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 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官们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官们   
风动石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8/07/13
文章: 330

海归分: 49070





文章标题: [ZT] 抗日战场上的德国军官们 (1942 reads)      时间: 2011-7-27 周三, 05:30   

作者:风动石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许多人都知道是法西斯侵略集团,是二战的策源地,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在中国抗战前,甚至是中日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这个日本的盟友,却一直是支援中国国防建设的主力军。德国的军火输入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军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德国军事顾问团则给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30年代有大批德军顾问来华,到1938年德国强令驻华德国军事顾问团回国,并威胁不回国的人将因“叛国罪”被送上法庭,大部分人迫于压力回国,但有6位德国顾问毅然留在中国。在抗日战争,以及此后的岁月中,这些德国顾问演绎出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1.远征印缅的新一军少将施泰因Captain Stein
[img]http://thumbs2.ebaystatic.com/m/mDtbwGt4ADT5K6NMg4Z0knA/140.jpg[/img]

前德国国防军上尉弗里赫·冯·博多·施泰因(Freeh von Bodo Stein)1901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先是19世纪初普鲁士王国首相。1931年,德国国防军上尉施泰因主动要求作为军事顾问前往中国,此时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正想建立一支西式税警总团。

刚到中国不久,施泰因便结识了税警总团第2支队队长孙立人上校。税警总团是首批接受德式装备和训练的王牌部队。抗战爆发前,施泰因作为税警总团第4团的军事顾问,以德国国防军为模板,为部队制定军事条令。经过努力,税警总团第4团的战斗力在中国堪称翘楚。施泰因在评估报告上写道:“就整体而言,第4团并不比任何一个德国步兵团差。”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税警总团第4团奉命参战。10月,该团在周家桥多次阻止日军强渡苏州河。施泰因和孙立人亲临一线指挥,在战斗中,他们被迫击炮弹所伤。

1938年5月,施泰因伤愈返回武汉,没想到仅一个月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便训令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立即回国。他称如有不遵指令者,将被视为叛国。迫于压力,大多数顾问选择回国,但施泰因向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表示,即使在德国的家人被关入集中营,他也要留下,“以便亲眼看到那些蹂躏中国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彻底覆灭。”结果,施泰因被德国国防军除名,而中国军队授予他中校军衔,让其赶赴贵州都匀编练缉私总队。1941年12月,缉私总队被正式改编为国军新38师,孙立人晋升师长,施泰因则担任上校参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经盟国协商,蒋组建中国远征军,新38师也在其中。1942年4月,施泰因随新38师进入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此时英军一部被日军围困于仁安羌,情况危急。孙立人命第113团(团长刘放吾)驰援,施泰因当即请求参战,孙立人答应了。4月17日,施泰因与英军司令威廉·斯利姆(General William Slim)举行会晤,双方商定夹击日军。18日凌晨,中英两军同时发起突袭,歼灭日军一个大队,解救了陷入绝境的7000名英军。斯利姆发给伦敦的战报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名德国军官在Battle of Yenangyaung(仁安羌)爆发前和我商定作战计划。”[Slim, William (1956). Defeat into Victory(反败为胜)London: Cassell. ISBN 0-304-29114-5]

仁安羌之战后,施泰因随新38师撤往印度休整,1942年8月,他们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在印期间,由于对训练理念理解不同,施泰因与一名美军教官发生争执,那名美军上校称他为“纳粹分子”,这使得施泰因极为愤怒,他反驳说自己是一名中国军官,最终迫使美方公开道歉。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队开始向缅甸反攻,施泰因作为新38师参谋参战。1944年3月,施泰因亲临第113团,协助指挥战斗。9日,第113团与美军突击队一道攻克瓦鲁班,在1944年4个月中,施泰因又参加多次战斗,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缅北重镇密支那。

密支那战役结束后,施泰因因战功被晋升为陆军少将,升任新一军高参。1945年3月,缅甸境内的日军被肃清。7月,孙立人受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邀请,访问西欧,施泰因也随行赴欧。在德国,施泰因作为战胜国将军参观了战俘营。1947年11月,施泰因随陆军训练部迁往台湾。在孙立人力荐下,1950年5月,施泰因被授予指挥权,负责训练特种兵。随着孙立人在台湾当局中失势,施泰因也作为“孙党”受到排挤,1956年他从国军中退役。1958年,施泰因谢绝蒋再三挽留,回到联邦德国,此后定居于特里尔(1989年6月12日病逝)。

[PDF]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175. Memo of Conversation, "Captain Stein's Views on Several Political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s on Formosa," Participants: Bodo Stein (aka von Stein, German military Adviser to General Sun Li-jen 孙立人) and William A. Buell (Third Secretary of Embassy), July 13, 1953, Emb, LM75 EA, MF951.249 C76, 1950-54.


