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周恩来曾是一代人的偶像,但今天看起来怎么象皮条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周恩来曾是一代人的偶像,但今天看起来怎么象皮条客?   
叮咚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加入时间: 2004/12/31
文章: 229

海归分: 50653





文章标题: 周恩来曾是一代人的偶像,但今天看起来怎么象皮条客? (1570 reads)      时间: 2005-8-09 周二, 04:54   

作者:叮咚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1965年原国民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带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中国. 李宗仁是国民党桂系的首脑,而且据说也是美国极力支持的所谓中共及蒋介石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所以他的回归,不但是对台湾蒋介石政权的一大打击,也是对美国及其扶持一个民主中国政权的企图的一大打击. 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回国后不久就在1966年3月,身患晚期乳腺癌而逝世。在这种情况下, 李宗仁很伤心,精神不振.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及他的部下就开始为李宗仁物色老婆,大陆媒体是这样报导的:"国家统战部乃至周总理都很关心遭遇丧妻之痛的李宗仁。在组织的安排下, 60多位女士的照片资料摆在了李宗仁的面前,但都被李宗仁一一拒绝,唯独一个叫胡友松的女孩子让李宗仁产生了好感."
看到这里我就已经很愤怒了, 你为别人找老婆是很好,但以李宗仁七十多岁的年纪,最多找个四十多岁的有生活经验的人已很适合了,为什么一定要找个年轻的女孩子? 这位胡友松小姐当时是只有27岁, 当时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她人长得漂亮,气质好.但是恐怕统战部找上她的原因不只于此. 我们来看看她的身世, 她的母亲是解放前国人皆知的影后胡蝶.胡蝶能当上影后,并且受到当时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追求,样子肯定是很漂亮的.而胡友松据说也很漂亮. 这里要提一下, 按年龄推算, 胡出生的日期应当是1939年, 而据说戴笠与胡蝶同居是1941年以后,所以胡友松按理应该不是戴的女儿. 但是胡友松却一直不知道生父是谁. 胡蝶也告诉她她没有父亲.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抗战期间, 假造出生日期并不难. 何况胡蝶与戴笠二人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在这些证件上做手脚是可能的. 胡蝶据说并不情愿与戴笠同居,而戴笠的身份和地位也不适合有一个私生女,再加上他仇家颇多, 是否因此而修改出生日期,让人以为胡友松不是她的女儿? 反正当胡友松6岁的时候, 她母亲就将她送给了旧军阀张宗昌的九姨太(沈文芝)做养女。

有一种说法是若梅从小随胡蝶在南京和上海长大,6岁时因患湿疹(黄孢疮),医生建议她到北方生活,适逢军阀张宗昌暴毙济南火车站后,姨太太沈文芝逃至南京当家庭教师,胡蝶便委托其带若梅到北方定居。张宗昌暴尸山东后,沈姨太一直带着小若梅(胡的小名)住在南京一家饭店里,后来又迁到北京。在小若梅的记忆里,除了持枪横行的可怕的士兵外,就是养母的凶狠虐待。

1949年胡蝶去了香港.但是 1951年胡蝶曾到北京接若梅回香港,但养母不同意,只好作罢(这里又是有一些疑点:以当时盘查之严, 以胡蝶的名气,以她和戴笠的关系. 她怎么可能跑得回北京? 她当时的样子为众人所知,即使是易容也很难混得回北京. 而且胡友松的养母不同意,胡蝶就没有办法带走自已的女儿了? ). 胡蝶无奈而去,临走前交给沈文芝一个装满首饰的手提箱,嘱咐其供若梅上大学。可惜沈文芝挥霍成性,若梅中学毕业时,箱子已是空空如也。上中学时,若梅的生活非常艰难,便自取友松为名,勉励自己能像松柏那样坚强。1959年20岁时,以胡友松之名毕业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 随著年龄的增长,友松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一颦一笑间流露出万种风情。友松於医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结核病医院(积水潭医院),做护士,后又调到北京复兴医院。此时正处於文化大革命前期,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友松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女儿,在单位被“另眼相看”,而养母沈文芝终在文革中暴露身份,抑郁而终。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由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出身,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承认。

