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财经评论之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一案失败之分析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安氏财经评论之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一案失败之分析 (5102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3-12-01 周一, 16:17
    —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一案失败之分析

安普若

2003/12/1

美国新桥集团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新桥”)投资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一案的失败,大家都在猜测原因。今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记者招待会尽管什么都没说,但是却把一件事情说明白了,那就是新桥和深发展的事情不是银监会的问题。他原话是:“这个交易和今后经常会发生的外国投资、民间投资到银行业都一样,都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就是自愿的原则和商业的原则来进行。所谓监管当局之一的银监会,因为深发展是上市公司,作为监管者之一,将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审批”。

这已经很清楚的说明,尽管我们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审批”,但这个问题是出在他们不自愿上面了。之所以不自愿是因为商业原则上有分歧。如果说这两家不自愿,从新桥到处告状打官司来看,是深发展不愿意了,想“退婚”了。

那么为什么深发展一开始那么愿意,“恋爱”了一年多,后来又想“退婚”呢?按常识,无外乎出于两个原因:第一,碰到了更好的准“新郎官”了,条件更好!但从现在的报道来看,好象没有。当然,也有可能有,只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不到“成婚”那天不揭锅。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么就是第二个原因了:深发展觉得被“骗”了。这里注意,这个“骗”字在深发展眼里可能是骗,在新桥眼里可能是一种正常的资本运作的手段。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一看另一家在中国大举并购中资银行的国外的金融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它是世界银行下属的一个投资部门。它迄今在中国投资已超过10亿美元。它已经持有了上海银行(Bank of Shanghai) 7%的股权,持有南京市商业银行(Nanjing City Commercial Bank) 15%的股权,将持有西安市商业银行(Xian City Commercial Bank) 1%的股份,并拥有将它们的持股总比例提高至25%的选择权。

为什么国际金融公司能在中国所向披靡?一句话:他们玩的太“实”。看看他们所有DEAL,你就会发现,都是简简单单的现金换股权,而且是从自己腰包里掏现金的DEAL。他们基本不做任何的资本的“杠杆”(LEVERAGE)运作,不做资金的“放大”。为什么?一句话:他们是世界银行,有钱。DEAL做得再漂亮,多挣的钱也进不到自己的腰包里去。没必要费劲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可是新桥不一样,他们是私营的。大家都是股东。如果单伟建能把一分钱当两分钱花,做个漂亮的DEAL。既干了该干的事情,又没多花多少钱,或是花的是OPM(别人的钱 Other People's Money)。那么大家既赚了大把的银子,这个DEAL本身也会在业界当成经典。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综观美国金融投资界,好象大部分投资商都在能利用“LEVERAGE“的绝对会用,资本投资就是再寻求资本的最大花。

新桥当年在韩国玩了一个“虚实”结合的并购案。以新桥的“操盘人”单伟建的背景、经验和水平,我想他能搞出个高水平的DEAL STRUCTURE来。但现在国内的领导们的金融水平也就只能理解“现金换股权”这么简单的资本运做。如果加点“LEVERAGE”,再加点期权啊,优先权啊等等高一级的金融运作。他们就不明白了,不明白就会怀疑你骗他。如果怀疑你骗他,觉得你是在“空手道”,那他自然不和你做了,“退婚”就理所当然了。

这只是其一。其二,作为私营投资商的新桥,他们可能更喜欢承受大一些的风险以取得更大的利益。可是深发展却不一样。深发展的领导都是官员,他们不乐意承受过大的风险。风险大了,出了事自己兜着,赚了钱是公司的。他们可不愿意拿自己的既得利益冒险!所以一但发现和新桥合作风险加大,他们也会马上后退!

其实以上两点:对金融运作的缺乏理解及不愿意承担应有的风险,是中国企业领导人的致命死穴。


请看其他的安氏财经评论文章。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3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