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有其引人入胜的一面,但是,也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也许不完美才是真实。认识真实的市场,使自己的交易顺应市场形势,才可以在市场生存吧。

1985年10月,“国际锡业同盟”解体了,遗留下对银行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值9亿英镑的债务,债权人以“契约神圣”力争。而锡业同盟已经一文不名,干脆一走了之,退出交易所。

锡业同盟原先是由22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专门通过市场交易手段来维持锡价高涨。70年代,他们做得相当成功。价格下跌时,他们限制锡的供应量,不使其增加,然后悄悄卖出,避免市场崩溃。进入80年代,锡的产量远远超过需求,他们仍然入市支持早已涨得过高的锡价。时代变了,方法依旧,他们开始出现赤字。

此前,交易者们知道锡业同盟由包括英国在内的政府成员拥有并经营,所以对锡价的涨落不感到担心。伦敦金属交易所放心地经营,提供交易舞台。他们相信政府不会不履行债务,即便有些第三世界的产锡国想违约,英国政府肯定不会那样做。结果却是这样出人意料。

最后,交易所于1986年3月以6250英镑/吨的价格重开锡的交易。上年中止交易时,锡的平均价格是在8000英镑/吨以上。有13名会员无端被迫接受1.4亿英镑的损失,另有11名非会员交易者也要承担4000万英镑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在6250英镑/吨的价格基础上计算得出的,而结算价一经公布,交易重开,锡价马上跌到4800英镑/吨以下。

在这之前约半个世纪,美国股市也有类似的一幕。

从1919年到1920年,华尔街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股票价格直上云霄。艾兰•瑞安是尽人皆知的大多头。在瑞安的投资中,斯图特兹汽车公司是他的主要收益来源。1920年的头几个月中,斯图特兹开始以笔直的角度上涨,从1919年末的100美元的平均水平涨到1920年2月的134。对许多人来说,股票已估价过高。空头于是发动攻势,卖空斯图特兹的指令汹涌而至。

瑞安很快发现,为了挽救斯图特兹,挽救自己,他必须把股价打上去,直到他能控制市场,把空头逼走。当时他的资产约在3000万美元上下。他买入抛进市场的每一股股票,花费了巨额的现金。第一个月里,空头拼命打压,价格从134退到100大关,形势对瑞安极其不利。为了避免惨败,他被迫用自己全部的个人财产作担保,从银行借贷买股。

看来现金够用了。第二个月,斯图特兹开始回升,而且很快冲破了134的下跌起点。空头们认为瑞安不可能永久支撑股价,只要他稍一动摇,就会被清扫出局,而瑞安的损失就是他们的利润。所以他们继续卖空,瑞安则一路买进。意志不坚的人们被市场吓退。知道瑞安在做什么的聪明人及早提取利润返回家中,剩下那些重量级的空头坚持卖空。他们坚信股价一定会崩溃、暴跌。

斯图特兹攻上200,接着上了250。空头继续卖空,瑞安依旧买入。

市场里已经没有股票可供卖空了,因为瑞安业已持有斯图特兹的全部股票。但是仍然有空头希望继续玩下去。瑞安提议:我借股票给你们。空头真的借了来卖空。瑞安接着从银行借贷买进。到3月底,斯图特兹跃上了眩目的391。

瑞安收网了。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经典的股票独角戏,也许是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空头极大地低估了他的财力资源,他们只有两个选择:或者面对严重违约的刑事诉讼,或者从瑞安处买回承诺卖出的股票来交割,因为其他人手上没有一股斯图特兹的股票。瑞安当然乐于卖给他们所需的股票,索价是每股750美元。但是事情并不简单。

股票交易所的事务执行委员会指控瑞安违规操作。他们必须有所行动,因为某个委员会的许多成员都因卖空而严重被套。瑞安针锋相对,声言如果那样,就把价码从750提高到1000。交易所董事会最终还是中止了斯图特兹股票的上市交易。瑞安被缚住手脚,因为他需要用交易的盈利来偿还贷款。他坚持“契约神圣”,要求履行。这时交易所的法律委员会出面宣布瑞安的全部合约无效,称不交付斯图特兹股票给瑞安并不等于不履行契约,及如瑞安不服,可诉诸法律云云。

瑞安致函那些空头委员,如果他们愿意与他协商,就请集体前来,免得平添麻烦。但他们未予理睬。双方各自召集律师团,一时间战云密布。

瑞安突然宣布放弃股票交易所的会员资格。这样他就可以不受交易所制度的约束。接下来他向报捷披露,交易所内哪些委员会成员企图撕毁合约。交易所连忙出来“辟谣”,一改先前论调,公布“真*相”:他们承认合约有效,问题在于如何履行,仍需磋商。

瑞安乘胜追击,正式要求空头债务人归还从他那里借去的股票。即使交易合约存在问题,借股还股可是天经地义。现在对方无股可还,瑞安则可以任意开价。交易所退路已尽,于是成立一个调解小组,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调解的了。他们提出每股550了结债务。瑞安接受了。游戏结束了。

瑞安赢了,但是代价更大。他欠银行的债务是他从垄断中赢利的好几倍。他的主要资产是斯图特兹股票,但是不能上市交易,变现很成问题。

1920年夏,大牛市开始全面退潮,瑞安所持其他股票的价值大幅缩减。股价下跌时,银行要求瑞安补足担保价值。但因缺乏现金,他无法履行义务。11月,银行宣布将组成委员会接管瑞安的生意。债权人蜂拥而至,迫使瑞安火急削价,卖出所有可以出售的资产来还债。他的财源枯竭了,1922年7月,艾兰•瑞安宣布破产,再也没有翻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