2.总顾问巴伦斯班格上校 誓死保卫陪都重庆

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法尔肯豪森回国后,前德国国防军上校霍斯特·巴伦斯班格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蒋的德国军事总顾问。他1888年7月29日生于柏林,1907年加入德国军队。一战中,他曾作为上尉连长转战西线战场,战后继续留在国防军中,1934年晋升为陆军上校。

抗战中后期,巴伦斯班格最突出的表现在于1944年力阻蒋放弃重庆。1944年12月2日,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到了最后关头,日军逼至贵州独山,中国大后方震动,美国人魏德迈两次建议蒋迁都西康(今四川雅安),以避锋芒。巴伦斯班格坚决反对,他向蒋进言,迁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就国际形势而言,盟军和苏军已兵临纳粹德国本土,太平洋战场也是形势大好,此时中国若放弃陪都,将被世界耻笑,势必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再者,中国军队应集中一切力量投入贵州作战,万一贵州不守,还可在乌江上设防;第三,如果迁都,中国整个战争机器将产生混乱。

巴伦斯班格用激将法刺激蒋:“您可以迁都西康。我作为贵国军事顾问愿意同重庆共存亡!”巴伦斯班格的劝阻终于坚定了蒋的信心,蒋在12月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若至万不得已时,乃坚守重庆,决与此城共存亡。以此决策既定,乃心神为之泰然矣。”

在巴伦斯班格等人协助下,蒋调集重兵对独山之敌进行反攻,12月8日终于收复独山,迫使日军退到河池。1945年1月,蒋打算破格提升巴伦斯班格为陆军中将,但他拒绝了蒋的好意,他希望战后能回德国与家人团聚。

1946年,巴伦斯班格返回德国,令他悲痛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时作为国防军军官已阵亡在苏联。老年丧子的巴伦斯班格心情抑郁,1950年1月28日病逝。


3.军医赫兹伯格 帮助中国人战胜疟疾

抗战期间,中国药品十分紧缺,连治疗疟疾的奎宁都很罕见,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德国军医赫兹伯格在中国大后方发明了一种代替奎宁的药品,拯救了众多中国人的生命。

赫兹伯格1894年出生于莱比锡,1932年来华前曾是德国国防军军医。1938年,纳粹德国急召在华顾问回国,赫兹伯格由于妻子是犹太人,拒绝回国,而是前往中国政府陪都重庆效命。

当时,疟疾在中国大后方流行,因战乱和缺少奎宁等因素,疟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赫兹伯格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终于在1940年夏发明一种代替奎宁的药品,这种药品很快得到普及。为此,蒋介石亲自表彰赫兹伯格大夫。1946年,赫兹伯格和犹太妻子返回德国前,中国政府送给他们一笔丰厚的奖金以示感谢。

战后,赫兹伯格在德国西部的布拉姆舍开诊所,他活到95岁才安然离世。


4.阵亡于常德会战的霍布里希中尉

1943年11月,日军在常德市郊河伏的中国军队阵地上,发现一具阵亡的白人军官尸体,日军从尸体上搜出一份证件,上面写着“弗兰克.霍布里希,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此事传到日军大本营,日本随即向东京的德国大使提出抗议。德国大使起初也不明白德国军官怎么会跑去指挥中国军队,后来得知这个阵亡的霍布里希就是1938年拒绝回国的德国军事顾问之一。

1907年,霍布里希出生于德国鲁多尔施塔特,19岁参加德国国防军,1932年来华前已获得陆军中尉军衔。抗战爆发前,他在江南地区设计要塞工事,但这些国防工事在战争初期都被遗弃了。

1938年6月,霍布里希拒绝返回德国,他认为长江上游江防要塞还未建成,他有义务帮助中国建立牢固的长江要塞群。他因此被德国国防军除名,随后中国授予他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

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日军发动进攻。在霍布里希的坚持下,第57师师长余程万准许他前往常德市郊河伏进行实地观察。当时河伏的中国守军为第171团第2营,共500多人,虽然兵力薄弱,但霍布里希认为可以凭借工事与日军周旋,如不战而退入常德城,将打击部队士气。

11月20日,日军第116师团在飞机掩护下,连续7次向河伏发起攻击,均被中国守军打退。

22日,日军集中火炮对中国军队阵地轰击。营长袁自强见形势危急,劝霍布里希离开,但霍布里希誓与第2营共存亡。日军采取波浪式密集冲锋,中日两军反复争夺,霍布里希与袁自强都上一线拼杀。激战中,霍布里希被日军子弹击中,不幸阵亡。河伏一战,中国守军第2营除少数几人侥幸逃出外,全部殉国,为此,日军将领也颇为感慨:“尸山血河,非我大日本皇军所独有!”。

