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中华智慧学会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9/07/26
文章: 255

海归分: 84149





文章标题: 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2338 reads)      时间: 2015-1-07 周三, 06:51   

作者:中华智慧学会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国 际 中 华 智 慧 学 会
文件总编号:ZHZH-YJZN-001 2013年1月15日



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Guidelines for Chinese Life Wisdom Research - Part 1:Overview



发布单位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
编号
ZHZH-YJZN-001(指南)
作者
张庆松 赵明旺 马长径 王益斌
分类
智慧学-中华智慧学-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
智慧学-生命智慧学-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
关键词
智慧学,生命智慧,养生,生命科学,心理学,健康,研究指南
文字
中文(任何其他文字的翻译需要经过国际智慧学会核准)
发布日期
原稿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五日;发布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
有效期
无限期
发布范围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会员及研究团队





提 要

人类对于生命及其维护的研究由来已久,因此也就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观和养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也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文化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有什么特点?和中华智慧有什么关系?又能够为现代人类智慧的发展提供什么借鉴?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展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如何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呢?本文对生命智慧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策略做一个概述。

Abstract: Human research on life and itsmaintenance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and produced diverse andcolorful views of life and regimen culture. During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of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people also established a uniquelytheoretical system of life philosophy and life nurturing techniques. But,how unique is the Chinese system? How is it related toChinese wisdom? Can it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wisdom?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sub-discipline dedicated to Chinese life wisdom stud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noverview on the future outlook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LifeWisdom research.

Keywords: wisdom studies, life wisdom, life cultivation,regimen, life science, psychology, health maintenance


一. 前言

2013年1月10日,国际智慧学会宣布建立生命智慧学研究方向的决定,并发布了“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总论”。这些重要文件开辟了生命智慧学研究方向,丰富了智慧学研究内容,并且给全球关心相关问题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智慧学及生命智慧学的发展和维护人类生命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人类对于生命及其维护的研究由来已久,因此也就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观和养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也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文化思想体系,具有历史悠久,体系完善,博大精深等特点。国际智慧学会的文件多次提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生命智慧理论思想,强调了研究中华传统生命文化的重要性。

国际智慧学会指出:

“以古老的中华自然生命理论为基础的东方养生文化思想和技术体系。这个体系既重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认为人的生命运动需要符合自然界规律,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维持健康和生命的灵感和力量。由于中华生命健康和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自主性、预防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弥补现代科学医疗体系的不足,这一领域已经在近年受到越来越多西方科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古老的经络学说和针灸技术在西方社会得到广泛的证实、尊重和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1]

国际智慧学会也因此特别重视中华养生文化研究。认为“中华养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一格,自成体系。需要予以特别重视。特别是道家养生、佛教禅修、中医、中华武术健身等传统养生智慧理论的研究,积极开展用科学实证方法破解和证明传统养生文化理念的研究。”

根据这些情况,建立一个中华生命智慧学学术方向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中华生命智慧学有哪些特点?确定多大的范围?研究哪些重点问题?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了确保中华生命智慧学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和正确的路线,需要为中华生命智慧学制订一个研究指导文件。

这样一个指导文件还可以预先谋划策略,避免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陷阱,排除障碍。国际智慧学会也指出:“东方养生文化也遇到一些阻碍。由于思维方式局限和主观偏见,一些肤浅的科学卫道士极力诋毁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试图形成中华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对立。”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生命观的争议并不仅仅是近代科学时代才开始,可以说由来已久。比如,汉代的王充就曾经有一篇“道虚”的文章,质疑先秦文化中的生命观。[2]

如何解决中华生命文化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争议?如何化解中华传统生命文化同现代科学文化之间的矛盾?中华生命智慧学应该拿出一套方案,或者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让人们看到希望。我们确实怀有希望,因为中华生命智慧学是在智慧学的框架下研究这个问题,将会有智慧学的理论指导和智慧型的思维方法。我们相信,在新视角和新方法环境下,中华生命智慧学不但会解决有关生命的争议和难题,更会导致人类对智慧的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崇高的敬意。

二. 中华文化中的悟真之道和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在中华文化中可以被称为“悟真之道”,是一种高层次的智慧。

在重庆市大足区举世闻名的宝顶山摩崖石刻中(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即公元1174年至1252年),有一副巨型的“释迦涅槃圣迹图”。这幅位于大佛湾内、长达31米、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佛祖释迦摩尼半身像,描绘的是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旅游者会听到这样的解说:“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3]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全文发布 <wbr>《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释迦牟尼佛旁边站立的不仅仅是佛祖的弟子。在行列中还有一位特别起眼的人物。他头戴冕旒,体态厚重,明显是一位帝王。


