雄一样”。1928年底张学良易帜後,经常走访南京。张学良走访南京的目的不是和蒋介石商谈政事,而是爱上了当时外交部长王正廷的妹妹,最後王正廷只好将妹妹进呈。张学良最荒唐的事是将当时的电影明星胡蝶诱拐到北京,电影公司向张学良提出抗议,结果张学良干脆出10万元将胡蝶买了下来,可谓骄横之极。张学良因“九一八”事变後退避不战而被迫辞职出国时,首先做的事却是向他的诸位爱妾一一告别,被当时的报纸责骂为“娇妾重於国土”。
张学良如此挥金如土的生活,当然经常感到钱不够用,除了加收各种苛税外,还通过其它渠道搞钱,特别糟糕的是盗卖故宫的珍宝。张学良掌管北京期间,从故宫搬出数百箱珍宝运到上海拍卖,其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比如英国图书馆以12万英镑购入了“王右军快雪时晴图”,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65万美元购入了“唐寅踏雪寻楼图”。
谁是故宫宝物的所有者呢?从法律上讲故宫中的一切财物均为末代皇帝溥仪私人所有,这是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签订的清帝退位条约中所规定的。然而中国人并不重视法律条文,不知什麽时候故宫中属於清帝的私人珍宝已变成国家所有,却忘记了在法律上废除承认清帝财产权的优待条约。
1930 年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加入蒋介石一侧,出兵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但也正是因为张学良把东北军的主力部队都开进了关内,使关外兵力空虚,日本关东军才有机可乘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在一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张学良的关东军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将整个东北让给了日本。虽然一些资料说张学良不抵抗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但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并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且张学良本人也从来没有执行蒋介石命令的先例。如果张学良决心向日军开战的话,蒋介石根本不可能阻止。蒋介石下野後,汪精卫曾代表国民党中央多次下令张学良对日出兵,收复东北失地,张学良均拒不执行。可见张学良的不抵抗只不过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并不是为了执行国民党中央的命令。
不过“九一八”事变并不是日本政府策划的,而是日本关东军的少壮派将校独自策划的。少壮派将校们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政界高层的受贿。因为当时中国政界行贿成风,中国军政要人也经常向外国政界要人行贿,来换取对自己的支持。一些日军少壮派将校怀疑日本政府的高层被中国行贿收买,才不愿对中国采用强硬政策,因此私自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後,关东军从张学良的保险柜中搜出53张日本政界要人的收款单,最巨额的是政友会主要干部床次竹二郎50万元。日本政界要人的腐败受贿丑闻引起了日本国民的极大反感,军人们乘势发起打倒腐败政党政治的军人夺权运动。当时日本社会舆论普遍倾向於军人,声称“宁要清廉的军人,不要腐败的政治家”,这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开始。

风电系列:China Could Be World’s Biggest Wind Power By 2020

Wednesday, March 28th, 2007

China Could Be World’s Biggest Wind Power By 2020
by Alex Pasternack, Beijing, China on 01.26.07
Science & Technology (alternative energy)
It almos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China is on track to become the biggest [fill in the blank], at least according to its statistics-crazed government. Most recently, the superlatives have included the car market (the 2nd biggest […]

风电系列:CLP HOLDINGS build a wind power plant in China

Wednesday, March 28th, 2007

CLP HOLDINGS build a wind power plant in China
PROJECT OVERVIEW:
Hong Kong-based CLP HOLDINGS is currently gearing-up to build a wind power plant in China. The proposed facility, to be sited on Hailing Island, is expected to cost about $100,000,000 to build.
CLP employs a total staff of about 4,400 and operates as a holding company for […]

风电系列: 一个OTCBB上的中国风电公司 WWEI.OB (转贴)

