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属于社会——这是我昨天和一个海归朋友聊天听来的。

王哥94年回国,先在深圳的家族企业中干了几年。97年找到一家德国企业,准备到中国开办工厂,但是担心风险。最后和王哥商定,由王哥出资10万美金注册一家独资企业,然后全部在国内投资,但是只做这家德国人的东西。两年后,德国公司说,好,现在我来投资,买你的股份。德国人买去60%的股份。10万美金变成60万。然后成为德国人控股的合资公司。但仍然是100%的外资公司。

起初,只有20来个人。会计都心慌,因为看到账上只有几万人民币了,不知能否开的出工资来。但是,公司当初的投资是从香港进来的,香港的钱,会计当然看不到。好歹,公司不仅活下来,而且发展成600人的企业。上海那片地皮已经不够了,不得不转向浙江发展。生产工时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德国的母公司了。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 王哥并不特别张扬。他感到国内目前最缺的是人才,所以他对近来的职工和管理人都很照顾,福利待遇远超出国家的规定水平。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参加各种培训。他说,这也是造福社会,将来他们即使离开公司,也会对社会有好处。最近,厂里还出钱让两位中层管理人去参加EMBA的学习,每人学费3万欧元。所以,去年这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外资企业的造福社会的模范。

有一个车间主任,早期就加入了企业,对企业忠心耿耿,对身为股东的王哥也考虑很周到。所以,王哥赋予他人事裁决的权利。他可以决定让工人走人。有一天,车间主任因为一件小事解聘了两名工人,王哥不同意,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是,车间主任有授权在先。为了维护主任的权威,王哥只好认了。后来,王哥从主任那里收回了解聘人的权利。主任强调,我是为了你的企业,这个企业属于你的,你还管工人那么多干嘛。王哥却一再强调,这不是我自己的企业,企业是属于社会的。

企业是社会的,从一个中国的企业家那里听到,我还真感到新鲜。就因为他是海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