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学习文件]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雙周報-大陸政治改革的問題與效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学习文件]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雙周報-大陸政治改革的問題與效應   
四大寇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博导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1970/01/01
文章: 2900
来自: shenzhen
海归分: 185838





文章标题: [学习文件]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雙周報-大陸政治改革的問題與效應 (1513 reads)      时间: 2006-9-30 周六, 21:26   

作者:四大寇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2006年9月29日

一、前言

幾十年前,佛來德瑞希(Carl J. Friedrich)和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 Brzezinski)等學者歸納出極權政權的基本特徵,包括官方意識形態、一黨專政、秘密警察控制、壟斷思想傳播媒介、獨占國家武力、計畫經濟等。這些特徵可以簡化成三個最基本的支柱──計畫經濟、官方意識形態、一黨專政。依照現代化理論的觀點,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與有限的社會多元化最後會推進民主政治的出現。在過去的經驗裡,一個強調一黨專政、計劃經濟與共產意識形態的極權政權,從未成功地保留一黨專政政體,卻能透過自身的調適與轉型,擁有市場經濟與較為寬鬆的意識形態。然而,1978年以後中國大陸經歷長期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一黨專政特性依然屹立不搖,似乎顯示現代化理論的缺陷。從比較社會主義政權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共改革深化的任務即使不是「絕後」,也已經是「空前」了。

這種「中國國情」與現代化理論的矛盾現象,究竟是意味現代化理論的缺陷,還是代表中國大陸還沒有走到經社發展促進民主政治的階段,實在值得深思。此外,當中共還在摸索一黨專政與市場經濟並存的演化過程中,又會對它的對外行為,特別是對台政策產生哪些影響呢?

二、極權主義政權特性的解構

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包攬一切經濟社會活動,其弊病在1950年代就暴露出來。因為企業都聽政府的,職能部門代表政府,這種部門管理可稱為「條條專政」。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停止使用文革時期「以階級鬥爭為綱」口號,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逐步放鬆政府對(特別是中央政府)於經濟活動的管制。儘管黨內對於改革幅度與速度曾經出現爭辯,但在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以後,確立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經過整個1990年代的發展,私營部門已經取代國營部門,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與主流。根據統計,2002年民營經濟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48.5﹪,如果加上外資和港澳台投資,則達到64﹪的絕對優勢。

在意識形態方面,中共仍維持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也保有意識形態的指導性角色。然而,跟過去相比,官方意識形態已經「中國化」。這種「中國化」不單單是實踐策略上的中國化,更包括終極目標的中國化。中共在革命期間,甚至在建政初期,都曾根據中國國情把實踐共產主義社會的策略調整。然而,直到七十年代末,共產天堂的最終目標並未改變,中共仍然致力於消滅剝削階級,並將中國社會改造成一個公有制社會。但是1978年開始,特別是在1992年以後,中共不斷透過實踐的過程中,調整官方意識形態。例如十二大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三大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十四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五大的「鄧小平理論」。在這個過程中,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時間越來越往後移動。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將「三個代表」加入黨章後,開放私營企業主的入黨許可,實踐共產主義的任務愈加淡化。此時官方意識形態仍具有指導性功能,但它的指導方向的形成,已不再是根據馬克思主義來修正調整原來意識形態,卻是依照大陸實際發展的國情所需,而提出對於政策的指導。

在政治面向,由於中共要保留一黨專政的政治特徵,中共已經否定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僅允許「政治體制改革」,推動政府簡政放權,提高企業自主性。然而,中共的執政地位不容質疑,黨對於重要人事任免的權力不曾放鬆,甚至連黨報的「黨性」原則也不容挑戰。這是延續1949年中共建立極權主義政權時的基本特質。中共建政之後,政經體系由極權主義邏輯統攝之。極權主義最主要的核心,是強調一黨專政的合法性。在這種思維下,一切政經的改變都是為了維繫一黨專政的持續。在「四個堅持」中,尤以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最為關鍵。換言之,中共歷經改革開放後,若干政經的作為雖與改革開放前有所不同,但目的是為了鞏固一黨專政的持續。如果有危害一黨專政的可能事件,中共必將撲滅於「萌芽狀態」。這也成為中共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鳥籠」。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領域中,自1989年以後中共就相當保守。在江澤民時期,政改多半只談行政改革,絕口不談決策體制的改革。胡錦濤上台以後,儘管進行許多嘗試,如工作報告制度、黨代表常任制試點,但仍未超過趙紫陽在1987年的政改藍圖。這說明為何中共一方面允許「維權律師」的存在,順應市民社會愈來愈多元的利益保障,但一方面卻不時對於「維權律師」予以嚴密監控,以免維權事件過度上綱而衝擊黨的領導。

