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在美国发展系列:中国女作家到海外以后(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在美国发展系列:中国女作家到海外以后(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在美国发展系列:中国女作家到海外以后(转贴) (2425 reads)      时间: 2003-9-13 周六, 07:37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中国女作家到海外以后


舒晋瑜



随着移居海外的华文作家数量的增加,海外华文文学逐渐成为华文世界中一个特殊的景观,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

严歌苓:尝试用两种语言写作


严歌苓很优雅,发髻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颈。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的生涯使她保持着优雅的风韵,而作家的勤奋又使她收获了厚重的底蕴。近年来,她的创作风头很健,是海外文学中的“多产多奖”作家,有多部小说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喜爱。长篇小说《天浴》和《扶桑》、《无出路咖啡馆》、《少女小鱼》、《人寰》等,获得了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其中,《天浴》拍成电影后获电影金马奖7项大奖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


严歌苓在部队文工团当舞蹈演员时,那段去西藏巡回演出的经历,对她写作气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使她的作品融入了大山大川大草地的大气雄浑。1989年年底严歌苓去美国开会,次年申请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进行英美文学的系统阅读。


在国外,严歌苓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在餐馆做过服务员,给人带过孩子。她本来有奖学金,打工是为了生活得更从容一点。同时她从未间断过写作。她没有写任何“运动”,只是关注人性本质的东西,这是所有的民族都可以理解的,更容易产生共鸣。移民是个世界性的话题,这些年严歌苓的作品也大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严歌苓一直坚信中国语言并不是一种非流通的表达方式,但事实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世界上是不流通的,我们认为自己在讲一些很生动的话题,但别人却听不懂,这便是语言的不可译性。严歌苓曾经把自己比做“中国文学游牧民族”之一员,这种离开中国文化背景,又处于异国文化边缘的身份,使她肩负着一种使命。她的感受是,真正融入其他语境的最佳途径便是用他们的语言去写作。经过多年的奋斗,严歌苓已经获得了与美国读者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做了无数个报告,现在她的创作方式大多是双语齐下的。很多精彩的中文作品在翻译中变得平庸,看到流失的精华她很痛苦,希望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对称。现在她为好莱坞做电影编剧工作,对她来说,用英文编剧是创作生命又一次转折。她说:“我是双语作家,两种语言都读得很流畅,我写剧本,也是为写小说做准备。”



王小平:不由自主地“打”入影视圈



很多人从《刮痧》认识了王小平。这位北大中文系的才女,早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小说编辑。20世纪80年代时,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希望丛书”收入她的《金戒指》,她的作品涉及各个方面,《曝光》、《摄影机后面的故事》、《孽缘》。1990年6月,她考托福通过,同时收到三份外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美国大学,去攻读MFA文学创作硕士学位。比起其他的留学生,王小平的处境好得多,她申请了全额奖学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她的平均成绩必须不低于A-,否则奖学金就被取消。在北大中文系的功底使王小平在美国的学习轻车熟路,不但成绩好,每星期还能抽出七八个小时去图书馆的媒体信息部图书馆帮忙,轻松的工作可以领取一份报酬。在美国大学的文学创作系,有很多著名的、获普利策大奖等各种奖项的老师,但他们都不是靠写作来维持生存。他们与王小平交流创作的体会,推荐她阅读一些好作品。王小平的小说,特别注意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在情感。学习期间,王小平的小说在美国杂志发表,并因此被吸收到英文写作协会,还被请去在年会上做报告。


毕业后,王小平到NBC电视台工作,这家电视台是美国四大电视台之一,期间正好郑晓龙在拍《北京人在纽约》,她参与其中的剧本翻译等工作。1994年王小平生了儿子后,干脆辞掉工作,在国内写一点东西,为平鑫涛和琼瑶的杂志写点文章。


王小平做剧本是比较特别的,她的先生郑晓龙在影视圈,视王小平为妻子、同行、朋友,不由自主地拽着王小平“打”入影视圈。有了影视的介入,王小平的作品也格外走红。她说,在商业社会里,这样运作无可非议。现在人们很浮躁,不能够沉下心来看东西,影视对他们像汉堡包,快餐影响了正常的有营养的食品,却容易被人接受。文学的特有功能不会因影视繁荣而被人们遗忘。


