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幅刻在朽木上的秀丽画卷

每旦提起红楼梦,我总以敬畏心待之,一则这是部名著,怕对它不当的评头品足而引起天下人的耻笑;二则怕自己年少学浅阅历不深,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所以在不惑之年,重读了这部名著。

读完之后,与二十年前一样,除了一声赞叹,赞叹曹先生无与论比的行文著书的文字功力外,对支撑小说的社会背景却是深深的失落。

小说一开头确实是引人入胜,当叙述到“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短短第一回,便道出了世态炎凉,人生苦难,何处是岸?实令人回味良久良久,才敢往下细读。

之后的文笔更是准确细腻,一个个鲜话的人物跃然纸上,情融于景,景托出情。篇篇段段都是经典。且不说冰清玉洁的黛玉,世故老练的宝叉,也痴也悟的宝玉等等主角,光说一对对情汉烈女,那些配角们,如刚烈的尤二姐,为情殉身的潘又安等,背后有多少丝丝入扣的细节铺垫。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多少红学专家,穷半生以至于一生的精力,以宏篇巨作来为它做注脚。

之中的一些家喻户晓的燴炙人口的秀丽篇章,也就无需一一细述。

看到最后,宁荣两府得灭顶之灾,反后复复又哀哀怨怨的细节省去,总结出一句话:兴亡俱随朕意。这样一来,却把美丽文章之后的社会与历史的深意,消失地几殆尽。

原来,红楼,只是公子哥儿的风花雪月处。
原来,红楼,只是一户豪门的兴衰史。兴,因朕喜,亡,因朕弃,如此而已。

如同一座海市蜃楼,飘浮于空中,隔离在社会之外,底下没有根基,只有刘姥姥这条线,还可连上真实的土地,只是这条线太弱太细,支撑不了整座红楼,而所谓的道与佛,到后来也似空玄,与平民百姓似连却还是隔离。

所以在由衷的赞叹之余,也不免深深失落。

红楼梦,一幅刻在朽木上的秀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