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民国八卦系列]逃婚的女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 海天文学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民国八卦系列]逃婚的女人   
阳光在多城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博导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10/02
文章: 4061
来自: 多伦多
海归分: 98075





文章标题: [民国八卦系列]逃婚的女人 (3209 reads)      时间: 2011-3-04 周五, 00:58
  

作者:阳光在多城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民国时代,女子抗婚是常见事。引起社会反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赵五贞血贱花轿”。事情发生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流传的版本说,长沙女子赵五贞自幼知书达理,到了待嫁之年,却对父母给她选定的丈夫很不满意,因为婆婆据说很凶悍,而这个丈夫是再娶。这桩婚姻如同神州大地上很多婚姻一样,双方父母都很满意,缔结良缘皆大欢喜,就只有当事人不满,但是她的感受自然忽略不计。赵五贞眼看无法逃脱,就在绑腿内暗藏一把匕首上了花轿,于轿内割喉自刎。尽管她以死明志,检察官仍然在她的棺木上贴上“吴赵氏”的封条。吴是夫家的姓氏。青年毛泽东在听说此事后猛烈抨击说:“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志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是环境逼着她求死的”。
  
  好在不是所有的抗婚都是这样惨烈的下场。细数民国时脱颖而出的女性,年少时抗婚者不乏其人,反而就此开辟出崭新的人生道路。

  【毛彦文】
  毛彦文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乡绅之家,是民国时代的一位知名女性,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在民国八卦中她的名字也频频出现,是熊希龄的夫人,也曾被大学者吴宓苦追。不过在这些无伤大雅的轶事之前,毛彦文还有逃婚的壮举值得一提。她晚年在其回忆录《往事》中提到,当年她父亲与一位布店老板方耀堂交好,在她八、九岁时就把她许配给方老板的儿子国栋。
  
  后来毛彦文进新式学堂念书,成绩优异,17岁后被保送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杭州念了一个学期,恰逢方家遇到变故,方老板去世了,方家害怕这门婚事有变,就要求尽快完婚。毛彦文的父亲就趁假期把她接回家,然后逼着她成亲,说这个时候赖婚是不义的。
  
  毛彦文的运气不错。不但她本人坚决反对这桩包办婚姻,连她的母亲、舅舅、表哥等也都反对这门亲事,大家都帮她想主意。到了成亲这天,方家的花轿已经抬出来了,母亲急派人先去稳住轿子不让抬进门来,挨到中午,她父亲睡午觉去了,母亲就伙同四舅和表兄一起商量办法,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把毛彦文和一个女同学偷偷送到乡下躲了起来。毛彦文的父亲一觉醒来,见势不妙,大发雷霆,母亲也不甘示弱,说父亲把女儿逼上死路了。
  
  这场婚姻虽然躲了过去,但不好善后。悔婚之事传了出去,街坊邻居都说毛家不好,“人言纷纷,一时传遍全县城。多数人说:是读洋书坏了事,伤风败俗呀!读洋书不是好事。”毛彦文的父亲更是头疼,不知道该如何答对方家。这时有县里开明士绅出面,与县里一位官员一起协商调停,最后毛家陪了方家一笔钱,事情终于了了。


  【白薇】
  与毛彦文相比,作家白薇就远远没有那么幸运了。白薇(原名黄彰)是湖南郴州人,父亲黄晦是一位半新不旧的人物,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他乐意送女儿去新式学校念书,但在女儿的婚姻问题上却完全秉持旧习俗。更倒霉的是白薇还摊上一位又强势又守旧的母亲。当年正是她母亲何姣灵做主把她随便许配了出去。原来在白薇才6岁时,她母亲有一次带她出门看戏,路上在一位何寡妇家里歇脚,谈天谈得高兴,就把儿女亲事订了下来,将白薇许给了何寡妇的儿子李高。这种结亲方式也是当地“看戏结亲”的一种风俗。
  
  白薇在十几岁时就被塞进花轿嫁了过去。有种说法是,当时何寡妇的儿子正在生病,结婚是为了“冲喜”。那时白薇已经懂事,根本不想嫁,先是苦苦哀求父母,后又企图逃跑,都没用。
  