Wednesday, March 28th, 2007

Vitasti - Wind Power, Acai and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Boom (WWEI.OB)
By goldguru
Sunday, October 29th, 2006 at 7:16 pm
Update: Vitasti changed their name to Welwind Energy on October 31st. This name change reflects the company’s focus and commitment to the alternative energy markets. The company’s ticker symbol has been changed to (WWEI.OB). The names Vitasti and […]

北京吃喝玩乐系列:【漂亮照片】厉家菜——羊房胡同11号 (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徳内大街羊房胡同11号
11 yang fang hutong,de nei da jie,xi cheng beijing 100009,china
tel:86(10)6618-0107

14小时一道菜 —–中国第一私家菜
提起厉家菜,上海人知道的不多,但外国人中恐怕十个就有八个知道,原因很简单,在各种语言版本的中国旅游手册中,美食一栏都会提到北京后海羊房胡同11号的厉家菜,有的外文手册说法更加夸张:“如果一生要做一千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厉家菜。”如今,有着传奇色彩的厉家菜问世21年来在北京之外开出的第一家分号落户上海。
上海厉家菜目前只提供三个套餐,价格分别是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厉家菜外滩会所投资方贸御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监徐承馨女士介绍说,厉家菜从北京移到上海,从菜品上没有做很大区别,基本都是原汁原味的。但是考虑到上海的风格,他们采取了中餐西吃的方式,以分餐制进行。而价格上,考虑到以商务客人为主,采取了以1000元起步的费用。记者在厉家菜提供的菜单上看到,这三个套餐的十份前菜都是一样的,只是后面的主菜有所差别。
尽管被认为是沪上人均最贵的一顿饭,但是厉家菜的九间包房里,每天晚上仍可以坐满6、7桌。厉家菜到底有何神秘之处?高价套餐到底贵在哪里?
贵在文化和传奇上
说起厉家传奇,先要说他们家的一个老祖宗—-—厉顺庆。他是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任内务大臣,为官衔二品的督统,主要负责紫禁城的安全事务和管理御膳房事宜。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吃饭也要和皇帝在一起,“传膳”令下,浩浩荡荡的太监队伍抬着膳桌和百来个食盒鱼贯而入。厉顺庆负责检查菜谱、保卫厨房,做菜、试菜和品菜。慈禧和皇上吃剩下的菜肴都会赏赐给大臣们。
1908年慈禧逝世,厉顺庆辞官告老还乡。他将记忆中的宫廷菜记录下来,从儿子这里又传到了孙子厉善麟这里。一家里人都按着那份菜谱学着做饭,后来厉善麟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厨艺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985年5月,在小院里11平方米的房间里,厉家靠一张餐桌开了一家店。
“厉家菜“的招牌挂在墙上,题字者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那个时候起,厉家菜馆就只有套餐不提供点菜,所以这股子皇家气息很让消费者心动。上海人虽然对厉家菜不是很熟悉,但是厉家菜在国际上名声显赫。这和厉家的传奇故事分不开。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你一生要做1000件事,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到厉家菜菜馆去吃饭。”因为到这里来吃饭的名人实在是太多,牌子又太响。
