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November, 2008

《海归黄埔军校》课程《》:什么是“对价”?(转帖)

Sunday, November 30th, 2008

什么是“对价”?
  “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合同无“对价”无效。从法律关系看,“对价”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某人允诺是为了换取另外一个人对允诺的承诺”。从法经济学角度说,“对价”就是冲突双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况时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条件。在平等个体之间法律关系冲突情况下,效率的解决只能通过平等个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在协调平等主体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关系过程中,只要满足“对价”,自由让度并给予及时补偿而不使任何一方损失的条件,就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到帕累托改进的效率。
  有关对价的概念曾在去年年底中国石化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北京飞天与北京燕化签订的合并协议中出现。根据该协议,中国石化通过北京飞天吸收合并北京燕化的方式对北京燕化进行整合,北京飞天就拟注销的所有北京燕化H股向北京燕化H股股东支付现金,同时还向持有所有北京燕化内资股的唯一股东中国石化发行北京飞天新注册股本,最后北京飞天对该协议应支付的现金对价约38.46亿港元。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根据当事人取得权利有无代价(对价),往往将合同区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交易关系,是双方财产的交换,是对价的交换。无偿合同不存在对价,不是财产的交换,是一方付出财产或者付出劳务(付出劳务可以视为付出财产利益)。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
  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价”的概念和规定,但国内法学研究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调整相关内容的法律规定,只不过是从权利义务对价的角度来调整。例如对一个权利义务明显不平衡的情况,英美法是从对价理论角度来考虑不充分的对价背后是否隐藏着欺诈、胁迫等不公平的事实,从而决定合同是否存在对价的;而我国合同法对相同情况也可从有无欺诈、胁迫来分析并决定合同效力,如果没有这些非法情节,当事人还可以显失公平为由行使变更和撤销合同的权利。
  在此前股权分置改革的讨论中,非流通股股权以什么样的“对价”获得流通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此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采取了个案处理、方案协商选择的原则使最终实现的“对价”必然成为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什么是对价
对价是合同法的概念,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是他方当事人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项权利或遭受某项损失或承担某项义务。
简单地说是指一方当事人为取得对方的允诺,或使对方的允诺具有拘束力而付出的某种代价。
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什么是对价?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中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对价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对价是在有偿交易的情形下一方当事人为了获得另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或者劳务等而向对方所作的支付,对价是对等给付。
问题:什么是对价支付?对价支付是什么意思?
对价支付的理论依据
对价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一方得到权利、权益、益处或是另一方换取对方承诺,所作出的或所承诺的损失、所担负的责任或牺牲。“ 对价” 一词在我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第8条“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以对价方式平衡股东利益,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益尝试,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但在随后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等文件中并没有具体明确对价的概念和内涵。
在实践当中,对价可以理解为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或者理解为以前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取得相同的股份时所支付的成本不同。必须指出的是,支付的对价并不是对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初始历史成本高于非流通股股东的一种补偿或调整,而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获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付出的一种代价-从经济学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视为为了获得流通权而支付对价所展开的博弈,对价是冲突双方处于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最优状况(Pareto Optimality)时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条件。对价的支付有以下几种理论依据:
一是流通权价值补偿论。
流通权价值指的是在股权分置市场下由于股票价格受到流通股股东对于他们所持股份不流通预期的影响,市场因此所给予流通股的高溢价。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所持股份的流通权会导致流通股股东所持股权利益的损伤,或者资本利得的减少,所以非流通股股东必须向流通股股东进行一定的支付或补偿。
二是溢价返还论。
根据溢价返还观点,对价的形成依据实际上包括了流通股的非正常溢价和流通权的客观好处两大部分,这里的非正常溢价指的是由于流通限制导致的发行和再融资成本过高,以及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中所包含的非正常溢价。对价支付的依据是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返还的流通溢价。
三是市场供求论。
该种观点的核心依据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原来将近70%的非流通股将获得流通权,势必造成二级市场股票供应量大以及快速增加,从而大大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中枢,如果获得流通权的非流通股股东不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价格中枢的下移将造成原流通股股东的盲接损失。对价的支付依据是弥补流通股因为股权全流通所造成的贬值,对价的来源来自于对非流通股份上市流通后企业股权总价值增加的预期。
四是双向补偿论。
双向补偿论认为,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的时候会导致流通股价格的下跌,但是在全流通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也要对充分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作出相应承诺,因此在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的过程中,双方实际上各自作出了让步,对价的支付依据就是要利用股份全流通所释放出来的价值,补偿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东在全流通过程中作出让步所导致的损失。
主流对价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在前几批试点企业和目前已实施的改革方案中,对价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以送股、缩股、权证、派现、回购为主流方式,掌握合理的对价形式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均衡。
(一)送股模式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转移股权,可以直接或间接降低市盈率水平,实施后投资者对“填权”的预期必将活跃市场交易。虽然由于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实施其既定的发展战略,但是送股模式的操作直接简便,便于投资者判断,而且也比较符合投资者的心理偏好,容易获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认可。
(二)缩股模式减少非流通股的股权比例,对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数量没有任何影响,只改变非流通股在总股本中的比例,流通股股东虽没有得到直接的实际补偿,但他们的预期收益在于希望通过缩股,使公司的财务质量相应提高,并提升公司的整体投资价值。目前缩股的效应很明显,缩股后由于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减少,同时也减少了控股股东的股权,对市场的扩容压力较小。
(三)在权证模式下,当流通股价格在某一时点低于预没值时,权证持有者可以从发行者那里获得市价与预设值差额的补偿。对非流通股股东而言,权证对价的好处还在于,在获得流通权利的同时,还可避免大量的现金流出和股份转出,实现了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保护,以及避免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溢出。不过与其他几种方式相比而言,权证模式的实施难度较大。
(四)派现模式不改变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对改革股权分置前后的证券市场价格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会导致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减少,造成一定的财务压力。目前单一的现金对价方案并不是投资者心理上欢迎的方式,从已实施的对价方案看,现金对价通常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其他对价方式相结合。
(五)回购模式的实质是一种缩股行为,股份回购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和公司理财行为,运用到对价支付方式当中,股份回购可以达到活跃市场交易、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目的。但股份回购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对股价走势有何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查证,而且回购方式对监管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市场整体价值角度出发,缩股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缩股模式的运用要注意三个原则:
第一,缩股比例的确定应该将原始认购成本与现行市价结合起来考虑,缩股比例不能太小;
第二,缩股之后不能损害国有股东的利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缩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注意市场沟通,防止不必要的市场抵触情绪。

安氏案例分析:投资人是如何拿忽悠当法律的

Sunday, November 30th, 2008

安氏案例分析:投资人是如何拿忽悠当法律的
安普若
  看了下面这篇文章,感觉有点为国内的创业者悲哀。投资人拿忽悠当法律,他们竟然也接受,他们竟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这篇文章中写道:在签订《合作意向书》的时候,51.com团队发现有一个条款对51.com十分不利,这让庞升东打了退堂鼓。
  我这里假设《合作意向书》就是史玉柱给庞升东的term sheet。这个不利的条款具体是什么,文章里没有说,但是庞升东要walk away from the deal,证明这个条款对庞升东他们确实是非常不利的。既然是这样一条对被投资者十分不利的条款,就一定要拿下去。
  这时,史玉柱的部下对庞升东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条款是美国律师的坚持意见,但史总其实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东西。如果你搞不过对方律师,你就迁就一下。”
  这可就是彻头彻尾的忽悠了,首先说,美国律师是谁雇的,是你们雇的。谁是老板?你们是老板。如果“史总其实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东西”,那么就请史老板直接和律师说:“I don’t care about these clauses。”律师马上就可以拿下去。难道律师要当史老板的家?而且什么叫“如果你搞不过对方律师”,难道让被投资者自己去和律师谈判?所以,这明明就是用美国律师压被投资者,拿被投资者当土鳖,让被投资者“迁就一下”。
  这也确实印证了“庞升东并没有出国考察经历(只去过韩国和新加坡游玩),也没有大公司工作的履历。”所以,拿美国律师吓唬他,还是超级好使的。
  史玉柱的部下对庞升东说的第二句话是:“请你放心史总的为人,他绝不会用这个条款来恶搞你,他不会做违反商业伦理的事情。”
  这句话说明,这个条款有可能导致史玉柱“做违反商业伦理的事情”。既然这样,作为史玉柱的部下,就更应该把这个条款去掉,以避免陷老板于不仁不义之地啊!既然史老板“绝不会用这个条款”,那么就把这条写进协议,说:Mr. Yuzhu Shi herein agrees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the clause shall be applied.
  史玉柱的部下对庞升东说的第三句话是:“我跟史总15年,我们几十个人在史总最落魄的时候不拿工资跟着他。史总的为人你绝对可以放心,我们这帮人为你担保。”
  这句话倒是不错,但是他们如何担保,就凭嘴吗?既然你们担保,那么就写进协议里,你们签字。一旦史玉柱违反你们的承诺,你们个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敢写,证明你们确实敢为史老板担保,也确实证明你们“跟史总15年”对史总的为人绝对放心。但是如果不敢写,你们的担保有什么用呢?那不就是忽悠吗?
  史玉柱的部下是值得表扬的,就用这么三句话,就把被投资人给忽悠了。
  总结下来,投资人是如何拿忽悠当法律的呢?
  第一、要拿美国律师吓唬人,说:这是美国律师坚持的,如果你搞不过对方律师,你就迁就一下。这一招对没有海外经验的人尤其好使,如果他敢对我说这就话,我马上拿起电话就直接告诉那个律师:Your boss doesn’t care about the stupid clauses you put in the term sheet, get it out of f**king there. 我倒要看看他说什么?
  第二、就是拿一些不值钱的许愿和担保忽悠被投资人,但是这些许愿和担保又不敢写进协议。
  我把这些写出来,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借这个案子提醒被投资人,你们要知道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要听信忽悠,否则,今后后悔的是自己。
附上原文:
庞升东:我为什么选择巨人
2008-8-6 11:35:57  《英才》
  文|本刊记者 葛鑫
  经过时间并不长的接触、谈判,国内领先的SNS网站——51.com获得巨人网络的5100万美元投资。这是迄今为止,国内SNS网站获得数额第二大投资,之前校内网在4月获得了来自以软银为首的4.3亿美元投资。而在51.com的投资案例中,它的合作方——巨人网络无疑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内容之一。
  领先的SNS社区和游戏巨头之间的首次资本合作,引燃了Web2.0时代新的发展潮流。而在巨人网络-51.com合作发布会上,史玉柱曝料称,自己是“战胜”马云而投资51.com的。国内的“大超市(阿里巴巴)和超级游戏厅(巨人)”(庞升东语)对51.com的争夺,让这次行业标志性融资事件又多了一份传奇色彩。
  “史玉柱太强了”
  给庞升东的印象是,史玉柱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一开始显得很木讷,这让庞多少有些失望。
  “对我来讲真的很痛苦。从现在开始,我欠马云一个天大的人情。”51.com董事长兼总裁庞升东一开始便对《英才》记者说:“在没有人看好我们的时候,马云跳出来要投,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走漏的,之后就有很多人要投我们,我感觉史玉柱也有这个(跟风的)嫌疑。”
  据庞升东介绍,这次投资事件的转折发生在51.com的股东,也是51.com的第二轮投资者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的一个建议。SIG股东说自己和史玉柱很熟,值得和史玉柱沟通一下。而在这之前,51.com的团队已经集体同意接受马云的offer。
  于是,庞升东和史玉柱第一次会面了。给庞升东的印象是,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一开始显得很木讷,这让庞多少有些失望。“但后来可不一样了,后来他滔滔不绝。我的COO说,史玉柱太强了,他们差距太大了。”庞升东回忆说,史玉柱的市场营销(以超低价拿下县级市脑白金广告)和企业管理(内部销售团队的激励机制)等,一整套东西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和震撼。就像一个传说中的情节:在一场酒席间,一个老江湖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的第一次经验传授,让庞升东彻底折服。
  第一次会面,让庞升东的融资策略“有点儿松动”。另一个将庞的决定引向史玉柱的细节是,在签订《合作意向书》的时候,51.com 团队发现有一个条款对51.com十分不利,这让庞升东打了退堂鼓。史玉柱的部下则对庞升东说:“这条款是美国律师的坚持意见,但史总其实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东西。如果你搞不过对方律师,你就迁就一下,但请你放心史总的为人,他绝不会用这个条款来恶搞你,他不会做违反商业伦理的事情。我跟史总15年,我们几十个人在史总最落魄的时候不拿工资跟着他。史总的为人你绝对可以放心,我们这帮人为你担保。”
  虽然庞升东在《英才》记者面前说起这些细节来不加掩饰,眉飞色舞,但史玉柱个人的魅力是否是庞升东扭转意向的关键,尚值得怀疑。果然,在回答《英才》记者关于“51.com开放平台”这一问题时,以率性著称的庞升东忽然插入了一段话:“我为什么选择史玉柱的游戏而没选择马云的淘宝呢?因为我发现淘宝自己都不赚钱,它赚钱肯定要3年后。而史玉柱的‘游戏厅’一开始就赚钱,所以我和史玉柱开这个。马云要的比他(史玉柱)多多了。”
  实际上,庞升东的这个选择正代表了互联网新时代的潮流。同样和51.com一样立于Web2.0潮头的千橡互动,于2006年起便开始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猫游记》,2007年千橡旗下的猫扑网开始代理大型网络游戏《大话战国》和《蜀山OL》。而遥遥领先的腾讯在2007年的游戏收入已经超过了40亿港元。
  “我现在和马云说的是,我欠他个大人情,超市肯定让他开。我总不能让易趣开吧?更不能让拍拍开啊。”庞升东还透露,曾有基金提出比巨人出价高20%且占股比例还不足25%的要求,但是考虑到资源互补,最终还是选择了巨人。
  以腾讯作为对手
  “我们挖了QQ的一个高管。但是存在竞业禁止。”
  在庞升东看来,51.com是一个奇货可居的平台。有了这么一个聚敛人气的“小区”,赚钱只是举手之劳。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成为51的用户。
  “上市其实是我瞎说的。当然我们希望公司上市,也坚信公司能上市。我不希望我们员工老念叨着上市,这就偏了。你应该老念叨着用户有没有跑,这个才对。”庞升东强调。
  在巨人总裁刘伟看来,现在的51.com显然是一个颇有潜质的平台,市场推广是51.com的短板,而巨人在这方面的老道经验能让 51.com迅速壮大。刘伟向《英才》记者强调,早在此次融资之前,巨人网络就在51.com上打了广告,并且巨人网络是最早的一家在51.com上打广告的网游公司。
  “我们当然还会去收购其他社区。”刘伟说。
  庞升东目前持有51.com20%的股份,这在创业型公司的董事长持股中,算是很小的份额。但他表示,持股25%的巨人网络并不会对 51.com的战略规划指手画脚。“作为聪明人,史玉柱是不会来干预公司管理的。我们昨天刚开的董事会。列了些预算,说要花很多钱(后经记者核实是几个亿的预算)。史玉柱说‘这个你们定。’”
  庞升东并没有出国考察经历(只去过韩国和新加坡游玩),也没有大公司工作的履历(曾在马云手下拿着720元的底薪做了半年销售,做成了2单),但是天生的商业智慧,使他发现“蓝海”。51.com就是用“复制QQ空间,而超越QQ空间用户体验”的方式获取了成功。
  庞升东从不吝惜对腾讯的尊敬,但他会向记者直言“以腾讯作为对手”。虽然,他自己也坦言,现在的51.com跟腾讯还没法比,“根本够不上威胁”,但显然他已经在做着逼近腾讯的努力。
  一个充分的证据是,就在接受《英才》专访的间歇,庞升东接到一个猎头电话,他并不防备记者,而是在电话中大声叮嘱对方怎样处理这次“挖人”不成后的官司。
  当被问及电话内容时,一向坦诚的庞升东犹豫片刻后叹了口气:“唉,我们挖了QQ的一个高管。但是存在竞业禁止。”
  庞升东表示,获得融资后,他将继续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这在旁观者和庞自己看来,都属于“烧钱”,然而,庞认为51.com正是通过这样的“烧钱”使其获得了来自QQ的大量用户。
  另一方面,51.com将继续在员工待遇上加大投入,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一位51.com员工向《英才》记者介绍,51.com的员工是14月的薪水,员工父母、孩子可以一并享受公司医疗保险,外地员工的父母还会有旅游津贴。而庞升东则表示,51.com除了给出高于腾讯、百度10倍的期权(庞称其为自己低持股的原因)外,业内高水准的薪水也是51.com吸引人才的“利剑”。
  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陈一舟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51.com和校内网属于Web2.0里面,为数不多的初步站稳了脚跟,“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后进场,现在还能继续玩的这种公司。也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被清出去。”