这位石刻表现的主题实际上是,位居九五之尊的帝王,在佛祖涅槃时,前来送行。他神态庄重,眼睛微闭,恭敬诚挚地向佛祖施礼。身边四位随从,两位抬着香案,上面陈列着香炉和供盘。盘内盛桃、榴、葡萄等供果。前面一位随从,手里也捧着花果。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全文发布 <wbr>《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更关键的是,这位帝王手中还捧着笏。在中国古代礼仪中,只有大臣拜见帝王时才会手捧笏。在封建时代,帝王贵为天子,拥有人间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称“孤家”、“寡人”,意味着在世间没有人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但在这幅石刻中,帝王手捧笏板,祭拜佛祖,象征着无论帝王在人间身份多么尊贵,地位如何显赫,在佛祖面前也要执臣礼。

这幅体现尊佛抑王思想的石刻,在中国众多的石刻文化遗存中是很少见的。但其在王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却没有被破坏,一直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许是因为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也许因为自宋以后的历代封建帝王自己都知道,无论自己多么尊贵,也无法克服生命有限这一难题,也无法摆脱死亡的归属。尽管他们被视为“圣明”,是拥有最高智慧的人,但与佛祖的生命智慧相比,他们是无知的。所以,很多中国古代帝王在登上权力巅峰,创下丰功伟业后,仍然感到生命的空虚,不得不从佛教或者道教文化中寻找生命智慧。于是,有的帝王利用全国巡视的机会,到处访道(如轩辕黄帝);有帝王派遣大臣出海寻求不死仙方(如秦始皇);有帝王耗费巨资在全国大建佛寺道观;也有帝王自己放弃富贵,脱离红尘,遁入空门(如清顺治帝)。

我们认为“释迦涅槃圣迹图”的创作设计者的本意决不是仅仅表现佛祖涅槃时的景象。手持笏板的帝王向佛祖祭拜才是核心主题。这幅图是要告诉来参观的大众,不要迷恋权位和荣华富贵。即使贵为帝王,也要面临生死难关,也要来向佛祖表示敬意。这幅图是要大众,认识生命,重视生命,并且可以从佛教经典中得到生命智慧。目前大足石刻解说词和网上资料中(如百度百科)对该图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右图为“释迦涅槃圣迹图”局部放大像,为手捧经书的一位佛祖弟子)。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全文发布 <wbr>《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从生命智慧学的角度看,大足宝顶山石刻的“释迦涅槃圣迹图”是一副经典之作。其不但彰显了生命智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也摆正了其在人类智慧层次中的地位。

在2006年西南大学开设的全球首创的《大学生智慧学》通选课程中[4],张庆松、张庆林两位学者提出了智慧境界理论。指出人类智慧存在着水平的高低差别,因此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智慧发展层次。而不同层次的智慧需要不同的智慧型素质和不同的思维方法。他们并且提出了依托中华十道智慧理论的智慧金字塔模型,将人类的智慧分为十种境界。在十道智慧理论模型中,位于第八层的是“王者之道”,在古代这属于“帝王智慧”。按照现代文化解释,这可以被理解为领袖智慧。而更高一层的智慧也就是第九层智慧是悟真之道,就是关于生命的智慧。“释迦涅槃圣迹图”可以说为王者之道与悟真之道的层次关系提供了非常形象的注解。这也说明了生命智慧学不但是智慧学的一个有机构成,而且还是属于高层次智慧的研究范畴。

确立生命智慧在人类智慧体系中的地位、层次和作用是中华文化对生命智慧学的一个贡献。

三. 中华生命智慧学学科定位和宗旨

从“释迦涅槃圣迹图”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智慧理论,是进行生命智慧学研究的一个宝藏。为了让这个宝藏早日发掘出来,让世人一睹其光彩,有必要开辟一个专门的“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领域。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上,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中华生命智慧学属于三级学科。

第二,首要分类:智慧学-中华智慧学-中华生命智慧学

第三,次要分类:智慧学-生命智慧学-中华生命智慧学

根据以上原则,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定义是,智慧学学科内,中华智慧学分学科体系下一门专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生命智慧理论的三级学科。在智慧学的二级学科生命智慧学领域内,中华生命智慧学也属于一门专门研究特定民族生命智慧文化的三级学科。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中华传统生命智慧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当这种研究会与生命智慧学的其他领域发生交叉时,处理原则是:当研究着重于中华传统生命智慧原始研究时,其成果属于中华生命智慧学;当这些成果被整理和提炼,用来阐述生命智慧学通用原理,或者用来进行与其他民族进行比较时,则归入生命智慧学范畴。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宗旨是,通过对传统中华生命智慧理论的研究,加深对中华文化,中华智慧和中华生命观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生命智慧文化思想,建立中国特色的生命智慧学理论体系,丰富和提升人类生命智慧,推动智慧学和生命智慧学的发展。