1986年下半年,厉家菜接待了第一批外国客人。上个世纪90年代末,厉家接待了美国各部长夫人,其中一位是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鲁宾的夫人。她是个作家,回到美国后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品尝厉家菜的感受。1997年,比尔•盖茨坐着车来到厉家菜馆。同行的是微软公司的成员,总共20人左右。1998年克林顿准备访华,美国驻华大使早早为他订下了到厉家菜用餐。因为克林顿及同行官员已有数十人,餐馆太小根本容纳不下,再加上当时菜馆与数户居民共用一个出口。因此政府出面,收回了厉家隔邻的四间房间。虽然后来,克林顿因为另有安排没办法赴宴,但是也正是这一机会,让今天的厉家菜才能接待50个客人。
贵在用餐氛围上
北京的厉家菜位于北京后海边上一条只容得下人力车的羊房胡同里,小四合院的墙面灰黑斑驳,门牌上除了“羊房11号”几个红色小字外没有任何标志。往里走,除了主包房墙上裱着“厉家菜”的溥杰先生题词,六个包房里只有大大小小几张木桌,白墙木窗,不见任何修饰,连招呼客人和上菜的服务员也都是衣着朴素、不施粉黛的中年女性。不过这种私密与安静却成了厉家菜的另一种标志。
上海厉家菜也延续了这种追求私密的风格。九间包房从四人桌到十四人桌都有。玉锦阁最大,可容纳14个人,圆弧形的包房被铜钱造型的木刻屏障包围着。这间房间最特别的是边上有个小隔断,那里有直接通往厨房的窗口。青松、紫竹和天地是布置相同的三个包房,可以打通使用。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大牡丹花的木质屏障,很是雍容。也只有这三间可以看到外面的绿树、流水。
另外雏菊、金穗、子蝉、墨燕风格很统一,其中雏菊最小,可容纳4个人。这四间的风格是都有手绘的壁纸,主题都是牡丹,这些壁纸定期都会专人来维护。还有一间更特别的是西式包房。马毛铺就的地毯和椅子和巨大的灯罩很引人注目。这里可以看见外面的水瀑。
在这样豪华的地方,每天接受服务的最多就是那六、七桌客人—-—虽然通过预定可以实现部分“翻桌”,但是每天晚上消费的客人屈指可数。一顿包含10道前菜、8道主菜和2道点心的大餐足足要吃2个多小时,而有些客人边吃边聊,可以聊到午夜。这么好的地点、这么好的装修、这么私秘的空间,成本单独计算,费用可观。
最贵的是做菜的功夫
上海厉家菜在菜式上还是保留了原汁原味,师傅都是北京带过来的,九个师傅功夫到家,样样都会又彼此各有分工。他们和其他大厨不一样的是,没有厨师助理。原料到位后,从挑选到处理到下锅,每一步都是厨师亲自做,连毛豆子都要一个个自己剥。他们有各自的专攻,专做某个菜肴,保证了菜肴味道的统一性。而且厉家菜没有任何标准化的菜谱配方—-—不是想象中的几两精肉配料酒几克、酱油几克等,一切都靠多年摸索出来的“感觉”行事。
虽然是个高价位的中餐厅,厨师的年纪却不大,烧主菜的吕师傅和杨师傅都是30来岁,不过他们都是在北京厉家菜学了不少年手艺的。师傅们上午9点就要上班了,忙到晚上9点半才下班。他们精通各自的菜式,并且在所有细节上都保持了习惯性的操作。比如有道慈禧亲自取名的点心“三不粘”,就需要那位厨师用玉米粉搭配鸡蛋,足足要搅拌上600下,才能达到不粘筷子、不粘牙、不粘盘子的效果。
厉家菜的烹制,其实就是在厉家人平时自己做家常便饭的厨房里完成的,除了几个穿着白色厨师服的帮厨和摆满了原料的大厨台,外人看来带着些“私密”色彩的厉家厨房,跟任何现代烹饪概念丝毫沾不上边儿——–—既没有味精、苏打等化学填充剂,增色剂,增香剂和增味剂,也没有高压锅、微波炉一类的现代厨具,甚至连冰箱也跟普通家庭用的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没有这些东西,怎么能做出独一无二的美味呢?时间就成了最大的砝码。在厉家菜,14个小时只是烧一道菜的时间。比如,鸭包鱼翅。因为方法原始,鱼翅要用矿泉水发8个小时才能完全泡开,再配上煮好的鸭子蒸上6个小时才算完成。
这也造就了厉家菜吃菜规矩多的“噱头”。其实,厉家人当年定出这么多规矩,乃是迫不得已。因为厉家菜采用的是传统的清宫御膳烹调方法,做一条鱼没有几小时都上不了桌,所以刚开张时每天只卖一桌菜,客人必须提前预订,而且只做晚市,子女们下午下班后一起回来帮忙掌勺。直到21年后的今天,“发了”的厉家人仍然每天只卖5桌,而且不翻台。厉家传人厉善麟说,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厉家菜的质量和口碑。

