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闲聊] 这个《格调》, 真够烦人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闲聊] 这个《格调》, 真够烦人的!   
小泡泡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加入时间: 2006/01/19
文章: 4007

海归分: 461040





文章标题: [闲聊] 这个《格调》, 真够烦人的! (3284 reads)      时间: 2008-2-14 周四, 18:26
  

作者:小泡泡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因为”装“忽然间成了时尚,为了走在时尚的前列,我又复习了一遍《格调》。刚看到第二章,就想开骂,骂这个莫名其妙的英国佬保罗·福塞尔,动不动把英国口味挂在嘴边,一副没落贵族孤芳自赏的小样儿!赫赫,单凭这一点,熟悉这本书的人已经知道,我本人大概属于哪个等级。

根据书中所描述的情况,贫民阶层和看不见的上层阶级,都有着我行我素的朴实劲儿,最惹人厌烦的就是那帮拿腔作势的中产阶级。总是忙着与贫民阶层划清界限,同时又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同。他们在行为举止和生活品位方面,极力模仿,拼命向上层阶级靠拢。可是在保罗·福塞尔锐利的眼中,却处处露出破绽,暴露出贫寒出身的秘密。而痛斥此书观点,拒绝承认社会等级的人,也是中产阶级居多。其实我很理解他们,美国社会总的来说,是机会均等的,白手起家的人到处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美国式梦想,是多少代人的共识。现在你福塞尔写一本书,居然说什么 "阶级烙印" 在出生时就注定了,怎么努力改变也是徒劳。把大家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统统一笔抹杀,呸,算老几?!

可是,保罗·福塞尔并非英国佬。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出生在加州,却痛恨那里贫瘠的文化。按照他自己的划分方式,他出身于中上层家庭,曾参加二战,在哈佛完成学业。让他获得荣誉的,不是这本《格调》,而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其实他应当算是严肃的学者,作品大多关于文学和战争。这本 “生活指南”,虽然造就了他的大众名声,却并不能为他的学术生涯增添多少光彩。他曾承认,这本书是为了好玩写的,并不能太当真。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和尴尬,在第一章交待过,因为美国人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人人平等,公众看不到,也不愿意看到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差别。可是很多学者都指出了社会差别。作者认为,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明社会等级的存在,比如说,

" 谁若对这个国家的等级意识仍将信将疑的话,就应该去听听一位失去儿子的劳动阶层父亲的直白:“我心里很苦,真的。敢用你那该死的美元打赌,我心里很苦。正是像我们这样的人,为这个国家捐出了自己的孩子。那些商人,他们经营这个国家,并从里头大把地挣钞票。那些上过大学的人,那些大学教授,他们去华盛顿告诉政府该怎么怎么做?但他们的儿子,他们并没有在沼泽里死掉,我说在越南。先生,他们没有。” "

作者认为社会等级显然存在,并且暗示,社会等级应当存在。就像有美貌的人,相貌平庸的人,也有丑陋的人一样。可是怎样划分美国社会等级,学者们见仁见智。作者因为某种动机,也许是开玩笑,试图从行为举止和生活品位方面,来对社会各个阶层做一番比较,以证明社会等级不仅存在,而且即使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很容易表现出来。但由于他所描述的阶层特征太全面太详尽,以至于每个阶层中富有上进心的人士,把此书当成生活指南,以期通过模仿和改进,来与较高的阶层靠拢,却完全不在意作者的警告,他曾引用乔治·奥威尔的说法:

“从经济上说,毫无疑问只有两种等级,富人和穷人。但从社会角度看,有一整个由各种阶层组成的等级制度。每一个等级的成员从各自的童年时代习得的风范和传统不但大相径庭——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他们终其一生都很难改变这些东西。要从一个人出生的等级逃离,从文化意义上讲,非常困难。”

这个效果,恐怕也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

那我们自己呢,在美国社会属于哪一个阶层?在文章的前面,我暗示自己可能属于矫揉造作的中产阶级,可是这样说太抬举自己了。作为外国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非白种人,人家中产阶级接不接受我们是他们中的一员,这点还很成问题。除去宗教和种族的因素,我们家里的油烟味儿,喜欢去亚洲菜场买活鱼来宰杀的习惯,父母大人来探亲时,坚持贴在门口的鲜红的春联,无一不值得中产阶级们怀疑。更不用说浓重的亚洲口音,对60,70年代流行的棒球明星的无知,在社交场合,都让人觉得有点土里土气。

当然,中国人是很聪明勤奋的。对于一些有语言天赋的人们,纯正的英语口音根本不成问题,我们也可以彻底向油煎臭豆腐告别,美国社会的社交明星,高尚的体育赛事,也可以烂熟于胸。可是,当你的中产阶级朋友试图与你的父母交谈,却发现他们对社交礼仪一无所知;当朋友们谈论起小时候得到的圣诞节礼物,而你唯一的记忆只是过年的压岁钱,你小心建立起来的形象,就会立刻面临崩溃的危险。

正如在《格调》中,作者所一直强调的,阶级烙印,在一个人出生时,成长时,已经深深扎根。无论你成年后如何努力,总有一些观察力敏锐的人在一旁冷笑,让你的鱼目混珠的企图,化为乌有。所以,很遗憾,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挤入高尚的等级。

那我们到底应该属于哪一个阶层?