中华生命智慧学肩负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

第一,保存和维护传统中华生命智慧文化遗产。在五千年中华有史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生命智慧理论文化思想,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由于岁月消磨,自然灾害,环境变迁和人为破坏等原因,传统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和维护的难题。进行专门的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将有助于开发,保存和继承优秀的传统生命智慧文化,使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第二,整理、诠释和弘扬中华传统生命智慧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也发展出了丰富的生命智慧思想文化。但要么由于古代理论过于深奥,要么由于后人认识能力不足,方法错误,理解偏差等问题,传统生命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思想被淹没,被怀疑,甚至被批判,以至于整个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都被质疑为不可信。我们希望,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系统整理,通过智慧型思维指导下的重新诠释,对中华传统生命文化产生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使其中蕴藏的智慧再度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用中华智慧思维来处理有关矛盾和争议。中华传统生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争议。有的是由于自然原因而产生,如事业和养生的矛盾;有的是文化内部学派之争,如佛家和道家关于性命的分歧;有的是文明之间的矛盾,如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分歧等。中华生命智慧学能否用智慧的方法化解这些矛盾和分歧,让人们形成更为合理,更为智慧的生命观。这个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

第四,通过对优秀传统生命智慧理论的整理,结合使用现代科学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命智慧理论体系。由于中华文化本身具有非常独特的生命智慧理论(如历史悠久而且已经被科学手段所证实的人体经络学说等),而且中国也已经建立起了先进的科学研究体系,这两者的结合为完成这个使命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第五,在中华生命智慧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和提炼,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智慧原理,为人类智慧学和生命智慧学的理论发展做贡献。就如本文中的范例,通过对“释迦涅槃圣迹图”的重新诠释,形象地说明了王者之道和悟真之道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就为人类智慧的十重境界理论提供了一个注释。

第六,普及生命智慧,造福中华民族。中华生命智慧学不但要积极推动传统生命智慧理论研究,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大众的需求,积极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生命智慧应用体系,特别是具有实证性和普及性的智慧养生功法,引导社会大众提高智慧水平,并善于用智慧的方法来对待生命,用智慧的方法来维护健康,用智慧的原理来维护生命。如此,不但可以让古老的中华生命智慧再度发出光芒,造福民众,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并支持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发展。

概而言之,中华生命智慧学的三大目标是,通过对中华传统生命智慧理论的研究,提升智慧素质水平,培养智慧生命观,促进智慧型养生功法的开发和普及。

四. 中华生命智慧学基本指导原则

为了确保实现以上目标,中华生命智慧学需要建立一些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学科归属是人类智慧学,是一门独立于其他传统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新学科,因此拥有对本领域内概念术语及原理进行定义的权利。

第二,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是智慧学、生命智慧学和中华智慧学等领域内的三级学科,因此需要遵守上级学科的规范,接受上级单位的指导,如国际智慧学会“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国际中华智慧学会的“中华智慧学研究指南”等。对于上述文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本文件不再一一重复,只根据中华生命智慧学的特殊环境和要求,提出针对本领域特别需要注意的补充原则。

第三,中华生命智慧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和智慧观,而不是宗教信仰。

第四,中华生命智慧学将会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生命智慧,包括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医学等角度对生命智慧进行研究,也将会涉及宗教学原理,但涉及宗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教,而是从哲理和实证等角度来探索和验证生命智慧理论。

第五,中华生命智慧学反对邪教,反对用生命的理由对人进行思想控制,主张并维护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研究。

第六,中华生命智慧学重视人的作用,探索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智慧,维护生命。反对封建迷信。

第七,中华生命智慧学主张用智慧理性的方法对待中华传统生命文化。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但也存在大量的智慧思想结晶。我们的任务就是进行文化淘金工作,把积极的,正确的,合理的,优秀的生命文化思想整理归纳出来。

第八,中华生命智慧学重视佛教和道家理论的研究,但不以成佛和修仙作为发展目标,而是注重智慧修养,以发展智慧为第一目标;其次为生命修养:养生,维护生命,健康长寿等。

第九,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要遵守“大胆假设”的原则。要敢于在已知事实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设想。对于基于一定合理性的新假设不应该视为“伪科学”,而应该允许对其进行科学实证研究。

第十,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要遵守“小心求证”的原则。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遵守科学规范。



五.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主要领域



1. 中华生命智慧学史研究:中华生命智慧研究非自今日始,而是有悠久的历史。为了帮助人们一窥全貌,有必要进行中华生命智慧学史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本中华生命智慧学史教材,介绍中华生命研究的起源,发展演变,理论流派等,为后学者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工具书。

2. 中华传统生命观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生命来源,生命演变,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生命归属等问题有什么观点和主张?

3. 中华传统智慧观研究:中华文化中对于智慧的来源,智慧的起源,智慧的本质,智慧的发展等问题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关联领域)。

4. 中华智慧生命观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命观和智慧观的关系,是互相矛盾的还是互相支持的,哪个先,哪个后?中华文化中对于智慧如何影响生命,生命又如何影响智慧等问题的看法。

5. 道家生命智慧观研究: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生命智慧研究最为悠久也最为深刻的一个文化流派。虽然道教在汉代才形成,并尊春秋时期的老子为教祖,但其思想源泉发起于更早的黄帝时期,因此中国正统的道家文化被称为“黄老之学”,道历也以四千七百多年前的黄帝生日为开始(西元前2697年)。道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对生命的修炼,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所以,中华生命智慧学必须对道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6. 佛教生命智慧观研究:除了道教以外,另一个对中华生命智慧影响巨大的宗教流派是佛教。虽然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远远晚于道教,但其影响力却豪不逊之。佛教对中华生命智慧理论影响极大。其实在中国古代汉文经典著作中,智慧这一词用得最多的就是佛教经典,而且对获取智慧的途径也有非常精辟的理论。

