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北美崔哥好像星运高照,又是出书,又是崔永元,姜昆,又是许戈辉陈鲁豫,又是环球巡回演出,又是上海兰心剧院,风头一时无两,大有与周立波叫板的架势,俨然成了全球海外华人心目中的男神。

早在2011年,当崔哥回国参加天津卫视《笑傲江湖》选秀节目铩羽而归时,我当时写了一篇不大厚道的博文《北美崔哥成了悲催美哥》:

“崔宝印,网络绰号“北美崔哥”,是美国西岸华人圈中知名的脱口秀草根笑星。出道应该比另一位美籍华裔脱口 秀笑星黄西还早。他们俩的共同点是:笑料包袱取材于在北美洲的华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俩的不同是:黄西面对的是白人为主的主流社会,他刻意地把自己之 短—-蹩脚的英语和瘦弱的外表变成自己之长,因而在几乎是清一色黑白人种把持的脱口秀中容易脱颖而出,一炮而红。最近,黄西回到国内,立即成为媒体的 焦点。央视专题报道,北大讲座,还出了本畅销书《黄是黄瓜的黄,西是西瓜的西》。

而崔宝印面对的是海外华人社团,他那口标准的京片子把这帮海外赤子的生活娓娓道来,喝彩叫好之声也是此起彼伏。可惜,他无法像黄西一样,用哪怕是蹩脚的英语把这些笑料说给主流社会听,崔哥的脱口秀注定只能是华人社团的助兴节目,成不了气候。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甘寂寞的崔哥于是想起祖国十亿同胞来了。最近,他也不远万里跑回中国,参加天津卫视一档叫做〈笑傲江湖〉的选秀节目。评委是 “卫嘴子”郭德纲加上一群地方媒体的代表。以前登上这个节目的任何一个美式脱口秀,在北派相声的围剿下,均以惨败收场。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笑点和美国人的 笑点有些不同。由于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北美人觉得可笑的事,中国人觉得毫不可笑。于是,北美崔哥出师不利,第一轮差点就给涮下来。可能是哪个评委念他千里 迢迢来之不易,给他第二次机会。崔哥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调转口风,来个捧中贬美,冀图讨好评委。可最终也还是逃脱不了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同一时期,北美另一名华人谐星新秀黄西异军突起,且来势胸悍,直奔David Letterman的深宵访谈节目,又应邀在全美记者俱乐部表演,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起立鼓掌。一时间,“黄西”也成了灸手可热的名字。当时,我写过一篇《黄西的黄,西瓜的西,红萝卜的红》的博文:

黄西红了。

又一个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典范。

出了本励志畅销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上了央视崔永元柴静和东方卫视骆新的专访节目,到北大给青年学生演讲,风头一时无两。

祖国对成功的海外赤子总是格外的厚爱,不吝把各种花环往他们身上套,直套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也不吝把各种光环照射在他们的脑门上,直照得他们眼花缭乱,间歇性失明。

但愿黄西不会。

我不希望看到黄西走马灯式地穿梭于各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的专访和各高校的励志演讲,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苦尽甘来的成功故事。

我不希望看到他上春晚和赵本山联袂出演小品或与姜昆演相声。

我希望看到他不辞辛劳奔波在美国大城小镇的笑话俱乐部之间,更频繁地出现在美国深宵访谈节目的嘉宾名单上。

黄西走红以后,在海内外一片喝彩声中,我曾经表达过一种隐忧:黄西这杆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他能否保持这股势头,还是后劲乏力?在黑白当道的美国脱口秀行当 里,亚裔笑星寥若晨星。他们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才可保不被淘汰的命运。美国对待成功人士的态度向来是锦上添花而不会是雪中送炭。你红了,把你 捧的更红;你落伍了,就把你忘了。

我不希望“黄西现象”只是昙花一现。

我希望他的红,是红萝卜的红,而不是苏丹红。”

而在北美洲崭露头角的崔哥,黄西之前,那边厢上海滩的所谓“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已经红透半边黄浦江了。对此,我也曾经写下了《滑稽达人周立波》的博文:

“周立波自诩为“海派清口”创始人,真是有点大言不惭和误导听众:好像这种单口相声他是开天辟地第一人。他那所谓“海派清口”,无论从节目的编排上或者表演风格上看,活脱脱就是美式脱口秀的翻版。他的招牌菜《一周立波秀》里的几个主板块,都可以追溯到它们的北美源头:

1. 单口相声杂烩:没有一个连贯故事情节,而是从一个话题跳跃到下一个毫无联系的话题。每个话题的笑料包袱都是独立的。这就是北美脱口秀的一贯风格。

2. 杜撰新闻:加拿大讽刺电视节目《This Hour Has 22 Minutes》,《Royal Canadian Air Farce》里面早就有这种以新闻播音员一本正经地宣读杜撰新闻的做法了。