迷信系列:香港中环:风水大战和陈桥兵变(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香港中环:风水大战和陈桥兵变
文+姚於
中环区位于香港岛的核心区域,远东金融中心、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国际金融中心等著名金融机构都座落在这里,一向被视为“远东华尔街”。但是,由于写字楼租金飞涨,物业竞争以及西九龙贸易广场即将启用等原因,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选择将地区总部迁移。作为金融中心的中环,地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华尔街的远东翻版
坐落在中环区的长江中心大厦,电梯到七十层后,门刚打开,从里面就陆续走出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TCL董事长李东生、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复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广昌、阿里巴巴CEO马云、汇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等30多位中国内地著名的企业家。在内地,他们本已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但这次一起来到中环,却是为了集体拜访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超人”李嘉诚。据说当时企业家们像追星的中学生一样,完全不顾平时的矜持和沉稳,纷纷要求和李嘉诚合影。
全盛时期的中环,以上的情景只是无数豪门戏中的一个片段而已。
乘坐山顶道15路车,很容易就能在窗口上俯瞰中环区。中环位于香港岛的核心区域,是香港的金融贸易心脏。窗外呈现出的,是这一区域里林立的新旧建筑,内有远东金融中心、力宝中心、中银大厦、汇丰银行、交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中环中心等,集中了大量的金融、保险、地产以及商用服务行、中国银行的新总部等,既有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大型投行,也有国际顶级顶尖私人股权基金,如黑石集团、KKR。这里是香港的心脏地带,也是港岛开埠后最早开发的地区,整个香港最早的商业中心。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环区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在成为华尔街的远东翻版之前,中环最早的身份是英国人的军事基地。早在1841年英国人占领香港期间,英国人便率先在中环建立其军事基地,并迅速兴建了多条主力干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后初期,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已经是当时香港的主要商业中心。
1970至1980年代的中环区不断兴建多层式摩天大厦,由于金融市场开始兴旺,香港主要的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毫无疑问,这里的办公条件是绝对一流的,例如中银大厦,就配套有餐厅、卫生间、多媒体室、健身房、桑拿房甚至日光浴室,客厅里铺有豪华的意大利大理石,摆放着精美的大型铜雕。除了精美绝伦的硬件之外,这里的软件同样无可挑剔。每位客人都可以尽享24小时管家式服务,咖啡小吃随叫随到。这在当时的内地是不可想象的,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
金融争端背后的“风水之战”
香港人对风水之说笃信不移。兴建大厦当然要看过风水,租房子、开新铺也要找风水师;甚至连结婚时大堂的摆放、办公室桌子的朝向,以至一个饰物摆设、一个招牌、一个鱼池大小方位都要求教于风水师。包括近年最令人瞩目的是特首贵宾府官邸的装修也请人来看风水,这些趣闻都成为香港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中环区地处香港的黄金地段,背靠维多利亚港,站在“风水学”的角度看来,其地域得天独厚,成为那个时代成功的金融区自然无可厚非。
实际上的中环区,处处也皆有“风水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如矗立在维多利亚港旁、中环天星码头附近的怡和大厦,楼高五十二层,曾经是香港最高建筑,之所以被称为“千洞大厦”,是因为其独特的圆形窗户被视为招财象征。而不远处的汇丰银行总行,如站在其对面的皇后像广场望去,总行前的地势,由低而渐次提高,如同临海的沙滩;加上由总行入口经皇后像广场而到维多利亚港,一路上并没有任何有形的建筑物阻挡。风水学中“水”代表“财”,这样的地域象征着财富可以一路直抵银行。
  就这样,一场场本属于各大公司,银行机构之间的经济竞争,争端,因为“风水学”的介入,从而又演变,加剧成为一场场“风水大战”。而相对于十多年前中环区展开的那场以中银大厦为首的“风水大战”,以上这些只是小打小闹。
中银大厦由著名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大厦共有70层,高达315米,加上两根顶杆,全栋总高度有367.4米,在1989至1992年间是香港以及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但巍然屹立的中银大厦横空出世之后,却备受争议——因为中银大厦是香港唯一没有考虑风水师意见就开始建造的巨型大厦,就好比封建社会的闺女未经过牵线就出嫁一样,三姑六婆邻居街坊自然要互相八卦一下。
首先站在风水学的角度,中银大厦外形为棱柱状,风水学称这种设计为“节节高升”,这酷似一根竹子,不断向上生长,象征力量、生机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而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中国的长城,是雄壮的象征。但当时社会中传说指中银大厦的形状乍看起来像一把直立的菜刀,而其“刀锋”直指港督府(即今日的礼宾府)。据说信风水的港督请人化解,经风水先生指点后,决定在面朝中银大厦的方向种植柳树,以挡煞气。同时,万国宝通银行大厦要在中银大厦旁边兴建,也把大厦建成书本开页形状,其开口处正好对正中银大厦的尖角位置,将煞气卸掉。
 这场“大战”中,最著名的还是中银大厦与汇丰银行的“刀枪之争”:汇丰银行大厦位于中银大厦斜对面。传说因为阳光照在中银大厦的玻璃上然后反射到汇丰大楼的墙上,这被风水师解释成是劈向汇丰的刀子。而据说中银大厦落成不久,汇丰银行的业绩颇受影响。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风水,汇丰银行在楼顶架起了两门大炮,直对中银大厦,以“枪”对“刀”,反击中银大厦的煞气,于是汇丰的业绩才又好转云云。
坊间如此众说纷纭,当年香港的办公室,茶楼食店中关于此的谈论更是不绝于耳,是也?非也?没有人敢下定论。不过,我们也看到,这种两相较量并没有出现因为“刀枪相对”而两败俱伤,汇丰还是继续领跑,中银也生意兴隆,共同支撑起中环区的经济繁荣。
[…]

