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日军学八路打游击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日军学八路打游击 (2070 reads) 作者: 走过路过来自: 中国上海 文章时间: 2007-12-20 周四, 02:28
    —
作者:走过路过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日军学八路打游击
送交者: 我的天空好暗

1.害怕盟军登陆,日军拜八路为师

按照日军资料记载,鬼子在山东曾经要拜八路当老师。

鬼子拜八路做老师,听着都新鲜。然而,按照日军后勤史专家青木孝治在《陆军铁帽物语》一书中的记载,这种事在二战中还真有。决心要给八路当学生的,就是驻扎山东的日军第59师团,时间则是1944年。

1942年日军发动攻势,重创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所部。此后,山东国民党正规军主力撤退到(微山湖) 湖西,继任的国民党军指挥官刘勘始终无力恢复失地。从这以后,八路军游击队就开始在山东唱主角了。

日军很快发现八路军比国民党正规军更难对付。山东的八路不和日军硬碰,甚至不集中大部队,只是如同破裤子缠腿,几个回合下来,日军大感头疼。集中兵力下去讨伐,八路隐藏于人民之中,看不见又无处不在,抓住机会就是一击,你打他是无踪影,他打你是一阵风。这样八路越打越多,日军损失惨重又赶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兵力不足,气焰一下就下来了。

这里面是否有夸张的成分呢?应该说并非如此。山东日军损失惨重是有证据的,在日军驻山东各部队的回忆文章中,多有损失的记录。青木孝治本人当时在第59师团独立讨伐大队从军,他的旅团长吉川资少将也在和八路军作战中因亲临前线指挥,被八路军的神枪手击毙。

青木所在的步兵第53旅团本来驻扎在鲁西,因为威海方面日军兵力不足,日军将青木所在部队编成“独立讨伐大队 ”,前往威海协助作战。这期间,山东日军开始针对盟军登陆中国进行作战准备。

这主要是因为1944年中以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盟军可能选择山东地区登陆,和中国军队东西夹击,歼灭日军中国派遣军的有生力量。实际上,日军这个想法有些超前,盟军直到1945年才考虑到类似的作战计划,一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有来得及实施。

但是,山东日军的确按照这个思路开始认真准备。怎么准备呢?修防御工事是一条,但是单单修工事显然不够,因为盟军如果登陆,本来就兵力不足的日军大概很难在山东维持一条完整的防线。怎样应付盟军的攻击,日军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鲁东丘陵利用游击战拖住盟军,直到援军赶到。

可惜,日军中懂得游击战的人太少了,怎么开展游击战呢?对了,八路是游击战的祖宗啊……

于是日军决定:为了防御盟军登陆山东,我们要学习游击战,老师呢?就是八路。


2.白毛巾让鬼子的伪装穿帮

要说鬼子够虚心的,在战争中能够迅速认识到对手的优秀之处,并有学习的决心,这一点真值得我们学习。“明治维新”应该说日本人就是这么学出来的,学的把老师都给打了。

但是,向八路学习游击战和明治维新显然不同,不能真找个八路来教吧。一来八路大概不肯教,二来怕八路“狡猾” ,教着教着把皇军带进伏击圈去怎么办?青木所在的独立讨伐大队只得在作战中注意收集八路军的相关刊物、资料文献等物,由师团组织分析,并开始在日军中根据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进行相应的训练。

要说还是有些效果的。比如,日军总结,进行游击战,最好的战场是山区,要准备放弃城市,撤进山区和盟军周旋。为此还进行了大“当量”的山间徒步行军训练。因为华北日军从开战以来一直有对汽车公路依赖的毛病,如果真打游击战,这肯定不行,要学习八路翻山越岭的本事。1944年末,增援文登作战中日军不用汽车,用徒步行军长途奔袭,避开了八路对公路的封锁,已经有了点儿徒弟打师傅的影子。

但是,日军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法,总的来说还是失败的。问题在于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本不具备进行游击战的条件。所以,日本人虽然很会学习,而且很努力地学习,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没有什么实效。

在描写山东抗日英雄赛时礼的纪实文学《解放文登——伏击战》一文中,有一段八路和日军周旋的过程,正好和青木书中记载的内容契合,只不过没意识到鬼子这样做是在学八路。我认为他们所说的是同一次战斗,因为这种事情实在太巧了。

原文怎样写的呢?我伏击部队严阵以待,大家都翘首远望,注视着视野尽头的公路,争取头一个发现敌人。

好,来了,几个黑点慢慢转过山脚,走走停停,越走越近。

再仔细一看,大家却泄了气:几个人破衣烂衫,肩背粪篓,手拿铁锨,分明是早起出来拾粪的老乡嘛。

那年代没有化肥这一说。农村都是积有机肥。农民经常大早晨背个粪篓子出来拾粪,在胶东农村很常见。

老赛却从这个很常见里看出了不常见:拾粪都是沿着大路拾,来往的骡车、马车、驴车留下的粪蛋沿着公路捡就是了。蹊跷的是这几个人怎么跑到公路两边的田野里去拾粪?农民拾粪从来都是低着头看着马路一路走下去,而这几个人却边走边东张西望。

等人再走近点,老赛忽然明白了这几个人哪里不对劲:

头上包着白毛巾!