人物:【人物照片】唐葵(Frank K. Tang)先生 (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唐葵(Frank K. Tang)先生
淡马锡公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
个人简介:
唐先生于2005年5月加入淡马锡公司,担任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在淡马锡公司主要负责在华投资方面的业务。
在此之前,唐先生在高盛公司工作了11年,他在高盛公司纽约总部开始自己的投资银行生涯,后来转到香港。
2000年至2002年期间,唐先生曾于高盛公司直接投资部担任执行董事。
在加入淡马锡公司之前,他被任命为高盛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投资银行部负责电信、媒体和技术行业(TMT)的业务负责人以及董事总经理。
唐先生在上海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取得工程学学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基金系列:新加坡“国资委”新出路海外收购狂欢 (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新加坡“国资委”新出路海外收购狂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10-25 15:23:15
  特约记者 罗绮萍 新加坡报道
  在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上,耸立着最新建成的商业大厦Atrium@Orchard,内有一间毫不起眼的办公室,门牌写着最普通的7个英文字母 “Temasek”,低调得连商标设计都没有。事实上,很多新加坡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管理着他们900亿新元(438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控制着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蓝筹公司。
  “Temasek”中文译为淡马锡,是新加坡的旧称,意为“海中之都”。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64年6月25日,在过了30岁生日之后,这位低调的姑娘,才向公众掀开面纱的一角。10月12日,淡马锡首次公开了截至2004年3月底的年报,披露投资组合,其市值高达900亿新元。
  淡马锡控股隶属新加坡财政部,管理部分国家储备,为财政部全资拥有,作为豁免私人公司,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样对外公开业绩或年报,以往只需将年报交予财政部和董事部成员等少数人。
  新加坡另一家管理国家储备的公司是政府投资公司(GIC),作风比淡马锡更低调,账目至今从未公布过。
  淡马锡控股企业通讯总监何晓桦在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过去区别淡马锡及GIC的方法是———一个对内投资,一个对外投资,但近年经财政部及董事会同意,淡马锡对外投资比例愈来愈高。在前10个月里,淡马锡已经在印度收购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其中包括收购印度发展势头最好的一家银行9%的股份,高科技医院连锁Apollo 5%的股份。
  淡马锡主席丹那巴南在年报中透露,计划10年内将海外投资的比例,由现在的48%增加到三分之二,重点之一是中国。
  “所以我们再不能以内外来区别两家公司,它们的投资性质不同,淡马锡比较类似中国的国资委,会较长期地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并做大股东;GIC有较多策略性投资,买进卖出较多,持小股的机会也较大,比较接近香港的外汇投资基金或者中国的社保基金。”
  新加坡“国资委”持股的业务深入到新加坡每个角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包括新加坡最大的银行、最大的电讯公司、码头、电力、地产乃至电视及报刊。由于新加坡市场太小,增长有限,淡马锡近年在新加坡的投资项目回报较小,必须“走出去”,投资更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据称,在未来6年里,淡马锡在新加坡本地的投资比重将从75%降低到33%。将把三分之一的资金投资发达国家的市场,如日本、美国,剩下三分之一用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民生银行10月18日宣布淡马锡购入该行4.55%股权,市场估计其投资额为1.1亿美元(约9.24亿元人民币),是淡马锡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投资。淡马锡没有公布900亿新元中投资中国的分项比例,只提到中国、台湾及韩国共占6%,如以中国的投资比例为2%计算,截至今年3月止,淡马锡已在中国投资约18亿新元(约88亿元人民币)。
  正因为在中国的投资前景看好,淡马锡本月在北京低调地设立代表处。何晓桦对本报说,淡马锡在中国的办事处于10月正式运作,地点设在北京的国贸大厦,首席代表是该公司负责策略发展的董事总经理蒋福娟。淡马锡实行其一贯的低调作风,办事处的开幕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及活动。她说北京办事处的人员数额不会固定,将视工作需要不断调整。
  中国业务对淡马锡的盈利贡献不能小看。以淡马锡属下的房地产公司凯德置业为例,截至2003年12月止的财政年度,该公司以地区划分的投资总值,占最大部分的是新加坡,占66.6%(约96.8亿新元),中国只占7.03%(约10.22亿新元)。但以息、税前的盈利(EBIT)计,中国地区的盈利贡献达3..04%(约1.85亿新元),新加坡部分只占18.62%(约1.11亿新元)。
  何晓桦特别提醒记者,凯德置业的投资方向完全由其董事会决定,淡马锡并不干涉,她强调淡马锡一直是出资人的角色,不会干预旗下公司的运作,董事各自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
  她说淡马锡只会定期审查凯德置业的投资组合,结合分布在全球的17万名员工及对各地发展的信息,决定增加哪一方面的投资,退出哪些行业。例如她透露淡马锡即将出售旗下在新加坡的三家发电企业西拉雅、圣诺哥、大士能源,因为新加坡政府已决定向外商开放电力行业,电力企业不再由政府一手掌控。
  另外她说淡马锡旗下的几家大公司都会在市场较好时期上市,例如港务集团(PSA)和新传媒集团,这意味淡马锡将来会套现一大笔,但何晓桦不愿预测金额,也不愿披露淡马锡目前资金状况。
  截至今年3月底,淡马锡预计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41亿新元猛增至73.65亿元,丹那巴南解释,主要是由新加坡电信脱售比利时电信和黄页公司所获的19亿元收益带动;2002 财政年的净利偏低,主要是因为新电信在2002财政年注销了5亿元在C2C公司的资产,三家电力公司也拨出了20亿元资产减损。
  机构投资者对于淡马锡的财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两家国际信贷评级公司穆迪(Moody's)和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在淡马锡公开的第一份财务报告后,给予它最高的AAA信贷评级。这与新加坡政府享有同等的评级。