  白薇的父亲不给女儿婚姻自由,却又要移风易俗,给她的陪嫁没有值钱之物,只有一些书籍。结果婆婆对她大为不满,开始是苛责,随后转而虐待。丈夫则完全站在婆婆这边,跟着一起整她。白薇嫁过去后每天种地喂猪兼做家务,还经常挨骂挨打。她也反抗,结果是遭受更重的毒打。婆婆有一次拿起茶杯砸伤了她的眼角,还有一次咬断了她的脚筋。家庭矛盾越来越激化,直到有一天,婆婆拿了一把菜刀和一根绳子放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一种死法。
  
  白薇逃回娘家,父母表示无能为力。她逃到舅舅家,好在舅舅还肯帮她。舅舅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回去把夫家的锅灶给砸掉。按当地风俗,“打锅灶”就是咒人家断子绝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可能惹来官司。舅舅说,只有闹出官司来才有办法讲理。后来白薇真的把夫家的锅灶砸了,然后几经周折,跑到衡阳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念书,七年的包办婚姻终于熬到了头。后来白薇的父亲又跑到衡阳的学校,企图把她再接回夫家,白薇在妹妹和同学的帮助下,从学校围墙的一个洞口逃走了,起初逃到上海,后来又去了日本。在那里她遇到了杨骚,开始了纠结一生的、无果的恋爱。


  【谢冰莹】
  白薇的湖南老乡谢冰莹(不是谢冰心),当年以一部《女兵自传》震动文坛。虽然她当过兵,但逃婚却是走的是温和的改良主义道路,过程也比白薇顺利得多。
  
  谢冰莹的父亲是开明乡绅,接受了新思想,让女儿接受新式教育。谢冰莹从小就是男孩子脾气,拒绝裹脚,连穿耳朵都不乐意,在学校里就想着今后出去建功立业。她的父母都比较开通,虽然在她5岁时就给她订婚,但一直没逼着她出嫁。直到她偷偷参加了北伐战争,在部队解散后狼狈不堪地回到家里,母亲才想着赶紧让她成亲。
  
  谢冰莹的未婚夫萧明也是受过新式教育的青年,比她年长五岁。谢冰莹那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位名叫符号的男青年,所以她早打定主意不要家里这个包办婚姻,但是母亲的思想工作很难做通。谢冰莹后来回忆说:“妈妈个性强,她一点也不通融,说我若不从她就死;我个性也强,也不通融,认定了的理,谁也改不了。”她一连逃跑了三次,都被抓了回来。
  
  倒是父亲头脑灵活,就给她出主意,让她先委屈一下,把婚结了再说,“爸爸说,为了妈妈你牺牲一下吧。我说,你杀了我,我也不从!爸爸说,你先去,然后跑。我带着无限的委屈依了爸爸。”
  
  谢冰莹与萧明就这样拜天地成了一家人。不过她早已打定主意,新婚之夜就开始对萧明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我对萧明说,我是奉父母之命来你家的,我们结婚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只有痛苦;我们可以做朋友,不能做夫妻。”谢冰莹对萧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搞舆论攻势,也亏得萧明是个好脾气,居然就这样听着。谢冰莹回忆说:“我和他谈了三天三夜,他困得不得了,熬不过,只好睡觉;我也困得要死,但不敢睡,只能硬挺着不停地在火炉旁写日记。萧明人很好,通情达理,终于放了我,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痛苦…… ”
  
  “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痛苦……”?是的,放弃掉一个旧式家庭,在失去约束的同时也丢掉了保障,“娜拉出走”之后,一个单身女子在社会上闯荡又谈何容易。谢冰莹此后无论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不是一帆风顺。不过她是个坚强的女性,永远笑对人生。她后来的丈夫贾伊箴同她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后半生。

  【杨荫榆】
  杨荫榆,因当年的北京女师大学潮而留名史册,可惜留下的是一个恶名。实际上杨荫榆也是一位新式女子,一生致力于教育。日据期间,杨荫榆正居住在苏州,利用自己的声望数次保护当地妇女免受日本兵的凌辱,最终被日本人杀害。她完全有资格做为一位民族英雄受到后人的景仰。
  
