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拙墨MM贴了篇中西文化的比较文章,我顺嘴跟了一句“我也一直想写呢”。风月华章兄就说:“您真搞笑,这么大题目的文章您都敢写?看来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呀 ,我觉出来他有点儿不大相信我的劲儿。我心里想,写总是敢写的吧,大不了写得不好让大家笑话一下而已吧。

不过呢,中西文化是个特大的题目,多少人研究一辈子靠这个吃饭,我既不是专业出身,也没化多少时间详细考证,只是头脑里有些零星的想法。我之所以想写是因为发现坛子上网友之间一些争端、对立和不可调和很多时候是由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文化的不同〗

西方文化里,源于古希腊的三段论是最早也一直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式。三段论是指“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举例说:“人都是要老的。我是人,所以我也是要老的:(,等等”。而在中国文化里,对思维逻辑从没有过很清晰的表述与文字记载。象《易经》是一种意识和无意识交流的仪式。其通过数的组 合而成的卦相来显示无意识所给予的暗示。 杨振宁最近也提到过西方文化包括较严格的演绎和推理,而中国文化则缺乏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没有系统的数学和物理体系,仅有些零散的发现如“勾股定理”、“秦九韶公式”等,但从未有过统一的符合统,也没成为系统的教材。当然这与中国几千年盛行的科举制度有关,因为从不在考试内容里。

〖哲学之间的差异导致文化的不同〗

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一直在西方的哲学体系中占一席之地,这种思想到叔本华和尼采时则达到顶峰。而在中国文化中,宣扬集体主义、秩序、三纲五常的孔孟之道一直占统治地位。个人英雄主义仅当为一个崇高的目标牺牲自己才得以体现并被大力歌颂的,比如“以死相谏、撞死于阶下。。。” 同样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如美国近代的杜威主义和现代的罗蒂(*)在中国也几乎从未被重视过。胡适曾经试图宣扬过一些实用主义,但从未成为主流。而窃以为共产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得以发扬光大,除去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宣扬集体主义、为大我牺牲小我”这类口号与中国文化的某些核心恰巧暗合似乎也是原因之一。

*罗蒂是当今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代表,在真理问题上反对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观,主张“有用即真理”的真理论;在文化问题上,反对把哲学看成是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之王的观点,主张各门学科同等地位的、多元的后哲学文化。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为当今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辩护的后现代主义学说。

最近碰巧读了一篇关于罗蒂的书,很有意思,罗蒂认为,我们不能崇拜哲学和哲学家,不能崇拜科学和科学家,不能崇拜文学和文学家,“我们不能崇拜任何东西。” 但可以“享受许多不同的东西” 他的后哲学文化是没有核心、没有深刻、没有崇拜、没有样板、没有标准的多元的文化,等等。。

〖宗教的不同导致文化的不同〗

宗教(基督教)一直在西方的政治与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例如英国,很长时期都是政教合一,而中国文化中儒家的思想一直是占主导地位但儒家仍不能算宗教。 而佛教道教虽曾在有些朝代短暂地被推崇,但影响从没有象基督教那样深入地渗透到文化里。 其结果除去对前生后世、道德观等的看法都不同外,宗教(基督教)中的逻辑因果关系仍然与儒家道家思想的无意识和意识相平衡的中庸(儒家、无意 识和意识互相包容的混沌(道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法制与仁制的差别导致文化的不同:西方从古罗马起就崇尚法制,有详细完整的法典,而在中国法家从没占过主流。这种差别也似乎是“逻辑条理”与“中庸平衡”的对比的延伸。

〖后记〗

我发现一个人的观念形成会有些偶然因素在里面。很不幸的是这种偶然因素可能就决定了我一辈子的世界观。我得坦白对中西文化我有点个人偏见,我年龄比较小时大量地读了各类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东西,但那时我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不强,看得不少但融会贯通的不多。留下痕迹的可能主要就只剩下“朋友之义、君子有可不为”这一类的东西。而高中和大学时则大量看西方文学文化的书,所以西方文化对我的影响更深一些。我一直在想我的有些“厚西薄中”也并不全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可能和我涉猎中西文化的年龄与阶段有关。。。。如果反过来呢我也没准是个国粹女古董,嘻嘻,也是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