风电系列: 发改委规范国内风力发电 风电上网电价细则将出(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发改委规范国内风力发电 风电上网电价细则将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02:4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姗姗 实习记者 郭志瑜 发自上海
  随着风力发电这种新型能源日益受到各方的“追捧”,国家也开始对风力发电的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2005年0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风电场建设的核准和风电场上网电价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据了解,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风电项目已经下放到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通知》规定,风电场建设的核准要以风电发展规划为基础,核准的内容主要是风电场规模、场址条件和风电设备国产化率。风电场建设规模要与电力系统、风能资源状况等有关条件相协调;风电场址距电网相对较近,易于送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
  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源告诉记者,这项《通知》最大的变化是强调了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和明确了风电设备的进口关税不能减免。这明显体现了国家要鼓励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并不“红火”,据张经理介绍,目前国内唯一能批量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也只有新疆金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家,而他们的产品也是设备单一——只能生产装机容量在75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比较小;设备的技术指标也不如国外的先进。而国内其他风电设备制造厂也刚刚发展起来,产量一年最多也只有10几台。“因此短期来看,这项《通知》的出台,就有可能会影响建设风电厂的工期,因为设备的集合更困难了。”张经理说。
  2004年我国76.4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中,82%来自进口,其中丹麦NECMICON公司一家的产品,就占到中国总装机容量的30%。
  多年以来,国内不少有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一直在试图加快风力发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然而直到今天,进口设备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仍在持续。
  “成本高、回报期长是阻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浙江华仪集团宣传科的向泽强科长告诉记者。向科长举例说,要制造一个装机容量在65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大概就要投入300万到400万元的资金,虽然制造时期用不了一年,但回报期却需要10年,因此,这样的高门槛,像650千瓦这样大功率的风力发电设备国内产的就比较少,只有二三家在生产。
  而据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张经理透露,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企业看到了风电设备制造的潜力和前景,开始投入设备制造的开发工作,而国外一些著名的风电设备制造公司如丹麦的Vests以及美国GE公司已经对在国内设厂或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始“蠢蠢欲动”,有的已经在建厂,有的已经开始在“圈地”。
  上网电价细则有望年底前颁布
  《通知》还对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进行了规定:风电场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则分地区测算确定,并向社会公布。风电特许权建设项目的电价则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但是,不得高于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上网电价水平。
  据张经理介绍,关于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经历了多次变革,从过去的还本付息电价,到政府核准为主,现在又增加了特许招标的方式,但细则却一直没有出台,而具体的细则已经在制定中,估计年底前就可以出台。
  “关于风电场上网电价的确定细则,如果能有具体的文件落实,从长远看是影响风电场建设企业的关键问题。”浙江华仪集团的向科长告诉记者。他同时建议,国家如果支持风力发电的发展,可以出台一些电价方面的优惠措施,在国外,对于风力发电,就有电价补偿的机制,虽然目前国内有的省市也有相关的优惠措施,但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标准支持。