台湾新闻:戏剧化发展:王永庆突爆3私生子 千亿遗产起波澜 (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戏剧化发展:王永庆突爆3私生子 千亿遗产起波澜
信源:中评社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近千亿遗产争议出现戏剧化发展,继日前传出二房长子王文洋寄出存证信函给三房要求公布财产(但王文洋说是 “大房王月兰寄的”)之后,昨又冒出王永庆竟还有“第四房”妻子。一名自称是王永庆儿子的五十二岁男子罗文源,昨举行记者会表示,他和姊姊罗雪贞、妹妹罗雪映是王永庆亲生子女,希望认祖归宗。
不仅二房长子王文洋(中)与王永庆(左)年轻时长得十分神似,昨晚开记者会自称是王永庆儿子的罗文源(右),五官也和王老神似,尤其是三人的鼻梁同样挺拔,眉宇神情十分相似。
王永庆第四房疑云
台湾苹果日报报道,昨天出刊的《时报周刊》报导,罗文源的母亲林明珠在1953年与王永庆交往,双方情投意合共组家庭,隔年两人生下长女罗雪贞,后来又生下罗文源与罗雪映兄妹。王永庆去世后,罗文源委托律师寄出存证信函要求阅览遗嘱并认祖归宗。
在场记者纷纷说像
罗文源昨晚由律师徐铃茱安排在永然法律事务所举行记者会,他体格壮硕,有184公分高,前额微秃,五官、神情和低沉嗓音都酷似王永庆。他一出现,在场记者纷纷交头接耳说:“像!真像!”
罗文源说:“(认祖归宗)其实一直都想的,有谁愿意这样子,因父亲在时,他是个公众人物,我们都非常尊敬他,所以一直克制自己尽量不要增加他的困扰,但今天我想想,我今年52岁,最主要是想到我的子女,我作父亲的总要给子女一个交代,我儿子28岁、女儿18岁,他们略有所闻,我认为不该让他们继续模糊下去。 ”他强调基于中国人慎终追远、明德归后观念,才决定采取法律行动。
若属实应该是三房
记者问罗是不是希望改姓王?他坚定地说:“是的。”但对于如何确定自己是王永庆之子,以及他与王永庆的互动情形,他不愿多谈。
罗文源的委任律师徐铃茱透露,罗文源曾在台塑集团的南亚公司任职,王永庆去世时,王家“内部”要求罗家兄妹三人不要出席告别式,以免引起骚动。徐铃茱强调,林明珠和子女的存在早于王永庆的三房李宝珠和其子女,理应是三房,罗文源与二、三房子女都见过面,王永庆生前原来要办理认祖归宗,但因突然辞世,来不及办理。
至于罗家兄妹除了想认祖归宗,是否希望分配王永庆的遗产,徐铃茱说:“光看长相就能确定罗文源是王永庆骨肉,但其他的法律细节,目前不能透露。”王永庆去世后遗留约964亿元资产,律师岳珍表示,如果罗家兄妹三人真是王永庆子女,就有权继承遗产,各可分得34亿4200万余元,王家若不让罗家三人认祖归宗,三人还是可透过确认亲子关系存在等方式争取遗产。
名字为文、雪字辈
对于罗文源自称是王永庆儿子,王永庆二房长女王贵云昨说:“这件事情我完全不知道。”与王永庆共事半世纪的台塑集团高层也说:“真的从来没听过。”不过,有台塑老臣私下说:“50、60年前的时空背景不同,希望外界体谅,董事长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仍是不容抹灭。”另有王家亲近人士透露:“董事长年轻时风流倜傥,确实有不少红粉知己,家里也常因此争吵。”
据了解,1953年时,当时36岁的王永庆高帅又多金,认识不少女性友人,林明珠和王永庆交往时应年仅20岁出头。传闻指出,林明珠在 1953至1958年间与王永庆在一起,所生三名子女取名为“雪贞”、“文源”及“雪映”,与二房五名子女同为“文”字辈及“雪”字辈。罗雪贞1954年出生,等于是1951年出生的二房长子王文洋的妹妹。
“董事长都有照顾”
传闻指出,林明珠曾到王永庆当时位于“三条通”的旧宅与二房杨娇争吵,希望小孩认祖归宗,遭到个性强悍的杨娇拒绝,拖了好几年,后来杨娇拿出一笔钱与林明珠谈判,要求“拿钱签字条走人”,誓言不再纠缠,林明珠后来带着子女改嫁一名年长的罗姓外省公务员,中间虽曾再和王永庆联系,但并不密切往来。
上述传闻未获王家人证实。亲近王家人士仅透露:“应该是有处理好,之后也曾断续联系,董事长应该都有照顾。”对于罗家姊弟在王永庆身后主动发声,让外界解读有争产意图,王家亲近人士不满地说:“罗家现在住的中正区豪宅,不就是有照顾吗?”至于《时报周刊》指罗家三姊弟表示要求阅览遗嘱,二、三房都说根本没遗嘱。
知名命理专家林真邑分析,罗文源长相与王文洋相似,王文洋与王永庆年轻时很像,尤其王永庆的眼皮盖住黑眼珠,鼻梁侧面带点鹰勾鼻,王文洋更像,罗文源的眉毛稀疏,兄弟缘分薄,且头发稀疏显示内分泌旺盛,属爆发力强的人,绝不甘心没没无闻一生,他的杀气比王文洋还重,不达目的不善罢甘休,会引爆争产大战。
3姊弟若验明正身 每人分34亿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身后留下约964亿元遗产,律师指出,大房王月兰除可分得一半,还可与二、三房共10名子女再均分另一半,即有11人均分;昨传出王永庆还有第四房林明珠,林并为王家生下罗雪贞、罗文源、罗雪映3名子女,律师表示,若3人确是王永庆子女,王的另一半遗产即由14人均分,罗雪贞三姊弟将可各分得34亿4200万余元。
王永庆第四房疑云
律师岳珍表示,依《民法》规定,王永庆的大房王月兰因为是法律上配偶,若王月兰嫁给王永庆后没有增加财产,依夫妻剩余财产分配,她确定可分得一半遗产,以王永庆留下的964亿元计算,王月兰可分得482亿元。
此外,王月兰还可再和二房子女王文洋、王文祥、王贵云、王雪龄、王雪红,以及三房子女王瑞纪、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慧、王瑞容等10人,再均分另一半遗产 482亿元,平均每人可分43亿8000余万元。其中王瑞纪虽是“三娘”李宝珠与前夫所生,但被王永庆收养,和婚生子女一样有继承遗产权利。
认祖不成3宗官司要打
岳珍表示,如果罗雪贞三姊弟也加入继承遗产行列,王月兰还是可先分到482亿元,另外的482亿元要由她和王永庆的13名子女均分,总共14人,每人能分到34亿4200余万元,二、三房子女能分到的,比罗雪贞三姊弟出现前,少了9亿3000余万元。
不过,如果王永庆的大房、二房、三房,都不同意让罗雪贞三姊弟“认祖归宗”,三姊弟就须透过官司才能取得遗产,将来至少要打确认亲子关系存在、确认继承权存在,以及请求给付遗产三宗民事诉讼,才能拿到遗产。
岳珍并指出,罗雪贞三姊弟须在王永庆过世后两年内打官司争产,诉讼过程有两项关键,一是验DNA鉴定血缘,因为王永庆已过世,所以得由其他亲属子女配合采检体鉴定;其次是王永庆在世时是否曾认领或扶养3人。是否被认领,向户政单位调阅资料就可知道,如果3人可以拿出他们和王永庆的合照,或是王永庆汇钱给他们当生活费等汇款资料,也可证明王永庆曾扶养过他们。
二房三房决定权在亲属
至于二房杨娇、三房李宝珠,甚至第四房林明珠,能否分到遗产?岳珍说:“两人不是王永庆法律上配偶,须透过亲属会议决定要不要让她们分?该分多少?”不过,即使亲属会议同意林明珠可分产,因林明珠已死亡,不可能分到,这部分遗产也不能再由3子女继承。
倘使王永庆有立遗嘱遗产,又该如何分配?律师林仟雯说,若王永庆在遗嘱中根本没提到罗雪贞三姊弟,3人可透过官司拿到每人各34亿元;即使王永庆在遗嘱中摆明3人不能分产,3人还是能依《民法》特留份规定,拿到34亿元的一半,即17亿元;若王永庆在遗嘱中指定给3人高于17亿元的遗产,那么不会出现争议,若低于17亿元,3人仍可透过官司争取到17亿元。

迷信系列:形煞及化解方法(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形煞及化解方法
论煞,必论屋外峦头形煞,现列举常见的形煞及其化解方法。
1 反光煞
反光煞是与阳光有关,如果房屋在海边附近,海水便是反光煞,因为阳光投到水面被折射,海水的起伏显得金光闪闪,照射到住宅内,会令人脑迟钝,精神不集中。另一种反光煞是在市中心或商业中心附近,你有没有留意到邻近大厦的外墙是否有很多面镜子?这些玻璃幕墙(镜子)受光照射后反射到自己所住的大厦,这大厦便是犯了反光煞。反光煞是会使人容易发生血光之灾或碰撞之伤。
反光煞的化解:一般反光煞的化解,可在玻璃窗贴上半透明的磨砂胶纸,再把明咒葫芦两串放在窗边左右角,加一个木葫芦便能化解一个普通的反光煞。反光较弱者则不必加木葫芦,反光强者要多安放两串五帝古钱配白玉明咒便可化解。
2 割脚煞
割脚煞本来在市中心是很少见的,多数在效外山边或海边,《山龙语类论》:“割脚水,水贴穴前,扣脚行也。”割脚水是大厦接近水边,水贴穴前指水有迫近穴(大厦或房屋)之感,当运者就要利用这段时间进取,能发财,但不长久。信德中心的下层原是经营商店的,就是因为利润不理想,于1995年改作办公室,出租收租金,但因流年不利,效果欠佳。
割脚煞的化解没有固定的方法,因为它的特点是运气反复,当运时大富大贵,失运时一落千丈。化解法之一是在旺气位安放八白玉,但旺气位每年有变,所以要留意。
3 镰刀煞
一般人认为这是由天桥形成的,因为有投影在地上的形状如同镰刀一样。但镰刀煞一定来自天桥,还有另一种是平地的镰刀煞,它的形成是由小山丘和马路结合而成的,即是由带弯形路的平地所造成的,杀伤力都是一样,可招致血光之灾。配合玄空飞星的吉凶,便能化解镰刀煞的凶性。
4 孤峰煞
[…]

迷信系列:居住风水多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居住风水多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
  屋的前方叫做“前朱雀”,又叫做“明堂”。
很多的风水师都会以窗外为明堂位。就是以住宅内开得最多的窗一方为向。因为窗是唯一光线能够射入来的入口,而光线是属于“阳气”,故阳宅是以阳为向的了。
  
  当你找到一间屋的向之后,就站在窗前向外望,留意明堂位内可以见到什么,若窗外有下列的环境时就属于明堂吉利。
  
  一、窗外见水池、泳池;
  
  二、窗外见公园、球场;
  
  三、台窗外见停车场、环包路;
  
  四、窗外见湖、河等;
  
  五、窗外向海。
  
  前窗见水,是为明堂水,可使财运加强,经商的人住在这类楼宇内,生意将会更加旺盛。
  
  若窗前空旷而不见水,是为明堂宽阔,虽然财运不如见水好,但亦不失为稳定之宅!
  
  买房买福气 ,
  
  好房永受益 。
  
  倚窗见山水 ,
  
  富贵随你回 !山水环抱必有气
  
  “凡宅,山环水抱,必有贵气。”
  
  东有流水,南有大路
  
  “凡宅,东有留水达江海,吉;
  
  南有大路,大吉大利,富贵。”
  
  真正的好好风水,理应符合个体的需求.
  
  风水理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结合命主本人之生辰八字结合环境的气势来布置!
  
