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山鸡盖蒂中心有敦煌壁画展, 九月四日结束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落山鸡盖蒂中心有敦煌壁画展, 九月四日结束 (2468 reads) 作者: Diamondhorse 文章时间: 2016-8-20 周六, 00:08
    —
作者:Diamondhors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出国多年, 每次有国内的一些文化交流, 总还是想去看看。 这一阵, 盖蒂中心有敦煌艺术的展出, 还有几个洞窟的仿真作品, 这真是一件盛事, 错过可惜。

讲起敦煌, 又引出这段历史公案。 张大千带着妻女, 在四十年代居然在敦煌住了两年多,而且, 在里面动手动脚, 剥去多层彩画。 这在现代, 简直是犯罪。 可惜当年正好是抗战期间, 战火纷飞。 张大千这样的土逼艺术家, 也许对于保存文物是个文盲。

在此转录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

张大千为何要破坏敦煌壁画
—揭开敦煌宝库历史谜团
  细心的人,会发现敦煌莫高窟一些洞窟的壁画留下了人为剥损的痕迹,使原先绘在窟墙表层的精美艺术永远消失了。这是谁干的事情?记者16年前自费考察敦煌时,讲解员隐约地提到了某一个人。不久前记者趁再次赴敦煌采访,决心证实和揭开这个谜团。
历史一幕
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执行馆长罗华庆指出,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后人往往把前人绘制的壁画用泥土覆盖,再画上新的壁画,使相当多的洞窟内形成了数层壁画的奇观。张大千在临摹时,经常把表层的后期壁画剥去,以探视隐藏在里面的早期壁画。他或许是为了使自己看到更多的古代艺术,或许是不让他之后赴敦煌临摹的画家领略这些珍品,这一做法不仅自私,而且使敦煌壁画蒙受了一次无以复加的灾难。
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损的壁画位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内使它大大改观。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确证无疑
为了确认张大千的这种行为,记者向罗华庆馆长咨询了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证明这些壁画的剥损是张大千所为,而不是别人呢?罗华庆回答,张大千在敦煌期间,雇用了几名当地的喇嘛和农民为他打杂,而这些人亲眼目睹了他剥损莫高窟壁画的行为。
第二,张大千这样做,算不算也是一种考古性质的举动呢?罗华庆予以断然否定。他说,考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如果有必要对敦煌早期壁画进行剥出,应该有相应的技术完整保存剥下的后期壁画,但凡是被张大千剥掉的壁画,都成了废土,从此就毁灭了。
愚昧悲剧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不能否认,张大千在敦煌也做过不少好事。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撰写的文章,四十年代初张大千在莫高窟临摹的同时,也对洞窟进行了一次清理。至今游人们在洞窟门口见到的编号墨迹,就是他的手笔。他在各地展览临摹的壁画,扩大了敦煌的影响。在1944年呼吁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有识之士中,也有张大千的名字。
如何来解释这种矛盾的情况呢?记者请教了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余教授说,张大千剥损壁画的行为,恐怕和当时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有关。据他所知,四十年代曾有人在甘肃的报纸上揭露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破坏,但未引起重视。因此,对他的评价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环境。记者在敦煌藏经洞见到的景象,印证了余教授的看法。在这座举世闻名的洞窟内墙上,张大千居然用毛笔题写了一篇文字,这种对中华国宝的满不在乎,以及唯我独尊的态度,令人惊诧。
100年前,王圆道士为了整修莫高窟而向外国人出卖藏经洞文物,相隔40年,张大千一面宣扬敦煌艺术,一面却为了个人私欲随意剥损敦煌壁画,这是愚昧时代的两个悲剧。
摘自《新民晚报》杨展业/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9月02日第四版)

作者:Diamondhorse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