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碰到玻璃天花
作者:互联网实验室 2003-7-15 22:00:09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中国网民一年20亿的网络消费,就让中国的互联网事业挺过来了。但若想迎来大跃进,照目前的消费状况,网民得折着跟头往外掏。问题是,网络能把人粘住,让人争先恐后地花钱吗?

互联网实验室《中国城市居民互联网应用研究报告》考量了目前中国互联网的网络粘合度,无论是以前研究的接入也好、网民结构、网民行为也好、网络消费也好,都是把中国城市居民的互联网应用这个课题大卸八块,解剖麻雀,最后的目的,是给整个课题一个结论,给中国互联网事业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我们的研究看,目前的网络粘合度是很低的。我们所应用的数据是网民依赖互联网综合评价值。互联网实验室的研究者用在全国5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调查取得的数据测算:

  网民依赖互联网综合评价值从网民应用互联网服务的评价值、网民使用付费服务和电子商务的评价值、网民的上网时长评价值和网民使用互联网上网场所的评价值等四个方面综合了网民应用服务的范围、时长、深度和场所等因素,全面地反映网民依赖互联网的程度,既可以对网民个人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网民群体进行评价。

  网民应用互联网服务的评价值主要描述网民应用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沟通交流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电子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五大类型服务的应用综合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在使用五大网络服务方面的综合评价值为20-60之间,说明网民应用互联网服务的范围十分有限,目前服务的应用一般只限制在少数2-3个方面。

  网民使用电子付费服务和电子商务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为10.9%。总评价值低意味着电子付费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在互联网服务中的使用率并不乐观。

  网民上网时长描述了网民在时间上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网民的上网时长评价值平均值为11.6%,即大多数网民在网上的时长评价值很低,目前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十分有限。

  另外,中部和西部城市的平均网民依赖互联网评价值非常接近,东部城市比其它两类城市的平均评价值高出3-4个百分点,但必须承认这种差别非常小。

  按理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二,我们有理由认为互联网应用的全面开花,但是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正处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瓶颈”位置,或者说,碰到了一个玻璃天花板。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互联网应用还太少。但是仅仅慨叹这个是不够的,是什么搁了个透明天花板在网民头上,让人看见上面的财富眼馋,伸手却什么也碰不到?

  我们认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始终是国家信息化事业的一部分,社会生活没有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信息化,互联网事业就不可能摆脱工业时代信息化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有点没面,有面没片。

  工业社会里的一天24小时,且看我们如何度过——睡觉睡掉8小时,工作用掉8小时,做饭吃饭或者外面聚众搓饭用掉2小时,上下班路上用掉至少1小时,剩下的时间看看报纸杂志电视、闲扯两句、洗洗涮涮做家务……时间也就这么零揪着就没了。我们能有多少时间上网呢?更何况,平时难免有病有灾有公务有娱乐,去去医院、卡拉OK、派出所街道、体育场馆、朋友串门、旅游……每天能剩下多少时间呢?所以现在的网络,粘住的都是不用上班、不用做家务的孩子,不是有钱没时间的高端网民。

  从这种意义上说,目前的网络粘合度已经很高了,几乎每个网民都在挤时间上网,因为网络代替他们做不了上述任何一件事,反而抢占了他们看报纸电视的时间——调查显示,网民比普通人看电视的时间少得多。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网民,好可怜啊。

  再换到网络应用的立场说,现有的网络应用能替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方面呢?网络应用再好,我们也要上饭馆吃饭吧,也要亲自去锻炼吧,也要亲自去唱歌吧……

  也许有用户会说,当然不是了,电子商务不是发展得很好吗?对,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的殿堂级应用,但是在工业时代里,电子商务也只能遵从工业时代的买卖规则。目前电子商务网站里出售的东西,都是在现实世界里利润空间比较大的物品,比如香水、手机、IT用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工业时代的电子商务是从现实世界里找空子钻,上听国家立法风声(如药品买卖的例子),下看那些自己有柜台的商家的眼色,不成气候。实际上,电子商务虽然能节约一些成本,风险却是很高的。单单一个库存,什么多存什么少存,就能把企业博弈到脑筋死掉。这就是电子商务不能走到我们身边来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讲到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等问题,那也是信息化这个大框架中的组成部分。

  所以,虽然互联网事业是个新兴产业,没有包袱,前景无限,但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它不得不按照国家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节拍跳舞。这就好比是跑长跑,头500米跑的快不说明问题,况且新技术新产业要带动的,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都没有完成的农业大国。

  但是不是说我们就没的做了,要做的还有很多。新经济必须把按自己的模式把旧经济复制下来,才算完成信息化的第一步。想想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那些连总理都几乎撬不动的领域——医疗卫生、教育、行政、司法、工商税务……如果电子政务的推广达到了我们预想的境界,那么很多人每天上班的8小时就可以为网络粘合指数做出很大贡献了。如果上医院看病前可以先在网络上挂号,那么会有比现在更多的人感到网络是生活必需品而不仅仅是娱乐交流的手段。

  因此,加快电子政务、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步伐是互联网应用冲破障碍的当务之急。

  经过了5、6年的积累,中国互联网应用已经具有了“三高”优势:网民上网人群基数高——我国大城市居民上网的比例达到36.3%,网民人数达到3233.4万人,并且我们认为未来5年左右网民上网比例将达到45%左右,这个数字为网络服务运营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公众上网率发展速度高——公众上网率从1995年到2002年以年平均74.8%的速度增长,网络服务运营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应更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深度服务上来。网民应用基础服务比例高——信息查询服务和沟通交流服务两类基础服务,其使用比例都在70%左右,达到了大众普及阶段。

  “三高”相对于公共产品的信息化突破是一大利好,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立足于上的肥沃土壤,土壤墒情好,农作物就能长的高,就有可能借势粉碎头上的玻璃天花板。我们尤其认为,信息查询和沟通交流应用的普及,更为公共产品信息化准备了必要条件。信息化是上届政府制定的长远规划,本届政府屡新未久,又遭遇SARS突袭,还未见此方面的动作。坊间盛传本届政府是“修复政府”,工作重点在于社会修复,化解日渐激烈的社会矛盾,但相信这种修复必会依托于对社会体制的改造。不破不立,有意进入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厂商,建议咸与维新,推动信息时代信息化的来临,只有走出工业时代的局限,中国互联网应用才能突破屏障,迎来爆发。(燕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