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捕黄鳝


捕鱼大部份是在白天,而有些却特意要选在晚上。

如大雨过后,溪水暴涨,鱼顺沟渠到处游,这时可在夜里,用泥土与石块截住水流,使上游水位升高,再用细竹条编好的似竹帘子一样的东西,一端插入截住水位的泥坝上下中间处,并使竹帘平面与下游水面平行,但高出几寸,在竹帘下支一横杆托住竹帘,使其不下坠,再在刚砌好的泥坝左右中间处开个口,使水淌下,这样鱼就会从开口处顺水游下。水从竹帘缝隙处流下去了,而鱼就会留在竹帘上。此种捕鱼法最简单,安装好竹帘后,人只要坐在旁边,等鱼自投罗网。

还有一种是晚上钓甲鱼。把缝衣针的穿线未端剪掉,使其锋利,再用一细长线绑在针中间,针穿入一小泥鳅或一猪肝条内,天黑时到溪河水塘边,把穿有针线的泥鳅或猪肝扔入水中,线的一端绑在树桩或石头上,回家睡觉,到第二天清晨来收线就行了。

甲鱼吃进泥鳅或猪肝后,藏在里面的两头锋利的钢针,刺入嘴、喉以至胃的肉里,倒勾在那,绝无吐出而逃脱的可能。运气差时,也许几晚都钓不到一只,运气好时,一晚可钓上好几只。

还有好几种晚间捕鱼法,也不一一道来。但在我所用过的所有捕鱼法中,晚间捕黄鳝却是很过瘾的一种。

晚稻种下后不久,天气仍是十分闷热,白天深藏于水田泥下的黄鳝,习惯于晚间出来乘凉,一条条黄鳝舒舒服服地躺在水田泥上,过一会伸下头,嘴浮出浅水面,到大气中吸口氧再沉下,动作缓慢优雅,而这时的泥鳅,早不知钻入哪儿的泥下,安安静静地休息去了。

黄鳝比起泥鳅,极耐得了白天酷热。当泥鳅在白天热得在水田里翻上翻下折腾时,黄鳝却安安静静地呆在泥下。这个耐热特性,如同骆驼,骆驼在吃饱喝足后,可在燥热的沙漠里行走几天几夜而滴水不进,黄鳝在晚间纳好凉,吸好氧后,在正午太阳的暴晒下,也能耐得住缺氧与闷热,安静地呆在水田泥下一整天。

晚间出来乘凉的黄鳝,较迟钝,用手电筒或煤气灯照着,也是一动不动,如同睡去般,这给捕鳝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当晚霞收尽,田野被夜幕覆盖,就可看到远处一盏盏灯亮起,游走于田间,那是捕鳝人开始行动了。

捕鳝人腰间挂个肚深口窄的鱼篓,左手提盏煤气灯,右手握把夹钳,一条条田塍上走过去,照到到黄鳝,一条条夹起,放入鱼篓中。

黄鳝小的如母指般细,大的如杆面杖般粗,经夹钳的巨痛,醒转过来,条条在鱼篓里挣扎。一个晚上下来,可捕足一鱼篓,沉甸甸地坠得腰生痛。

大黄鳝的血很滋补,可拿来一酒杯,先装半杯酒,再把大黄鳝的血抽出,注满这酒杯,趁新鲜喝下。当时捕的黄鳝太多了,整面盆地倒入锅子煮烧,黄鳝遇热使命挣扎,鳝多力量大,木头锅盖被弹起,我把整个身子全扑上去压,才堪堪压得住锅盖,过一会,锅内的挣扎渐渐平息,掀开锅盖,加入调料,继续煮烧至熟,然后当饭一样吃掉。这样鲜美的野生黄鳝,不但滋补,也很有治疗功效,家乡一些人的风湿关节痛,由于吃多了黄鳝,也在不知不觉间好了。

故乡仲夏之夜,晚风夹带着庄稼清香,在田野间吹送。夜渐深,捕鳝人陆续提灯回家,留下整田野的夏虫啾鸣与满天繁星。


450) this.width=450″ src=”http://lh3.google.com/HuangXia2008/Rxi652BvCnI/AAAAAAAAAw4/zqZh1nZLmvA/%E9%BB%84%E9%B3%9D%E4%B8%80.jpg” border= 0 >

(TZ)“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地方名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黄鳝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也产黄鳝。

天然生长的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栖于稻田、水库、池沼及河沟中,常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泥窟中,在偏酸性水体中能很好地生活。喜集群穴居。夏出冬蛰,冬季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土深30~40厘米处越冬达数月之久。白天静卧洞内,晚间外出活动,夜间常守候在洞口捕食。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出洞呼吸与捕食。摄食方式为噬食及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食物大时,咬住食物后用旋转身体的方式来咬断食物,捕食后即缩回洞内。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和味的刺激不大敏感。” [打印]   由我是干枯的胡杨^_^张贴 @ 2005-11-04 23:55:43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