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贝氏人家

 

中国农村,一般是同一姓氏集居在一起,这同一姓氏可以是一个或连绵的几十个村庄,这地名也叫什么宅或庄,如丁宅、张家庄等。

 

也许在远古时代,一、二户人家居住在一起,之后开枝散叶,也就成了现在的一个村一个庄或一个宅了。

 

丁宅在浦阳江边是个大姓,几十个自然村庄几万人口,如追踪至几十代前,也许都出自同一祖宗,都是一家人。

 

在丁宅里也有极少数不姓丁的,这叫客姓,是从外地零星迁徙移民而来。这些客姓人家移民他乡大部份是为逃荒避难,也有做官的想换个环境等等。原因千万种,但都或多或少要受些主姓的欺压。

 

丁宅中有户姓贝的人家就是这样的客姓。民国那几年,十几岁的贝标金独自从江西到浙江浦阳江畔来做制皮生意,刚开始时租了间房子替人制做皮革。由于手艺好价格合理,生意不错,几年后便在当地买下间住宅娶亲结婚生子,生有一女一男,姐大弟四岁,聪明可爱,父母极其宝贝。当时是多事之秋,社会动荡不安,然贝标金有一技之长,尽管生活艰苦,也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平平安安。

 

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贝标金深知无文化不成材,省下自己的口粮也坚持送子女上学,他不想后代接其衣钵步其后尘,一辈子做个地位低下劳碌辛苦的臭皮匠。一对子女也没让父母失望,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总是名例前茅。

 

相对脾气倔强的儿子,贝标金更喜欢美丽活泼的女儿,视若掌上明珠,除了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外,在日常生活里是捧在手里怕捂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较之母亲,女儿也对父亲更贴心些。

 

在四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绝大多数女孩子从懂事起就帮家里干活,一直干到十六、七岁出嫁,出嫁后在夫家生儿育女辛勤劳作,直到老去逝去结束平凡劳碌的一生,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更不用说看书读报了。

 

更有些可怜的,名叫“童养媳”,顾名思义,就是从儿童养大的媳妇。一家生活差的女儿在童孩时就出嫁给另一家生活好点的男童,在男童家生活,长到十三、四岁月经来后就圆房结婚生孩子。

 

虽叫童“养”媳,实际上不是养大而是干活干大受气受大的。离乡人贱,婆家把她当作免费的劳动力,只供一张床与一些剩饭菜就可以叫她从早干到晚。有句玩笑俗话:“你欺负娘家无人了吗!”,是的,娘家就是无人,否则也不会这么早就出嫁女儿了。当这小媳妇长大熬成婆时,反过来又欺压新媳妇,以平息内心的愤懑,发泄曾受的委屈,这种恶性循环,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生活的无奈。

 

贝标金对女儿的宠爱和一直供养她上学,这在农村很少见,这对父女也因此在附近一带很出名。转眼间,女儿贝仙霞将初中毕业读高中了,为了女儿的前途,贝标金去杭州开了个小铺制皮与补鞋,老婆在杭棉找了份工,女儿进杭四中学习,当时杭四中是杭州重点中学,可见女儿贝仙霞的优异成绩与父亲贝金标所付出的努力。

 

儿子贝钢铁因无合适的学校可找,也是出于有人守家与杭州生活负担重的因由,就留在了离杭州二百多公里外的丁宅老家独立生活。当时贝钢铁还在读小学,一人煮饭、上学、睡觉。因是客姓,经常要受到欺侮,倔强的贝钢铁就用一双拳头,打服了邻近村庄与学校的同龄人,尽管在学校里贝钢铁是个难管的吵闹客,但在成绩上,总是学校前一名。就是几十年后丁夏在老家碰到贝钢铁以前一初中老师,提起贝钢铁,老师仍记忆尤新,啧啧称奇,说声佩服。

 

这佩服不但是指他不凡的拳头与成绩,也是指他独力生活能力与知恩图报的孝心。

 

贝钢铁在读初中时,由于吵闹与成绩同样的优异同样的出名,一些老师不喜欢他而一些老师又特喜欢他。有天一老师在课堂上一边训斥贝钢铁,一边用食指在他的鼻子上指指点点,贝钢铁一反手就拂了老师的脸一下,并呼喝:

 

“你算什么人,我的鼻子轮得上你来点吗!”。

 

之后这老师强烈要求校长开除贝钢铁,如果没有班主任的力保,他真的要被开除了。贝钢铁记下了这个恩,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每次贝钢铁回老家,总要买好礼物去探望他,年年如此,几十年了,不容易呀。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发生的事了。

 

女儿贝仙霞因学习成绩优秀,由杭四中直接保送入杭师大。父母回老家照顾儿子去了,之后儿子贝钢铁考入了浙大。在浙大,一武术教授看中贝钢铁是块练武奇才,也看上其倔强耿直的个性,收为关门弟子专给他吃小灶,受正规的武术训练,贝钢铁的练武潜力得到充份挖掘,一年后飞檐走壁,出拳扫腿快准狠,十几个壮汉近他不得。

 

贝仙霞在大学里更是大家注目的中心,文武貌三者齐全。文,学习成绩年年优秀,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清灵飘逸的优美文章;武,是学校射击队的队长,还得过杭州高校实弹射击第二名,丁夏后来看过一旧照,照中贝仙霞肩背步枪迎风微笑,如同毛泽东所形容的“飒爽英姿五尺枪”,别有一番美丽;貌,贝仙霞小巧玲珑身材标准,皮肤白蜇细腻,脸庞秀气双眸似笑含情,是大家公认的校花,不知迷倒了多少学子。大学三年级时,贝仙霞有了自己心仪的男友,西子湖畔虎跑泉下,留下了多少欢声笑语,爱的足迹。

 

这时己到了1961年,国家进入困难期,杭州师大一些科系开始解散,农村来的学生回家支农,待今后国家情况好转时再回校补完课程。

 

距毕业才一学期的贝仙霞离别了相恋一年的男友,回老家与父母一起生活。此时正值二十岁如花似玉年龄,本就天生丽质的她又受到大学的熏陶,穿着又时髦,真如同天仙下凡,刚回家那几天邻近村庄的人都赶来一睹其风采。

 

命运就是作弄人,贝仙霞的这次回来,完全改变了其生活轨迹,几年后的一个雨夜,香消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