  
  青龍〈Blue dragon〉:又稱蒼龍。代表東方,五行屬木,代表春季,色彩中為「青」。
白虎〈White tiger〉:代表西方,五行屬金,代表秋季,色彩中為「白」。
朱雀〈Linnet/redpoll〉:又稱朱鳥或鳳凰。代表南方,五行屬火,代表夏季,色彩中為「赤」。
玄武〈Black tortoise/Striped turtle〉:又稱玄龜,作蛇纏龜形。代表北方,五行屬水,代表冬季,色彩中為「黑」。
提到风水,很多人都能说上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到底什么意思了,未必每个人都知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是什么了?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是,只是古人对方位得一种借代称谓,就和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一样。
既然一样,古人为何不直接就用 左右前后,东南西北,而要重新创造一个名词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看到青龙 白虎 朱雀玄武,你会联想到什么,对动物,活物,“活”’-有生命得东西,用青龙 白虎 朱雀玄武,来代称方位时,它说讲得不仅仅是方位,而是这个方位和这个方位所拥有得 力’-气!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到底指那个方位了?
曾经有位大哥N搞笑得对我说,左边是青龙;右边是白虎;前边是朱雀;后边是玄武!当时我正是无言以对’-人家都三七二十二了,你还和他讲道理吗?
如果按这种说法,大家想一想,你得左手是青龙,那你转个180度,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对于古人来讲是不错得,为什么了?古代风水主要服务得对象是帝王贵胄等等,他们得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得正向,而且古地理坐标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当你以这种坐标再来看,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它就是对的。
现代地理坐标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就恰好相反了。
讲到这里,聪明得你应该知道了吧:
东方 木,青,故以青龙代之;
西方,金,白,故以白虎代之;
  ——————————————————– ————————
  常氏命理学;七天学会断命 断婚姻感情 子女 及事业
  http://www.mysky.com.cn
  MSN;[email protected]
  QQ;653452178

迷信系列:阳宅外形吉凶歌诀(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阳宅外形吉凶歌诀
  宅形左短右边长,君子居之大吉祥。家内钱财丰盛富,只因次后少儿郎。
  右短左长不堪居,生财不旺人口虚。住宅必定子孙愚,先有田蚕后亦无。
  此是人间大吉居,丑寅空缺聚钱资。家豪富贵长保守,子弟荣华得逸居。
  巳辰不足却为良,居此家豪大吉昌,若是安庄终有利,于孙兴旺足牛羊。
  仰目之地出贤良,庶人居之富无量。子孙印绥封官职,光显门庭第一乡。
  中央高大号圜丘,修宅安坟在上头。人口平安多富贵,服官食禄任优游。
  坎兑两边道路横,定主先吉后凶生。人口资财初一胜,十年之后不支撑。
  住宅修在涯水头,主定其地不堪修。牛羊尽死人逃去,造宅修莹见祸由。
  前狭后宽居之稳,富贵平安旺子孙,资财广有人口吉,金珠财宝满家门。
  前宽后狭似棺形,住宅四时不安宁。破尽资财人口死,悲啼呻呤有叹声。
  西南坤地有丘坟,此宅居之渐渐荣,若是安庄并造屋,儿孙辈辈主兴隆。
  住宅卯地有丘坟,后来居之定灭门。愚师不辩吉凶理,年久坟前缺子孙。
  西高东下向南阳,正好修工兴盖庄。后代资财石崇富,满宅家眷六畜强。
  住宅方圆四面平,地理观此好兴工。不论宫商角徵羽,家豪富贵旺人丁。
  住宅观灵取这强,却因辰巳有池塘。儿孙旺相宜资盛,兴小财长有官防。
  住房正北有丘坟,明师安庄定有名。君子居之官出禄,庶人居之家道荣。
  前后有丘不喜欢,安庄修造数余年。此宅常招凶与吉,得时富贵失时嫌。
  住居乾地有丘陵,修宅安庄渐渐兴。女人人宫为妃后,儿孙以后作公卿。
  前后高山两相宜,左右两边有沙池。家豪富贵多年代,寿命延年彭相齐。
  住宅左右水长渠,久后儿孙福禄齐。禾麦钱财常富贵,儿孙聪俊胜祖基。
  左边水来射午宫,先初富贵后贫穷。明师断尽吉凶事,左边大富右边穷。
  住宅西边有水池,人若居之最不宜。牛羊不旺人不吉,先富后贫人少知。
  西北乾宫有水池,安身甚是不相宜。不逢喜事多悲泣,初虽富时终残疾。
  后边有山可安庄,家财盛茂人最强。若居此地人丁旺,子孙万代有余粮。
  前有大山不足论,不可安庄立坟茔。试问明师凶与吉,若居此地定灭门。
  住宅后边有高冈,南下居之第一强。子孙兴旺田蚕胜,岁岁年年有余粮。
  东北丘坟在艮方,成家立计有何妨。修造安庄终迪吉,富贵荣华世世昌。
  左短右长却安然,后面夹稍前面宽。此地修造人口吉,子孙兴旺胜田蚕。
  住宅东边有大山,又孤又寡又贫寒。频遭口舌多遭难,百事先成后来难。
  住地观之有何如,前山后山不堪居。家贫孤寡出贼子,六畜死尽祸有余。
  住宅四角有林桑,祸起之时不可挡。若遇明师重改造,免教后辈受凄惶。
  住宅前后有坟林,凡事未通不称心。家财破财终无吉,常有非灾后又侵。
  左边孤坟莫施工,此地安庄甚是凶。疾病缠身终不吉,家中常被鬼贼侵。
  住宅右短左边长,假令左短有何妨。后边齐整方圆地,庶人居之出贤良。
  中央正面四面高,修盖中宅福有余。牛羊六畜多兴旺,家道富贵出英豪。
  四面交道主凶殃,祸起人家不可挡。若不损财灾祸死,投河自缢井中亡。
  住宅东北斜道行,宅西大道主亨通。虽然置下家财产,破财一时就灭倾。
  宅东流水势无穷,宅西大道主亨通,因何富贵一齐至,右有白虎左青龙。
  朱玄龙虎四神全,男人富贵妇人贤。官禄不求而自至,后代儿孙福远年。
  宅前有水后有丘,十人遇此九不忧。家财渐有积蓄起。牛羊满山福无休。
  住宅安居正可求,西南水向东北流。虽然重妻别无事,三公九相近王侯。
  宅前林木在两旁,乾有丘埠艮有冈。若居此地家豪富,后代儿孙贵显扬。
  前有丘陵后有冈,西边稳抱水朝阳。东行漫下过一里,此宅发居甚是强。
  西来有水向东流,东显长河九曲沟。后高绵远儿孙胜。禾谷田蚕岁岁收。
  后高有陵箭近池,西北瞻仰显高危。天赐富贵仓粮足,辈辈儿孙著紫衣。
  西有长波汇远冈,东有河水鹅鸭昌。若居此地多吉庆,代代儿孙福禄强。
  前边左右有丘陵,后面东道远平平。巽地开门家富贵,不宜兑路子孙冲。
  住宅西南有水池,西北丘陵更相宜。艮地有冈多富贵,子孙天赐著罗衣。
  南来大路正冲门,速避直行过路人。急取大石宜改镇,免教后人哭声频。
  东西有道直冲怀,定主风病疾伤灾。从来多用医不可,儿孙难免哭声来。
  前有高埠后有冈,东来流水西道长。子孙世世居官位,紫袍金带拜君王。
  乾坤艮坎土冈高,前平地势有相饶。立宅居之人口旺,儿孙出众又英豪。
  西北仰高数里强,东南巽地有重冈。坤艮若平家富贵,田蚕万倍足牛羊。
  南北长河宽又平,东岭西冈三两层。左右宅前来相顾,儿孙定出武官人。
  右边白虎北联山,左有青龙绿水潺。若居此地出公相,不入文班入武班。
  林中不得去安居,田宅莫把作丘坟,田蚕岁岁多耗散,宅内惊忧鬼成精。
  宅东南北有长河,坤乾丘墓近大坡。此地若居大富贵,更兼后代子孙多。
  北有大道正冲怀,多招盗贼破钱财。男人有病常常害,贫穷不和闹有乖。
  东西有道在门前,莫把行人断遮拦。宅内更有马车过,子孙富贵得安然。
  两边低下后边高,妇人守寡受勤劳,多招接脚并义子,年深犹自出贫消。
  乾地林木妇女淫,沟河重见死佳人。坤地水流妨老母,子孙后代受孤贫。
  庚辛壬癸有坟林,可取千株郁郁林。正对宅舍六十步,儿孙换改旧家门。
  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出人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闾。
  门前三塘及二塘,必啼孤子寡母娘,断出其家真祸福,小儿落水泪汪汪。
  面前凶沙若有此,左火砂来兄必死。右火冲身弟必亡,当面尖射中此是。
  竹木倒垂在水边,小猁落水不堪言。栏栅添置犹防可,更有瘟灾发酒癫。
  独树生来无破相,必定换妻孤寡真。孤辰寡宿定分明,无儿无女妙通神。
  怪树肿头又肿腰,奸邪淫乱小鬼妖。猫鼠猪鸡并作怪,疾病痨瘵不曾饶。
  门前若见有尖砂,投军做贼夜行家。出人眼疾忏逆有,兄弟分居饿死爷。
  面前若见生土堆,堕胎患眼也难开。寡妇少亡不出屋,盲聋暗哑又生灾。
  门前若见有小屋,官事临门来得速。便见何年凶祸生,岁煞加临灾更毒。
  宅屋若在大树下,孤寡人丁断不差。招郎乞子家中有,瘟疫怪物定交加。
  小石当门多磊落,其家说鬼时时着,小口惊赫不须言,气绝聋哑人难觉。
  住宅人家品字样,读书作官起家庄。人财大旺添田地,贵子声名达帝乡。
  前有塘兮后有塘,儿孙代代少年亡,后塘急用泥填起,免得其后受祸殃。
  房屋门前有大堆,住此房内主堕胎,更兼眼疾年年月,火杀加临更惹灾。
  住房门前两口塘,为人哭泣此明堂。更主人家常疾病,灾瘟动火事连连。
  房屋若有大路冲,定主家中无老公,残疾之人真是有,名为暗箭射人凶。
  离乡迢迢是曲路,儿孙出外皆发富。若然直去不回还,定出离乡不归屋。
  门前有路川字行,破财年年官事兴。若然直射见明堂,三箭三男死却身。
  当面若行元字路,其家财谷多无数。面前恰似蚯蚓行,定出痨瘵病多苦。
  从上述百首歌可以看出,不论是宅外形法还是宅内形法,其吉凶标准的判定,多是综合了气象气候、地质地形、环境景观、生活条件、宗教制度、伦理观念、营建技术,以及艺术、心理和风俗习惯等因素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熟练地掌握它,对选择好风水住宅建地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基金系列: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突围(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突围
本报记者 杨杨 北京报道 2008-11-29 3:04:48
·编者按·
非常时代需要非常的改革。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今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渗透,PE的上下游产业链开始遭遇的各种挑战变得更严峻。一方面,国际主要LP开始减少或停止向PE(包括VC)的资金投资,PE上游的资金来源受限;在下游,主要退出通道——IPO几近停滞,已投资的项目需要等待更长的退出时间,并购行为也变得更为谨慎;此外,已投资项目及企业的存活问题,以及未来可投企业和项目前景问题,让PE从业者的决策都变得更为谨慎。
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也同样遭遇到行业大气候的影响,但所不同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由于之前政策的限制,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庞大、最主流的资金,几乎未进入直接投资领域,这反而让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在宏观经济低潮时期,看起来更具有潜在爆发力,中国股权基金行业的想象力空间,听起来似乎变得更诱人。
且慢:面临的问题如山多。
社保、保险以及商业银行资金投资股权基金,如何才算适度?如何把控风险?中国GP机构,有经验和可追查的投资记录的,非常有限,又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是先做大流量(LP投入的资金量),还是先建好GP?
中国PE发展过去“民间先行,市场先行”之后,随着政府对PE行业的“兴趣加大”,“规制化”被提上议程,但政府如何监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PE协会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退出问题如何激活?推动“重启红筹”是否到了恰当时机?政府各监管部门的不协调性如何解决?PE行业是否可纳入政府当下4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投资配置组合中?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日采访了相关的政策制定着和PE从业人员,从上游资金、监管、LP,GP建设、退出机制等方面,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但我们相信,解决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全部解决,但“路是要从脚下走出来的”。
福祸总相倚。这个行业的人总说,每次的经济低潮总预示着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下一个热潮。
然而历史经验证明:若只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没有一个群体或者特殊利益阶层能够形成气候”,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PE行业人士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鼓吹发展PE产业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群有理想的人”的大梦想,中国PE协会会长邵秉仁总结,“认真总结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推进资本市场的机制和体制的创新”。
中国PE产业方兴未艾。“直到2年前大多数中国业界人员,还不是确切地知道PE是何物”。因此尽管知道了低潮期要做什么,中国PE产业在朝着梦想进发时,是否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本月在全球PE北京论坛上说,中国PE发展当前仍存在问题、制约和障碍。“行业的规则规范或者说监管规范尚未明确”、“GP多而LP少”、“能为企业真正做增值服务的有耐心的GP少”。
对 “严格来讲还从未从投资中获得奖励”的中国PE而言,政府政策的介入是否能够帮助其在未来发展、壮大?本土PE机构深圳创新投董事长靳海涛认为,政府能够通过加强宣传、通过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推动机构投资人介入PE领域以及理顺税收政策方面,“扩大中国PE的规模”。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也认为,发展中国PE,“尽快出台管理办法,确定合格LP和GP”是核心问题。
“创业板对PE而言不进是一个退出渠道,更重要的是只有创业板存在,早期投资、创新类企业投资才有可能真正热起来。”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认为,目前主流PE机构集中在消费、技术应用层面的投资,就是由于退出渠道受限,“如此,中国如何才能有立足中国而影响世界的高科技?”
大梦想推手
“未来一段时间,PE将会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欧洲最大的PE基金安柏森(APAX)全球CEO马丁·哈鲁撒(Martin Halusa)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银行和公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已经丧失,而PE是“一个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的直接融资渠道”。
“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当下中国呼吁发展PE的最直接原因。PE将助力“基本面很好,短期面临资金压力”的企业走过危机。
这部分投资也将帮助中国走过危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将如何独善其身?”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认为,在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外,启动民间投资、社会投资也尤其重要,而其中PE将扮演重要工具。“股权投资基金在提高公共投资效率、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益方面,也是较好的工具。”曹文炼说,政府不妨通过设立各种引导基金来引导PE发展,来推动一些需要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的发展。
“在走过30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将如何在未来 30年保持持续增长?”田溯宁认为核心将是创新。从目前以拼资源、拼劳动力、高消耗的制造业利润为主转向中国创造,“PE资金是最有效率的推动力量。 ”PE在“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素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尤其在1970年代以后,创新和资本的结合产生新兴产业就是规律。“如果没有PE,很多企业无法生存到现在。”美国风险投资协会主席迪克森·多尔(Dixon Doll)说,这个名单中包括了联邦快递、Google、思科、微软、甲骨文、雅虎等。
推动PE发展的另一个需求,则是来自投资方。“年金、社保还有保险机构,因为有支出压力,因此不得不寻求回报更高的投资领域。”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以PE为代表的另类投资将成为这些机构资金配置的重要领域。
OMERS(Ontario Municipal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资本董事总经理马丁说,“2015年全球PE行业规模会比现在增加两道三倍,而亚洲、南美、欧洲,都会有长足的发展”。该基金目前有30% 的资金投资于私人资本市场,且有可能将这一比例提高到42.5%。这一举动意在减少“波动性”。
在全球PE北京论坛上,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透露,正与北京大学联合研究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以工商银行为例,60%投资于国债”。他说,“定期产品收益不高。一旦碰到系统性风险,资产就迅速下降。”
“问题丛林”
就像来自稳定低增长区域的成熟投资人来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时,“需要先适应一下一个公司的增长率可以是月平均30%”,他们也需要明确中国PE市场如同一片“问题丛林”。
英国PE巨头3I的合伙人克里斯·罗兰(Kris Roland)说,与西欧等成熟市场相比,“需要花很多时间做尽职调查,而且往往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英国另一家PE机构英联的全球资深合伙人保罗· 弗莱彻(Paul Flecher)也指出,“这里没有深度的投资银行业、会计业、咨询业来帮助PE全面发展”,“没有成熟的股权转让市场,PE机构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关系和交易网络拿到一些项目,机会主义交易色彩浓重”。清水资本(cleanwater capital)的罗伯特·佩里则指出,“货币受控制的环境”,“我们要考虑利率风险和货币交易。”
在曹文炼看来,中国PE行业在规模、规范等方面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是股权基金规模失衡。小PE很多,多是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基金,多数是3-5亿元,甚至规模只有几千万元,这种类型基金全国约有数千家。
而在大规模人民币股权基金方面则数量有限。曹文炼认为,严格来说符合标准的大基金只有渤海投资产业基金一家。此外,今年通过市场化渠道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后,做社保投资规模在50亿元的仅有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两家。大小基金在数量和规模上严重失衡。
第二是GP(一般合伙人)数量多,合格的LP(有限合伙人)数量少。“这些年来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回归GP很多,所以一些省市已经成立股权基金的行业协会,但都是以GP为主,大的主流LP很少。”曹文炼说。
第三是行业监管规范尚未明确。曹文炼表示,虽然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比10年前有大改善,但具体到行业规范仍然不够明确。
另一方面,曹文炼认为在股权基金投资取向上,追逐做财务投资、通过IPO上市退出的多,能够真正为企业提供增值和管理服务、有耐心的GP少。“当然还有外资PE进入的一些规则也不够明确,或者需要完善等。”
解决主要矛盾
问题重重,如何解决?
“解决的主要落脚点可聚焦于本土人民币基金发展的问题。”田溯宁说,这个最击破,也最简单。“既有现实性,又有可行性。”包括外资GP入场问题、税收激励政策等问题,都可以容后再议。
“有关PE,大的法律环境比之10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具体到行业规范还不够明确。”曹文炼回顾中国PE从1998年的发展历史后,认为这个领域的主要问题还集中在,“大人民币股权基金很少。”除了100亿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外,拥有50亿人民币资金规模的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算是其中翘楚,“10亿以上的都很少,三五亿居多,甚至还有只有几千万规模的。”他认为另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合格LP很少,“市场上GP很多,大的主流LP 很少”。
PE在中国的发展,“核心问题在于给PE一个合伙的社会身份,以及尽快推动合格LP、GP的入场。”田溯宁说。此前2年,很多人说 PE,但是真正懂PE的人没几个,“很多投资机构打着PE的旗号做不是PE的事情”。而追逐短期利益的不合格LP的入场,推动了“VC的PE化,以及PE 的泡沫化”。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说,“短钱不可能长投”。这是导致PE追逐临上市公司和只追逐财务回报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在把希望寄托于“尽快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外,也在积极加强行业自律。据中国PE协会会长邵秉仁介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都已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全国统一的行业组织也在组建中”。
谁是真正的PE?
KKR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Henry Cravis)说:“大家请记住,根据我们的观点PE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工具。”KKR对所投企业的平均持有期是7年。这位全球PE产业之父说,“不要把 PE和对冲基金进行混淆。作为PE公司,我们对公司进行投资,意味着我们非常重视公司的运营。我们为公司创造价值,促进公司的成长,为其社区、就业、所有的责任相关者比如客户、供应商都带来价值。”
曹文炼指出,“在投资取向上,追逐做财务投资者、以在资本市场上实现IPO退出为目的的投资人比较多”,这是中国PE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能为企业真正提供增值服务和管理服务、有耐心的GP少。”北京PE协会会长邵秉仁强调,“对PE基金而言非常重要的是,要明确PE的投资理念,PE投资是中长期投资,它的目标绝不仅仅像我们搞投资一样迅速在二级市场套现,赚一把就完了。”
1970年代KKR以杠杆收购起家,“但是光靠金融工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亨利·克拉维斯说,当时以1美元用金融杠杆撬动32美元的债务,PE基金就能获利,“但是今天的投资者不一样了。”从1990年代的操作失误中再次回归王者地位,KKR重要法宝就是在内部建立咨询部门。“深入了解每个行业,帮助企业内部进行各个层面的管理和改进。”
田溯宁认为,中国PE机构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产业机构升级、促进中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使命。他认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儒家文化,素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
“在我眼里,那些单纯把PE当做数字游戏的人,不是真正的PE。”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PE永远都该是金钱带着资源。”哪怕那个资源只是金融杠杆应用上的资源。中国PE领域,由于后端市场的带动,在2003年开始形成了一个热潮。“大家都觉得PE很容易做,进入15倍,出来30倍,这个过程只要6个月、 12个月。”这么算下来,IRR就是100%。
但事实上并不是。鼎晖的经验是“花很多时间在所投企业中”。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说,他们的团队花1/3的时间为所投企业做增值服务,“我们参加它们的中层会议,企业执行的具体政策都形成在这个层面。我们帮着它们进行收购”等等。

