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是读古板的<<快乐>>。大吃一惊。
它同原来古板的<<惆怅>>等形式全然回异。那格式和节奏与大多坛人之作已类似。

湘兄刚来时,诗一眼就知道是他的。现在,不署名,已认不出来。

我过去也与湘兄原来类似,用长句子。现也不了。已被同化约20%。如无多重诗人格,
可能已被同化60%。

2
本坛不是静坛,是互动坛。所以利于交流。互动坛比静坛更容易同化。

同化,容易是被创作技巧高的同化。对多方都是一个无意的过程。

3
格式和节奏的同化还属形式范畴。诗情感的同化也可能发生。

我是一直爱读影云,LTG 和小平的爱情作品的。他们显然有不同的诗情感:

影云的比较布尔乔亚式(当褒义词用),细腻而可感;好象离得很近;

LTG 的有一种纯美的,略深沉的,更虚乎点儿的诗情感 (至少对我来说);

小平的有一种悲哀而美丽的,连系永恒而又实在;但好象离得很远。

在这三者中,我对影云比较有共鸣。显然,LTG的技巧高。

我是很善意地希望他们三人在交流诗技巧时,不要在诗情感上过于同化。这一说法
显然不是毫无意义的。

对美的东西,有向往和模仿的自然倾向。模仿,学习是好事,如果不丢失原先的。

4
有时,我们不得不抗拒美的诱惑。

5
在<<影云请进......>>一贴中,两次正面提到让LTG改诗。贴意丝毫不建议弱化交流。

6
至少对于我这个读者来说,不希望影云丢失“布尔乔亚式的,细腻而可感,好象离
得很近的”诗情感;而完全被“纯美的,略深沉的,更虚乎的”诗情感所代替;这
是一个作为读者的善意。

7
我在给版主的一贴中说,不要限于布尔乔亚式的审美,是指整个坛而言。就一个诗
人来说,如果她(他)能把生活中布尔乔亚式的美写到尽至,那已是真正的诗人了。

8
总结:

在交流的过程中,诗在互动坛上有以下同化的可能:

- 诗形式的同化;
- 诗技巧的同化
- 诗情感的同化;
- 诗人格的同化。

9
一分为二。同化可能的好处不在此讨论。笔者站在反对同化的立场。但绝不反对交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