3. 篡改歌词:周立波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的歌词改成与他节目关键内容有关,由他亲自演唱,作为节目的结束。其实,这种篡改歌词的手法,早已是北美许多笑星惯用的。

4. 嘉宾访谈:最近的《一周立波秀》的结尾不再唱歌,而是改为请上某位嘉宾对某些话题进行点评。这种风格在北美深宵访谈节目中几乎已经是主旋律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这几个板块在整场秀里的比例:周的秀里,他自己的单口表演占了绝大部分,而北美深宵访谈节目里,笑星的单口表演仅仅是整场秀的开场白,压轴部分完全成了对不同嘉宾的访谈,结尾间或穿插乐队或歌手的表演。

另一个不同点就是:周立波的秀是在大剧院里进行,而不是在电视台的摄影棚里录制。这保证了周立波先有可观的票房收入,然后还有电视版税。

不过平心而论,周立波在《一周立波秀》中越来越口无遮拦,敢于去触许多政治不正确的雷区,调侃针砭时弊也越来越辛辣起来。这首先是得益于他独特的地理位置 ——-远离京城的华东地区。而且,他的节目转播权都是由一些非主流电视台:如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方台取得。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南土成全了周立波, 使他的油头粉面看起来没那么可恶了。

美式脱口秀在中国的笑坛举步维艰,在主流娱乐舞台上无立锥之地。精明的周立波,巧妙地给他的美式脱口秀梳了一个上海小开的发型,冠之以“海派清口”之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趋之若鹜。

周立波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假以时日,他本来有望成为中国脱口秀的教父。可这小子有点不务正业了,居然跑去《中国达人秀》当评委!看他台上台下窜得不亦乐乎,又是脑袋砸砖又是手劈瓷碗,脱口秀教父没指望了,充其量也就一枚中国滑稽达人! ”

周立波是“上海小开“型,黄西是“工科白袜”型,而崔哥则是“天桥把式”型。针对这出中国式脱口秀的“三国演义”,我曾经写过这样的文章《美式脱口秀在中国有戏吗?》:
“按照国内娱乐圈的规律,但凡每出现一个娱乐热点,就会在全国掀起一股相关的热潮。比如,前年春晚的“刘谦热”以后,在国内立马掀起过一阵“青少年学魔术”的热潮,魔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浮现。李玉刚反串角色一鸣惊人,坊间便冒出许多“伪娘”。

可是,最近在国内卷起的“黄西旋风”,好像并没有掀起一股美式脱口秀的热潮。

在娱乐圈里的纯语言类节目里,对口相声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它的衍生物:群口相声和单口相声仍然只能甘拜下风,处于陪衬地位。风行一时的小品,因为必须借助场景道具和服装,故我不把它列入“纯语言类节目”。

近似于单口相声的美式脱口秀出现在中国笑坛上,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崔永元早年的经典节目《实话实说》,借用了美式深宵访谈节目的风格,如采用现场乐队,但 作为主流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不敢把搞笑进行到底,只是画虎类犬皮毛一下。美式脱口秀一直像一个从孤儿院抱来的弃婴,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从一开始 就骨瘦如柴弱不禁风,在笑的大家庭中饱受冷落,偶尔露了个脸,也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难登大雅之堂,直到……..

上海滩一台“海派清口”横空出世,一时间,满城争说周立波。

周立波的走红,打破中国笑坛“北风压倒南方”的格局。被他刻意包装成沪上“海派清口”的美式脱口秀,终于可以和赵本山郭德纲为领军人物的北派小品相声隔江对峙,各领风骚。
周立波的成功模式着实鼓励了一些年轻人开始关注和模仿美式脱口秀。在一些娱乐选秀节目中,美式脱口秀表演者开始粉墨登场。不幸的是,它们几乎都遭逢全军覆没的悲惨下场。北方出现过一位方清平,也是昙花一现,就归于沉寂。

为什么在中国笑坛上,美式脱口秀始终无法摆脱水土不服的顽疾?
1. 中国人的“情节情结”

美式脱口秀虽然与众式单口相声形似,骨子里却有本质的区别。中国语言类搞笑节目都离不开故事情节:小品就是一出短剧,对口相声也是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故事, 即便是单口相声,也是一种叙事。而美式脱口秀不是叙事性,基本是评论性的。它的特点是:每一段都短小精悍,且必须包含着一个重量级的包袱。平均每半分钟就 得有笑声,否则就有失败的危险。段与段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像是茶余饭后的闲聊乱侃。而中国听众却有一种“情节情结”。说书,评弹,快板,山东快书,相声, 小品,都必须具有故事情节。没有连贯故事情节的美式脱口秀,一旦话题或事件不是听众所熟悉的,就会造成述者与听者的脱轨,无法产生共鸣。
2. 演员与听众的层次