梁实秋在评论鲁迅的时候提出,一个负责任的作家不仅应当批评社会的丑恶,还应当提出改变的意见。用现代一点的说法,不仅要骂,而且要有建设性意见。这点我同意,不管作者的建设性意见究竟会有多大用处,这至少表明一种积极的试图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翻开垃圾给人看,然后就撒手不管了。《格调》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此书的最后一章其实就是他的建设性意见。可惜很多读者都没有注意到,甚至连中文版的译者也不太明白,他在译者前言中说到,“生活品味:社会等级的最后出路,... ...,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保罗·福塞尔写作此书的初衷,也许正是为了这一目的。”。

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社会等级,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然而,就像作者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等级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宣称人人平等的国家,都确确实实地存在,难道人类真的会建立一个神话般的平等国家吗?毕竟,人和人之间本来就存在差别,怎么可能完全平等?果真平等了,人类要求上进的动力又将何去何从呢?既然平等无法真正实现,尽量从法律和社会制度方面,来消除社会等级的不公正,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至于怎样通过熟背几本书,或改变家居格调,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等级,赫赫,就让小资们去琢磨吧。至于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我可不知道,但既然他认同 “从一个人出生的等级逃离,从文化意义上讲,非常困难”,怎么还会希望读者通过自己的书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等级?作者对于逃离等级,自有另一番看法。

《格调》的最后一章,是关于一种另类人 Category X。他们不受阶级标准的制约,也不在乎属于哪个阶层,而是我行我素。这类人多数是艺术家,独立企业人,以及大学教授。作者显然属于这类人,如果他属于任何一个他所描述的阶层,都无法客观地对待这个阶级的问题。就象爱因斯坦曾经说的那样,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跳出这个世界。作者热情洋溢地写道,

" 如果说想象力贫乏,理解力有限的人竭力想钻进中上层社会,那么,那些有着天赋过人的心智和洞察力的精英们则正在奋力摆脱束缚,准备走进另类的行列。只有超然于阶层混乱造成的压抑和焦虑的另类,才是一个真正享有硬币上所允诺的自由的美国人。也只有在另类的世界里,一个美国人才能躲开曾腐蚀了无数人的野心和妒忌。... ... 目前,另类一族的阵营还不够强大。可是,会大起来的,因为许多人尚未意识到他们已接到邀请,他们最终会加入到另类的行列。"

而我们这些在国外的华人,作为外来户,天然具有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的优势。反正我们也不能说真正属于哪个阶层,就让那些所谓的品位,格调,这些肤浅可笑的阶层特征,统统见鬼去吧。你的聪明才智,知识修养,勇敢,自信,坦诚,才是获得别人尊重的真正因素,也是决定是否应当尊重他人的真正标准。如果有谁不尊重这些,反而纠缠于衣服的品牌,家具的式样,文化的差异,赫赫,我认为问题在他,而不在你。

《格调》这本书忽然在中国获得关注,也是值得探讨的事。前面说过,此书打碎了美国人的平等社会的幻觉。而在中国,情况却有点不同。二三十年前,谁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阶层特征,都穿着列宁装和蓝布裤,谁家的电器和家具也不比其他人好到哪里去。可是现在不同了,中国社会的不平等越来越明显。人们之间迅速拉开差距,无论从衣食住行哪个方面,不同之处比比皆是。出于树立优越感的需要,很多人都急需找到一个区分阶层的标准,用来把自己和其他 “不上档次的” 人们划清界限。《格调》正好填补了空白,使原本不太清晰的阶层划分变得清晰,使原本不太清楚怎样才能表明自己身份的人,找到了依据。真是太及时了!

衣食住行的品位,和生活方式的格调,这些原本只是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和知识修养的表面特征,当然可以为你的风度锦上添花,却不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应该用这种快餐式的, “装” 的方法,来获得他人的艳羡,增强令人飘飘然的优越感,并确立自己的社会阶层定位。这就如同一个厨师要做一道烤牛排,他没有想着如何把牛排烤得完美,而是一味地操心待会儿怎样用小香叶来装点烤牛排的盘子。真是本末倒置。

虽然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还有一些过时的东西,可以说,《格调》使中国社会的新的不平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公众眼里立刻清晰起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仅变化迅速,而且拒绝承认一个公开的阶级标准,所以社会等级成为一个敏感话题。《格调》出版之后,在美国立刻引起轰动,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猛烈批评,认为福塞尔夸大了美国的等级偏见,对穷人缺少同情和道义支持,对人类的弱点过于尖酸刻薄,等等。可是在搜索《格调》的中文介绍时,我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批评的意见。中国读者似乎欣然接受或默认了社会等级的观念,这真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现象。

而遗憾的是,作者在最后一章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在与中国的情况相对照时,就显得太苍白无力而无用了。

作者:小泡泡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闲聊]小说《胡宇新与邪神搏斗三百天》 海归论坛 2006-6-04 周日, 22:01
[闲聊]建议《海归风情》改名《海归咖啡(Turtle Café)》 海归风情 2006-2-23 周四, 12:56
[闲聊] ★《留学周刊》 2020年 第29期 (总第520期)[中文书刊] 海归茶馆 2020-7-20 周一, 19:04
[闲聊]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海归茶馆 2014-9-07 周日, 21:19
[闲聊]Crayon Pop:继PSY《江南style》之后诞生的又一明星 生活风情 2013-8-15 周四, 15:52
[闲聊]婚龄长的网友们,有喜欢王菲和陈奕迅的《因为爱情》的吗? 海归茶馆 2012-11-14 周三, 13:27
[闲聊]早在翻拍《红楼》等名著前,尔等的不满已在我们计算 海归酒吧 2010-7-08 周四, 13:39
[闲聊]我的早期文件《来美的志愿》(CIA on-campus recru... 海归酒吧 2010-3-05 周五, 22:3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小泡泡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