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1)   
资料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634

海归分: 91387





文章标题: 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1) (1373 reads)      时间: 2003-7-17 周四, 08:49   

作者:资料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1)

2003/07/15


  【日经BP社报道】

巨大的中国市场就一定大有可为?

  面对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日本企业蜂涌而入。但是且慢!因为中国的仿冒问题非常严重。产品刚刚面市,价格仅几分之一的假冒产品会马上充斥市场,结果正品被挤压出局。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且即使没有假冒问题,中国的价格战也非常残酷,回收资金相当困难。在中国赚钱并不轻松!

上海就肯定能留住人材?

  为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就必须在当地大量录用优秀人材。于是,日本企业纷纷选中了一流大学云集的上海。但是且慢!好不容易培训出来的职员,却会抱怨升职速度太慢、没有得到想像中的高薪,最后会被其他企业的高薪吸引走。在中国录用人材也并不轻松!

大企业就无风险?

  因为自己是大企业,所以进军中国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众多人员。每个领域都有专家压阵,理应万无一失。但是且慢!常言说:木匠多了盖歪房。耗费大笔资金在偏僻的地方建造非常气派的工厂,这样做真的能赚钱吗?在中国成功也并不轻松!

单元生产就能永远领先中国?

  不管中国厂商再怎么崛起,日本企业采用的可是单元生产,实现多品种少批量生产,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但是且慢!中国工人的能力已经超出了日本人的想像。中国同样有先进的单元生产方式,可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工厂也不胜枚举。要想阻击中国厂商的追赶并不轻松!

第一章 总论: 抛弃陈规,方能取胜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日本企业对中国的认识正迅速变化。日本企业对经济始终没有复苏苗头的日本已经变得失去信心,转而向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寻求发展,热切期望能够寻找出一条活路。

  然而潮水般涌入“世界市场--中国”的日本企业在认识上却存在不少误区

  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海外调查部中国·北亚组代理组长真家阳一拿出的一张图表,解释了日本对华投资与日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在1998年以前,两者始终保持着一致的步调,即日元升值,对华投资就增加;日元下跌,对华投资就减少。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日元升值”采取的对策。

  而到了1999年,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崩溃。日元升值,对华投资却反而减少,这是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但后来到了2001年,日元下跌,对华投资反而开始迅速增加。这表明日企进军中国市场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将生产部分迁至国外了。

●对停滞不前的日本丧失信心

  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被各方寄予厚望,但与其相比还有一个更大的魅力开始吸引日本企业,那就是“市场庞大的中国”。

  对中国所寄予的厚望,还可以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结果体现出来。这项调查以在日本国外有3家以上当地法人的企业为对象实施,其中有54.6%的企业表示眼下最重要的课题是“强化国外生产”。调查对象中在中国拥有子公司的企业最多,其次是美国。而已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中,有70.1%回答要扩大业务,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打算在美国扩大业务的企业(50.3%)。

  强化在华业务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这一回答超过了以往调查时企业回答最多的“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这一逆转从2001年度的调查试就开始了。以此为分水岭,日本企业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中国在日企眼中已从“工厂”迅速升值成为“市场”。

  JETRO的调查还显示,预定在今后3年里进行国外投资的日企中,约有54%表示中国是今后要开拓的海外市场,这也远远超过了位于第二位的亚洲各国(24%)。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日本企业的真实心态,那就是对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日本不再抱有幻想,开始将眼光转向海外市场,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

●看好市场走向上海

  从“工厂”到“市场”——这一认识上的变化,也改变了日企在华投资地点的选择。在把中国看作“低成本生产基地”的时候,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为日企大批涌入的首选地区,因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招到廉价的工人。然而,当作为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之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以及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等华东地区便取代了华南的地位,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率先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在中国进行低成本生产的日本迅销公司(Fast Retailing)于2002年9月底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优衣库(Uniqlo)”直营店。另外尽管没有采取直营方式,三丽欧(Sanrio)也于今年1月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店铺。两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首家店铺选在上海及其近郊。同时众多的生产基地也开始进入毗邻高消费地区的华东。

  上海附近除了巨大市场的魅力外,还拥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大学,这一点也吸引希望录用高学历人材的日企进入华东地区。据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日本向广东省的投资虽然没有下滑迹象,但对上海的投资从2000年起却急剧上升。有关中国商务的信息网站“China Work”每月都刊登日企进入中国的情况,2002年12月日企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成立企业共有58件,其中一半以上(32件)都在华东地区。

●日本中小企业也跃跃欲试

  受低成本的吸引,日本众多工厂开进了华南地区,再加上市场所具有的魅力这一因素,日企也开始加速进入华东地区。以大企业为主的中国迁徙浪潮同时也推动了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因为越来越多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的大企业要求相关制造商也开进中国。

