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少帅"其实任性又冲动 学者唐德刚回忆张学良(图)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1: [转帖]"少帅"其实任性又冲动 学者唐德刚回忆张学良(图) (2172 reads) 作者: 老寒 文章时间: 2012-2-06 周一, 22:20
    —
作者:老寒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李宗仁比“少帅”谦虚多了

在我和李宗仁将军工作之初,“李排长”曾向我大谈其天下国家大事,是如何如何演变起来的,我就劝他多谈谈“炒排骨”(当排长)的经验和故事,暂时少谈当时的天下国家大事,因为一个李排长当时能知道多少军国大事呢?

这时李公心怀不服,我是可以察言观色的,后来李排长做了上将司令长官了,他又同我大谈其二战期间,英美对大战的政策是如何如何,因此我们对同盟国的政策,也应该如何如何。要我详细地记下来,我很客气地问他说:“德公呀,您这些国际情报,是哪里来的呢?”原来是在抗战中期,他以五战区司令长官身份,回重庆述职,参加中央纪念周,“听孙科说的”。

我又问,“孙科的话就可以一言九鼎吗?”他信心开始动摇了。“我怕全部记下来,在将来的国际版上,会引起笑话呢。”

李公若有所悟地看着我,连说,“抽掉,抽掉!”

在和张学良说话时,我就想到李宗仁。只是李比张谦虚多了,毕竟是炒排骨出身的嘛,哪像张少帅,一离开军校就当上将官呢。

张将军还说,信了基督教,他的整个生命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基督徒是不准有多妻制的,我得同我太太离婚,再和“现在太太”结婚。

他又说,他夫人相信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所以她极力反对写什么回忆录,但是张某自己的看法倒稍有不同。写回忆录只是替历史留下一点真实的故事,免得人家胡说罢了。“那就开个头嘛。”他说:“以后我们也可以跟李宗仁一样,找哥伦比亚大学……”

他说这话,我知道他心里会在想,“写一部回忆录,我讲你写,有什么天大的了不起呢?”

这是张学良先生第一次和我见面。我在大学课堂里谈了三四十年的张学良,这次才见到一个与我理想中完全不同的真的“张学良”。

怕伤害蒋夫人,许多话不愿“直说”

查阅了大量资料,我终于写出以第一人称的海城张氏的《关内源流》和《关外定居》的两篇草稿,送请少帅增减和更正。张公看了我的草稿之后,虽也不无赞词,但是他说他希望我做第一人称,他自己只做提供口述史料的“第三者”。“为什么呢?”我不免好奇地问他。他解释说,他不愿伤害蒋夫人,蒋夫人待他太好了,甚至救了他的命,因此有许多话,在蒋夫人还活着的时候,他不愿“直说”。

身边既无书记,也缺少足够时间,我就到香港和大陆开会去了,回台时已耳目一新了。这时张公已获得了人身自由。当局为宣布此好消息,并要为他举行个九旬大寿的庆祝会,需要九十位“发起人”。张公把我的名字也放进去了。我为之大惊,问他能否将我的名字删掉。少帅九十高寿,在台湾纵列出个两百位发起人,也轮不到我。今日列名其中,会惹起宝岛政学两界不必要的反应。张公还笑我多心,连说不必顾虑。

果然就在此时,台湾报纸登出了我为张公作传的惊人消息。北京的报纸,随之披露。接着,谣言传出,国民党秘书长宋楚瑜先生,也在查讯此事(后来宋兄还特地向我说明,他未尝过问)。此消息一经传出,张学良先生首先就慌了,他刚刚重获自由,难道又要回去?

其实这都是“做贼心虚”的空紧张。据说那时的台湾当局,并无意要为难我们。返美之后,我把这故事告诉了哥大黎教授,黎君是个研究近代中国的专家,对张学良也极有兴趣。我告诉黎君,张学良不久可能来纽约访问,我将介绍他二人和一些相关学者见面,就照《李宗仁回忆录》的前例,找几位青年有为学者,担纲挑大梁,以期其成。

作者:老寒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