基金系列:PE监管立法:从产业基金法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9th, 2008

PE监管立法:从产业基金法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
本报记者 尹先凯 北京报道 2008-11-29 3:04:48
国内私募股权行业将迎来首个行业的管理办法。
本报获悉,一直难产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将被正在讨论中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下称“股权管理办法”)取代,该《股权管理办法》目前进行到讨论第二版,多家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机构参与了发改委召开的讨论。
而管理办法被替代的背后,是现实中产业基金发展的不顺、各类人民币基金兴起的现实以及发改委监管思路的转变。
事实上目前国内除了产业基金外,还有PE与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房地产基金、引导基金等多种形态,因此“发改委牵头制订整个行业的管理办法,行业的机构也参与了讨论,希望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中国PE协会筹备组组长邵秉仁对本报表示。
“海外也有叫‘产业基金’的,但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定行业的已上市公司进行股票的买卖,和国内不一样,加上国内实际情况是这样,所以他们改成目前这个管理办法。”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认为,国内最缺乏的是创业投资,通过支持一些创新企业做大到像英特尔与微软那样,从而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以促进经济。
产业基金法难产背后
早在90年代初,一些老的基金募集后既可以投资于证券也可以投资于实业,1992年的海南房地产泡沫中,许多基金将资金投在房地产上亏掉了,于是后来政府对基金进行整顿,便考虑是否要从整体来进行立法。
在1993年的《证券法》草案讨论过程中,就曾经加入相关的“投资基金”的章程,但后来相关部门觉得难以把握,在1998年复议中取消掉了,只是单独地从证券投资基金这个角度来进行了立法。
直到2001年的两会期间,产业基金法又被多位两会代表提交讨论,但当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否决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2006年,除去中国政府与国外政府成立的中以基金等产物外,第一只国内的人民币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真正应势而生,时任天津市市长的前央行行长戴相龙着力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试点,并得到国家批复,而产业基金则是他亲力亲为的产物。
包括基金的募资,他都亲自与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机构负责人进行洽谈,因此募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完成。
而“相关部门希望通过渤海产业基金的试点进行摸索,从而制订出台《产业基金管理办法》”,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事实上,到现在为此批准了约十家产业基金,但是募资与运作都不顺利,而且对于产业基金这种形式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就搁置了”,深圳创业与投资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对本报表示。
“我一直在强调,如果使用审批制,一旦基金出了问题,最后只能国家来买单。”
而产业基金之前一直必须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到今年年中时,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产业基金只需要到国家发改委备案即可。
现实情况下的产业基金发展不顺利,另外一些美元与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也举步维艰,此时各方均希望有一个办法能使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动,因此一直难产的《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将被涵盖面更广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替代。
多方推动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论美元PE还是人民币PE均面临巨大的阻碍挑战。
“可以说所有的投资人都没有遇到过如此严峻的局面。”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表示。
邵秉仁在此前一次发言中谈到,经济低谷的时期也许正是推动政策发展的好时机。
而此次《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草案的出台或正是这一推动的结果。
在法规上,目前的状况是,美元PE基金想对国内企业进行投资异常困难。
2005年底,十部委曾颁布的“75号文”封堵了企业海外红筹上市的通道,之前这些美元PE基金的通常做法是“两头在外”,即企业在开曼等地区设立一个壳公司,然后壳公司通过出资将中国境内的企业股权买下,PE基金入股这家壳公司,最后通过这个壳在境外上市;而现在这条路因为无法实现壳公司收购境内企业股权宣告终止。
“75号文”出台的背景是,监管部门在考察了巴西等国家后,认为国内相关优质公司都到海外上市,会造成优质企业的流失,国民无法分享到相关的增长。
而出台的规定导致了许多美元基金无法按原有的路径操作项目,随后一些美元PE基金开始尝试将美元转换成人民币到境内设立合资公司,然后准备在A股上市退出,这一条在实际的操作上也是可行的。
据金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卫峰介绍,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后,在今年9月份前后,外管局又下发了一个新的文件,按照这个文件,上述美元换成人民币到境内组成合资公司的一个简便模式没有办法做。“虽然理论上并未完全将路径堵死,而且从长远来说,会对行业有一定规范的作用。”
但实际上,据本报了解,在天津注册的一家外资基金已经在申报清盘材料,“他们不准备做了,因为目前做起来非常困难,原来做的项目没法继续了,后续的美元也进不来”,一位熟悉情况的当地金融业人士透露。
而即使在A股退出,对于基金管理机构来说,也面临着收益汇到境外要被征税等许多问题。
于是,一些原本操作美元基金的知名管理机构如鼎晖、弘毅投资便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经过约一年的接触,社保最后对两家各投了20亿元。而据本报了解,社保要对商业化的PE进行投资,有一个必要有条件是,必须有一家国有机构已经在里面出资;如弘毅是有联想控股在里面出资,而鼎晖则是另一家中字头的企业在里参股。
许多没有国企伙伴关系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则与社保基金擦肩而过。
另外,因为经济环境动荡与不确定,许多原本承诺了出钱的民营企业与个人不兑现其承诺等原因,人民币基金也存在募资难的问题,
而据国家发改委财经司司长曹文炼在一次会上所说,一些大的机构出资者“因为一些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出资成为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有疑虑,所以产业基金出现募资难”。
事实上,不论是产业基金还是商业化PE,“缺少合格的LP是一个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是许多PE投资人在公开论坛上共同的看法。
国内PE的发展在目前情况下成了“无源之水”:一方面美元投资进展很缓慢,一方面人民币资金来源少,这使得许多投资机构颇为头疼。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的推出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契机。
分类监管?
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一位PE机构人士称,要推动国内PE行业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协调,“问每个部门,都说很支持PE的发展,但就是没有什么改变”。
这样的困境下,PE的联合自救以推动政策发展便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事情。
正在筹备的中国PE协会便是应运推动行业发展的需求而生,包括弘毅投资、鼎晖、厚朴在内的PE机构都加入并参与相关管理办法的讨论。
中国PE协会筹备组组长邵秉仁透露,“我们与发改委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将一些大的框架制订出来。首先是解决保险与银行资金等进入PE领域成为LP的问题,但是具体的允许多少金额与比例进入、是否需要报批、怎样监管等,需要保监会、银监会等具体制订,因为他们负有监管责任”。
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认为,是否应该允许保险与银行资金投资PE基金成为LP,关键是“目前国内缺少合格的行业人才”。
一部份业内人士还担心一旦放开这些机构的投资,便会有许多有关系的人成立机构来要钱,因此,“这些金融机构如何来选择好的GP很关键”。
邵秉仁认为,管理办法对于怎样的GP才合资格做了一个规定,而且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一开始就有足够的人才,需要经过一个发展,不能说没有人才就不发展了。“一些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向好的行业集中,经过学习,挤掉一些泡沫后,好的管理机构就会出来。”
阎焱则指出,根据国外的经验,都是过往的业绩达标的管理人才会被投资,但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如果过往业绩达标的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太少,在这些LP投一些新的GP时,GP上面可设一个管理委员会,让一些真正具有行业实际经验的人来任职,而不是一些没有实际经验的只会理论的人,从而把控基金的运作降低风险。
北大教授何小峰建议,应对产业基金与私人股权投资进行分类监管,其中产业基金里包括中投这样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像中比这样的中国政府与国外机构成立的基金、像核电基金这样的产业基金、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等。
在他的提议中,另一类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是市场化运作的金融工具,这是与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区别,其涵盖创业企业投资、成熟企业投资、上市前投资、并购重组基金、专业(如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它们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制的组织形式”。
他认为分类监管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行政监管弊端,又有利于避免“一刀切”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了解美国系列: 新“白人群飞”——亚裔与美国白人的文化冲突(转帖)