为此,胡友松十分苦闷,她天天盼望着能改变这种境况。当有人最初向胡友松介绍李宗仁的时候,并未讲要她嫁给李宗仁,而是问她想不想换个工作。胡友松一听能换工作自然喜出望外。来人便说道: “有一个人能帮助你。”之后向她索要了一张生活照,并安排她与李宗仁见面。这里又有一个疑问, 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当时的习惯,以李宗仁的身份, 统战部的那些人在帮李宗仁找对象前肯定会查这些女人的背景. 胡友松连自已的父亲也不知道是谁, 医院里的人却在传她是国民党高官的女儿(这里的高官很可能传的就是戴笠).这些传言统战部的人不可能不了解. 而追查她的那位军阀姨太太养母沈文芝的背景也决不会很难. 这样的话, 统战部的人极可能是知道她是胡蝶的女儿了. 既然统战部知道她的身份,又让程思远这样有分量的人带她去见李宗仁. 可见统战部在提供照片给李宗仁看的时候, 很可能已告诉他胡友松的身份(以李宗仁的身份, 为防止他猜疑, 统战部肯定会透露这些照片上的人的身份及家庭资料给他的. 所以李宗仁才会在60多张照片中一下子看中了胡友松.

胡蝶在三四十年代是红遍中国的影星,很多要人都追求她. 当时张学良失去东北也被人作诗说他只顾与胡蝶跳舞. 在这种情况下, 李宗仁一下子认定胡友松也就是必然的了. 反过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失意的政客,回到一个政权的手中, 而这个政权这个制度又是以严密的监控而著名的. 在这种情况下, 有关人员向你提供的照片中有一个年纪明显不相称的女孩, 而且她的母亲又是当年很多人包括李宗仁自已可能仰慕的影星,结合这些想一下, 见多识广的李宗仁心中很可能就会意识到这个女孩是故意"推荐"给自已的. 自已不要可能不行. 李宗仁在1924年任桂平县管带时娶前妻郭德洁, 此后尽管权势不断上升,但是历经41年都没有换妻子和纳妾. 想来并不是好色之徒, 而且有关的文章中说李宗仁跑回中国大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郭德洁在美国时就被确诊患上了晚期乳腺癌,只剩下了8个月的生命,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回广西老家。

一生钟爱郭德洁的李宗仁为满足爱妻的要求,时日无多的他决定不再犹豫回到了祖国。怎么会在晚年爱妻刚死不久就突然间看上了一个年纪可以作自已孙女的女孩? 看来只有政治因素可以解释了.在这里还有一点是要强调的, 由于李宗仁的身份, 大陆方面不可能以出身平民的女子相配, 为表示对他的尊重, 上面主导这件事的人很可能就对统战部提出了找一个年轻的而且出身名门的女子. 在这种情况下, 统战部就找到了年轻漂亮,母亲是著名影星而这种出身又反而令她处于困境的胡友松. 说得不好听一点, 找上胡友松早就是有意而为之的.这种情况下, 胡友松回忆说,当程思远带她走进李宗仁的住所时,胡友松不禁一怔,原来在她的心目中,李宗仁定是一位威风凛凛、身材高大的英雄,而眼前的李宗仁身高只有 1.7米左右,“是一个标准的南方人”,给胡友松的感觉既有一种军人气质,又不失儒雅和善。


李宗仁带着胡友松参观了每一个房间,问她喜欢不喜欢这里,并留胡友松吃了晚饭。吃饭时,李宗仁不住地给她夹菜,并问她“愿不愿意到这里工作”,胡友松十分高兴地答应了。晚饭后,李宗仁用轿车将胡友松送回了家。从李公馆回去后,胡友松才明白这次见面的真正目的,李宗仁对这个落落大方、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一见倾心(如前面所述,这种倾心既可以表现为对胡友松美貌的赏识,亦可以表示李宗仁对一种刻意安排的主动接受以表示忠于某个政权). 周恩来也支持这桩婚姻.这也是让我对周的人格表示失望的原因,从统战工作上来说他可能是尽责的(尽管这里面这种统战是否对李宗仁带有强迫性质,这种尽责是否扭曲了中共与李宗仁原本可建立的正常的合作关系,是很容易引起疑问的). 但是从个人的人格来说, 对于这样一件明显利用了弱势女子的困境,对一个年轻女子明显不利的婚姻安排.从开始挑选对象到最后表态, 周恩来居然都不作一点反对或要求重新考虑的表示.这说明了他的所谓党性压过了正常人应有的人性.但是李宗仁和胡友松一个年过古稀,一个风华正茂,婚事的关键在于胡友松。当胡友松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头一炸,她要求考虑半个月。

