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Hai

2010-10-24

读史

Filed under: Uncategorized — FaHai @ 10:17 pm

公司里有个不算规矩的规矩,就是隔一段时间抽一个星期三晚上五点备上些红酒啤酒, Cheese, Buffalo wings之类,大家坐下来听一个人或一组人聊j近日见闻,放幻灯。美其名曰A5(After 5) 嫁了俄罗斯先生的小姑娘讲在哈萨克斯坦的蜜月之旅,年轻人讲在肯尼亚的夏日假期等等。上个月我们组做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设计,完事后也凑数做一个A5。开始我先以几张图片简单介绍中国这个背景概念。这件事我可有些经验。刚来美国时候,美国正为铺天盖地的对日本贸易赤字头痛,中国的GDP还不到日本的零头。一天听几个在我们小事务所打工的本科同学聊天儿聊到亚洲,越听越不对,停下手里画着的图,抬起头来说”都给我打住”几个家伙面面相觑,我问”你们谁能告诉我日本和美国哪个面积大?”两个家伙嘀咕一下说还是日本大些。第三个不同意说日本只有美国一半大小。我又问中国有多大,一个说有肯塔基大,一个说有俄亥俄大。看见我一脸的难以置信,那个乖巧的甜甜的笑着说,得得,知道你们中国也是个大国,可总不能比德克萨斯还大吧?

时间快进20年,东部大都会的建筑师们也非我们中西部的大活宝们一般愚不可及,可是积多年经验,深知在美国人心中中国是多么遥远模糊,介绍中国起点永远不会太低。于是开场白说‘这个星球的另一面有一个国家叫中国’。大家都笑,一看第一张图,又都收了笑认真起来。

中国和美国地处纬度相近,东西跨度和面积近似。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

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二世纪的四百年间,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汉朝。两个文明没有正式接触,可是那些经过商路见识过这两个文明的少之又少的人是那个时代最渊博和孤独的人吧。

A5后,依例还有AA5转战酒吧。两位同事跟我说,你讲的历史真好,正是我们想知道又模糊的,你一点就全明白了,这儿这么多大学,你应当去教历史。仗着酒力,真觉得自己有洞悉他人知识结构的法眼和往上移植活知识的绿手指,飘飘然受用了好一阵。

周末回想起,取出手边仅有的几本历史书,就着窗外无边的萧萧落木读去。这些书随身多年,书页不知不觉都变黄了。偶然翻到李将军列传,读着几乎背得出的文字,心里浮现的不只是两千年前的故事,更多的倒是这些年读这段历史的心境。

少年时初读史记,囫囵吞枣只捡打仗的看,汉初卫青,霍去病在与匈奴战争中功劳显赫,但读起来反不如李广形象清晰。李广人高大,宽肩长臂,天生的射手胚子。将门世家,祖传的射箭,叔伯子侄世代练习,却始终没人比得了他。那时候是没有奥运会,只好天天在家射着玩儿,终老以此为乐。虽然箭射的这么好,李广却不是一个冷血的狙击手,而是擅长白刃格斗的热血猛士。史记载‘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早年随汉文帝出行狩猎,文帝见他搏击猛兽的勇悍,不由的感叹如果李广生在楚汉战争时,一定功名盖世,万户候何足道哉。幸亏后来吴,楚王叛乱,让李广赶上冲锋陷阵的机会,破吴楚军时‘夺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后在汉的北部边境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天天和匈奴做战,有时一日数战,皆以力战为名。真是过足了瘾 。我们的少年时代天天喊备战,做人做事讲究的是‘要敢于近战,夜战,敢于刺刀见红’,李广同志除了为封建帝王而战这一点儿糊涂外,其它审美特征是太正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金庸,梁羽生的书进不了大陆,所以史记也作武侠小说看。孝景帝时一次皇帝派自己宠信的内官去李广的军队巡视,这种内官除了受宠,自身并无什么建树,所以史记不表其姓名,只称中贵人。中贵人也不是泛泛之辈,习得骑射,到了边塞远远见到三个匈奴便带了几十人去追杀,结果几下下来,几十人被三个匈奴射杀贻尽,中贵人也伤了,逃回来告诉李广。李广说:“是必射雕者也。”射雕的人那一定是射的又远又准的,可李广一去,一会儿便射杀两人,生擒一个。一问果然是射雕者。李广的箭技把射雕的人当雕射了。