Friday, November 28th, 2008

新“白人群飞”——亚裔与美国白人的文化冲突
2007-05-22 14:43
White flight,可以暂译为“白人群飞”,在上个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非常熟悉的词汇。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黑白混校。由于黑人学生的学术表现差、犯罪率高,或者有种种许多白人家长所认为的劣等品质,白人如同候鸟群飞一样,纷纷离开大都市中的学校,搬到黑人住不起的郊区。这一现象被称作“白人群飞”。
美国的公立学校体系是学区制。孩子在居住地的学区就学。学校的经费大多从当地的房地产税中来。白人搬到富裕的郊区。那里房价贵,房地产税高,学校资源充足,而且几乎全是白人的孩子。大城市中剩下的大部份是黑人,家庭贫困,没有钱缴税,所在地区学校资源短缺。这种格局,不是法律上的种族隔离,却是实际上的种族隔离。如今,美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实际的种族隔离变成了贫富隔离。郊区是富人的天下,白人为主,但也有许多亚裔和有色人种;城市内是穷人,以黑人和拉美裔为主。许多中产的阶层,都有“孟母三迁”的精神: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只要勉强住得起,就往学区好的地方搬,结果把当地的房价也抬起来,使穷人更住不起。这样不但财富两极分化,教育也两极分化。
如今,这一老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又发生了新的“白人群飞”,所针对的是以中国人、印度人为主的亚裔居民,只是理由和传统的“白人群飞”相反:白人不是怕这些亚裔败坏了当地学校的学术水平,当然也不是怕他们犯罪。这些亚裔更不是穷人,大都是和那些白人一样的中产阶层。
白人的问题是,这些亚裔的孩子,学术表现太好、太用功,逼着他们的自己的孩子为了竞争不得不变成个书呆子,或者弄得丧失了自尊心。于是,当一个地区的学校亚裔子弟渐渐占优后,白人家长就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纷纷迁出,形成了新的“白人群飞”。这种“白人群飞”,并没有使当地学校败落。相反,学校的学术表现反而更好。几年前,“纽约时报”报导了纽约郊区新泽西州一个镇出现的“白人群飞”现象。2005年11月,“华尔街日报”又报导了发生在加州硅谷郊区的类似现象。看来,“白人群飞”在美国亚裔聚居的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加州San Jose附近的Cupertino市的两所高中Monta Vista High和Lynbrook High,无论以任何标准来衡量,都是美国顶尖的高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优异,高级课程充足,上名校的毕业生众多。这些学生当然也并非没有来头。Cupertino本来是以果园着称的乡村。高科技的发展使该地迅速郊区化。在附近高科技部门工作的白人中产阶级纷纷移居此地,甚至苹果电脑的公司总部也设在这里。那些工程师、电脑专家的子弟学业优异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不仅白人来了,亚裔也来了。亚裔在高科技领域本来就是一股重要力量,况且亚裔家长到处找好的学区买房子。结果,这两个高中亚裔学生越来越多,最后让白人感到受不了,大规模迁出。比如Lynbrook高中近10年白人学生人数下跌了一半,目前只占学生总数的25%。在Monta Vista,白人学生的比例从45%跌到不到三分之一。而全市白人人口则是总人口的一半。许多白人家长要么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要么就去其他更“白”一些的公立学校。一些在硅谷工作的白人家长,选择住址时干脆躲开Cupertino。结果,5万居民的Cupertino越来越象个亚裔城市。亚裔人口1998年还占全市人口的24%,现在则为41%。
这些白人家长离开的理由是:这两所学校太学术化,过多地注重数学、科学等几个狭窄的领域,忽视人文科目和课外活动,特别是忽视体育。或者更直接地说,学校变得太亚洲化,已经不象美国的高中了。
这一现象,给亚裔和白人学生都带领了问题。对亚裔学生来说,学校几乎成了亚裔的学校,而美国的亚裔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这样的教育,不能有效地为他们将来适应现实生活作良好的准备。许多亚裔学生在高中觉得自己是主流,一上大学才发现自己是少数民族,出了大学,周围亚裔的比例就更小了,所以要不断重新适应社会。
对白人孩子来说,他们因为怕和亚裔竞争而离开,从小使他们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我没法儿和亚裔竞争。一般白人父母都认为,亚裔太有竞争性。Jane Doherty就是一例。她是退休社区的行政官员,和丈夫从印第安纳移居到Cupertino。刚刚落脚时,她一心想着要找个好学区,使孩子能够受良好的教育。她的大儿子Mattew进了当地的肯尼迪中学,毕业后的高中就是Monta Vista。但是,一天她开车送儿子去足球场踢球,发现马路对面停满了亚裔家长的车:他们是来送孩子上学后课程的(美国的公立学校一般下午两点半就结束,后面可以自己花钱上各种学后课程)。她慢慢发现,自己的儿子如果留在这里,就不得不和那些放了学还在用功的亚裔孩子竞争。这不是她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的方式。最后她决定送儿子去一个教会学校。那里虽然也有24%的亚裔,但白人占55%。她的二儿子也跟着哥哥跑到别的地方读书。
这些学生的离去,使Cupertino市的高中的学术水平反而越来越好。比如Monta Vista高中的“学术表现指数”,今年达到924分(满分为1000分),是加州北部得分最高的高中之一。由于学生的表现太优秀,在这里平均分为B的学生,只能属于班上最差的三分之一之列。
在这样的学校里,白人学生逐渐象美国黑人那样成了传统成见的受害者:他们的肤色,使人们乃至他们自己本能地认为他们是表现不佳的学生。一些白人家长抱怨,学校的老师对待白人孩子的态度和对待亚裔不同,不把白人孩子的学术能力当回事。在Lynbrook高中,一个白人孩子上初级几何;但他立即发现,他前后左右的亚裔同学,许多在暑期班中已经学过了。如此一来,身为白人就得想办法证明自己。不然你凭什么在这里?
一些亚裔家长则指出,亚裔的学术表现并非白人跑掉的唯一理由。比如附近的Palo Alto地区的学校,也有非常高的考试成绩,功课也很重,但那里的学校“白”得多,白人并不因此躲避那里的学校。这大概说明,白人不是不要竞争,他们只是觉得和亚裔竞争不舒服。
“白人群飞”可能是出于最简单的理由:白人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学校中不争气的族群中的一个成员,丧失了自尊心,丧失了向上奋斗的动力。事实上,学术表现明显不同的种族混合在一个学校,那些学术弱势的学生群体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以奋发向上为耻。上世纪60年代黑白混校后,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学生中就特别严重。比如,一个黑孩子如果发愤读书,而且功课特别好,他的黑人同学就会嘲笑他效颦白人,于是在同伴的压力下,他就可能放弃努力。一些保守主义者认为这正好证明了黑人那种受害者情结中的自我毁灭性。自由派则认为这不过显示了被压迫的种族需要创造自己的“反抗文化”来面对种族歧视的现实。
最近哈佛大学的黑人经济学家Roland Fryer就此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量化研究,对少数族裔学生的成绩和他们所拥有的朋友的数量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在私立学校,少数族裔学生并没有因为成绩好而变的不“人气”。在全黑的公立学校,黑人学生也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一到了种族混合的公立学校,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少数族裔学生的成绩越好,在学校中的朋友就越少。Roland Fryer从自己早年的经验中就此进行了分析:当社会不平等、而某一个族群明显处于弱势时,这个族群中的个人,就必须在是自己出人头地还是保持对族群的忠诚之间作出选择。出于这个原因,性别、种族混合型的教育对弱势群体有时反而可能更不利。结束种族隔离是保证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但表现在教育上,隔离的取消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许多己不如人的心理障碍。
白人在美国是强势阶层,一直没有面临过这种弱势阶层的问题。但是,和亚裔在学术上一竞争,就成了教育弱势,甚至由此发展出“白人问题”。笔者不久前在自己的讨论班上,和白人学生讨论过亚裔学术表现优异的现象。一个白人男生问答说:“他们确实功课好。我不想冒犯谁。不过老实说,我觉得他们不象我们美国人。”试想,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在Monta Vista高中这样的学校当一个功课差的白人弱势,看到另一个白人同学一天到晚和亚裔一样拼命读书,难免会讥笑人家效颦亚裔、“不象我们美国人”。如今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心理状态已经在白人学生中出现。可是一旦出现,就会积重难返,影响白人学生的进步。所以白人家长担心,给自己的孩子转学校、避开亚裔,也并非没有道理。
从亚裔方面讲,对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观念也必须反省。一些离开亚裔社区的白人家长特别指出,他们并不是对亚裔本身有什么看法,而是觉得自己和那些刚刚从中国等地移民过来的家长在教育上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实际上已经接受了美国的教育哲学。而刚刚从中国来的移民,则满脑子中国的教育观念,融入美国本土教育哲学非常困难。可以说,目前的新“白人群飞”,是中美教育冲突的经典。
目前在美国,到处都在谈亚裔的教育成就,称亚裔就是当年的犹太人。刚刚来的中国人,秉承儒家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价值,对孩子管得严,最后孩子上了名校,难免有些沾沾自喜,觉得“美国人那一套”不行,不太反省自己的问题。离波士顿20多英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Acton,近年大量中国人涌入,使当地学区成为全麻省的第一,风头正旺。笔者曾碰到波士顿地区的一个中国家长,女儿钢琴弹得出众,功课优异。她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别看那个区的名次。那个名次还不是全靠咱们中国人?今年他们高中四个上哈佛的,三个是中国孩子。那里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但咱们中国人去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学区马上就会上去。”
这番自信,当然有些事实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些中国家长,都是硕士、博士,在国内常常是最顶尖的,这样才能在出国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后成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他们本身就是百里挑一、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其子女从遗传的智商到家庭文化条件上都非同一般。当地的白人则许多是平民百姓。这无非是以上马对下马的比赛,说服力自然要打折扣。不可轻易得出“美国人那一套不行”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中西对教育的理解,自古典时代以来就不同。中国人的教育基本就是读书,西方则从古希腊开始,就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要借体育培养孩子的品格。这种不同,经典地反映在上面提到的那个场景上:美国家长开车送孩子去踢足球,马路对面全停满送孩子上学后补习班的亚裔家长的车。而许多白人家长对亚裔的最大抱怨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和亚裔在读书上这样死拼下去,还有没有时间打球了?他们担心自己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会因此丧失。
美国人让孩子打球,就是教育孩子怎么融入群体、并通过自己对这个群体的贡献和牺牲来赢得大家的承认。这里培养的,是领袖才能、和同伴的纽带、对集体的忠诚、对对手的尊重,乃至公平竞争、无论胜败都要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基本道德品性。相反,亚裔关在屋子里、脱离群体为了自己的前途苦读书,给人一种不关心别人、只顾自己的印象,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亚裔在美国教育、科技、商业等领域都甚有表现,但在政治上表现不佳,难以胜任公共领袖之责任,也和这种狭隘的教育有关。所以,许多亚裔孩子功课非常出众,似乎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但大学毕业工作后,却并无惊人表现。这恐怕不能全怪人家“歧视”,还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不懂得怎么和人家“混”、怎么在公共生活中获得承认。
要知道,在美国的精英教育中,通过体育培养的人格,是统治者的人格。亚裔的教育,培养的还是高级的被统治者–技术人员。亚裔要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就首先要改革自己的教育观念,接受美国精英教育的基本价值。这样自己文化中的传统优势才可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薛涌