能够照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里需要提一下, 在建国时胡友松的年纪大约是十岁, 而在此前国民党统治期间的宣传中李宗仁当然是一位抗战的英雄,但是在建国后,大陆的宣传一向是把李宗仁作为内战战犯的一员来宣传的,所以从建国后到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前这段期间胡友松是否仍认为李宗仁是英雄是很让人怀疑的.但是李宗仁回到大陆后,不用说,当时的宣传肯定又会重新提起台儿庄战役等抗日事迹, 而在找到胡友松去李宗仁家后,肯定也有一些有关人员不断向她称赞李宗仁,从这点来看,这个弱女子的是非标准完全受到了别人的操纵,这也是时代的可悲),但李宗仁已经74岁了,还有几年寿命尚不可知,如果成为他的妻子虽然生活上再也不用发愁,但将来的日子怎么办?胡友松陷入了深深的犹豫。李宗仁并没有给她那么多考虑的时间,刚刚四天他就把胡友松接到了官邸(这里我仍然认为李宗仁并不是真的那么好色, 一副等不及的样子, 他的行动只是用来表示他积极地接受有关组织的安排。但是这种行为在帮助了李宗仁本人稳定与某政权的关系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对胡友松的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李宗仁亦有自私的一面).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胡友松服从了。1968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总部胡同51号李宗仁的官邸结了婚。鉴于当时的文革形势,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请几位党外人士的朋友吃了吃饭。

由于家庭出身, 胡友松并没有结过婚, 恐怕连男朋友也没有过. 因为别人对她的背景都是深有疑虑的,这从她在单位的经历就知道了. 就这样一个27岁的未婚漂亮女子嫁给了一个74岁的老头.胡友松与李宗仁的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政治婚姻,从统战角度上考虑,胡友松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胡友松的选择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所谓高尚的角度,胡用行动来与自已的家庭划清界线,通过服从组织的婚姻安排来表现自已爱党爱国的一面. 从所谓世俗的角度,她希望通过这样就能摆脱建国后十六年也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的青少年时期的不得志甚至是受尽磨难的日子,从此过上一种稳定的生活.胡友松在回忆中说:“当时和李先生结婚,一方面是出于我本身的政治压力,都说我是国民党大军官的女儿,在原单位很压抑。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李先生是历史人物、爱国人士,我很敬佩他(这种让年青女子嫁给爷爷辈的敬佩相信也是有关方面多方教导的结果,而且人们常说的爱国人士并不是指李宗仁的抗日,更像是指李宗仁跑回大陆)。”但是她的愿望并没有如愿以偿.处于文革的社会上对胡友松有不一样的看法,大多数人以为她贪财,说李宗仁带回许多的美元钞票、金银财宝。

另一些人认为李宗仁是原国民政府的代总统,回国后又娶了比自己小48岁的胡友松,这是反革命加走资派的罪行(从某种角度看,这些革命群众确实比周恩来更有一些人性)。虽然周恩来明令禁止冲击李宗仁,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北大红卫兵还是逮着机会冲进了李府。但是当时的学生其实还是傻乎乎的,问了好多历史问题,挺满意的就走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周恩来一知道这件事马上把他们转移到了三O一医院特护了一个月,回家后的李宗仁不被允许出门,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而胡友松在这期间只能陪李宗仁下下棋、读读书,自己临摹李宗仁收藏的名人字画打发时间。李宗仁的身体情况伴随着他情绪的低落很快恶化起来,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他是最大的走资派之一,医院不可能给他什么精心的护理,胡友松只能凭借自己的医护本领照料李宗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李宗仁掉眼泪了,他说这一生就只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他妈妈死时,这一次是他觉得活的期限到了(虽然怕死是人之常情, 但是李宗仁掉眼泪是因为他自已将要死而不是胡友松将又过上更艰难的生活, 这又体现了李的自私)。