风电系列: 风力发电定价办法出炉 风电投资热潮逆转降温(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风力发电定价办法出炉 风电投资热潮逆转降温
(2006-2-20) 来自:《燕赵都市报》  
“通过招标方式来确定风电价格,对国内的风电市场是一个警示,风电企业投标中的非理性压价竞争将被遏止,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对现有的这些风电企业未必就是个坏消息。”2月16日,张家口一家风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对最近出台的风电定价机制政策,企业方面的反应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一行业的发展将步入理性轨道,忧的是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将使未来企业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局面。”
  2006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该文件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最核心的配套规章,明确了此前悬而未决却又至关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制定办法,打破了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其中对于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具产业化、商业化基础,未来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风力发电,在上网电价方面实行政府指导价,即通过招标确定中标价格。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业内引起激烈反应,一些企业对行业前景表示“悲观”,认为招标机制会使相当一部分风电企业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这是因为自2003年实行风电价格招标以来,各路资本为实现在风电行业“跑马圈地”的目标,纷纷压价投标竞争,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而此次明显带有政策延续性考虑的风电定价机制政策的出炉,将使这些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些企业为此表示将考虑退出这一行业。
  “这一定价机制出台的初衷,就是为了使整个行业能理性规范地发展。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有关河北风电企业要退出的消息。”2月17日,河北省发改委能源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河北的风电企业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这两个风力资源充足的地区,尽管从短期来看,招标定价机制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出现暂时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它对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风电投资热潮正在日渐升温,去年10月,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落户张家口,该项目是由中央企业神华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尚义县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到2007年实现装机13.35万千瓦,到2010年计划实现装机40万千瓦,在2020年最终达到1000兆瓦,项目总投资90亿元。去年一年里,全国风电行业的装机容量增幅超过250%,已出现行业投资过热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出台定价机制政策,应当看作是给行业发展“降温”的调控之举。
  在这种政策背景下,许多意图进入风力发电这一新能源行业的资本都开始谨慎起来,而另一些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却选择了“高调进入”。2月15日,国内知名的电力设备制造商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投资2.5亿元人民币投资风力发电项目,组建保定天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进行整机和组部件的设计研发及制造,以及试验检测等相关业务。天威方面的考虑是,国内的风电市场目前处在开拓成长期,今后发展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国产风电机组的需求将迅速增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显然,对于风电行业前景的看好是天威要进入这一行业的最主要动机。从这一角度观之,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告别初期的非理性状态,同时也将不会再重蹈国内小水电行业“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覆辙。