7. 儒家生命智慧观研究:儒家是中华文化中占据最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对生命和智慧都有丰富的文献和论述。对儒家生命智慧观的研究要结合伦理道德文化研究,从社会智慧的角度阐述儒家对于生命价值观的看法,及其对社会规范和治乱之道的影响。

8. 其他学派生命智慧观研究:虽然人们将儒、佛、道这三教视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但中华智慧还包括其他学术流派。这些非主流学派的生命智慧理论也不能忽视。如在诸子百家中,兵家和法家对于生命智慧的观点尤其值得重视。

9. 中华传统养生理论研究:中华生命智慧中最为具有特色的是养生文化。虽然这一文化历史悠久,但真正引起社会重视还是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然而,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兴起也面临着许多阻力和恶意的排斥。要顺利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文化,需要进行专门研究,阐述养生文化的宗旨和主张,用智慧学原理来说明养生文化的价值和合理性,要消除对传统养生文化的无解和偏见,要制定养生技术规范,使得这一优秀文化重新造福于民众。

10.中华性命智慧学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性命理论是生命智慧学中非常核心的内容,也是具有中华特色的思想文化。对这一领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比如什么是“性”?什么是“命”?什么是“修性不修命”?什么是“修命不修性”?什么是“性命双修”?道家和佛家性命理论有什么差异?如何理解并协调之间的差异?

11.中医生命智慧观研究:中医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出来的一套生命医学理论和治疗体系,有一套独特的生命医学基础理论,也有一套全面而完整的辨症施治技术体系。中医理论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理论思想体系在生命研究和维护中的具体应用。中医生命智慧观研究,需要从中医角度来认识中华智慧学原理,从智慧学角度来解释中医理论,说明中医和中华智慧文化的关系,用中医理论来说明生命和智慧的关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医的特点和价值,并且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12.武术生命智慧观研究:中华文化中文化中另一朵奇葩是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这个文化不但门派众多,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和自然哲理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宝库。中华生命智慧学必须要研究武术文化,因为这个文化与生命观和生命修炼密切相关,而且可以认识到智慧学原理如何影响具体的专门应用领域和技术开发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将来与“胜者之道”的研究密切相关。

13.中华生命智慧科学实证研究:这个研究领域主要是运用微观的,科学的实证方法来对生命与智慧的关系进行验证,对传统养生文化哲理的生命机理和效果进行验证,对智慧思维如何影响生命机能进行验证,以及对生命修炼如何促进智慧发展进行验证。

14.中华生命智慧学原理研究:在其他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专门进行中华生命智慧学理论的整理和提炼研究,形成系统的中华生命智慧理论体系,逐步地发布中华生命智慧学定理,从而为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15.中华生命智慧学应用研究: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要始终以促进社会应用为目标,密切关注社会大众对生命智慧的需求,要优先开发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技术,采取措施,加快由理论向社会实用转化的速度,也通过社会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通过社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生命智慧学的发展。

16.中华生命智慧教育研究:中华生命智慧学必须重视生命智慧教育研究。生命智慧教育是在教育系统中应用生命智慧学研究成果,用智慧学的原理来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用智慧的方法来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用智慧的方法来维护健康,维护生命;传授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养生方法,通过生命修养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更好地开发智慧。

17.中华生命智慧学国际交流研究:历史悠久而且独具特色的中华生命智慧文化如坐禅文化、中医、和道家养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许多著作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道家龙门千峰派祖师赵壁尘的《性命法决明指》、《卫生生理学明指》等,对西方科学如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等已经发挥重要影响。随着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需求,展开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让世界更加了解并尊重中华文化,并且促进整个人类生命智慧文化的形成和进步。



六.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阻碍与挑战

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来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和各种挑战。这里所说的障碍不涉及那些如资金、资源、学术争论等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困难,而是指那些人为的来自反对力量的故意阻扰因素,和一些对生命智慧学研究发生不利影响的传统文化因素,如一些矛盾性的主张和人类文明似乎难以解决的难题。按照中华传统智慧文化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原则,需要对存在什么样的主要障碍和未来挑战进行前瞻性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有的甚至可以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提前预防或者消除其存在的根基。下面举出一些主要的障碍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思路。