1969年1月29日下午12时50 分,李宗仁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对胡友松说的最后的话是:每年清明别忘了给我扫扫墓,让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对这一点我是无话可说的, 李宗仁如果说上那么一句"我走后你就改嫁吧"之类的话语还多少有点人性, 他说上这句话,只会让人感到混帐)。在李宗仁的谢世之际,正是“四人帮”的恶行之时,当他的骨灰放入八宝山公墓不久,她作为李宗仁少夫人的身份也跟着结束了,很快被赶出李府、隔离审查了起来。一天,公安人员敲开了她一再搬迁的房门,勒令她马上离开北京,去湖北五七干校劳动接受改造,改造她的资产阶级思想,认清自己为什么要嫁给国民党二号战犯的人生观(本来这些公安人员是应该去找周恩来领导下的统战部的, 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将一个27岁的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女子改造成愿嫁给74岁老头的)。胡友松回忆,这干校是一处地图上找不到的鄂西北隅境偏远地方沙洋农场。当时专门在这里改造全国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的重点统战对象。对外的代号是“1357”。由于李宗仁的原配李秀文要回归祖国,而为了统战需要,她又被匆匆调回北京(如果是真心搞统战,为什么不早一点找人来医治李宗仁,为什么不好好对待李宗仁的第三任妻子胡友松? 可见统战都是给外界看的表面文章,把人引回国后就是另一种做法了)。等她再回到北京,组织上安排她当了工人,之后又把她调入了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胡友松为了避人耳目改名叫王曦,一个晨曦的曦字让她觉得自己还有光明。80年代初在李宗仁离开十多年后,胡友松又结了一次婚,但这次婚姻并不幸福,她很快又离了婚(以她当时的李宗仁夫人的身份, 再结一次婚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尽管我不知道他们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但我总认为即使婚姻持续下去,男方仍会受到胡友松"李宗仁夫人"的身份困扰,说白了, 胡与李的荒唐的婚姻是注定要拖累她一生的)。


1998年山东省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通过报纸线索找到了胡友松,他们对胡友松说山东是她的娘家,胡友松听了十分感动。那几年没有人关心她跟她说话,她也没有亲戚朋友,这一句“娘家人”感动得她要掉眼泪(这其实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她母亲胡蝶在89年才去世. 这恐怕意味着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末,她和她母亲都再没有机会见面联系,其实胡与李的婚姻在六十年代末轰动一时,消息在国际上也广为传播, 胡蝶应该也知道这个情况的,但是当时处于人生最高地位的胡友松却没有或无法与胡蝶联系, 可见做被统战者的太太的权利实际上仍是受限在帮助统战上, 真正的人身权利很少. 八十年代后出国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胡的身份,托人送封信给她母亲也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从我找到的所有相关报道里面并没有提到有关的事情,这可能说明了两种可能性,一,胡友松因其母亲的经历拖累其一生,已决心不再与她联系.二,胡想联系,但是有关部门警告或拒绝她与她母亲联系. 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它都反映了政治对人性的摧残)。

在最后,我还要提一下, 当初在李宗仁再婚的问题上, 李宗仁的前秘书, 他回国的促成者程思远和统战部的人把这件事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听完汇报后说,他们两人一定要名正言顺地登记结婚。周恩来的批示可以理解为: 一,为胡友松着想, 给她一个名份. 二, 防止外界对中共及李宗仁的批评, 防止别人说中共强行给了李宗仁一个年青女子而暗中监视他或说李宗仁为老不尊与一个年轻女子同居. 但是在我看来, 这个名正言顺的婚姻对于胡友松来说恐怕是害处多于好处. 要是当时胡友松只与李宗仁同居,虽然在文革时会因为没有"李宗仁夫人"的名头保护而多吃上很多苦头(事实上这种名头还带来了很多灾难),但是十年文革后, 她还只有37岁, 年纪还不是很大,还有机会再找一个好男人来开始一段快乐的婚姻.但是一旦成为了"李宗仁夫人",她就永远被这个名头所害了. 首先,有着李宗仁夫人的名头,求爱的人会想着她可能从李宗仁那里得到不少钱.爱她的钱恐怕会多于爱她本人. 其次,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自已的妻子总被称为别人的爱人. 再次,她有着李夫人的名头, 有关的部门会一直紧盯着她,有什么事件都会找她去做统战工作, 有那个男人可以承受自已的妻子经常被找去介绍"与前夫的快乐生活?" 最后,她有着李夫人的名头,其行动就永远受到限制, 出国就不太可能,离开中国这片伤心地的可能性就小.而这个李夫人的名头也将从思想上约束她,让她的一言一行都去合乎这个标准. 这实际上让一个还有可能获得第二春的生命永远约束在一个"未亡人"的身份上.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在陪同胡友松凭瞻李宗仁的故居过程中,一位大陆的记者曾好奇地询问:“在那文革逆境中,李宗仁先生对自己选择的回归是否有过后悔?” 她未加可否地回答道:“那时,他只是替朋友担心。一是为共产党中的朋友担心,他曾很久不见周总理了;二是为旧同事关心,与他来往的部属旧友都被揪斗不再来往了。不过有一次,德公提到了郭德洁,他说:“要是郭德洁活到现在,可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罪啊!”“至于他自己呢,德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私下说的:『也许回来不是时候。我自己选上的道路,我是要走下去的。』他认为自己已经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了。”胡友松这才直言回答。从这看来,李宗仁自已心中也曾后悔回到大陆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在其它人身上出现过. 陈景润得病后,就闪电式地与一个护士结了婚. 我的一位朋友曾与我讨论这件事,他就说了一句话:"这算是什么婚姻,还不是上面安排的?" 而最近杨振宁与翁帆和婚姻,也曾有人怀疑是上面的安排. 不管真相如何,我相信以杨振宁的人格, 在他而言,恐怕是很乐于接受这种老少配的. 如果说不乐意,恐怕更有可能是对翁帆来说.