王小平有相当多的时间放在创作上。她正在创作的电视剧本是根据199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白色圣诞》改写的,由李晓龙、安战军联合导演,为此她中断了自己已完成2/3的长篇小说,小说题材是70年代初被送到纽约的一批外交人才。


王小平说自己是“比较懒的人”,她不喜欢交际,在国外和其他作家联系也少,因为别人的风格和创作题材对自己不会有多大影响。对于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她对题材的关注更多一些,比如《哈利·波特》,一本写小孩的书,居然老少皆宜,她就立刻找来看。看得奖的书、口碑好的各种书,只是使自己不那么孤陋寡闻,但也有失望的时候。


刘索拉:文字和音乐一样会“跳”


20世纪80年代末,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使音乐人刘索拉轰动文坛,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先锋派作家。2001年,刘索拉又推出《行走的刘索拉》一书,这是刘索拉的一部关于音乐、艺术和人生的对话随笔集。而这时的刘索拉,已是作曲家、小说家兼于一身。


1983年,刘索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88年后旅居英国。在《你别无选择》中,刘索拉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笔法,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应该说,出国是刘索拉作品风格的分界。出国前,她已分别有中篇、短篇出版,包括《蓝天绿海》、《寻找歌王》以及轰动文坛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然而,写作对她只是爱好,她感到在专业之外有一些想法需要用文字表达,写作就简单地开始了,她只是写着“玩”,写得非常快,没有从文学审美的角度考虑。从1988年出国至今,刘索拉写了两部长篇《混沌加哩咯愣》、《大继家的小故事》,风格已有了大的转变。


也许在国内太顺利了,连刘索拉自己都觉得不错。然而出国后融入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氛围中,刘索拉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而从前只是盲目的成功。她大量地接触外国文学、美学,还有艺术,客观地反思自己作品中的缺点,她发现到了英国,对自己的作品足足可以开一场“批判会”。这种反省的结果,就是对文学思索的时间长了,写作的时间长了,写得很认真,很慎重,《大继家的小故事》就写了7年。


刘索拉出国以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将自己的作品《蓝天绿海》搬上舞台。她的生存技术就是做音乐,做舞台剧、歌剧,制作唱片,写电影音乐,演出,做所有跟音乐有关的事情。这样的经历对刘索拉的好处是,如果有一天她坐下来写作,会有特别多的感触;而且从音乐的美学角度讲,在了解音乐美学及其发展史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文学。所以,刘索拉在做音乐的同时常常也想写小说。所有的小说也是做音乐的产品。


在做音乐的同时,她从未间断写作,每一部作品都受到汉学家的关注,新作品一推出立即有人翻译成英文。这和在国内受到的关注不同。刘索拉说:“在国内受关注,是像自己家里人对你的关注;但是在国外被关注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尤其是文学,音乐是国际性的,但文学很难在国外被大多数外国人接受,其中有社会环境和发展与国外的距离,中英文间语言结构的不同。”


刘索拉看书很杂,尤其喜欢看美学方面的书。她最近在看梅娘的作品,认为梅娘作品中对女性主义的描述是我们当代作家不可比拟的。刘索拉计划把梅娘的一部作品《鱼》写成歌剧。


目前刘索拉打算带一部分民族音乐家到国外,与美国爵士乐队合作,现在正处于准备过程中,马上要排练了,刘索拉要做的就是为这个乐队写一部新的音乐作品。她还想写小说,可是刚动笔就又放下了。在国内的这段时间,刘索拉写一些小专栏练笔,也可能参与国内出版物的出版制作。