到了愤青岁月,人开始有意识无意识的树立自己人格。知道了家里祖籍是甘肃,对出身陇西的李广又多了一份乡土之情。而他的为人,不论优缺点,都如同促使鲑鱼洄游的基因,似乎早就溶在血液中,虽然不能身体力行然心向往之。史记载”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汉武帝初年,李广任未央卫尉,另一位很优秀的将领程不识任长乐卫尉,两军经常同出关击匈奴。程不识的军队行军扎营,一板一眼完全是汉军操典,士兵极其劳苦。而李广军散漫无常,逐水草而居,除了设很远的游动哨,夜里也不站岗。这让自由散漫的我十分佩服,事情办了又略去了扰人的琐事,岂不是上上?史记也说”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史上人们通认李广毕生与匈奴七十余战而没有封侯,难以置信的背运。从初唐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此论就成了后世的共识。早年在国内工作时就悟到李广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在单位里混的。史记说”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他是一个不善言辞,而以行动表达自己的人,又蔑视规章,对上司基本上不佩服,眼里只有一起出生入死的士兵。在国内工作时,这叫不靠拢组织,与落后分子为伍而丧失原则。在美国的公司文化里,只做事情而不时时表达你对爬公司职务阶梯的兴趣,特立独行不懂得授上司以柄,让人家觉得对你有所掌控,呵呵,古今一理,想封侯也难。其实李广的行为在汉初尚不算极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灌夫在平吴楚叛乱中勇冠三军,身受十几处重伤,濒死仍奋勇向前。作将军后几上几下,历尽世态,史记这样说他的”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抗上抚下,连丞相也被他摔脸色看。这样的混蛋今天怕是早已死绝了。

也有后人总结李广难封是因为李广确是有勇无谋,不善于学习,打来打去始终停留在匈奴的水平上,不会用计。这倒让我想起一位我所尊敬的老师写的故事来。这位老师多年来带着学生测绘中国日渐消失的经典古老村镇,继承着早年营造学社的事业为中国的乡土建筑继绝世。他常年在一个建筑杂志上写随笔,所以每次回国我都去书店买这个杂志来,多年来竟攒了几十本,多半就是为了看他的文章。有一次他文章说去了一个西北的偏远山乡,当地干旱,小麦亩产只百十斤,人都吃不饱。乡里和县里组织了打井队还有补贴,村民打井只要180元。有了水,每户一年增产的小麦就值800元,当然还要学些新知识,可村民都不愿打井不愿学。我的老师不解问大家为什么。村民们憨笑着说学不来个精的。把个老师气得感叹他们如此抱残守缺。我看了倒不生气,其实世上的事都是有一长就有一短的。精明干练和见风使舵,抱残守缺和坚韧不拔,往往是同一个事的两面。人的一生,学得来什么,学不来什么,不单是愚智,更是一种选择,当你娴熟于与人周旋时,就会不知不觉失去质朴。沉溺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就受不了平和清明,宁静致远的淡泊。中国的历史除了明朝,少有北伐成功。近代史上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两次发轫桂粤,而皆败于湘人之手。共产革命在湘鄂赣川左突右奔,不可谓不惨烈,及到了北方才扎下根来。杜甫云‘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战争这种蠢事,人人都想明白了,还打得起来吗?北人的不善于学习真的就是缺点吗?

不善于学习也罢,不会经营上下级关系也罢,不会理财,不遵从军队操典,这些于李广都是想尽量简化的琐事。他想能亲手射杀单于,想立功名封万户候,而这些都比不上他对战斗自身的沉迷。史记中关于元朔八年(公元前121年)的战争记录最令人热血沸腾。那年李广带四千骑兵与张骞的一万骑兵出关击匈奴,两军走散了。匈奴左贤王以四万骑兵突然包围了李广。面对十倍之敌,军士们都慌了。李广命令他的三儿子李敢领数十骑直冲敌军,于数万敌人阵中左进右出,回来报告说敌军没什么了不起,军心才稍安。不久匈奴开始四面猛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而且弓矢将尽。李广命令军士敌不近不发,自己亲持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将领,将敌军攻势压了下去。鏖战终日至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李广意气风发,指挥若定。史记说;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次日,复力战,而张骞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

李广就是这样的人,在处理不愿意做的事物时似乎散漫无章,而在战争中才找到自己的归属,愈是战斗到了疯狂的时候愈是心静如水,挥洒自如。读史至此,掩卷而思,人的一生大概就是不断的选择,选择自己乐于从事的事业,而尽量省略无谓的干扰。而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成就或有高低,关键乃是在其中见出自我。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追寻和发现自我吧。荆轲刺秦,候生之报答魏无忌,事有成败,史有毁誉,然而他们在达成自我的一刻迸发的光芒。照耀千古。

活了几十年,历史都似乎更古老了许多。而每读及李将军列传,李广在暮日下,狼烟旌旗中挚弓而立,意气风发的样子总是鲜明如活。


https://www.haiguinet.com/blog/wp-trackback.php?p=127918

No Comments »

No comments yet.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