美国新闻:(波士顿)华裔从政风气方兴未艾 美主流媒体关注亚裔参政(转帖)

Friday, November 28th, 2008

华裔从政风气方兴未艾 美主流媒体关注亚裔参政
2007年03月29日 08: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波士顿地区亚裔参政的现象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波士顿环球报周日版以目前正参选艾克顿 (Acton)地区学委的华裔孔轩(Xuan Kong),和刚当选勒星顿镇务会议委员的李波平(Peter Lee)等人为例,说明亚裔从政的风气方兴未艾。
孔轩为第一代移民,21年前自中国赴美,是麻州极少数第一代移民参选的表率之一。孔轩说,自他参选以来,各界给他的反应让他觉得这不仅关乎他个人选上与否,希望借着自己的参选,鼓励更多移民参与、关心公共事务。
孔轩强调,不管自己有没有选上,他都会持续寻求为小区服务的机会,他也相信华裔美国人未来在公共事务上的参与会越来越积极。
波士顿环球报报道指出,大波士顿附近郊区如勒星顿(Lexington)、艾克顿、巴克斯柏路(Boxborough)、康克 (Concord)、伯灵顿(Burlington)等地区的亚裔人口在近10年来明显增加,随着居民人数的增加,他们在关于税负、教育问题等公共事务的决定上也逐渐扮演重要角色。
艾克顿历史区委员会(Acton Historic District Commission)成员安洪(Hong An)表示,许多问题与居民息息相关,华裔民众也了解到自己应该参与小区、作出贡献。安洪也为当地华裔民众架设网络讨论区,以分享讯息。
艾克顿中文学校校长邓敏表示,当地的华裔移民大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入,许多人都受了高等教育、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现在时机已成熟,华裔移民们愿意回馈小区、参与公众事务。
3月初时,身为第二代华裔移民的李波平刚刚当选成为勒星顿镇务会议委员。另外,印度裔移民Keshava Srivastava则担任巴克斯柏路财务委员会的主席;第二代华裔移民Steven Ng在康克镇计划委员会 (Planning Board)服务了6年之后,最近也被提名成为上诉委员会 (Board ofAppeals)的成员。
李波平表示,华裔美国人在多个城镇委员会中都十分活跃,也非常积极参与小区活动,他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多华裔人士出马参选。
麻州大学教授、亚美研究中心主任渡边(Paul Watanabe)表示,伴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亚裔参政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这是十分合理的现象。(中新网3月28日电)

高球系列:为高尔夫事业倾注半生心血 记PING之父索尔汉(转帖)

Thursday, November 27th, 2008

为高尔夫事业倾注半生心血 记PING之父索尔汉
2004年08月24日09:35 《高尔夫》杂志
  导语:说到PING球杆你肯定知道,但你了解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卡斯滕·索尔汉吗?在美国高尔夫球界,卡斯滕·索尔汉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2000年2月16日,88岁的卡斯滕·索尔汉(Karsten Solheim)在美国亚历桑那州太阳城北部的家中永远地离开人世。告别了折磨他多年的帕金森综合症的同时,也永远告别了他倾注半生心血的高尔夫球具事业。
 说索尔汉是现代高尔夫球具产业的鼻祖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直到现在,我们球袋里装的每一支球杆中都融入了索尔汉的心血和智慧。在40多年的球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索尔汉和他的PING高尔夫球杆公司推出了数以千计的技术创新,甚至设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生产技术和行业标准。封闭铸造技术(investment casting)、边缘加重技术(perimeter weighting)、量身订做服务(custom fitting)、产品序列号(serial numbers) 、测试机器人(Pingman)等等,这些如今为每一位球杆设计师甚至普通球杆发烧友都了解指掌的技术或服务,都来自于索尔汉对高尔夫球杆的痴迷和不懈追求。假如没有索尔汉,很难想像如今的高尔夫球杆会是什么样子。
  之所以说索尔汉只为高尔夫球具事业“倾注了半生心血”,原因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位PING高尔夫球具公司的创始人,在他生命的前42年里,居然从未碰到高尔夫球杆。
  从鞋匠之子到航空工程师
  1911年9月15日,卡斯滕·索尔汉出生在挪威的卑尔根。当索尔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和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国的西雅图。父亲罗格纳·索尔汉是一位制鞋商。为了让儿子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他一门心思把毕生掌握的制鞋工艺和技术传给了儿子,小索尔汉也非常认真地学习。
  时光流逝,随着索尔汉渐渐长大,他的兴趣却慢慢发生了转移。读高中的时候,索尔汉的理想已经远远背离了父亲给他定下的方向——他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年少的他当时肯定不会想到,正是这个梦想,让他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了高尔夫史上。童年时学习制鞋的经历也对索尔汉此后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自己的鞋店当老板。鞋锤和鞋钉的磨砺,也为他铸就了一双不逊色于任何能工巧匠的手。
  追梦少年的第一站是华盛顿大学。在这里,索尔汉恶汉般地吞食着机械、电子、航天工程方面的知识。上世纪30年代正处美国经济萧条期,在短短几年的大学期间,他还曾因为经济原因中止过学业。1936年,25岁的索尔汉与美丽的路易斯·克罗泽结婚。几年前,他们在西雅图的一家教堂相识。婚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国防部对军事航空工业的注重程度迅速升温。这也使索尔汉终于学有所用。很快,索尔汉决定举家搬到加州的圣地亚哥,为莱恩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yan Aeronautical Corporation)工作。二战结束时,索尔汉在航空领域已经小有所成,并开始参与火球喷气式战斗机(Fireball jet fighter plane)的研发工作。6年后,他又转投Convair公司,开始研发Atlas火箭的首个陆地导航系统。
  1953年,索尔汉找到了自己作为“打工仔”的最后一份工作——加盟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作为机械设计工程师,他参与了一项复杂的雷达导航系统的研发,工作地点也从圣地亚哥转到了纽约州的伊萨卡通用科研基地。这一年也成为索尔汉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在伊萨卡工作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为之痴迷一生的高尔夫运动。这一年,索尔汉42岁。
  次年,索尔汉被调到纽约塞雷库斯的通用电子公园,从事设计开发盒式天线技术。这项技术最后被动用到通用公司生产的世界上首台便携式电视机上。 1956年,索尔汉又被派往加州Palo Alto的计算机实验室,在那里,通用与美国银行、斯坦福大学科研中心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银行电脑系统。
  从业余爱好到推杆之王
  全身新投入工作的同时,索尔汉在业余时间也从未间断过打高尔夫球的爱好。而且,凭借一个科学家的直觉,索尔汉发现,当时的高尔夫球杆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缺乏平衡感。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高尔夫球杆。渐渐地,索尔汉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认识一位新球友,就会问他,对自己的球杆是否满意,为什么不满意等等。
  经过几年的思考和研究,1959年,索尔汉终于自行设计并生产出了一款当时独一无二的推杆——用“生产”一词不知道是否准确,“打造”也许更合适,因为生产车间就是索尔汉家里的车库。这款推杆诞生后,兴奋的索尔汉把妻子克罗泽叫到车库,并且推了一个球给她看。“Pinnnnnng……”杆面触球的一瞬间,一阵极其清脆的声音在车库中回荡。“好,这支球杆就叫PING吧!”索尔汉说。
  自此,PING推杆开始从索尔汉在加州Redwood城的车库不断运往全美的高尔夫球具店的货架上。但是,在最初的两年里,无论是普通球手还是职业球员对全新的PING推杆都不怎么感兴趣。1961年,索尔汉再次调动,前往亚历桑那州太阳城的通用电脑设备总部工作。直到此时,平衡感好、推击稳定的PING推杆才开始逐渐被球手们接受。
  一时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到1966年的时候,索尔汉设计的PING Anser推杆已经供不应求。索尔汉也索性辞掉了在通用电气的工作,在太阳城的西北部买下了一间小工厂,全心全意地经营自己的公司、投入PING推杆的生产。
  1967年,著名职业球员Julius Boros使用索尔汉生产的推杆,一举获得美巡赛之一的菲尼克斯公开赛冠军。PING推杆在美国更是变得洛阳纸贵。这一年7月,索尔汉成立了卡斯滕股份有限公司(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并同时推出了印有“PING”标志的铁杆和木杆。
  随着产量的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多职业球员和业余爱好者的使用,PING推杆的销量一路飚升。很快,PING推杆成为了全美职业巡回赛和业余比赛的冠军中使用率最高的推杆。
  成功的实践背后,必然有成功的理论作为支撑。索尔汉的“重量平衡原理”是PING推杆成功的法宝。索尔汉认为,只有当推杆的根部和趾部重量达到平衡时,其推击的效果才是最稳定的。这一理论最终引发了球杆产业内的一场革命,并很快由推杆制造延伸到其它杆种的生产之中。
  在推杆和铁杆的生产过程中,索尔汉创造性地使用了封闭铸造技术;运用多年积累的计算机知识,索尔汉首次开发出了名为“PING MAN”的挥杆模拟机器人,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挥杆动作,并更精确地检测新开发的球杆。如此种种,索尔汉在球杆生产方面的创新不胜枚举。和重量平衡原理一样,这样创新不断地被其它球杆生产公司模仿或延用,时至今日,这些已经成为了各大公司的球杆生产中不可或缺同时也是司空见惯的技术。然而,PING公司的成功仍然在继续。上世纪80年代,PING EYE2推杆成为了高尔夫历史上销量第一的球杆;至今,PING I3系列铁杆在全世界的销量仍然名列前茅。
  球杆鼻祖仍是疯狂球迷
  经营高尔夫球具产业的同时,索尔汉丝毫没有放弃对高尔夫运动的爱好。同时,他对高尔夫的兴趣还扩展到了球杆之外的领域。
  1984年,他收购了太阳城的月亮谷乡村高尔夫俱乐部(Moon Valley Country Club),并迅速对其进行了改建。新的改建计划包含了一个现代化豪华高尔夫俱乐部的一切:崭新的会所、大型游泳池和先进的喷灌系统产。此外,索尔汉还重新设计了球场,其中包括著名的Par 3杆的Moon Walk洞,并在会所中添加了职业球具专卖店和健身康复中心。同年,索尔汉的卡斯滕英国公司又购得了位于英格兰Gainsborough的Thonock 高尔夫俱乐部的所有权。这家俱乐部也进行了同样大规模的改建,并被改名为Gainsborough高尔夫俱乐部;不久后,球场又被扩建为36洞。
  1995年,已入耄耋之年的索尔汉将卡斯滕公司的CEO一职传给儿子约翰·索尔汉。由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折磨,索尔汉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退休后的日子,不过,他对生活尤其是对高尔夫仍然兴致勃勃。在他最心爱的月亮谷高尔夫俱乐部,人们仍然经常看到索尔汉与好友们共进晚餐的情景。
  2000年2月16日,索尔汉去世的消息惊动了整个高尔夫球界。“也许没有一个人对高尔夫工业的影响能超过卡斯滕·索尔汉。”美国职业球员协会名誉主席肯·林德塞说,“在如今广阔的高尔夫球具市场上,人们都坚定地相信,科技能够改善我们在球场上的表现。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这位高尔夫领域的前任总工程师所设立的行业标准表示感谢。卡斯滕坚持创新、诚信和品质。他的梦想,就是制造出更好的球杆,让高尔夫爱好者们更好地享受这项他们热爱的运动。”(文 /鲁勇)

