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去细问他一问?(一)   Comments


谁敢去细问他一问?(一)

作为唐三藏修行取经,走路时间一长、遇不到妖怪、他就疲惫了,他就心里总是想着要休闲,疲疲塌塌的想放弃修行。当大家伙儿遇到妖怪了、他被妖怪抓了,然后他又吓傻了,哆哆嗦嗦的想放弃修行。这就是他的常人心在作怪。你看他,一碰见高山峻岭,他就马上想到了虎豹狼虫,心里就慌慌张张的。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由于他意志并非一直清醒,并且是在枯燥疲累的修行路途上,往往是在乏味和难熬的痛苦煎熬下,主动放弃自己的结果。放弃自我的结果是什么?恐怕跟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在这种细琐的折磨下,很快的,我们的身心中就建立了一套自我放弃、自我折磨的模式框架。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恐惧记忆的链条。
这个链条一旦建立起来,只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兴旺茂盛,缠绕着你的生命,控制着你思想的感受、身体的反应,并且让你越来越认为:它就是你。
三藏就是这样,所以,你孙悟空怎么跟他说心经,说修炼上的话儿,也不管用。要说道理,他比你孙悟空都明白,可是,可怜的是,你让他通过一两次魔难、考验就能去掉这一套链条系统,是断然不可能的。你看三藏怎么应对悟空的提醒。他说:“我
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
舍利国中金像彩,浮屠塔里玉毫斑。
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
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
最后他来了一个反问句:哥哥我什么时候才能让这个疲累的身体清闲下来呀?看见了吧,他是有点累的怕了,他是开始因为身体的疲累、觉得取经的事情应该靠后站站了。这就是前面他遇到的六贼之一:身本忧。
三藏话里的问题,马上被孙悟空揪住了空当,行者闻说,笑呵呵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是呀,如果你想要身闲,咱们马上就可以做到,撂下挑子、放弃修行就马上实现了。如果你不想放弃修行,那么想想吧,将来你修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造成你所有痛苦的,说到底都是因缘。因缘就是业力,在英文中,因缘、业力、因果,都是一个词儿:Karma。修成之后,善缘恶缘全部消失,那时候、自然而然的什么痛苦都没有了,而且是永远的都不会再有了。
三藏一听,心里不悦,可是也不像以前那样马上就火冒三丈,刚刚吃过跟悟空对着干的苦、知道悟空是对的。可是同时,三藏他真的做不到悟空期待的那样、马上就舍掉了这些人心的执著,所以,长老闻言,只得乐以忘忧。什么叫“乐以忘忧”?就是转移注意力,用表面的快乐、来掩盖内心的忧愁。
孙悟空也发现了,三藏对心经的理解很有问题、理解不了。所以就自己编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顺口溜“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似乎跟神秀说的偈子有点像?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不是不如慧能的档次高吗?弘忍认为神秀未见本性,未付衣法给神秀,而是传给了慧能。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
神秀说的是修行过程中的状态,慧能说的是圆满之后的状态。一个一般人,你绝对不可能进入慧能那种状态、也绝对不能理解他说的最终含义的。现在的唐三藏、也是处于修行的过程中。
但是可怜的三藏,修行过程中的修心,他现在也相当的困难。孙悟空说的“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他现在还完全不能理解、没概念呢。苦中之苦是什么?想必各位也不太清楚。那么什么是人上人呢?是当官发财吗?是名动江湖吗?还是可以随便欺负人?
人上人指的是更高境界的人,跟财大气粗拳头硬腰杆壮没有关系。三藏目前需要修的这一层境界,是“山高蔽日遮星斗,时逢妖兽与苍狼。草径迷漫难进马,……”人心繁盛、荒草芜棵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神变化出来的樵夫来,在这里表演伐树砍柴给他看,示意他修心。
这个老樵夫,真不是盖的,就冲着唐三藏吼了一嗓子,但见那话语如同凌厉的钢斧一样、飞向了三藏心里面恐惧的枯柴:
“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时。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魔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哩。”
老樵夫一句话,真真的戳中了唐三藏的麻骨,就完全跟条件反射一样,当即让他长老闻言,魂飞魄散,战兢兢坐不稳雕鞍。
我就说吧,这时候三藏执著一上来,他的身体就基本上不属于他自己的了。而这神仙变化的樵夫,也真是心狠,就直直的上来就戳他身上的机关,让那恐惧的链条马上就兴奋的运作起来。
三藏的恐惧表现,让他自己魂飞魄散,让读者们觉得好气好笑,让修行人看起来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而神仙们怎么看呢?神仙们根本就不把他的恐惧当回事。恐惧只是一个表现,就像生病的表现一样,里面有病因,让三藏体味到自己恐惧背后有原因才是目的呢。
当然,三藏没有这样好的悟性。他首先是想到自己神通广大的徒弟们给自己撑腰。这时候你看他,又是完全跟条件反射一样的快速——急回头,忙呼徒弟道:“你听那樵夫报道‘此山有毒魔狠怪。’谁敢去细问他一问?”