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年青时曾经在广东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据说他年老时曾想找一位广东的夫人. 有关意愿传达给中国方面后,有关方面很重视,找了一个与胡志明相识的老大姐去张罗这件事,搜集了很多女士的照片(又是这样,让我想起了林少果选妃).据说胡志明对所选的对象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越南党内的高层干部们知道后很不满意, 坚决反对, 认为中国是借机打入越共进而控制越南.结果胡志明最终还是找不到一位中国夫人. 越共高干们当时这样做的危险还是很大的,因为当时是五六十年代,越共在抗美中正需要中共的帮助. 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在这种所谓民族性的问题上让步. 其实什么民不民族性的问题我是根本不在意的,我所在意的是胡志明当时年纪已大了,过了几年就去世了,如果他当时真的找了一位中国夫人. 这位夫人过了几年还不是胡友松一般的下场? 而且我相信她更不可能有第二次婚姻. 我对越共没有一点儿的好感. 但是越南"民族卫士"们的这次举动间接又保护了一位女士或女孩的一生, 在这一点上我是万分感激的.

永远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伟大人物, 在他们要你们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贡献自已的青春或身体给一个老头前,先从自已的角度去想问题. 这就是我对所有女士或女孩的建议.



周恩来亲自关怀 李宗仁娶娇美少妻度晚年

1965年7月,曾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回国。8个月后,郭德洁因乳癌发作病逝。

1966年7月26日,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76岁的李宗仁与27岁的胡友松结婚。胡友松陪伴李宗仁度过了他晚年最后的时光。

恩爱的老夫少妻

李宗仁自从与胡友松结婚以后,精神似乎比以前焕发了许多。

年过七旬又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李宗仁对胡友松疼爱有加。平时每天吃饭,他总是征求胡友松的意见,问胡友松喜欢吃什么,然后就吩咐厨师做什么。

李宗仁对胡友松的关心真可谓无微不至。刚刚结婚时,胡友松从北戴河度蜜月回来后受凉肚子疼。到医院去做检查,医生说肚子里有蛔虫,处方开了4两南瓜籽。回家后,李宗仁亲自帮她磕,看着她吃。当天晚上,胡友松躺在床上,李宗仁就边讲故事给她听,边为她瞌瓜子,听着听着胡友松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胡友松一觉醒来,发现德公仍未起床,她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德公平时就有早起的习惯,今天这是?突然她看见桌子上的果盘里盛满了磕好的南瓜子。原来,胡友松睡觉后,德公一直等到为她磕完南瓜子后才休息。




李宗仁与胡友松



看到仍在熟睡的丈夫,一阵爱怜和感激之情涌入胡友松的心中。

胡友松自幼受养母虐待,患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平时喜欢安静,尤其是夜里,只要一有什么声响就睡不着觉。由于年岁大了,李宗仁的睡眠时间较少,他每天起得很早,天还不亮就起床。每当这时,他恐怕惊醒了胡友松,就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有时李宗仁半夜里倒开水也总是光着脚,怕惊醒了年轻的爱妻。李宗仁告诉胡友松,他的这一点与蒋介石倒有几分相似,据说蒋介石每天凌晨4点即起,为了不惊醒他的爱妻宋美龄,他总是拿着手电筒,光着脚去洗漱。胡友松听了,风趣地取笑他说:“真是想不到,你们这些大人物竟是这样地关心女人,这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李宗仁听了笑着自嘲道:“自古英雄爱美人嘛!”