风电系列: 风力发电迎来投资热潮(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风力发电迎来投资热潮
http://www.sina.net 2006年10月25日 15:13 企业家信息
  “风力发电是当今新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备开发条件、发展前景良好的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中科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谢丹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数据显示,1998~2004年的7年中,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目前,由于风机单机容量的增加和电站建设成本的下降,风电价格已经可以与石油、煤、天然
气发电以及核电的价格相竞争。“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风力发电高潮已经到来,”谢丹平感叹说。
  风电发电经历了从独立系统到并网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规模风电场的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风电发展的主要形式。
  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用详实的数据和精辟的分析描述了未来世界风力发电的情景,向世人展示了风力发电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报告指出,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占世界电力总量的12%。
  风力发电将成为投资热潮
  随着风力发电高潮的到来,专家预言:风力发电投资将成为投资热潮。
  专家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长期产业规划,中国的风电装机目标为2010年400万千瓦、2015年1000万千瓦、2020年2000万千瓦,届时,风电装机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
  有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全球的风能容量累计上升32%,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2.6亿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世界电能总需求量的12%。而我国的风能储量约为32亿千瓦,陆地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周边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居世界首位。
  而这些数据正是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主要因素。
  成本高成投资障碍
  专家认为,风电设备造价的降低是让风电投资盈利成为可能的主要因素。
  近10年来,风电的国内外电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日趋接近燃煤发电的成本,已经凸现经济效益,虽有前景,但现实是风电成本依然远远高于火电成本。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内地累计总装机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只占18%,进口企业占到了82%,大部分为丹麦、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企业。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风力发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规模的不经济也是成本难以下降的一个原因,”谢丹平分析说。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以风能发展还不错的河北为例给记者分析说,截至2005年6月底,河北已开发风能4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风能的0.4%。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风电已经占到总电力的20%。
  政府扶持需细化
  “一些优惠措施的不到位也使得风电发展受到掣肘,”谢丹平对记者说。
  虽然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鼓励政策,但一些政策没有细化。比如国家规定绿色能源企业实施减半征税的政策,但由于风力没有消耗燃料而产生进项税抵扣,所以目前8.5%的实际税率还是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约6%的水平。
  从经济学角度看,户用小型风力发电具有良好的外部效益,但企业是不能从这种外在效益中补偿其自身投入的。此时,政府的政策性优惠显得尤为重要。
  而小风电发电系统生产企业单位能源供应成本中增值税的比例要比常规能源生产企业大,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专家建议:对风力发电提供的清洁能源实行增值税减免,将有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为了鼓励国内企业扩大生产风力发电产品,他还建议对进口整套10KW以上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应当征收较高的进口税。
  在信贷和投资方面,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专项开发建设基金,资金将主要用于列入国家计划的风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和项目,以及支持部分风力发电和可再生资源重点企业的发展,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计划或对化石能源消耗征收一定数额的碳税。同时,还可进一步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国外赠款和国际组织的援助基金和投资资金,努力争取外国政府间合作项目。
  链接: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冬季风向偏北,夏季风向偏南。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带状地区:一条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其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达阪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另一条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岛屿,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根据测算陆地上的理论储量为 32.26亿KW,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为2.53亿KW。我国海岸线漫长,近海风能资源理论可利用量为7.6亿KW。

风电系列:港资(利万集团)借道浙江民营企业投资风力发电场(转贴)