  杨荫榆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侄女杨绛(钱钟书夫人)。她晚年写了《回忆我的姑母》一文,让后人从更多侧面了解杨荫榆,包括其早年的婚姻经历。
  
  杨荫榆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按杨绛《姑母》一文的说法,杨荫榆是家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儿,因为生得不如大姐好看,就不怎么受父母宠爱。杨荫榆在十几岁由父母做主嫁到了一户姓蒋的人家,男方是一位独子。两家倒是门当户对,但杨荫榆在新婚之夜才发现新郎官是个“低能”。杨绛写到:“据我父亲(也就是杨荫榆的哥哥)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拉子。”
  
  如果是在一个理想社会里,生带残疾者照样可以追求到个人幸福,但不会通过这种瞒骗方式获得。而在民国时代,念过书的女性刚刚获得了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碰到如此不合己意的对象,自然毫不犹疑地反抗。杨荫榆嫁过去后,与姑爷发生过肢体冲突。杨绛说:“我不知道三姑母在蒋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听说她把那位傻爷的脸皮都抓破了,想必是为自卫。”
  
  打架总不是办法,杨荫榆干脆逃回娘家。但是婆家坚决不干,一次次来接,又一次次逃跑。直到最后一次,是婆婆亲自上门来接。当时杨荫榆躲在嫂嫂(杨绛之母)的帐子里,那位强势的婆婆索性冲进来抓人。杨荫榆也就干脆撕破脸面反抗到底了,“声明她怎么也不再回蒋家。她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当时杨荫榆只有 18岁。
  
  杨绛的父亲那时在日本留学。他支持三妹的离婚行动,回国后创办了一个学会,让妹妹补习新文化,后来还资助她去苏州的一个中学念书。《姑母》一文还提到一件趣事,说杨荫榆在苏州读书时有一位同学,是前夫蒋家的街坊。那同学口无遮拦地八卦蒋家那位脾气怪异的新娘子,“有什么好看呀!狠巴巴的,小脚鞋子拿来一剁两段。”杨荫榆也不戳穿,笑嘻嘻听着,直到后来那同学才知道真相,连说:“开盖货!原来就是你们!”
  
  杨荫榆此后一直未婚。杨绛说:“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栓桔,就不屑做什么贤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
  

* * *

  民国时女性逃婚虽说是一种社会风气,但逃婚女子的结局却各不相同。大体上说,能够成功逃脱包办婚姻的女子,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总归有亲戚朋友帮忙,有些还是父母直接给予支持。比如大才女陈衡哲,十几岁时父亲要强行给她订婚,她坚决反抗,父亲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陈衡哲还有舅舅、姑母等人的支持;作家冯沅君也是小时候就被订了婚,但后来她母亲改变了主意,坚决支持女儿读书。冯沅君到外地求学,引起夫家不满,她的寡母毅然承受起舆论压力。
  
  相反,如果是孤身一人进行反抗,而且因为抗婚而断绝了与父母的亲情,那这个女子今后的命运就可能非常坎坷了。
  
  【萧红】
  在萧红短短三十岁的生命里,幸福的日子大概只有受到祖父疼爱的童年时代。此后她在婚恋问题上一再碰壁,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
  
  萧红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父亲张庭举是一位半新半旧的开明绅士,顺应时势送女儿上学念书,但父女二人的感情并不好。
  
  萧红早年的生活,至今还存在争议。按照多年来流行的说法(未必经得起仔细推敲),张庭举在萧红13岁那年就替她订了亲,男方是张家一位朋友的儿子,名叫汪恩甲(一说叫王恩甲)。正是因为这个婚约,当萧红小学毕业后就与家里发生了严重冲突。她家所在的是一个小城,她小学毕业后想到外地继续求学,而长辈们考虑到她的前途,坚决反对她出去读书,希望她尽快准备出嫁。萧红和父母僵持了近一年,最后威胁父亲说,如果不让她上学,她就去做“洋姑子”(修女)。当时谁家女儿去做修女是很丢脸面的事情,父亲听她这么说终于让步了,萧红得以到哈尔滨去念中学。
  
