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价值观推导的过程(03)——从利己性到约束机制设计

一、 利己性的危害
在群体中,个体的利己性是具有危害性的。一个简单的道理:甲抢了乙的东西,把利己性建立在对他人的伤害上。
这样,势必要在群体中引入约束机制——否则,集体自杀。

二、 约束机制设计的方式。

1 对最高统治者权利的物质约束——宪政(例如全民多党选举制度)、三权分立等,保证约束机制由集体制定而非个人制定,这一点就是与封建社会本质上的不同。

2 对所有人的物质约束——如法律、法庭、军队、监狱等国家强制规范、国家暴力机器。

2 对所有人的精神约束——如道德规范、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教育成本低、实用而强大的精神约束机制。如何解读宗教信仰里面的约束机制?

以佛教为例,举个简单例子:

人有轮回,因果报应。——突破了时间的观念,把人的预设条件定位为多世,今世作孽,后世受难,永入地狱,甚至来世失去做人的机会,子孙也受牵连,一家大小,如数处死(这也是伤害定理的一个应用例子),够狠,从长远来看,并不利己——还是抓住了人要利己这一本性做文章。

如果有人进行质疑——ok,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反正来世多多,谁也无从验证。

要你信教,整个教育过程并不困难,成本低廉,达到的约束效果却是无可估量的。这就是宗教产生的必然性。在社会生产力落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家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博士,但是让全民信教就相对容易多了。为了统治需要——满足当权者的利己要求,统治者乐意看到这一点,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行国教。太平天国发家的过程靠的也首先是教义。他那一套,拿到今天还有谁相信?

推论:

1 利己性——权利,必然要受到机制约束


2 要寻找一种由集体制定而非个人制定的约束机制。


3 对普通人(利己性=权利)约束容易,对最高统治者(利己性=权力)的约束最难。


4 机制约束分为物质约束机制和精神约束机制两种。


5 要考虑约束机制的社会成本、实用程度。道德、宗教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下一步推导:从利他性到激励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