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个说法,说是喜欢吃脆东西的人,比较快乐。不知道是因为快乐的缘故,所以喜欢吃脆东西呢,还是因为吃了脆东西,就变得快乐了?不过吃这些薯片呀,馓子呀,的时候,的确有一种非常痛快的感觉,且有一种成就感,让人忍不住一直吃一直吃。。。

比如说,春卷。在国外的中国商店买到的春卷,都是紧紧地裹成一个小圆筒,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胡萝卜丝,包菜丝之类,没有香味。跟我小时候爱吃的春卷可差太多了。

记得也多半在夏天,天气热,家里往往不愿意做晚饭,只熬一点稀粥,然后打发我去附近的小吃店买一些春卷。小吃店的生意可真不错,常常要等半天才能买到。我就有机会看看春卷皮是怎么做出来的。

几个老太太坐在店门口,面前有一只小铁炉,铁炉上方裹了一层铁皮,将炉口封住了,形成了一个很热的平面。老太太们一人手里拿一团面,面团比做饺子的要稍稍软一些。她们把面团在铁皮平面上揉一揉,就有一层面皮沾在上面,稍等片刻,她们就可以将一张完整的春卷皮揭下来了。她们因为一边工作,一边东家长李家短,有时候揉面未免不够认真,铁皮平面上的面皮就有些漏洞。她们也不慌不忙,拿面团在漏洞上一沾一拉,漏洞就补好了。她们这一沾一拉的动作熟练流利得很,让我几乎觉得她们在享受这个补漏洞的过程。

等了半天,春卷也该炸好了。一五一十,数到我带的锅里面。这种春卷的馅是由韭菜,粉丝,肉末,油渣末组成,盛满春卷的锅就弥漫着韭菜的香气。而且,春卷也不是小圆筒,是卷好馅之后,稍稍压一下,是扁扁的,两头多余的面皮也不卷到里面,也是稍稍压一下,封住口就行了。所以这样的春卷,馅香皮脆,看着它们,就有再吃一条的欲望。

多数情况下,除了买春卷,还会加上一二十块炸臭豆腐干。说起这个,我猜有很多人要流口水了。这是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始终不知道臭豆腐是怎么腌制的,只知道去买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因为有的臭豆腐是“香臭”,有的则是“恶臭”,这个太玄妙了。

臭豆腐是软的,可以直接吃。臭豆腐干则是油炸。买了臭豆腐干之后,店里会附送一些店里自制的辣椒酱。这种辣椒酱跟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老干妈大不一样,原料全是红辣椒,没有其他的东西,味道是很纯的辣椒味道。大红的辣椒酱,配上深蓝色的臭豆腐干,可谓色香味俱全。

臭豆腐据说是很不健康的一种东西,而且是臭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爱吃呢?就象法国人喜欢吃那种充满蓝色霉团的奶酪一样,真是奇迹。

今天注定要讲油炸的东西了,不喜欢的人可以早点退场。

家门口有一家早点店,只有早上开门,只卖四样东西:油条三分钱,糍糕四分钱,狮子头五分钱,糖心麻圆五分钱。有一阵子,店里有一个小帅哥学徒,我喜欢看他学着做油条:拿两条细细的面,叠在桌子上,再拿一根筷子在上面压一下,然后拎起来,拧一拧,丢到油锅里。让我始终不解的是,为什么要拧上一拧?因为丢到油锅里以后,面的弹性使得它恢复了原状,炸好的油条都是直直的。也许做油条的老祖宗兴之所至,就是这样拧了一拧,后人就照做不误了。

传说中的油条,来自南宋时的都城临安。人们痛恨秦桧夫妇二人祸国殃民,等不及看到他们死后下地狱,做早点的小贩就捏了两人的形象,放到油锅里炸,名为“油炸烩”。

再说说糍糕。糍糕的制法,大概是把糯米先煮熟,搀上一点姜末,压成团,再切成薄薄的砖块状,吃之前油炸一下。形状很象正方形的黄色贴纸 post-it。糍糕是我的最爱之一,可惜现在到处都没有。只有在家乡的一些小店,才买得到。糍糕还有一个变种,是加上肉末,做成球形。听说是本地特产,可是我只有过年的时候,在一个亲戚家里吃过,即使在外面的小店里也杳无踪迹了。

还有一样比较稀奇的东西叫“油香”,其实是油炸小南瓜饼,我们家里都常常自己做。原料是把南瓜刨成极细的丝,和面糊混合在一起。因为是糊状,油炸就需要特殊的工具。你可以想象一只啤酒瓶的盖子,然后把它放大成啤酒杯口大小,然后在边缘焊一根铁丝,垂直于大啤酒瓶盖的平面。面糊装在大啤酒瓶盖里面,放到油锅里,成形之后,就脱离大啤酒瓶盖,飘浮在油上,稍候就可以捞出了。因为是面糊炸的,外酥内软,又有南瓜的清香,是搭配稀粥的很好的点心。就着一点自制的家常清淡小菜,比如酸豆角,腌韭菜,糖醋蒜头,雪里蕻。。。嗨,所谓清淡的生活,应该就是如此吧。