障碍1,疑古派的挑战:所谓疑古派,是指一种思维潮流,怀疑中国古典文献的真实性,进而否定其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想的可靠性。比如,疑古派只承认商代的存在,而将三皇五帝和夏代都视为“传说”。还有,关于中华文字起源的问题上,疑古派否认传统的仓颉造字的记载,坚持认为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未来中华生命智慧学必然会引用很多历史文献和历史事件,但疑古派会用同样的理由来否定中华生命智慧学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需要用智慧型思辨的方法来指出疑古派在认识方法论方面的错误,并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把举证的责任交由疑古派承担。由于这个问题具有广泛意义,“中华智慧学研究指南”中将会有详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障碍2,不可信论:自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可爱但不可信”这一当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命题就一直在困扰着中华民族。在生命研究领域,这个问题就特别严重。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具有人文色彩的医学、生命价值观、养生等文化,还包含着具有被视为玄学的生命轮回、长生不老、修道成仙、见性成佛等理论思想。由于很多这些内容无法用近代科学思维方法来理解和证明,中华文化就被视为“不可信”的文化。采用中华智慧学中的多元思维理论,从多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障碍有可能被跨越过去。

障碍3,与科学的矛盾:社会上有一股力量,极力夸大中华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分歧,将中华文化说成是反科学,遏制科学思维的,危害创新精神的,等等。中华生命智慧学需要妥善地处理与科学的关系,可以引用中华智慧文化中“和而不同”理论,和智慧学中关于智慧型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各自特色,强调生命智慧学与科学的分工差异及互补性,更要积极主动地用科学方法加强生命智慧学研究,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成果更为可信,体系更为完善。

障碍4,挑刺思维:在对中华文化的批判意见中,常常可以见到一种挑刺思维。这种思维全神贯注于在中华传统生命文化中吹毛求疵,专门研究负面的内容,而且往往是因一废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因为一点理由,就对中华文化全盘否定。中华生命智慧学的对策是:首先要加强体系建设,周密部署,布下堂堂之阵,建立完整的能够经得起考验的理论架构和庞大的应用体系,使得挑刺者即使能找到一些瑕疵,也太庞大而无法撼动整个体系。还要建立完善的研究规范和实用指南制度,防患于未然。要建立快速反应体系,针对局部出现的问题,迅速采用制度或者隔离等手段,维护有利于生命智慧学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大局。

障碍5,封建迷信:中华生命文化中常常受到指责的一个理由是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比如有些人热衷于求签算命,这是封建迷信一个最为典型的现象。对这个问题,中华生命智慧学一方面要指出,算命是一种由于历史及认识水平等原因而形成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但真正正统的中华文化是不主张算命的,而是告诫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来决定个人命运。还要强调,进行生命智慧学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端正并提高对生命、命运、和智慧作用的认识,可以帮助消除封建迷信文化的遗留影响。

障碍6:生命现象难题:中华生命智慧学将来必然会涉及传统文化中一些至今存在争议的一些生命难题,比如人是否会长生不老,生命修炼会否产生神通等?中华生命智慧学必须明确地宣告,只要是人类如何通过自主努力来进行生命发展和维护所涉及的问题都应该是本领域研究的范围。生命极限及潜能与智慧的关系必然将会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智慧学理论的指导,希望将来对这些问题有更为妥善的解释。对这些问题可以探索,不一定有答案,也不构成障碍,但令人担心的是,生命智慧学一旦涉及这些问题,会被人打上“玄学”的烙印,不被纳入科学文化体系,阻碍发展。不过,只要我们为生命智慧学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体系和坚强的研究阵容,而且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的界定,一些争议将无伤大局。

障碍6,混淆与宗教的关系:生命智慧学涉及一些与宗教信仰相重叠的一些问题,也就容易被人们混淆为宗教。中华生命智慧学必须明确地界定与宗教的界限,强调本领域对生命的研究侧重在人类智慧的角度,不会参与或干涉宗教活动。

障碍7:中医与西医的矛盾:在中文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赞同中医和赞同西医这两种思想观点的争议。中华生命智慧学要明确地表达反对所谓“废除中医”的荒唐观点,要细致地分析中西医的各自特点和优劣,强调其互相补充的作用,并对未来这两种医疗文化体系如何融合提供建议。

障碍8:“去智理论”的挑战:生命智慧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探索生命修炼如何促进智慧的提升。但是,在传统中华生命文化中却存在着一种“去智”理论,其特点是旨在促进生命健康长寿的生命修炼过程中需要排除和放弃智慧,否则就无法达到希望的功效。按照这个理论,似乎生命和智慧是互相矛盾和冲突的,两者只能选其一。这是对生命智慧学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这一理论观点被证实,那生命智慧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和理论支柱似乎会垮塌。处理这个问题很明显是需要高级智慧的。我们有信心,这个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生命智慧学的核心思想不会因这个问题而受到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智者寿”理论。

障碍9,学派分歧:中华文化中,曾经存在过百家争鸣的时代。在汉代以后形成了儒佛道三家文化并存的局面。这些学派之间对于生命的认识也存在许多分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佛家和道家之间关于性命修炼的分歧。而在具体学派内,有的也存在门派之争。处理得不好,生命智慧学研究就可能而陷入学派理论或者门户纷争。

七. 中华传统生命智慧学32特性

中华生命智慧学肩负着建设具有中华特色的生命智慧学理论体系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中华生命智慧文化具有哪些特点。本节扼要地提出中华生命智慧文化的主要特性,并要求在未来重视对这些特点的深入研究。