  在哈尔滨,萧红爱上了自己的一位表兄陆振舜,因此与家庭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学毕业后,萧红与陆振舜私奔到了北京,但这段恋情后来无果。陆振舜首先屈服了,因为他在家里已有妻子,而且陆家父母因为他与萧红之事而威胁切断他的经济来源。萧红在陆振舜离开之后,因为生计发生问题,也只得向自己的家庭屈服。张庭举当时对这个女儿的态度并不那样决绝。只要萧红还肯承诺那桩婚约,他可以“既往不咎”。萧红这次回家后,张庭举把家搬到了哈尔滨郊区的阿城县。但萧红终究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再次离家出走。这一次张庭举无法再原谅任性的女儿,宣布与她断绝一切关系。
  
  萧红第二次离家后去了哈尔滨,只身漂泊,终究无法养活自己,于是向别人寻求帮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求助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订婚对象汪恩甲。那时汪家早已不认这个未过门的儿媳,但汪恩甲本人却还是乐意帮她,条件是两人同居。于是两人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住了下来。这段短暂的同居关系在萧红怀孕后就忽然结束。当时两人都没钱了,汪恩甲说回家去拿钱,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
  
  萧红在此后的生活中,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始终都没有完全独立。她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找到了萧军,后来又怀着萧军的孩子找到端木蕻良,结果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悲剧,最终英年早逝。


  【赵清阁】
  民国初年出生的女性,如果降生在条件比较好的家里,往往在十几岁时就会遇到人生第一道坎。这些女孩子会被家里送去读书,但读书受教育的目的却是为将来当个贤妻良母做准备。不少人往往小学毕业之后就要准备嫁人,不可能继续求学。作家兼画家赵清阁就是这样。
  
  赵清阁与萧红在人生的早年有很多相似经历。她出生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地主家庭,家里也有些地位。同萧红一样,赵清阁也是在幼年就遭遇生母病故,父亲续弦,她与继母的关系也不好。萧红有祖父宠爱,赵清阁有祖母疼着。两个人同样叛逆,不同的是赵清阁的性情比萧红要倔强得多,这让她多少避免了萧红的那种漂泊命运。
  
  赵清阁8岁进了小学,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接触新思想新知识。当她15岁时,有一次偷听到父亲与继母在讨论她的婚姻大事,对方是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但是独子,希望媳妇早点过门,因此父母商量着不要让她继续念书了,赶紧嫁过去。赵清阁哪里能接受得了这种安排,当机立断决定离家出走。她祖母给了她四块银元,她就带着这点财产一个人走了。
  
  起初赵清阁去开封投奔她的姨母,但姨母认为她大逆不道,要她赶快回家。赵清阁气愤地离开姨母,开始自己想办法。这时命运对她网开一面。虽然她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却考上了河南的艺术高中,拿到了助学金。这样一来,她的读书与生活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在这段相对安定的时间里,赵清阁的文学天赋也得到发挥,尝试着给报纸投稿,结果一投就中。赵清阁在这所高中受到了正规训练,毕业后找到工作(小学老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继续深造。从那以后,她始终能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作者:阳光在多城海天文学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民国八卦系列] 梨园男女:杨月楼,杨翠喜,刘喜奎 海天文学 2011-8-04 周四, 02:42
[民国八卦系列] 文人里面婚姻幸福的女人 海天文学 2011-3-14 周一, 22:16
[民国八卦系列] 包办婚姻,各式各样的结局 海天文学 2011-2-06 周日, 02:52
[民国八卦] 郑苹如:最著名的女特工 海天文学 2011-12-14 周三, 00:34
[民国八卦系列] 民国“性博士”张竞生--一位被淹没的奇人 海天文学 2011-11-28 周一, 22:18
[民国八卦系列] 林徽因 梁思成 海天文学 2011-10-12 周三, 22:58
[民国八卦系列] 鲁迅,许广平,及其他 海天文学 2011-9-22 周四, 23:00
[民国八卦系列] 徐志摩--民国文青第一人 海天文学 2011-9-15 周四, 00:1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阳光在多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 海天文学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