市場機制的引入刺激了大陸經濟發展,卻也造成轉型過程中對市場經濟的無所適從及矛盾現象。以政府的角色來講,面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級政府,開始從最初政府部門和全民一起「經商辦公司」、「創收」,到後來的逐漸「脫鈎」;從最初對各領域——如科、教、文、衛事業單位等無所不包的權責範圍,到逐漸減少財政撥款、推進到市場下海等。中共在這個深化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政府管理體制的缺陷,「越位」(管不該管的事)、「缺位」(不管該管的事)的現象層出不窮,造成經濟改革困難以及人民不滿。

中共近來確實推出許多改革規劃。這些規劃涵蓋面甚廣,從防治幹部貪腐而建立的巡視組制度,一直到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適應市場經濟而推動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1900年代後期以後,隨著市場因素的逐漸增加,以及市場機制的確立,政府角色也面臨新的調整。2006年3月中共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代表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就將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視作各級政府當前的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中共這次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反映出中共現今經濟改革所造成的社會矛盾漸增,若不深入觸動到政治層面,進一步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功能與效率,則無法繼續深化經濟改革、穩定社會發展。如果沒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以及醫療、教育、科技、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等,都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於強化中共的治理能力,防止黨國體制下弊病叢生。

三、極權主義vs. 市場經濟
中共在改革開放之後,政經發展的模式呈現出「雙重邏輯」─極權主義邏輯與市場經濟邏輯。這種「雙重邏輯」制約著中共政經改革的路徑,舉例來說,大陸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詮釋中共經改時,所稱的「局部自由化」就是這種「雙重邏輯」的表現。從這個過程來看,原來屬於極權政權的特性逐漸剝落,如計劃經濟、嚴密社會控制、共產意識形態逐漸被市場經濟、有限的多元社會、避談共產終極目標的意識形態取代。但在某些方面,極權政權的特性卻仍然被保留下來。中共的執政地位仍然不允許被挑戰、幹部任免的最後決定權仍在各級黨委,黨的新聞媒體也依然遵循「黨性原則」。

因此,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共政經體系呈現出兩種邏輯。一種是極權主義邏輯。這是一種「內生」的邏輯,其成因是受到共黨組織形式、革命歷史、意識形態的影響。另一種是市場經濟邏輯,可視為「外生」的邏輯,其成因則是與世界資本體系接軌後,所引入的市場機制。兩種邏輯呈現相當的矛盾。

如此一來,中共政治發展就出現兩種不同邏輯同時演進的現象。一邊是以市場經濟為核心,訴求提高決策科學性與行政效率,強調治理(governance),並極力向西方學習,以便與世界接軌;另一邊是以一黨專政為核心,強調中共執政地位與角色不變,極力打壓威脅其統治地位的社會力量,凸顯大陸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國情不同。
在1989年之後,這兩種邏輯多半各自演變,沒有發生嚴重的衝撞。但隨著市場化的幅度加大、加深,第一種發展邏輯會逐漸逼近第二種發展邏輯,造成碰撞衝突。舉例來說,當中共不斷強調以人為本,要求政府成為服務型政府時,民意就會逐漸成為中共領導人的統治合法性來源,完全脫離共黨政權原有的烏托邦色彩。當人民被教育可以為自身權益提出主張時,短期之內固然有助於政權合法性的提昇,但長期以往必將難保人民在維權的過程中不會溢出反政權的心態。基於保護執政地位的原因,中共終將出手限制第一種發展邏輯的繼續膨脹、擴散。這就說明中共為何一方面強調要保護人民利益,幫農工討薪水,修改信訪條例,但另一方面卻要逮捕維權律師。此時的結局不是第一種發展邏輯受到遏制,致使「善治」出現停滯現象,就是中共被迫放棄第二種發展邏輯,造成政權轉型。中共同時維持兩種發展邏輯,又不會發生互斥現象的難度升高。

在2006年3月中共舉辦「兩會」和「十一五計畫」制訂之前,中國大陸內部出現一股「反思改革」的爭論,學界對改革得失的不同評估,顯示兩種發展邏輯可能出現的衝突。被稱為「新左派」的人認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等等當今中國大陸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改革失誤造成,改革讓資本主義在中國全面復辟。但改革派認為,出現各種問題恰恰是改革不徹底的表現,所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後者觀點正好凸顯兩種發展邏輯的矛盾衝突。舉例來說,今年3月4日在國務院下屬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召集「中國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會中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表示,近期不斷增加的社會不安顯示,老百姓主要關心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物質資源的貧窮」,而是「權利與權力的貧窮」。他暗示北京領導人應該通過政治,而不是經濟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甚至說:「我們都有目標,這個目標現在說不得,但將來一定要走這個道路,比如多黨制、新聞自由。比如真正的民主,真正的個人自由。」「整個黨的權力結構違反了中國憲法。因為它本身可以赦免自己,無視憲法的控制」。中共總書記胡錦濤3月6日參加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加上「人民日報」先前發表一篇「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的重頭文章,是由中共政治局九常委共同保證。這透露出改革政策受到極大的阻力,以致領導層不得不集體出面,誓言繼續改革的決心。從近來中共內部出現反思改革的爭辯,以及中共領導人必須出面定調的情形來看,大陸發展現狀還沒有到達跳脫現代化理論預設結局的階段。