1. 关联性:中华文化认识到生命和智慧的关联性,清晰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相依存支持关系,并对这些关系有非常深刻和全面的观察,有非常丰富的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命智慧观。

2. 关爱性:中华生命智慧观重视对人及生命的关爱,珍爱生命是中华智慧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中华所有主流文化都把残害无辜生命视为伤天害理的行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智慧素质的基本要求。

3. 互促性:中华生命智慧观强调,生命修炼可以促进智慧的增长,而智慧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维护生命的方法。这方面,“智者寿”这一理论需要予以特别重视。

4. 智慧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具有智慧性特征,是中华智慧文化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智慧观的形成部分归功于古人对于生命的探索,也就是说古人对生命的研究和体验促进了对构成智慧基础的宇宙客观真理的认识。而中华民族的生命观也是与中华民族的智慧观相辅相成,是基于智慧思想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也对中华民族智慧理论的发展和丰富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中医关于治病防病的理论就常被用来说明治乱之道的原理。

5. 本土性:关于中华生命智慧文化的起源问题,我们需要强调其本土性,也就是说其基础核心框架和主要思想内容是中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像某些中华文化虚无论者宣扬的中华文化外来理论。

6. 悠久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形成的时间约在五千年前左右。这个时期不但中华智慧观已经出现(如文字和先智理论等),而且对于生命哲理也有了深刻和系统的认识(如《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关于生命原理和治疗方法的讨论等)。

7. 延续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延续性。中华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其表现不但在文字的持续使用上,而且在于传统哲学思想和智慧的传承上。虽然在生命智慧领域也有外来文化因素,如汉代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但必须指出,佛教是对中华传统生命智慧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根本性的颠覆。近代以来,虽然科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同佛教一样,对中华文化只会起到补充、提升、融合和完善的作用,不可能彻底颠覆之。

8. 先进性:中华生命智慧观虽然历史悠久,但仍然具有先进性。很多中华文化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形成的对生命现象和原理的认识,到今天现代科学还无法去验证。比如,人体中的经络系统及作用,中国古人早就有了清楚的认识,甚至已经产生了系统的利用经络系统原理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生命的方法体系。但长期以来,西方科学界一直否认这一体系的存在,因为其无法通过生理解剖来发现这套系统。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来,西方才确认经络的存在,也才把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健体系。那么,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中许多其他被认为是“玄虚”的主张是否也是因为科学探测手段的落后而无法证明呢?

9. 理论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丰富的理论。有的理论如经络理论已经被证实,还有许多至今未被科学认识。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传统理论本来就是错误的,另一种可能是由于现代科学手段的不足。无论哪种情况,这些理论都需要通过科学手段来一一加以检验。但科学检验需要理论指导,需要明确实验目标,需要知道有哪些理论需要验证。所以,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中所有传统理论都应该是生命智慧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这些理论的存在也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至于出现盲人摸像,漫无目标的困境。

10.系统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还具有系统性特点。这表现在中华智慧文化具有系统性,中华生命观具有系统性,中华生命智慧不但有系统理论,而且有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如养生功法和中医治疗体系等)。由于这一系统性特征,对中华生命智慧体系的评价就必须从系统角度来认识,而不能仅仅因为个别问题导致对整个系统的否定。

11.自然性:关于智慧的来源,中华文化强调来自自然,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通过“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事”后经过思考而得到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这种智慧起源的自然属性也在中华生命智慧观中得到体现。古人通过观察日月运行、天地运转、阴阳寒暑、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将其中的规律用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并产生维护生命的方法。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把人类生命的来源归之于自然作用。这是符合现代科学生物进化和唯物主义等原理的生命起源观。

12.一体性:从中华生命智慧的自然性,衍生出一体性。中华生命智慧观认为,既然人类生命源自自然,也就同自然是一体的,其生命活动符合自然界规律,生命归属也是回归自然。[5]

13.道法性:中华生命智慧的道法性是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这个理论认为人类与天地自然是一体的,也就能够体验自然,认识自然规律,并且在生命维护方面要效法自然,既可以从自然界获取精神营养,也可以获取物质力量。

14.内修性:传统中华生命智慧还有一个特性,内修文化。这是一种通过自身精神修炼,通过入静等方法,来领悟自然和生命规律的方法。这也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生命修炼的一个重要而且独特的方法。中华文化认为,人是一个生命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其运行与宇宙运行有类似的规律,通过内修,就可以通过生命规律来认识宇宙规律。而在认识了宇宙规律后,也可以通过生命内部修炼来体验自然规律。中国古人能够在数千年前就认识到如经络等现代科学至今还难以完全了解的生命现象的存在和运行规律,目前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古人运用了内修的方法,通过自身体验而得到的认识。这种内修文化同科学是完全不同的。将来,如果中华生命智慧学将中国传统内修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如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等结合起来,对心身互动关系,智慧和生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交叉验证研究,这将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5.实证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中的内修,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证文化。是通过自身的修炼来体验自然之道,验证生命修炼理论。可以看到很多记载,为了实证经络的存在并体验了解其功用,很多中医大师们在自己身上扎针。中华文化遗产中存在大量的古人通过生命修炼而将自身体验记录下来的著作,这些著作也反复地证明了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的生命理论。从古代文献中,所以,中华文化不仅有理论,更有一套使用了数千年的实证方法体系。正是这种实证体系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文化既可爱,也可信!将来,中华智慧学要把中华文化中的优秀理论和智慧学原理一个个地给世人证明出来。比如,预测未来这种能力的证明已经完成,即将向社会公布。