看来,三藏真的是完全给吓住了,你看他说话的用词,他问徒弟们“谁敢”,说明他自己是真的不敢的。他不敢面对的是谁呢?是一个不是妖魔鬼怪、甚至也不是坏人的老樵夫。人家就一句话,人家话的内容,就让他如此恐惧。并且,让他如此恐惧、甚至不敢去做的事情,居然只是“细问”一下具体内容。
我相信,诸位跟三藏有过类似的经历,猛然间,被人说中了心里最害怕的事情,然后,连人家的脸都不敢看一眼了,心里直是恨不得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人家没有说出过那句话。这种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般人、是讨债的前缘来了,作为修行人、也是讨债的前缘来了。三藏为什么会恐惧?就是他面对的债主、前来讨债、要他还账了。什么时候欠下的债?不清楚。但是不管我们清楚不清楚,有一点我们清楚,那就是,现在人家就要跟他结帐了。
或许有朋友会说,还账有什么痛苦可怕的嘛!还就是了,大老爷们的,借得起还不起?当然是了,还账当然不能说可怕、让人恐惧。日常生活中,什么人我们看见他还账的时候不肯认账、拒绝还账、甚至还埋怨催债人霸他的财产?如果看见这样的人,你一定会觉得,这人怎么一点担当都没有……
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烦恼、麻烦、烦心等等,说到底,还真的都是债主在催债呢。这时候,估计我们就不会那么淡定、那么坦然了,估计我们都是跟三藏一样、先是慌张、再是找靠山、最后躲不过了还不放过老天、把老天拿来埋怨一顿。
其实,前面我倒是真不用这么絮叨的说这么一大通,因为,我们尊敬的悟空,早就说穿了一切,一切都是因为前缘。要想终结这所有的痛苦、烦恼、恐惧、挂碍,就得修成正果,因为修行过程就是了解这一切恩怨之缘的。修成了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等到你修成了,想要不幸福都难,修成了“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
修行的修心、是个精细活,很精微的。三藏还不能这么精细的掌握,说句不好听的,他现在的修行技术、在我看来还是相当的傻大黑粗。“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这两句话,其实是个修心的技术,要去掉心上的挂碍、这些挂碍就是心上的污垢、耳边的灰尘。如何去掉?就是扫除、洗净,这些东西扫去了、洗掉了,自然就无恐怖了、没有了颠倒梦想。
为何?因为你、我、他所有人的所有的恐怖、颠倒梦想、爱欲情仇、名利情,就是这些污垢、灰尘、挂碍给我们制造的、它们给制造的!
然后,孙悟空主动出场了,虽然他这时候还没看出来这老樵夫就是天神日值功曹所化,但是他却跟这老樵夫,一问一答,详细讲解了如何修心。孙悟空奉命出场,拽开步,径上山来,对樵子叫声“大哥”,道个问讯。
咦!之前一向高傲的孙悟空,这次见到了常人表现的老樵夫、居然没有张口喊人家老儿、也没有自抬五百年的身价,而是礼貌的称呼人家大哥咧。这是为何?
应该说,一方面是悟空的修行心性也在进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之前老樵夫的出场,很有气概。小说如此写道:长老勒马观山,正在难行之处。只见那绿莎坡上,伫立着一个樵夫。 你道他怎生打扮:
头戴一顶老蓝毡笠,身穿一领毛皂袖衣。老蓝毡笠,遮烟盖日果稀奇;毛皂衲衣,乐以忘忧真罕见。手持钢斧快磨明,刀伐干柴收束紧。担头春色,幽然四序融融;身外闲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于随分过,有何荣辱暂关山?
这老樵夫,显然,不只是三藏一个人瞧见了,他们师徒全都瞧见了。先说三藏瞧见樵夫的时候,心里正在想什么呢?他正在心里犯嘀咕“草径迷漫难进马,怎得雷音见佛王?”
而瞧见老樵夫的时候,他一转念,又在想什么呢?他心里的想法,在这首诗里面有交代了,他从樵夫的身上,看到了他觉得罕见的“乐以忘忧”,看到了“四序融融”,还看到了“身外闲情”,甚至是,老樵夫的淡泊气魄,马上深深的感染了他、让他从烦躁犹豫中清净下来,促使他悠然的联想起来、豁达起来“到老只于随分过,有何荣辱暂关山。”
“常是三星淡淡”,三星是什么星,会如此黯淡?哈哈,这个淡淡不是黯淡的意思,是淡泊、淡然、清淡的意思。那么这个三星、是什么星?不是前面的福禄寿三星,是指的心宿三星,是主心的星。用在这里,是指一个人的心。
面对老樵夫、不是三藏一个人感到了那种高贵的淡泊情绪,他们师徒四人都感觉到了。所以,这种高贵情绪是如此的明晰、气场强大,就让孙悟空也肃然端庄了些。
从老樵夫不张口就传递出来的信息,你就知道,往下,他要跟孙悟空一起教三藏什么道理了。
“遮烟盖日果稀奇”,这是屏蔽外扰的心理姿
态。“乐以忘忧真罕见”,以三藏水平这是从执著中自拔的手段。“手持钢斧快磨明,刀伐干柴收束紧。”多么直观明了的比喻呀,关于修心、关于去执著。如果能做到快斧断干柴、果断去掉那些没有的属于死去的却又长在你身上的执著、并且牢牢地束缚砍去的执著,那么,自然就会走向“身外闲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于随分过,有何荣辱暂关山?”
是呀,我知道,您做不到、或者说经常做不到,可能正在为此苦恼呢。因为,如果想做到这一步,肯定要认识什么是你身心上的干柴,还要有决心去砍掉这些干柴。不但要有砍伐自己干柴的决心,还要有斧子慧剑。不但要有斧,还要能把你的钢斧快磨明。
心中的明斧,可不是你的狠心,狠心是凶狠,凶狠才是干柴枯枝。真正的明斧用的大意,应作如是观————就是下面悟空和伽蓝护法的猿樵问对。不得不先说,跟您想象中的果敢和坚决、相去甚远。
(选自挪威龙王《西游漫注》绘图 陈惠冠)

285 次点击    关键字: none

发表回复

校验码:  


You can skip to the end and leave a response. Pinging is currently not allo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