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致之五]新春证联

2008-02—08

“碑材镇纸,大江前横,极目东南天低处,恰好写一幅万里山河唐土地”

年前在南京时,一位朋友带我看的“阳山碑材” 印象深刻。这“阳山碑材”还真是我从没看过 —— 连想都没想到过的。那是明燕王朱棣所谓的靖难之后夺得帝位,大概心里老觉着得国不正,借这“天下第一碑”来壮胆吧。我一看到那小山似的碑身,碑座,还有碑冠,唯一的感觉是震惊,就跟我当初站在大峡谷的边上,手扶落满积雪的松枝,脚下是卡卡作响的雪化后又结成的滑溜溜的冰,往下看,心眩目旋。再看到边上介绍的文字,真是不虚此行!数字记不住了,好在有古狗,搜在这儿吧:


。。。

袁枚诗中的‘洪武大石碑’就是阳山碑,现遗存于南京市郊的阳山。万名工匠,历时1年,剥开山体,将阳山碑从栖霞灰岩中开凿而出,端坐在阳山阳面上,像三具黝黑的历史身影,屹立风雨600年。

让我们看看,这座‘天下第一碑’的一组悚然数据:

碑额石材高15米,厚8.4米,宽10.7米;

碑身石材高45米,厚4.4米,宽10.7米;

碑座石材,高13米,厚13米,宽16米。

若此碑立起总高达到73米,重3.1万吨。确实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
。。。

朱棣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日夜赶工。监工规定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子,在沉重的劳役折磨下,累死、摔死、病死,被殴打死致残的工匠无法统计。工匠的尸体就丢弃在采石场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形成巨大的坟场。这些冤魂成了祭告历史的另一块碑材。
。。。

打住吧。历史太沉重了。

去阳山走的是原先的沪宁公路,不是高速。跟我从杭州赴南京时走的宁杭高速感觉不大一样,感觉上和我出国前的公路似的。而高速则和加州的差不多。我们一路往东,穿过了一些灰尘乱飞的小集镇,到了 “阳山碑材” 的入口:

进得大门是一条只容一车的乡间土马路。逶迤前行了一段,路上基本上没碰到其他的车。到了里边公园的大门前,看起来也是冷冷清清的,门前一个老大的停车场上只稀稀落落停了几辆车。进门自然是要收费的。发现南京公园收费比北京或杭州都要贵。进门以后,基本上没有游客。

我们大致看了一下路线,碑材就在后面的山上。

一路上和朋友一起上山。山道修得是挺平坦的石级,刚好够两人并排走。一路上没碰到人。这地方离市嚣也有足够的距离,所以也基本听不到人声。一路消消停停,绕着阳山走了一圈,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三块巨无霸。

走近它们

”天下第一碑“果然不虚!

转角处有如两山相交的峡谷

这洞大概是安装时竖起来用的。每个都有两人高。

” 秦人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