16.人本性:中华生命智慧观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类独立性,而不是寄希望于神灵的庇护,不主张依靠算命来预测未来,而是自己依靠智慧来把握和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才是中华民族预测文化的正统理论。

17.能动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也体现了智慧学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详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信条,不是消极地听从自然的摆布,消极地等待命运的沉浮,而是要求人们善于利用自然规律,运用智慧的力量,改造自然,创造环境,改变命运,甚至可以做到生死自主。中国很多高僧高道,可以提前预知自己离开人世的时间,预为安排后事,在时刻到来时,安然坐化。这种对生死的自我把握,充分体现了在自然规律下主观能动性所能发挥一定作用。

18.整体性:与科学的局部微观方法不同,中华传统生命研究是从整体来认识人的生命。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很多生命部分组成,也有一个整体机制,控制平衡、需求供给关系和疾病防御等。中华生命医学很早就对人体生命功能和机制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重视整体平衡和整体治疗。

19.预防性:中华传统生命智慧理论,不但重视针对疾病的医学治疗体系,更强调对疾病的预防,并有一套疾病预防理论和技术体系。中国系统的智慧养生思想又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6]

20.双修性:中华传统生命智慧注重双修性。西方文化相信生命在于运动,是偏重于动的文化。中华文化则强调动静平衡,还特别重视“静”的作用。中华文化中有丰富的运动养生文化(如太极、站桩、武术等),但认为“静” 才是生命维护的最重要诀窍。这种“静”文化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中华传统生命智慧观还有另一种性命双修理论。这种理论注重对精神心性和身体机能的双重锻炼和修养,是非常值得生命智慧学研究和重视的,因为这种理论认为心性修炼会导致身体机能的改善,那就必然可以用生理指标来测量,也就为科学研究心身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21.玄妙性:不可否认,中华传统生命观含有许多“玄”的成份,这也成为一些人诋毁中华传统文化的理由。但如果用智慧思维来思考,这种“玄”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因为生命研究不但包括生命现象(具有物理特征),还包括精神活动和生命哲理。而哲理往往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代科学界哪一个领域不是既有搞实验实证的,也有搞玄而又玄的纯理论的?哪一个领域里没有像“相对论”、“多重宇宙”那样至今未得到证明的理论性假设?中华生命观不但有玄,而且还妙。这体现在很多玄的理论后来奇妙地被证明是真理,如前面提到的经络和针灸。想想当今世界上有多少生命的奇妙现象如身体具有磁性,能回忆起人生所有事件的超级记忆力等等,科学至今无法解释,但也无法否认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感叹科学的落后和知识的局限,而不应该捂住自己的眼睛,将一切自己无法理解的都贬为“迷信”和“玄学”。正是有这种“妙”的因素,我们才敢于打出中华生命智慧学的旗号,因为我们相信智慧可以在中华文化和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平常之眼,也能看到玄理之妙。

22.功法性:中华传统生命文化不但有深厚理论基础,而且有培养维护生命的系统方法,也就形成了从道(哲理)向法(方法)的跨越,到达了智慧的层面,形成了智慧文化。除了方法外,还强调用苦功的必要性。不进行苦修,是无法得到高级生命智慧的。

23.矛盾性:根据毛泽东提出的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无处不在。[7]中华传统生命文化中也存在许多矛盾。比如,前面提到的去智理论和智者寿理论就是矛盾的,近代以来道家大师们公开秘诀、普度众人的愿望与非其人不传的传统有矛盾,虽然有主张三教合一,但佛家和道家主张在性和命的问题上也是有矛盾的。这些矛盾是否可以在智慧型思维的帮助下得到解决?这既是希望,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4.层次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还体现出层次性,这体现在智慧的发展有层次(如前面提到的十道智慧),在生命维护上也有层次。比如,生命修炼随着功法的进步而会进入不同的层次。根据这种层次性特点,用智慧学中的多层次思维方法,就可以在过去被认为高不可攀的玄学与大众之间搭起一座阶梯,既可让学习者明确方向,又可以通过逐步实证,体验进步,坚定信心,从而使得生命智慧广泛传播,