曹明华:以即将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方式去生活



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她的散文小册子《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作为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五角丛书”第三辑之一,初版就印了13万册,不久即重印数次,总行销量达55万册。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推出她的《世纪末在美国》,再次引起关注。曹明华说,她本以为《世纪末在美国》之后,会就此停止中文写作了。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离开中国一些年之后,回到上海时对整个文化环境有一种陌生感,另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精力的限制。还记得她第一次回国是在去国7年以后,北京国际机场的检验员不相信,问她还有没有另一本护照,在确信没有之后,他大声说:“嗬,你这一个猛子可扎得够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反而能确定用母语表达她的情绪和思维将是她未来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学习生物医学仪器和哲学专业的才女,曹明华留学美国后攻读的专业是人体老化与环境问题。谈到她的文字和以前的一些留学生文学的差别,曹明华说,“以前的一些作品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自己的挫折感,或者讴歌自己强者似的成功。这些情感都反映了在一个小天地里人的自我膨胀,在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里谈论这些,我觉得是不真实的。美国社会不适合弱者,弱者会受不了激烈的竞争;但也不适合当惯了强者的人,这些人以为成功即意味着可以践踏别人的权利。”《世纪末在美国》分上下两部分,上部34篇文章是一束随笔,即作者“抽空断断续续写下的一些小短文”,揭示出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和相同的人性,有客观的评介,也有辛辣的讽责。下部是一组六章的留学生活纪实,侧记着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内的种种闻见和观感,以及日本科学家毛瑞博士等一系列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他们奋斗的经历和故事,使人不由想及那句关于美利坚的经典名言:“美国像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在上面滑起来神采飞扬,仪态万方;一旦停下来,你就会被冻死。”曹明华在书中娓娓叙述她旅居美国的心情与行迹,运用训练有素的科学眼光来剖析20世纪末的美国,细腻描绘,不着痕迹。


曹明华曾说自己“是个扔东西的人”,“并不预备专门从事文学”,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医生,以一颗心去看望许许多多受伤的心”。而最终,她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学者,也成了一个熟稔中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她说:“我的翅膀已经长硬了。我再进入任何一个新的环境,我已经十分清晰地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已经能够飞翔。”目前,曹明华正处于生活和工作的转折口,她不想要预告将要发生的事情,因为还包含着未定;也不愿披露正在离开的,因为不想因此影响她目前的生活秩序。“还是谈谈写作吧,”曹明华说,前不久,她向《时代周刊》买了一套专题文章的版权,翻译了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社会伦理和人类社会一些通象的小书,可惜至今未能出版。但同时翻译的一本《才华横溢的念头》的小集子,已于今年初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前言里,曹明华引用自己日记本上的两句话:“以即将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方式去生活,以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的方式去思考。”——即将赴死,便对生活有一种豁达和看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恩恩怨怨;永生不死,便要求对每一天都负起责任来,并将这种责任和眼光延伸到无限……



山飒:孤独是障碍也是动力



1984年,山飒以诗歌《鼠年,致鼠年》和诗集《阎妮的诗》获取全国少年诗歌竞赛头奖和全国儿童文学奖,当时她还只是个14岁的少女。1990年,山飒由诗人艾青等推荐去巴黎留学,首部法文长篇小说《和平天门》获法国龚古尔处女作奖,2001年《围棋少女》不仅获法国四项文学大奖提名,摘取了龚古尔高中生文学奖桂冠,而且为欧美、东亚十余种文字所译介,成为法国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今年8月,《围棋少女》被翻译成中文,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山飒以“野鹤闲云”来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她以写作和绘画为生,在中国与巴黎间飞来飞去。写作对她来说是一种追求,绘画则是一种品味;写作相对沉重,绘画却非常轻松。现在的境况是非常洒脱,然而初到法国时山飒非常不适应。她原以为自己对西方有一些了解,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外人”,她急迫地想进入这一个陌生世界,一方面要克服语言障碍,一方面要融入异国的文化。就像游泳,有的人是学会动作才游泳,而山飒,不会任何动作就直接跳下水,就那么学会了。她的手边放一本字典,像婴儿学语言一样,从头学起,完全融入法语世界。刚开始上课她一句都听不懂,三个月里居然都懂了。山飒称自己做人的状态永远是婴儿的状态,这种状态从到法国的一霎那起就存在了,并一直延续下来,以至于她以后每到一个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她一味地吸收,学习法语,学习法国文化,然后就急切地需要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就是写作。像很多留学生一样,离国的痛苦总在折磨着山飒,面对西方文化不可跨越的鸿沟,那种孤独不出国的人是永远感受不到的。但正是这种孤独,教会山飒很多东西,她知道孤独是障碍也是动力,唯有自己才能推开孤独这扇门,谁也不会帮助她。


多年来,山飒老在搬家,处于流浪的状态,家的观念很淡漠。同时,每次去哪个国家又都像到“家”一样。她说:“我们中国人是很清高的,对自己的文化评价很高,这种心态在国外是障碍。我没有对中国与国外文化的比较,只是吸收。”现在山飒进入的是法语的状态,写作完全是法语思维,包括《围棋少女》,在国内出版时,很多人以为是她的中文原创,没想到居然是翻译作品。山飒说:“双语创作很难,换一种语言创作,要经过一种神圣的洗礼,变成另外一种人。主要是时间不够,我在做一本自述性的画册,只好请人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我自己改了三遍。”