  在将生产基地迁至中国的过程中,降低组装成本之后,下一个课题就是削减零部件成本。因此必须尽可能提高当地采购的比例。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要求零部件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然而对于经营资源匮乏的日本中小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存在诸如语言、商务习惯以及与当地行政部门关系等种种障碍。日本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实施了援助日本中小企业向国外发展的“国际化支援咨询”服务,2000年度这一服务中有关中国的咨询为258件,到2001年度上升到620件,在2002年度4月至12月底期间,已经收到了716件咨询。有关中国的咨询在全部咨询中所占比例也从2000年度的35.9%上升到2001年度的56.2%,在2002年度进一步上升为62.1%。日本中小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的不安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国内转向多品种少批量生产

  这种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的浪潮已波及到日本所有产业,同时还呈现出了加速的趋势。因此留在日本的生产基地就必须进行战略转换。

  大多数的日本厂家都打算把日本国内的生产基地改为专门生产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及品种多数量少的产品,显然是为了与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分庭抗礼。

  在前文提及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中,80%的企业回答日本国内的工厂“专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企业所指的典型高附加值产品就是“多品种少批量产品”(某精密仪器制造商)、“产品生命周期短、要求能适应制造工艺变化的产品”(某电子制造商)。

  多数日本企业擅长的、能高效率生产上述产品的就是“单元生产”方式,即撤去传送带、由多则几人少则一人的小组安装零件,最后完成成品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使用传送带的生产相比,更适合产品数量经常变更、需要经常改变产品种类的多品种少批量生产。

  松下电器产业在2001财年(2001年4月~2002年3月)联合结算中出现了43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7亿元)的亏损,这一数字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后来推出了截止2003财年的经营重建计划“创生21计划”。在以“破坏与创造”为主题的这一计划中,松下电器产业将通过单元生产实现的即时(Just in Time)化、生产弹性化、工人多技能化视为重振产品制造雄风的关键因素。除松下电器产业外,NEC、三洋电机等为数不少的企业都采取了单元生产方式,以此作为保持日本国内生产基地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到中国发展必能稳操胜券?

  从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决定选择上海作为进入地区。因为大企业这样做,小企业虽有担忧无奈也不得不紧跟其后。留在日本国内的生产基地只好通过单元生产方式以区别于中国。这是多数企业所信奉的到中国发展的成功模式。实际上,多数企业也确实打算按照这种模式去实践一番。

  然而,却有专家对这种动向提出了“异议”。对中小企业到中国发展进行援助的民间工业园“Techno Center”代表干事、Moritex香港董事长石井次郎就是其中的一员。

  石井次郎在香港居住了23年,并在89年的六四事件之后进入了中国市场。多年的经历使他断言,“想在中国市场赚钱非常困难”。就连进军上海进而拿下中国市场的做法,也遭到了石井次郎的否定。

  日本机械出口组合(JMC)香港事务所所长船矢祐二也对这种动向表示担忧。“在到中国当地发展的日资企业中,有许多凭借出口获得了成功,但在中国国内成功地开展销售业务的则极少。这是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极为严酷的市场”(船矢)。现在却有许多日本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制定明确的策略就打算到中国去销售自己的产品。

  对于日本企业到中国发展,通常人们认为“如果是大企业还是可能的,中小企业则很困难”,但长期在伊藤忠商事从事中国业务、目前在香港投资公司担任顾问的上山道夫却认为“实际上恰恰相反”。他指出,“比起大企业,中小企业成功的概率反而更高”。

  还有人对通过单元生产突出日本国内生产特色的思路提出了质疑。例如,Moritex香港董事总经理植田彻就指出,“正因为是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多品种少批量产品,反而更适合在中国生产”。如果在中国也可以通过先进的单元生产实现多品种少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目前日本企业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国内国外有别的战略则将被彻底否定。

  日本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让我们下回为您分析。(记者:鹤原 吉郎)

作者:资料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贴: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3)第三部分 投资地区: 上海就一定比深圳好? 海归论坛 2003-7-23 周三, 23:51
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2)--第二部分 销售策略:快速抢占中国市场才... 海归论坛 2003-7-17 周四, 22:23
【日经BP社报道】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1-6 海归论坛 2004-1-15 周四, 21:43
转贴:日本企业进军中国的种种误区,第四部分 生产方式:能够生产的仅是量产品... 海归论坛 2003-7-23 周三, 23:52
ZT: 中国棺木业进军美国殡葬市场 海归论坛 2005-7-13 周三, 04:42
[转帖]移民局新措施,企业家也可申请国家利益豁免(NIW) 投资移民 2011-12-22 周四, 20:52
CDM系列:首富盖茨创立基金4亿欧元进军中国碳交易市场(转帖) 海归主坛 2008-4-02 周三, 18:21
[转帖]引起日本举国震惊的帖子(转) 海归论坛 2006-7-26 周三, 11:0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资料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