25.多元性: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中华生命文化丰富多彩,学派众多,养生功法成千上万,有的侧重渐进性,有的主张顿悟性;有的重视修性,有的重视修命,还有的主张性命双修,等等。这种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往往会使得学习者无所适从,也容易误入歧途。但不必担心,中华文化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6.归一性:展望未来,人们也许会担心,生命现象丰富多彩,各种学派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生命智慧学能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使命?如果不能实现目标,那就意味着失败。中华智慧文化中的“归一理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按照这个理论,万法归一[8],生命形态千变万化,其后必有一定的原理。掌握了原理,再运用智慧型思维方法,就可以对事物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7.协调性:按照归一理论的指导,中华生命文化各学派之间的分歧也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用中华多元智慧的方法来思考,各学派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可以协调的。所谓协调就是找出各学派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真理,然后再对遗留的分歧做出妥善的解释和处理。一些分歧可能不是本质上的矛盾,而是侧重点和过程的差别而已。三教合一思想就是协调性的体现。

28.道德性:中华生命智慧的一个核心理论是强调道德的基础作用。中华生命哲学强调遵循自然之道,其核心思想是道德文化。“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道德品质高尚是中国养生文化和生命修炼的最基本的要求。道家龙门千峰派祖师赵避尘曾经指出,道家龙门派五代祖师张静虚曾经游过数省,看世人全无福德,因此末度一人。赵魁一的《三字法诀经》中说“修了道,祖生光。无德行,遇不上”。所以,“炼道之人,亟应广修已德,多行好事,犹恐躬之不逮”。[9]

29.实效性:中华生命智慧文化可以从社会指标上看出其实效性。比如,在上世纪,当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指数却与发达国家相接近。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中华文化中养生智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0.自信性:根据以上介绍,中华生命智慧文化具有许多优秀特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这应该使中华民族获得更多的文化自信。近代以来困扰中国人的“中华文化不可信”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这对于中华创新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31.民族性:以上种种中华生命智慧文化的特点,凸显了中华生命智慧观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所发展出来的智慧型生命观,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

32.国际性:中华传统生命智慧所具有的所有这些特点,使得其独树一帜,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宝贵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许多优秀思想将会经过系统的整理,被提升为人类生命智慧学的原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就会使中华文化得到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尊重。



八. 中华生命智慧学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生命智慧学的发展,需要按部就班地推动下列领域内的工作:

1. 在智慧学研究领域内建立“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方向。

2. 在国际中华智慧学会下成立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会。

3. 成立非盈利机构“中华生命智慧学发展基金会”。

4. 成立中华生命智慧学学术委员会。

5. 制订中华生命智慧学发展战略规划

6. 成立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所(院)。

7. 征集中华生命智慧研究课题。

8. 定期发布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

9. 制订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规范。

10. 整理并发布中华生命智慧学定理体系。

11. 出版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杂志。

12. 展开中华生命智慧学教育研究和实验。

13. 推动中华生命智慧学基础设施建设。

14. 开发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基地。

15. 设立中华生命智慧学科技产业园。

16. 培养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队伍,在高等院校内推动相关专业的设立。

17. 重视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和专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培训。

18. 重视社会应用,重视普及生命智慧学知识,用生命智慧学研究成果服务大众。

19. 重视中华生命智慧学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向文化、教育、卫生、宗教等管理部门通报。

20. 建立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机构,推动东方养生文化研究。

21. 积极开展国际范围内生命智慧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特别要重视东西方传统养生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和融合工作。

22. 推动中国境内中华生命智慧学文化旅游景点建设。

23. 其他中华生命智慧学促进工作。



九. 结论

本文件概括介绍了中华生命智慧学的构想及内涵,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和策略。本文件可以作为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者进行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份指南。国际中华智慧学会未来还将继续发布系列指南性文件。


[1]国际智慧学会,IWS-G13-001,IWS-YNZN001,“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总论”,2013年1月10日。

[2]《论衡》

[3]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解说词。

[4]张庆松、张庆林编著《大学生智慧学》(又名《中华智慧论》)(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

[5]如《黄帝内经》说:“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6]《黄帝内经》:“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

[7]毛泽东:《矛盾论》。

[8] 《尹文子》大道上:“故人以度審長短,以量受多少,以衡平輕重,以律均清濁,以名稽虛實,以法定治亂,以簡治煩惑,以易御險難,以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歸一者,簡之至;準法者,易之極。如此,頑、嚚、聾、瞽,可與察慧聰明,同其治矣。”

[9]赵避尘著:《性命法诀明指》。

作者:中华智慧学会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发布:《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生活风情 2015-1-07 周三, 06:53
中华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概论 海归主坛 2015-1-07 周三, 06:51
国际智慧学会发布: 《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1)总论》 海归商务 2015-1-10 周六, 02:28
【连载】道家龙门千峰派: 《赵避尘生命智慧学研究指南》一. 前言 海归茶馆 2013-5-06 周一, 00:30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 推动“赵避尘生命智慧学”研究 海归主坛 2013-2-05 周二, 03:20
国际智慧学会展开生命智慧学研究 海归主坛 2013-1-24 周四, 03:24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推动文殊智慧学研究 海归主坛 2014-9-11 周四, 20:45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推动文殊智慧学研究 海归茶馆 2014-9-11 周四, 20:1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中华智慧学会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