常德会战结束后,重庆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1946年,中国将霍布里希牺牲的消息通知了他在德国的家人,并为生活困窘的霍布里希家人送去抚恤金。


5.蒋的私人卫队长施滕内斯 为苏联提供秘密情报

1939年1月,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驻SH情报处特工季先科获悉,蒋的私人卫队长施滕内斯希望同苏方秘密接触。这个施滕内斯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令人吃惊的是,施滕内斯竟是希特勒的老战友,他出生于1896年,一战中在战场上同戈林结为莫逆之交。战后在戈林引荐下,施滕内斯结识了希特勒,希特勒非常喜欢这个精明强干的家伙。1923年,施滕内斯加入纳粹党,受命组建纳粹冲锋队。但由于观点的差异,施滕内斯渐渐同希特勒产生矛盾,发展到最后,两人竟结下深仇大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施滕内斯被盖世太保逮捕,关键时刻,戈林救了他一命,他说服希特勒给了施滕内斯一条生路。在戈林的安排下,1934年施滕内斯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中国。

在中国,施滕内斯逐渐得到蒋信任。1938年2月,蒋任命他为私人卫队长。6月,德国召驻华军事顾问团回国,施滕内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他很清楚回国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出于对希特勒的痛恨,施滕内斯在1939年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驻上海情报处特工季先科,为苏联提供关于德国的秘密情报。

1941年,蒋让施滕内斯进入谍报系统,在这一岗位上,他为苏联提供了许多有价值情报。1944年,蒋派施滕内斯到上海与日本人进行秘密接触,试图与日本单方面停战,让日军撤出中国。施滕内斯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通报给苏联,苏联人得到情报后提醒美国注意蒋的动向。在美国的施压下,蒋不得不命施滕内斯终止与日本人的停战谈判。

二战结束后,施滕内斯去了东德,1989年在罗斯托克逝世。


6.通讯专家施托茨纳中尉 保障芷江战役通讯畅通

1945年4月,一名德国军人出现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里,他的任务是为参加芷江会战的中国军队保持通讯畅通和保密。这个德国人便是挂着中国陆军少将军衔的埃里希·施托茨纳。

施托茨纳生于1898年,参加过一战,1928年以德国国防军中尉身份来华。在中国服务10年后,施托茨纳本能地拒绝返回德国。作为一名通讯专家,他为中国通讯部队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芷江会战前,施托茨纳仔细研究了湘西地形,认定绵延300多千米的雪峰山事关重大,这道山脉无形中为防御方增加了不少便利,而且湘西河流纵横,即使日军越过雪峰山脉,进入芷江盆地,也必将陷入中国军队预设的火力网中。对通讯部队来说,只要保证指挥命令和战场实时情况上传下达,即便某些部队被日军暂时分割包围,也能坚持下来。施托茨纳将这些意见汇报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何应钦由此对芷江会战胜利充满信心。

由于施托茨纳通讯保障得力,芷江机场的所有中美空军轮番出动,在湘西战区上空盘旋、扫射和轰炸,哪里有日军,哪里便火光冲天。

到6月中旬,参加芷江战役的日军各部队基本退回原出发地域,芷江战役历时两月,终以日军溃退而告终。

1949年,施托茨纳随国军逃往台湾,在那里以少将军衔退役。之后施托茨纳回到联邦德国,于1976年去世。



来源:《文史博览》 2010年 第12期 作者:光亭

作者:风动石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抗日安全套,中国智造 海归职场 2010-2-20 周六, 01:31
<长长见识>北京大学出身的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 <ZT> 海归茶馆 2007-6-22 周五, 03:01
转载 -德 国 军 售 与 中 国 抗 战 / 哈伯爵进来看看这个 - 中... 海归论坛 2006-9-17 周日, 19:55
[ZT]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N个笑话 海归论坛 2006-10-07 周六, 12:51
喜欢德国军事史的朋友, 关于老毛奇和小毛奇的作品,可以推荐一下吗?传记,本... 海归茶馆 2006-2-26 周日, 05:43
猎头职位:德国市场负责人&日本市场PM 海归职场 2010-7-15 周四, 13:26
[原创]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音乐会 "南洋抗日史诗"... 高山流水 2015-8-02 周日, 02:27
[档案]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上) 海归主坛 2014-2-15 周六, 01:0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风动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