Tuesday, March 27th, 2007

港资(利万集团)借道浙江民营企业投资风力发电场
2005年1月31日15时21分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真正投资浙江岱山海上风力发电场的不是浙江绿能公司,而是一家香港投资公司——利万集团。”陈国河表示。陈国河是浙江华源电气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跟踪风力发电多年,曾经在浙江岱山电力公司当过经理。
浙江岱山港口办的项目负责人称,舟山的两个风力发电项目就是由他牵线的,海上风力发电的计划书也是他草拟的。
  “浙江绿能只是出面来做而已,毕竟它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所以由它来做一些前期工作,待进入实质运转之后,项目各方肯定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来运作。”陈国河说。
  用5750万元资本撬动20亿元
  前几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一家浙江的私人投资公司拟投资人民币20亿元在浙江岱山的浅海建设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有意思的是,从浙江省工商局查阅到的资料显示,该公司2002年9月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2004年11月17日才增加注册资本到4000万元,一个多月后的12月27日,再次增资到5750万元。而这次增资离绿能公司和浙江岱山草签投资协议仅差一个星期。
  浙江省工商局的信息还显示,绿能公司是由三个边姓自然人投资的,其法定代表人边培棠1934年出生,奇怪的是,注册信息上的电话无法拨通,记者无法联系该公司。
  据悉,绿能公司的总经理陈家泉是从浙江电力系统出来的。目前该公司在浙江德清有不小的投资,总额已过亿元,已经建成一个热能发电厂,在建和待论证的还有一个天然气发电厂和一个垃圾发电厂。
  尽管如此,即便再擅长资本运作,再有实际运营经验,一家注册资本只有5750万元的民营企业要运作一个20亿元的项目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何况风力发电还是一个投资回收周期极长的项目。
  浙江海岛是发展风电宝地
  对于这个疑问,协议的另一方浙江岱山港口办的相关负责人称自己对此情况不了解,最后他介绍了该项目的一位中间人,他说:“浙江绿能项目和浙江省水力水电集团的风力发电项目都是由他牵头的。”这位中间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陈国河。
  陈国河表示,他跟踪风力发电已有很久。他说,早在1989年的时候,在浙江大衢岛,丹麦一家公司就和国家科委就开始测风,当时十米的测风台测了整整一年,平均风速达到了每秒7.2米。1998和1999年两年时间,他考察了周围的风电场,认为国外的风电大机组基本成熟。国家当时对风力发电有一些优惠,投资风电还是很有前途的。
  他说,浙江好的风场,大多在海岛上。海岛的优势一是风大,摩擦系数小,同样风速可以多做功20%;二是寿命长,风机寿命一般有25~30年,而陆地上风机只有20年的寿命;其三,建海上风场不用计较噪音,也不占用土地面积。唯一的缺陷就是投资增大,同样规模需增加25%~30%的投资。但从全世界来看,风力发电向浅海发展也是一个趋势。
  同时,他认为,在浙江的海岛发展风电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浙江是一个能源紧缺的省,发出来的电马上就能用。而内蒙、新疆等地虽然风力资源很丰富,但是电送不出来。因此,在1998年,舟山群岛和浙江陆地电力联网的时候,他就认为是一个发展风电的大好时机。
  后来,经他牵线,浙江省水力水电集团在浙江的大衢岛投资了一个4.08万千瓦的风场,由48台850千瓦的风机组成,总投资4个亿。
  目前,根据岱山的风电发展规划,该县规划在衢山、长涂、拷门建设三个风电场,到2020年将形成50万千瓦风力发电规模,成为全省最大的风能基地。
  海上风场预定分三期来做
  据了解,岱山的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目前的计划是分三期进行,2007年一期、2010年二期、2015年三期。目前,华东勘测设计院在做规划的工作,从规划到测风还需要一年时间。然后会在海上建立一个1万千瓦左右的示范风场,采用小机组发电一段时间,以摸索经验。“毕竟这个事情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做过,”他说,“上海、江苏和广东都计划做这个事情,但还没着手。”在浅海,很可能会选择单台功率2500千瓦的风电机组,以发挥海上发电的优势。
  他预计,参与这个项目的可能会有三家,一个是利万集团,浙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也会加入,此外就是绿能公司。
  同时,他认为,发展风电还有一个利好消息,就是可能在2005年年底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条例,就是火电厂的业主必须在开发的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保证再生能源的利用。
  陈说,目前这个项目主要的难度在于“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