在法国,以写作为生的人很少,山飒能够跻身其中,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读者在支持她。因为绘画,她的生命中充满色彩。山飒小时候学过书法,能够将传统的书法运用到抽象的西方画中,她经常去意大利,每到一个城市先去博物馆。文学是漫长的道路,很多没有实力的人昙花一现,即使掀起浪潮也将会慢慢平静。山飒说,应该等一等,看哪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看看作家追求的是什么。她的追求是,语言的辉煌,灵魂的深刻,这是山飒个人的道路。她是孤独的,也是最怕孤独的人,然而这种孤独渐渐被读者的热情冲淡了,想到读者她就想到一个家,山飒说:“我的家在读者的心里。”



周洁茹:无论如何总要拿点成绩回国



周洁茹曾以长篇小说《小妖的网》引起关注。另外有中短篇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长袖善舞》、《你疼吗》,随笔集《天使有了欲望》等,是70年代出生的比较有影响的作家。


1999年8月1日,周洁茹开始了专职写作的生活。此前,她是一个优秀的机关公务员。她很高兴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规律,可以每天都坐在家里,只是自己还习惯在深夜写作。她说:我真喜欢这样的生活,太幸福,幸福得说不出话来。我说我在梦里都笑出声音来了。我说我要开始写《小妖的网》了。


然而很多时候,专业作家的位置会毁了一个作家,因为专业作家太幸福了,可以不坐班,可以睡懒觉。周洁茹做了一年专业作家,只写了《小妖的网》。2000年的9月,周洁茹到了美国。她不适应美国的生活,也花了很多时间适应。似乎有很多问题是想不太通的,在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她无法接受自己身份的改变。整整一年,周洁茹无法爱上在美国的生活。她流了很多眼泪,可是她认为用那么多的眼泪换取内心的平静很值得。她说:“我最珍贵的,只是写作的能力了。”2001年8月,周洁茹回到中国,写作长篇童话《中国娃娃》。第7天,她就完成了《中国娃娃》的第7章。这本书赶在2002年的新年出版了,它应该还有下集的,可是周洁茹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她认为《小妖的网》只有语言没有故事,《中国娃娃》连语言都没有了。


周洁茹从来没有谈论过在过去三年写的这些文字,她不愿意谈论,因为对自己很不满意。她批评自己的小说,可是并不丢弃它们,她爱所有自己写过的文字,它们像自己的年纪,爱自己的10岁,也爱自己的20岁。今年周洁茹几乎没怎么写作,对于一个曾经把写作视若生命的女人,这种状态对周洁茹而言是痛苦的。但是没办法,她太忙了,一年来,她每天都要去大学听课,她赶作业会赶到凌晨三点。她说:“我不在状态中,其实我比谁都要焦虑。”


在美国,周洁茹的生活圈子很小,几乎没认识什么人。现在她已经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因为有奖学金,她可以不必打工,生活比较舒适。今年9月开学,她将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每年过年,周洁茹都要赶回江苏的常州,她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因为她身上背负了父母所有的爱,父母希望她拿学位回来,所以无论如何,她总要拿点成绩回国。


《中华读书报》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走进美国水管工约翰的豪宅(多图) 美国房地产 2012-12-25 周二, 09:30
中国新闻:驻上海美国领馆公布空气质量(转帖) 海归商务 2012-5-16 周三, 01:53
美国纽约的女摄影师泰伦·西蒙(Taryn Simon)就通过作品《违禁品》... 海归商务 2011-3-11 周五, 23:25
美国新闻:LinkedIn公司将IPO(转帖) 海归商务 2011-1-28 周五, 15:28
美国新闻:高盛停止向美国投资者提供Facebook股票(转帖) 海归商务 2011-1-18 周二, 11:37
中国新闻:中国人赴美生子调查 投资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转帖) 风情茶馆 2010-8-31 周二, 19:16
美国新闻:美国房价可能再次走低(转帖) 海归茶馆 2010-1-04 周一, 08:36
没事找事系列:东莞嘉华洗脚妹反问了一句:你说,美国人是不是气死了?(转帖) 海归茶馆 2009-10-20 周二, 23:0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 在美国发展系列:中国女作家到海外以后(转贴) -- 安普若 - (13626 Byte) 2003-9-13 周六, 07:37 (2425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