在陕北、晋中等地,黄土高原上风一刮,弄一头黄土难洗。农民们总是在脑袋上包条白羊肚毛巾。华北平原上是什么情况不清楚,不过看电影《地道战》好像也有白头巾,只是包法和陕北不同。可是在胶东半岛这里,农民在脑袋上裹手巾,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见。

这几个不伦不类的根本就是鬼子的侦察队!

青木所说的,正是这个白毛巾!当中有一个就是他的老乡,日军二等兵山下户一。文登失守以后,山下随同撤退的鬼子败退到威海,到医院看望过青木。青木在出发增援文登的作战中中了埋伏,全小队人员除了他一个人以外全部阵亡,他也挂了点儿彩。山下则得了伤寒。战后两个人都回了日本,这次作战的前后经过,就是山下讲给他的。


3.日军“便衣侦察队”损兵折将

那么,青木怎么会写这个战例呢?他是日军战史专家,专攻后勤,《陆军铁帽物语》主要的内容也是讲日军服装、随身装具的优缺点。白毛巾被青木归到了日军特殊的被服里面,所以得到了介绍。按照青木的说法,这副打扮的鬼子只此一例,后面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背景故事:

话说山下所在的日军守备队守卫山东文登县城,也响应号召学八路准备打美国人。其中一条就是为了融入当地,学习八路军组织便衣队,扮装中国人。为此,日军照猫画虎组成了“便衣侦察队”。

也不是人人都改便衣。中国人和日本人那时候长相差别不大,外观区别可不小——中国人普遍瘦而高,日本人普遍矮而壮;中国人喜欢往地下蹲,日本人喜欢弯腰鞠躬。便衣队要求很高,个儿太矮的不要、镶金牙的不要、肚子大的不要、脑子傻的不要……反正是一通挑选,山下户一和其他二十几名聪明伶俐的日军入选。

日本人办事认真是个优点,便衣队弄了两个汉奸当教练,封闭训练,举止神态都要学中国人,便衣队内部都不许说日本话。这俩汉奸一个叫杨建康,一个叫冯德平,平时对日军极为恭顺,日本兵都说他们是“皇军的朋友”,教起鬼子来非常用心。不久,日军就认为侦察队可以出动了,打算偷袭附近的八路军。可没想到第一仗就被打了埋伏,侦察队被轻易识破,二死一伤。

日军马上彻查原因,检查下来啼笑皆非。原来,日军为这些便衣队员配的服装都是从城门口当地老百姓那里弄来的,五花八门,穿上活像山东农民,但是,却给每一个日本兵配了一顶统一的瓜皮帽!

于是,八路就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鬼鬼祟祟走来,人人头顶一崭新的瓜皮小帽——捡粪的还买得起瓜皮帽?

如此怪异的一伙人,你要是八路军指挥员看见什么反应?——打!

闹了半天,鬼子虽然善于学习,却也有食古不化的一面。日军的条令里面有一条规定,现役军人出军营必须戴帽穿鞋,不可光头赤足,违者送军事法庭。虽然是便衣队,日军师团部认为他们毕竟还是正规军人,必须遵守条令。

怎么办?当然不能戴着日军的军帽出去了,上头让他们自己解决,干后勤的鬼子脑子一短路,就给每个便衣队买了顶瓜皮帽……

正在这时,守备队的鬼子奉命打通到威海的交通,为撤退做准备,侦察队又得出动了。按照青木的记述,驻文登的鬼子头儿是一个非常遵守条令的家伙,脑袋像榆木疙瘩,说你不戴瓜皮帽可以,但是脑袋上必须戴点儿东西才行。比如……这鬼子头大概是从山西调来的,说,比如像中国农民那样,围条白毛巾。山西农民头戴白毛巾,可胶东农民从来不是这个打扮啊,他怎么不出去瞧瞧山东农民的打扮?废话,城里瞧得见捡粪的农民吗。城外?到处是八路,要能随便出城我还用得着便衣队吗?

于是,就出现了《解放文登》描述的怪异一幕。

毛巾是鬼子便衣队长让汉奸杨建康找来的。他是本地人,很容易弄到了许多中国的毛巾,颜色不太一样,质地也不一样,倒是很适合便衣队用,这样可以避免太统一。

结果照样被识破。鬼子郁闷啊。当然,他们也想不到,山西农民和山东农民在习惯上有那么大的不同。

更想不到的是几天以后,便衣队里活着回来的鬼子纷纷病倒,高烧吐泻无一幸免。军医检查后说是伤寒。伤寒?!好端端的怎么会闹伤寒?日军便衣队长脑筋一转,就想起那批白毛巾来了——化验结果,那些白毛巾都带有大量的伤寒菌,显然都是伤寒病人使用过的!

再找“皇军的朋友”杨建康,早已踪影皆无,连家眷都没了。怒火中烧的日本兵,一气之下把另一个汉奸冯德平拉出去枪毙了。

作者:走过路过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