夏天,胡友松最怕蚊子叮咬,晚上睡觉,李宗仁经常在夜间起来为胡友松驱赶蚊子,有时当他发现胡友松被蚊子叮咬了,就用唾液给她抹。胡友松问他哪里来的这个偏方,李宗仁说,这是过去在行军打仗时积累的经验,过去条件艰苦,没有蚊子药,咬伤后就用唾液抹,效果非常好。李宗仁的这个“秘方”还真的十分灵验,直到现在胡友松有时找不到风油精或清凉油时,还偶尔用这个偏方。

患病

1968年8月初的一天,李宗仁突然大便出血。起初,李宗仁并没有把它当回事,以为是痔疮出血。但谁知早晨的出血刚刚止住,晚上又大量出血不止,且伴有发烧,大有不能支撑之势。见到这种情况,胡友松十分害怕,赶忙给尹冰彦挂了电话,李宗仁很快就被送到了北京医院。

尹冰彦找到了医院领导,并将李宗仁的病情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在总理的关照下,李宗仁被作为重点病人,住进了医院的高干病房。

入院后。专家为李宗仁做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是患了直肠癌。当检验报告出来的时候,一直等候在窗口旁边的胡友松不禁泪流满面。她只感到天旋地转,脑子里一片空白。她跌跌撞撞地走出化验室走廊,不知是怎么到的病房,来到病房门前,她才止住脚步。这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掏出手绢擦干脸上的泪痕,站在走廊里强作镇静了一会儿,才推门走进病房。

躺在病床上的李宗仁,头发稀疏、面色苍白。胡友松走到李宗仁的病榻旁,李宗仁看见胡友松眼圈有些红肿,已经明白了几分。于是强作精神问道:“友松,我得的是什么病?”胡友松怔了一下,眼泪禁不住又涌了出来,看到这一情形,李宗仁十分平静地说:“你不说,我也明白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是78岁的人了,什么病都会得的。”听了这话,胡友松哭得更伤心了……

李宗仁被确诊癌症的消息很快被通知给尹冰彦、程思远等,并由中央统战部汇报给了周总理,总理了解了李宗仁的病情后,作出指示:早手术比晚手术好,做比不做好。

知道总理对自己病情如此关心,并作出指示,李宗仁十分感动,他对胡友松说:“我能回国,多亏了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受到保护,也多亏了总理;现在患了绝症,总理还专门作出指示,真是对我莫大的关怀啊!想我这一生也许该到头了,德洁就是患癌症去世的,想不到,我又患了这种病;我活到了这把年纪,死不足惜,只是友松你以后可怎么办呢……”说到这里,胡友松早已泣不成声,哭成了泪人儿一般。

这时尹冰彦和程思远来了,他们两人可以说都是李宗仁十分信得过的人。尹、程见李宗仁和胡友松都在难受,连忙宽慰他们说:“不要担心,有了总理的指示,我们可以让医院一流的专家为德公做手术。许德珩先生患的也是肠癌,也做了手术,非常成功,到现在身体也很好。”

听了尹冰彦和程思远的一番劝告,李宗仁和胡友松逐渐平静下来。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北京医院组织有名的肿瘤大夫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并很快拟定出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案确定后又报给了周总理作了最后核定。

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手术非常顺利,病灶被成功切除。李宗仁的身体很快便得到了恢复,不到一个星期,便可以下床了。

一直陪护在侧的胡友松看到丈夫恢复得这么快,心情自然十分愉悦,李宗仁也倍感振奋,于是便下床多活动了几次。可由于活动量过大,又造成了伤口感染。这一感染,害得李宗仁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住院也延长了半个月的时间。9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李宗仁终于康复出院了。



为了让李宗仁换一个新的环境,得到更好的休养,早在出院之前,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就为李宗仁调换了住所和服务人员。新家在北总布胡同14号,解放前,这栋房子是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公馆。新中国成立后,由原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龙云居住。龙云去世后,其夫人顾映秋仍住在这里。“文化大革命”前夕,顾映秋去世,这栋房子就空闲起来。

大病初愈,又乔迁新居。李宗仁心情好久没像这样高兴了。

眼看国庆节就要到了,9月29日,李宗仁在家中收到了国务院送来的两张请柬。这是以周总理的名义发来的请柬,一张请柬的内容是让李宗仁9月30日下午6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的国宴。另一张是请李宗仁到天安门城楼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活动。

看到这两张请柬,李宗仁十分高兴。因为这是国家给他的无尚荣耀啊!对于此,胡友松倒是十分担心,她担心李宗仁身体受不了。于是关切地对李宗仁说:“德公,这两场活动,您就别参加了,我们让人把您的身体情况向总理说清楚就是了。”

