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女子写文,说自己12岁爱上班主任老师,做了回小三的事。最后层层剖析,说老师不过是高考落第在小镇教书的loser,遇见一个长相不错,对自己崇拜有加的小女生,岂有不狂喜珍惜?或者有恋童癖,或者如何,幸好双方克制的好,老师没有进监狱,学生大学毕业有了幸福的家,淡然忘记了得癌症死了的老师。

文章的通篇可以看出她和她老师的真爱,纯爱,深爱,她用了九年的时间才放下了这段感情,专修了心理学的课程,她的老师,就在死前一个月还往他为她建的账户上打钱,保存了她所有的作业本,试卷,树叶书签,而她,当听到老师死了的时候,略感惊讶,最后去翻看老师的办公桌,看到了作业本,再看到她账户上上万的钱,流泪了。

韩寒说在爱中没有第三者,只有相爱的两个人,爱就爱了,如果爱情总是可以战胜理智,要么是感情不深爱的不够,要么就是根本不爱。理智如果可以完全左右人类,不知道当今世界是什么样,有什么意思,一定乏味无聊。人的倒退和进步,都跟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关联。爱情力量的巨大,足以建立一个世界,毁灭一个世界。看到爱情中理智的胜,都是隐忍自残,万般纠结,千般心疼,真正两者抗衡的时候,胜出的还是爱情。何况,人怎么可以左右自己,什么时候该爱或是不爱。人生的悲剧之一,不过是在动感情的时候,没有结果,或者你爱了,他不爱,他爱了,你不动心,互相深爱了,却是这样那样的条件所限,不得一个圆满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情相悦在人生中并不多见,不是想爱就爱的,一旦遇到那个对路的人,爱或不爱,不是理智说得清,说了算,人总是动了感情理智才出现,至于理智有没有用,要看感情的深浅,强烈的程度种种,发乎情,止乎礼。学生的老师该是真正懂得爱的人,他真心真意深刻地爱着,不过是为了对方的幸福没有联系,没有打扰,就算在生命的最终,都牵挂着他所爱的,这不是理智的事情,是一种深爱。如果他也分清,学生不过是年幼无知,那种激情不过是流星雨,她上了大学,而自己还有家小要养,凭什么保留了她的一切,甚至自己生病了还要给她钱?没想到他的学生,倒是全盘否认了他们之间的爱,劝别人不要做第三者。如果老师的妻子知道老师做的一切,会怎么样?难道已经成年成熟的老师,不知道自己的感情已经伤害了自己的妻子,他为什么并不控制?他对他的学生,为什么比对自己的妻子还要爱?

谁是爱情中的第三者?爱讲究先来后到吗?总不能没有爱,没遇到爱人,就不可以有性,不可以结婚,生孩子,而一旦你与某人有了婚约,有了孩子,你再不能对别人有爱情,如果理智可以限制感情真是再好没有的事了。对于人生来说如果真能如理智所愿,这样的人生也未免太糟了。所幸,我们还有可以离婚的自由。至于为了爱情是不是一个离婚的好理由难说。如果我们真可以做到在婚姻里心无旁骛,不要爱情,倒是一件幸事。不知道人对于婚外的爱情,是不是都可以理智地走开,指指自己的标签:我是已婚的人了。就像古代守着贞节牌坊的贞妇烈女。

爱情该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命的内驱力,任何形式都不足于限制它,所幸正是这样,生命才有了勃勃生机。所谓三四,不过是无聊庸俗的说辞,爱中的隐忍和理智,如果不是为了对方幸福着想,都是虚假的做作,不爱的借口。生命有爱,有幸。爱在自身中满足,如同生命在爱中满足一样。如果婚姻形式以外的爱情都需要被湮灭阉割掉,人的一生也太不值得一过了。

所幸爱情是独立的,不管婚内婚外,它的存在,由不得人的意志力来左右。你要找它,遍寻不得,你不期待,恍然而至,幸好是这样,生命才足够多彩。如果你的理智能够左右它,就对着爱情木然而立: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如果这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