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因为生计所迫,或是偏执沉迷于某个梦想,或是由于不幸童年的梦魇,都足以把一个女人变成女汉子。
而生活一旦把她逼成女汉子,她就注定要走上一条漫长而孤独的人生路,心田也会慢慢沙化成一片漫漫荒漠。
即使她曾经是太虚幻境里的无忧无虑的爱丽丝(Alice in wonderland);即使她曾经是情比金坚的简爱。
Robyn Davidson就是这样一名女汉子。
七十年代,风华正茂的她,经过数年准备,带着四只骆驼和一只爱犬,独自徒步横跨澳大利亚沙漠,历时九个多月,行程一千多英里,成了举世闻名的“骆驼女郎”。
她的传奇故事,让我自作多情地联想到《阿拉伯的劳伦斯》,《走出非洲》,三毛的撒哈拉,陆川的《可可西里》。因此,碰巧有机会对根据她的自传改编拍摄的电影《Tracks》(坊间把它翻成不伦不类的《轨迹》,我觉得不可取,权且翻成《沙漠驼踪》)一睹为快,便抱着满满的一腔期待和同样满满的一袋爆米花走进了戏院。
这种游记式自传改编而成的电影天生注定故事情节要比她走过的沙漠还平坦干燥(flat and dry)。我在事后应邀用英语写的短评劈头第一句就是:“Adapted from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line of the movie is as flat as Mia Wasilowska’s breasts.”(Mia Wasilowska就是饰演该片的女主角,也曾经出演过“Alice in Wonderland”和“Jane Erye”)。
120分钟里,随着“骆驼女郎”Mia在一望无垠的顷顷黄沙跋涉,风光不可谓不奇凸峥嵘,人文风物不可谓不exotic,便暗暗寻思:莫非该片是澳洲旅游局出资赞助的?作为宣传澳洲沙漠专线旅游的风光片,“Tracks”是再合适不过了。
Mia瘦削的“太平公主”身板,多时没洗澡而纠结成缕缕梳不开的头发,被太阳暴晒而脱皮的脊背,非常传神地塑造了一名被沙漠之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女汉子形象。孤独,无边无际的孤独,沙尘,铺天盖地的沙尘,早已把她身上的女人味磨砺一空,即使她只穿着三角短裤甚至是裸体而行,也激发不起丝毫色欲的念想。整副身心交给了沙漠的女人,身心也成了沙漠。就连《国家地理》杂志那名怜香惜玉的男摄影师,也只能望沙兴叹!虽然,那一夜月明星稀,风平沙静,她的情欲被突然莫名地煽动起来,废话也不多一句,主动把男摄影师吻到睡袋里去。可是天亮以后,又是女汉子一条!昨夜的事情就的当没发生过,“从此萧郎是路人。”女汉子无暇爱情,不屑情欲,偶尔性欲——干脆利落,懒得与你拖泥带水。
要从这么沉闷的风光片中横竖鼓捣点什么来说道说道,我只能借助弗洛伊德了。女主人公梦魇般的童年(母亲上吊自杀,父亲必须亲手处死爱犬),可能是导致她长大以后矢志要独闯沙漠的起因。恐惧人类(躲着好奇拍照的游客),走进沙漠,封闭自己,只和自然对话(骆驼,狗),征服自然(枪杀野骆驼,刀剖袋鼠,走出沙漠),总算对自己的一生有个交代。
或许她的沙漠之旅,象征的是人生之路。孤独是人类注定的宿命,沿途的驿站,遇到的各色人等,就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人际关系。人极尽辛劳走到这一生的尽头,终于看到了生命的彼岸—蔚蓝的海洋!Mia终于露出难得的笑容,一头扎进海底。。。。。。生命回归到地球的深处。
哦,对了,光说Mia一点没有女人味是不公平的。九个月没有刮腋毛的她,反而是透出点女人味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