四、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由於中共仍然摸索維持一黨專政(凸顯中西不同)與提高效率(向西方學習)兩大發展邏輯衝突的問題,短期內無意投入大量資源,意圖改變世界格局,或是兩岸政治關係。相反的,內政問題將大量吸納中共的資源與精力。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區域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農民生活困苦,再加上幹部腐敗問題嚴重,造成群眾性事件不斷爆發,成為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憂。中共深知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意圖以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配合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區的發展,帶動中國全面發展。經濟持續發展是中共維持社會安定的必備條件。這些重大內政課題的成功,又仰賴一個安定、穩定的國際投資環境。

近來中共面臨許多經濟挑戰,如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可能導致中共外貿競爭力衰退,進而影響經濟成長。其它挑戰包括世界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可能導致大陸民眾的搶油風潮、大陸經濟持續過熱,但政府的宏觀調控無法達成「軟著陸」的目標。中共若能順利解決這些難題,經濟將進一步發展。若無通過這些挑戰,中共解決社會穩定問題的能力將大受影響。因此,中共當前要務是維持現有國際格局與兩岸關係,而非挑戰國際格局。中共基於其國家基本利益,將持續要求美國尊重其在東北亞的核心利益──包括台灣問題。同時中共也會繼續防止台灣朝向法理獨立的方向邁進,並做出防範作為。在這種情形下,中共將無意直接挑戰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也不會想要在短期內解決台灣問題。換言之,處理兩條發展邏輯衝撞的急迫性使得中共無意,也暫時沒有足夠資源在國際政治或是兩岸關係上,採取激烈的行為。這是中共朝向和平發展道路前進的客觀形勢。

不過,如果中共無法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群眾性事件越演越烈,或可能危及胡錦濤等第四代領導班子的穩定性與權威,屆時不排除中共利用國際事件改變大陸民眾焦點的可能性。經濟衰退與社會群眾性事件若同時出現,大規模動亂的可能性升高,此時,中共才有可能以挑起國際事件來轉移民眾注意力。然而,這並不是中共樂見的一種發展,目前也看不出有此危險性。

此外,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際,第五代領導班子將進入預備接班階段,成為政治局委員,其中一至兩位或許有機會成為政治局常委。目前中共尚未形成甄選的規定與慣例,比較不容易評估具體人選,但李克強、李源潮、習近平、薄熙來、王岐山等人都是可能進入政治局的熱門人選。不過,由於胡錦濤仍然在位,預計人事案件雖然會引起內部爭論,但不會造成對台政策的大變動。同時,自胡錦濤上台後,利用中國大陸雄厚的經濟實力,配合靈活的對台政策,中共已經讓在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在兩岸互動上處於被動地位,因此中共內部不具有改變對台政策的誘因與動機。

在2006至2008年之間,中共不會產生改變其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的內部動力。只要台灣有意加入國際組織,特別是官方(以國家為加入會員的要件)或是半官方組織,中共將繼續打壓。對於重要的非官方組織,中共也會打壓台灣的活動空間,以便展現「一個中國」原則,並促台灣與中共進行「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的協商。不過,在經貿交流方面,中共將繼續對台灣單方面開放,發揮磁吸效果。

五、結論

從上述討論中可以發現,在多年來,中共在經濟發展上取得豐碩的成果,超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曾經到達的境界。然而,極權主義與市場經濟兩種發展邏輯同時並存,相互衝撞的問題並未解決。因此,短期內中共將會以解決這些內政問題為主,雖然會確保國家核心利益在國際社會中受到尊重,但無意挑戰世界格局或是兩岸關係格局。在這段期間內,台灣應該正視是否與中共進行協商,積極參與中國大陸的建設,創造和平及雙贏局面。


(原載於大陸情勢雙周報,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編印,95年9月27日出版)

作者:四大寇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学习文件]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雙周報---中國大陸外資停滯現象的分析 海归论坛 2006-9-30 周六, 21:32
[学习文件]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双周报-天津设立「金融改革实验区」 海归论坛 2006-9-30 周六, 21:16
从新权威到宪政民主——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理论(ZT) 海归商务 2012-5-25 周五, 04:22
中国政治改革的方向是民主化-张录强 海归主坛 2010-5-15 周六, 23:20
中国政治改革需要避免西方民主的弊病 海归主坛 2009-8-21 周五, 12:17
公民申请信息公开 促行“阳光政府”(制度建设一小步,政治改革一大步 转贴) 海归主坛 2008-5-05 周一, 06:52
【十七大之前】政治改革软着陆制度设计的参考资料:季卫东5月17日北大演讲《... 海归主坛 2007-7-18 周三, 07:44
[学习文件]国内也有并购贷款了.... 海归主坛 2009-1-08 周四, 11:4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四大寇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MSN
  • [学习文件]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雙周報-大陸政治改革的問題與效應 -- 四大寇 - (5742 Byte) 2006-9-30 周六, 21:26 (1513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