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南开世纪风雨 《百年南开》16日播出


  北方网消息:今年10月17日是南开中学百年华诞。为展现南开百年风雨,天津市拍摄制作了电视纪录片《百年南开》。今天上午,《百年南开》编委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片将南开中学的发展放在百年中国命运的大背景下展示,富有教育和启迪意义。据悉,天津电视台将从9月16日开始在卫视频道每晚一集连续播出该片。



  解读南开现象 再现南开精神


  在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采访、拍摄、剪辑之后,电视纪录片《百年南开》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回顾创作经过,总编导李家森感慨万千。


  三年前,孙海麟副市长提出在南开中学百年校庆之际拍摄一部电视片,作为南开校友对母校百年纪念的一份厚礼。在接受重任之后,李家森深入思考,决定采用电视纪录片的样式来解读百年南开现象,再现百年南开精神。因为在他看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张伯苓先生为南开中学制定的校训,百年实践证明它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日新月异等同于与时俱进,而电视纪录片的特性决定着纪录片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真实、客观、艺术地记录社会发展的步伐。


  要解读南开现象,再现南开精神,就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严修、张伯苓等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通过对今人的采访来展开。为此两年多来《百年南开》摄制组跨黄河长江、穿戈壁大漠、到宝岛台湾、访大洋彼岸,行程数万公里,先后采访了二百多位南开校友,所拍摄的珍贵素材达一百八十多个小时。


  怎样把如此厚重的南开中学的历史奉献给观众呢?编导将全片分为含英咀华、风雨同舟、沙坪岁月、宝岛弦歌、寸草报晖、日新月异六集,这样以时间为线来贯穿南开百年历史。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表现历史应当以人为本,所以编导还采用非线性编辑手法,以南开校史上的重要人物严修、张伯苓、周恩来、马骏、朱光亚、周光召、唐其钊、申泮文、杨敏如、吴敬琏等为线索,以南开精神贯穿全片,这样大开大阖,使历史和今天交相呼应。


  “南开”之所以能超越党派、地域、年龄与身份限制凝聚海内外广大校友,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信仰——


  南开精神精髓是爱国


  爱国是南开精神的精髓,这是《百年南开》总撰稿周鸿飞在历经两年对南开中学百年沧桑进行理性梳理之后形成的深刻认知。


  周鸿飞是1966届南开中学校友,两年来他随《百年南开》摄制组广泛采访了各界校友。每参加一次采访,他就感觉经历了一次激情的点燃和灵魂的升华,这让他的思绪一次又一次重回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并一步步加深了对于南开母校的认知。通过采访,周鸿飞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论采访对象现在是什么身份,什么政治倾向,是领导还是平民,是官员还是学者,是天津南开还是重庆南开,是南开中学还是南开大学,只要谈起母校人们都一往情深,都有着共同的南开情结。这情结就是对于爱国主义的认同,对于校训的认同,对于严修、张伯苓先生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认同,对于中学阶段影响自己人生的认同,而这些情结的核心就是爱国。周鸿飞说,包容和概括南开情结的观念形态就是南开精神,南开精神的本质是以爱国为精髓的民族精神,这是能够超越党派、地域、年龄与身份符号而存在的,是南开中学能够凝聚海内外广大校友的根本原因。


  张伯苓校长制定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让南开中学百年不衰——


  公能兼备南开特质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中学的校训,其中的“公”、“能”则是南开教育的特质。


  《百年南开》总撰稿周鸿飞在谈及这一话题时说,评价一所学校办得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能否为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南开中学百年不衰,就在于人才辈出,既有国家的栋梁之材,又有称职的普通劳动者。这些人才,不管其岗位如何差异,地位如何不同,却具有共同的公能兼备的禀赋。创作人员在采访时,校友们普遍都谈到张伯苓校长制定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认为这是开启他们人生之路的钥匙。这个校训,是南开中学创办者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严修、张伯苓先生以救国、强国为己任,针对他们深恶痛绝的“愚、弱、贫、散、私”的中华民族五大积弊,因国难而创办学校,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因此,学校从一创办就力图对症下药,实行以德、智、体、美、劳全面施教,力图培养和造就具有良知、良德、良能的人才。严修制定了培育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即尚公尚能的教育目标,张伯苓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实践证明严修、张伯苓先生制定的这一校训是具有前瞻性的。


  南开中学历任校长和教师始终秉承南开办学理念,使优良校风与学风得以成功传承——


  百年南开一脉相承


  有了南开精神的爱国精髓和南开教育的“允公允能”特质,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所以传承就成为南开中学立校的秘诀。


  《百年南开》总撰稿周鸿飞在提到这个话题时说,要保持南开教育的良好习惯就需要传承,需要一代一代地将创办者的办学理念变成以培养人才为标志的办学成果。被采访的南开师长谈起昔日校园生活时,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谈到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怎样继承前辈师长传授的南开传统,一是自己如何将这种传统传给后来者。而南开学子也必然谈到在南开受到的公能教育,以及如何将在南开锻铸的公能传播于社会。就是说,南开的每个师长和学子都处在一种承上启下的链条中,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历史传承链。南开百年,长盛不衰,其根本奥秘就在于成功的传承。不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历任校长和教师队伍始终秉承南开的办学理念,使优良的校风与学风一脉相承。如何反映并揭示出这种顽强传承的状况与规律,成为展示南开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来源: 北方网 编辑: 梁宏峰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9-08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