当代艺术系列:【照片】解放军女兵系列——有谁知道这组画是谁画的吗?(办公室、儿童不宜)

Tuesday, November 25th, 2008

风电系列:China Wind Power Executives See Government Stimulus Dri

Tuesday, November 25th, 2008

China Wind Power Executives See Government Stimulus Driving Wind
Author: skibare
24 Nov
They all use the word “tsunami” to describe the severity of the ongoing financial crisis, but none of them are afraid of it. They are the leaders of China’s wind energy industry who firmly believe they will be the first ones to survive the pending […]

国内新闻:中国首富黄光裕被抓(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2nd, 2008

中国首富黄光裕被抓
信源:大公报
内地传媒透露,曾被排名为中国「首富」的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被公安带走调查。
内地《世界企业家》杂志网站引述消息人士称,黄光裕因涉及经济问题已经被公安带走调查,暂未知其下落。
国美集团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国美电器集团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在内地280多个城市拥有直接经营门市店1200多间。集团约有20万员工。国美电器(00493)于04年在香港上市。黄光裕本人多次被「胡润」富豪榜列为内地「首富」。
北京报道(杨慧)之前有传闻称,本周一,也就是11月17日,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及其财务老总周亚飞,一起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今日中午终于有一些财经媒 …
本周一(11月17日)国美电器(HK00493)老板黄光裕,因涉及经济问题被抓,黄光裕是胡润富豪榜2008年首富,因其身份特殊,黄被抓的消息一直没有被公开,但近期圈内记者和行业都对此事颇为关注。继2006年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因涉及银行违法贷款被调查后,黄光浴二次被立案调查。2006年 GONG AN部启动了对黄俊钦私人所有的“新恒基系”的立案调查,查封其全部资产;曾先后效力于黄氏兄弟的“新恒基系”最高层于星旺等人被逮捕。早前,银监会也参与了相关摸查;摸查目标,是“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黄光裕再次被捕,不排除其地产方面运作上的违法行为,但据国美内部人士传言,近年来,黄光裕把大量资金挪往海外,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另有传言说,黄老板在操作地产方面存在大量违法事实,包括贿赂、挪用资金等。本次事件看似更为严重,连同黄光裕一同被捕的包括国美财务老总周亚飞,其妻杜鹃和一些财务人员已经潜逃。国美电器财务老总一同被捕,可能会涉及其电器资金问题,如果消息属实,国美电器在港股价将大幅度跳水。目前,圈内记者都持观望态度,等待消息进一步明确,但最新消息显示,国美各地老总已经紧急飞往北京国美总部,此情况已经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地被核实。另有传言,国美总部公关部门,已经在同媒体接触,就此事采取沉默。某家电记者以及一工厂老总要求给黄光裕本人通电话,以便核实消息真伪,被国美新闻发言人何阳青拒绝。针对国美老板黄光裕被抓的事情,已经过去四天时间,国美至今没有对黄的去向及涉及的问题做出说明和回应,其财务老总周亚飞以及一部分财务人员,也未能现身给予解释。工厂方面由于担心国美资金问题,设法打听黄光裕案件真*相,都未能得到国美方面真实回复,目前很多工厂已经开始准备停止供货。附:部分记者和工厂收到短信内容消息绝对可靠: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夜里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至今无下落。黄的老婆杜鹃和一主要财务人员已潜逃,涉及多起重大案件,有大领导亲自批示,你尽管核实。“我听一个做小家电的朋友说,国美老总黄光裕被抓了,他们现在急得不得了,怕国美为这个事倒了,200多万货款结不回来,所以天天泡在国美要钱呢!但国美分部的老总就是不露面,说是回总部开紧急会议,看来这个消息是真的了。”
“我一个在国美总部的同学说他们老板出事了被抓了,我网上一查才知道是中国首富黄光裕,这年头,人怕出名猪怕壮,有钱未必是好事。”
“昨天收到一个媒体朋友的短信,说国美老总黄光裕和他们的财务老总周一被公安请去喝茶了,说涉及多起重大案件。平时看黄光裕就觉得贼贼的,前两年好像就被抓过一次,看来做人还是本分点好啊”

吃喝玩乐系列:手表系列:机械手表的分水岭—-2010年(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22nd, 2008

机械手表的分水岭—-2010年
来源:表达人生-论坛 作者:Kronos 时间:2008-10-25
  上世纪80年代海耶克老头将ETA收归SWATCH集团后,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记得名表廊开坛不久也谈起过这个话题,并引申出自厂机芯重要与否的讨论来。
  终于,海耶克老儿举起的屠刀将在2010年落下:ETA将不再向集团外的厂家供应ETA机芯以及散件!2010年—-对于有些厂家是大限;对于有些厂家是商机。2010年无疑将成为手表制造商势力重新分布的分水岭。
  对于现有主流品牌的前程大致将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隔岸观火、毫不相干者
  主要是一些真正大牌,如:PP、VC、ROLEX、ROGER DUBUIS、ALANGE&SOHNE等等。他们的主线产品都已经拥有自产机芯,或者从来都是自产机芯。某些大牌的低端产品仍旧还有使用ETA的,如果它们和SWATCH集团有些渊源、继续使用ETA而无须停产的话,那么这些低端产品的价格会大幅上升,最后接近自产机芯产品价格而无实际存在意义。
(2)有影响但不伤元气者
  高端和主要产品用自产机芯,部分低价格段的用ETA。这部分厂商如果它们能够在剩下的3年时间内开发出自产代用机芯的话,高低端都不受大的影响。即使舍弃低端也不可怕。
  典型的代表如IWC万国表。
  IWC拥有自成一家的自动上铉机构的5000系自产机芯,并且已发展到8000系,用于葡萄牙和工程师,而飞行员等系列仍然使用ETA基件。IWC能否将现有自产机芯改造后替代ETA?或者寻找到其他替代途径?也是这类厂商在剩下几年的课题。
(3)受严重影响者
  有些厂商虽然拥有漫长的历史、丰富的制表经验,品牌也响当当。但却长期使用ETA机芯为基础。这些厂家将会受严重影响。
  典型的厂家如BREITLING。
  百年灵一直购入ETA组件自行进行装配、打磨,实现了全线产品COSC的精度认yz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无奈受制于ETA机芯,2010年后怎么办?用3年时间开发出现有表系的全部自产机芯,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通过第三方购入ETA?那么SWATCH集团有个规定:购入ETA机芯(哪怕施以深加工、改造)后转卖将课以20%的商业罚款。也即成品不得不大幅涨价,市场不见得买账。这条路无疑是很艰难的。
  这类厂商的未来很尴尬,投靠SWATCH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海耶克会不会出个杀猪价?天晓得会怎样。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4)非但不受影响反而商机无限者。
  有些厂商不仅生产高素质手表也生产高品质机芯并且外卖。他们在机芯上的投入不亚于手表。2010年后它们不仅卖手表可以赚钱,高素质机芯的订单也会蜂拥而至。对这些厂家来说2010年后反而商机无限,它们的机芯会自然替代大部分ETA。
  例如:JL、ZENITH、GP等。
  其实仔细分析各个厂家现有产品的机芯构成,就大致能够推断它们未来的走向。那些靠一招鲜吃遍天、哗众取宠的杂牌厂家将玩不下去。
  中国的手表制造商如果有能够替代ETA的机芯,也会有不错的商机。
  手表行业终归免不了和其它行业一样,最终走向数个行业巨头统治天下的结局。这样的结果对消费者来说不全是好事,这几年主流品牌的价格每年都上调,大大增加了消费成本。到2010年后会更加昂贵,只要不出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
  你如果看中哪个手表还是趁早下手吧。
  机芯受控的结果已经够可怕了,游丝呢?我想对游丝限卖那一天的到来,离定大局的那一天也不远了吧?!“宅心仁厚”的海老又会给出多少缓冲期呢?
瑞士ETA手表机芯介绍
 瑞士ETA手表机芯可算是个庞大的家族,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型号,生产历史也很长,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形成系统和规模。其实,我们现在手表中常见到的机芯,在哪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瑞士钟表业里也有好多其它的机芯厂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从瑞士进口的手表里可以看到。虽然,哪个时候基本进口的都是一般表的品牌,而且,基本上都是手上弦的,机芯厂家除了ETA,还有比较著名的AS , FHF, ST, F 等,当时瑞士据说有600多家手表生产厂家,稍微有点名气的手表厂家许多都自产机芯,号称“全能厂”,产量也很大,比如知名的有ENICAR. , ROAMER, 但基本上到80年代中期就不做机芯了,都变成了装配厂。除了受到石英手表的冲击影响外,生产成本过大,缺乏竞争力也是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因素,我想应该还是机芯不如ETA设计那么合理,走时精度可靠性不如ETA好,现在的机芯(也包括石英表机芯)基本是ETA的一统天下。
  ETA机械表的机芯的特点:
  1、偏中心传动设计,没有中心轮的夹板,这样机芯可以做的比较薄。
  2、大直径的条盒轮和大直径的摆轮,走时长度一般多在40-50小时之间,发条力矩输出比较大,摆轮转动惯量比较大,摆幅比较高,走时稳定,抗干扰性好。
  3、拆卸和组装比较容易,维修的时候甚至可以在洗表机里“整机”清洗。(只拆摆轮和条盒轮,不拆卸传动轮)
  4、零件通用互换性好。
  5、容易衍生和附加出各类功能。
  6、产量大,成本低,相对便宜。
  同样是ETA机芯,等级各有不同,一个OMEGA或TUDOR的ETA2892-2的机芯和别的一般品牌的手表机芯从外观上就能明显的区分来。
  1、首先,就是夹板的修饰研磨。比如有鱼鳞纹,做的非常漂亮,也极光亮,连螺丝都是抛光的;夹板上还有许多刻字和标识,可以说是精美的艺术品。
  2、其次,关键的零部件,在材质上工艺上也不同。好一点的品牌手表都会把自己的表牌名刻在自动陀上的,低挡的手表顶多是用漆印在自动陀上,或者根本就不打标识;最低挡是ETA机芯是在远东地区组装的,夹板不镀金,用三角防震簧,比如2688和2846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