“万万不可,总理请的,我一定要去。”李宗仁态度坚决。

胡友松还是不放心,忙给医院挂了电话,问大夫能不能去。大夫回答说能去。

9月30日晚,李宗仁如期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晚宴,但不到两个小时,就感到腹腔疼痛、浑身发冷,只好提前回家。

第二天,李宗仁没能出席天安门观礼活动,而是再度被送进了医院。

关于李宗仁赴宴这件事,日后周恩来总理曾对程思远说:“当时发给李先生两张请柬,一是出席宴会,一是上天安门。我的意思是要他不参加国宴而上天安门城楼亮一下相,即回家休息。但这一决定没有能够贯彻下去,以致出事。”

最后的日子

1968年10月1日,正当举国上下欢度国庆的美好时刻,李宗仁却被送进了北京医院,并且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这次住院,医院又组织医疗小组对李宗仁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经过两次手术,直肠癌变已被切除,且未见复发现象,但由于他多年患有肺气肿,心脏已呈现出衰竭迹象,体虚十分严重。诊断后,有人建议请中医国手开方医治,但此时的李宗仁已78岁高龄,且体虚不受补,中医也束手无策,只好开了些平稳的药方,收效甚微。

李宗仁住进了医院,胡友松随即进院陪护,由于当时浓厚的政治氛围,加上李宗仁住的是高干病房,胡友松作为病人家属却不能在病室陪住,只好与其他高干病房的陪护家属同住一间宿舍。由于李宗仁的身份和胡友松的出身特殊,宿舍里的人都对她报以白眼,这使得胡友松异常苦恼。

过了一段时间,胡友松终于被挤出了宿舍,被安排在一间废旧的澡堂里。每天提水、喂饭、翻身、熬夜,时间不长就把胡友松累得疲惫不堪,刚刚30岁出头的女性,却形容憔悴,过早地呈现出衰老之相。

看到胡友松这个样子,尹冰彦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量,并征得李宗仁同意,决定让郭德洁的一个侄子郭嘉兴来北京医院陪护。接到消息后,郭嘉兴很快从桂林赴北京。郭嘉兴到医院后,胡友松便回家休息。

那年,北京的冬天冷得出奇,就连那些常青树也在寒风中没了精神。北总布胡同14号的小楼里,胡友松一个人在家里掰着指头,一天天地算着日子。转眼间快到元旦了。

这天,她起床后正准备骑车去医院。刘秘书突然送来了一封李宗仁捎来的信,信封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请面交内人胡友松收启。

胡友松心里一阵高兴,她看出这是德公的字迹。忙打开信封,信的内容是:

友松,你好:

后天是元旦,请你拿出二十块钱交老牛购买酒菜,藉以欢度新年,我的病也日渐转好,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日后面谈。勤手启

看完这封信,胡友松又是高兴又是感动,高兴的是德公的病已见好转;感动的是德公在病中还惦念着她,安排得这么周到。多么好的一个德公啊,政治上是枭雄,战场上是英雄,想不到对待自己年轻的夫人又是这么的一腔侠骨柔肠!想到这里,胡友松的眼圈禁不住湿润起来。



这段时间,胡友松虽然人不在医院,但心却在医院里。她几乎一天一个电话询问病情,自己独处的时候,还不停地在心中祈祷,请神灵保佑她的丈夫能早日康复。

医院的日子真是难熬。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郭嘉兴的悉心照料下,经过两个多月,李宗仁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精神和体力也渐渐得到了恢复。这段时间,李宗仁的病的确日渐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没有持续多久。

1969年1月21日这天,李宗仁忽然感觉自己好长时间没有洗澡了,于是在征得大夫和护士的同意后,他让郭嘉兴帮助在卫生间里擦了个澡。由于当时的暖气过热,李宗仁洗澡后便让郭嘉兴打开窗子透了透气,结果却一不小心因此受凉感冒了。

虽然经过及时的诊治,但药物和针剂终究没有能控制住这场感冒。3天之后,转为肺炎。回家休息不到半个月的胡友松又被叫到了医院。经过反反复复的各种病变,此时的李宗仁已像一台衰老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十分衰弱。