美式脱口秀,其实是一种很考功力的高层次娱乐形式。表演者必须有敏锐的时事触觉和对细节非凡的洞察力,绝好的口才,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知识积淀,并有自 己独特的风格。成功的美式脱口秀明星都具有无法复制的人格魅力。光靠耍贫嘴和插科打诨成不了脱口秀明星。而纵观中国笑坛上,几乎没有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脱 口秀演员。周立波的成功,本来就有几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侥幸。如果他肯苦下功夫,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脱口秀第一人的,可惜他迷失在自己的光环 里,没有潜心把自己的脱口秀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对他的“审美疲劳”已经可见端倪。

另一方面,要能听懂并能欣赏美式脱口秀,听众本身必须具有相当高的综合素养和极强的语言领悟力。可以说,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美式脱口秀注定只能是“阳春白雪”,只有为数不多的特定受众群体,如高知,白领,大学生,艺术家等。
3. 政治敏感性

美式脱口秀的的风行,与孕育它的政治土壤有很大关系。美国的政治,是美式脱口秀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笑料库。任何政治人物,都可以是脱口秀讽刺,调侃, 取笑甚至丑化的对象。它们好像具有法律豁免权似的,不必担心会因此而惹来杀身之祸或牢狱之灾。华裔脱口秀笑星黄西可以当众调侃美国总统副总统,被调侃的副 总统还一边哈哈大笑一边鼓掌加油。遗憾的是,中国当前的政治土壤是一大片盐碱酸土,被移植过来的美式脱口秀注定是水土不服,虫害肆虐,营养不良。
4. 一次性产品

美式脱口秀最致命的难度在于,你不能把你的笑话重复第二遍。每次的笑料包袱抖出去,都是一次性产品,像外科医生的手套一样,用完即弃。下一次表演必须有全 新的内容。要听众笑一次并不难,要他们天天笑,月月笑,年年笑,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表演者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笑库团队,不断地为表演者搜集整理和创造新 的笑料。这个团队的素质,甚至要比表演者更高一筹。在中国,脱口秀表演者要网罗这么一批幽默精英,除了要有超凡的人格魅力,还必须要有大把的银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式脱口秀在中国的尴尬与困境。

那么,美式脱口秀在中国有戏吗?

我对它还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理由是:
1. 传统的语言类搞笑节目已经有点开到荼蘼花事了。姜昆冯巩等所代表的主流传统相声已经落伍而渐被观众唾弃。异军突起的新新代开始渗透进入传统相 声的阵营,如贾玲白凯南组合和“嘻哈包袱铺”等80后,他们的相声已经具有网络时代的语言和内容。这将成为脱口秀今后生根开花的前期铺垫。以赵本山,黄宏 为代表的北派小品已经呈江郎才尽的颓势。观众正期待着一种更为别开生面的搞笑形式的出现。
2.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国人,留学生,大学生和中产精英将会是支撑美式脱口秀的中坚力量。一旦在这些城市站稳阵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可以渐次辐射到二线城市,成为都市娱乐的一股新势力。”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周立波,黄西和崔哥走红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们衡量国人(包括海外的华人)幽默素质的标杆。

是他们的幽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国人的幽默素质如人工养殖的大闸蟹一样—-一蟹不如一蟹?

是因为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宁无几个是谐星,遂使周,黄,崔成名?

我的隐忧最近终于略为舒缓,因为我又在黄浦江海底隧道的尽头看到一点微弱的亮光。

东方卫视《80后脱口秀》主持人王自健,代表了中国新生代脱口秀的正确方向。

80后,阳光帅气,口才了得,语汇紧贴时代,话题接地气,幽默技巧灵活多变,生动风趣又不流于鄙俗油滑——-这是王自健有别于周,黄,崔而自成一家的风格。他的脱口秀,深得80后,90后甚至一部分2000后的青睐,成为一股都市娱乐的新势力。我个人力荐那些愿意开拓中国幽默事业的有志之士,可以研究“王自健现象”,接受某种启迪。

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我谈周立波,黄西和崔哥,是在探讨一种现象,不是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对于这几位脱口秀的吃螃蟹者,我是极为赞赏和鼓励的。

至于我吃饱了撑的,自己成不了脱口秀明星,整天对他们评头品足,充其量就像宫里的太监,评论正在龙床上颠鸾倒凤的皇帝的床上功夫一样,不足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