1969年1月29日,李宗仁这位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其实早在十几天前,李宗仁已经意识到自已将不久于人世,他把胡友松和尹冰彦叫到自己身边交待了一些后事。他躺在病榻上,面庞消瘦,神智倒是十分清醒。他对胡友松和尹冰彦说:“我的日子不会再有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是了却我一件最大的心愿……回来以后,本想在台湾问题上做些工作,我的那些想法曾对你们讲过,还没来得及向总理提出,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台湾是要统一的,可惜我看不见了。这是我没有了却的一桩心事。那些书(指李带回的很多线装书,如《二十四史》、《四库备要》等等)送给广西图书馆,书画送给政府。还有几瓶酒,我想把它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

李宗仁所说的那几瓶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其中大部分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已存放了200多年。这些酒仅在李宗仁的手里就存放了几十年,历经两个世纪,几易主人,酒瓶上贴满了历代专家和收藏者的签字和标签。这些酒中,有两瓶是解放前华东大企业家杨树诚所送,当时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为了庆祝胜利,杨树诚便把英国友人送给自己的两瓶威士忌送给了李宗仁,另外几瓶是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副总统时,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所赠。这些酒由外国流传到中国不知经历了多少名人之手,李宗仁去美国时也没忘带上它,从美国回归祖国时,又把它们带了回来,几十年来,李宗仁和郭德洁把它们视为家珍,一直没有舍得品尝。临终之时,李宗仁想着把这些酒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足见他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交待完这些后事,李宗仁又单独对胡友松说:“若梅,我已是78岁的人了,想我

这一生历经各种变局,今天又能死在自己的国家,也算是十分幸运了。”

听了这些话,胡友松泣不成声地拉着李宗仁的手说:“德公,你不会死,你不能死,没有了你让我可怎么办?”

“是啊!”此时李宗仁已是老泪纵横,他断断续续地接着说:“……我是个军人,我这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我的母亲去世,再一次就是今天……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很多,你的脾气不好,今后一定要改一改,凡事要忍耐一些。”

李宗仁继续说:“关于我的遗产问题,我这个人一生不爱财,也没留下什么积蓄,国家给的钱要全部上交国家。我个人有两笔钱,一笔存在香港的何柏林先生那里;一笔在德洁的弟弟郭德风那里,他在瑞士开饭馆。日后你如果需要用钱,可以写信找何柏林,何柏林曾当过我的军需处长,为人忠厚,他会帮助你的。另外还有我收藏的那些字画,这都是捐给国家后剩下的一些,你把它交给国家的文化部门。我们结婚的日子虽然很短,可你毕竟是我的妻子,我走了以后,我个人从国外带回的私款归你支配。我的那尊半身铜像,你要把它保存起来,那是我当选副总统时越南主席胡志明送的,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一件礼物,还有那只欧米茄金表,也交由你保存,留作纪念,那是瑞士钟表公司厂庆100周年时特制赠送给各国元首的,一共生产了100块,这是其中之一,也十分珍贵。另外,德洁逝世留下一箱手饰这个也留给你……我去了以后,没有别的要求,只要记得清明节别忘了给我扫墓,让世人知道,李宗仁还有这么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听着李宗仁的临终叮嘱,胡友松一边流泪,一边不住地点头。

1月25日,李宗仁的肺炎再度复发。1月30日上午,他的心跳非常衰弱,只能使用振搏器帮助呼吸。

1969年1月30日午夜的钟声刚刚响过,时针指向凌晨零时50分,李宗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作者:叮咚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 结婚九年,他们是一对恩爱幸福的夫妻。可是,当婚姻生活平淡下来后,他开... 海归茶馆 2005-9-15 周四, 12:15
海石:【贝加尔湖畔】,感恩节快乐! 高山流水 2016-11-25 周五, 10:10
奇异恩典 Amazing Grace 中文版 高山流水 2016-10-30 周日, 18:54
周恩来去世,谢静宜高兴异常 兴奋得敲锣打鼓(图) 海归茶馆 2016-10-27 周四, 16:43
[转帖]今生闻佛断凡根,一世修成报佛恩(下) 生活风情 2016-9-22 周四, 14:10
[转帖]今生闻佛断凡根,一世修成报佛恩(上) 生活风情 2016-9-18 周日, 13:51
[转帖]慈悲喜舍是本源 除恶修善报佛恩(下) 生活风情 2016-6-24 周五, 17:51
[转帖]慈悲喜舍是本源 除恶修善报佛恩(上) 生活风情 2016-6-21 周二, 12:0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叮咚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周恩来曾是一代人的偶像,但今天看起来怎么象皮条客? -- 叮咚 - (13409 Byte) 2005-8-09 周二, 04:54 (157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